执游网

外媒评iPhone汇总:继续价格抬高战略 单价更贵更赚钱

  北京时间9月14日上午消息,苹果推出新iPhone及Apple Watch,这一次苹果继续沿用老战略:抬高价格。手机是苹果的利润之源,虽然设计没有太大变化,不过市场普遍认为,因为单价更贵,苹果会赚到更多钱。

  下面来看看外媒都是如何评价苹果新品的:

  彭博社:双卡双待证明苹果向中国市场屈服

  苹果已经是世界估值最高的企业,它的新手机向我们证明:即使你最大最强,也要向中国市场屈服,因为中国市场太重要。

  周三推出的iPhone XS引入eSIM,这样手机就能同时使用两种蜂窝服务,在运营商之间无缝切换,但是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手机没有eSIM功能。相反,那里的手机可以安装两张实体SIM卡。

  为某个特定市场修改手机,苹果很少这样做,因为苹果喜欢将设计变成一套标准,这样就能提高制造效率。然而中国市场对于苹果来说太重要,它是苹果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而且中国还是iPhone、iPad主要的制造基地。在中国,苹果的地位受到华为、小米等企业的挑战。

  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詹姆斯·严( James Yan)说:“如果使用eSIM,客户切换运营商就会更容易,这是中国运营商不愿意看到的。苹果与运营商的谈判还没有结束,所以实体卡才是更好的选择。”

  通过双SIM选择就可以看出,作为世界估值最高的企业,苹果愿意做出牺牲,只求进入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和互联网市场。2017财年,大中华区为苹果贡献营收450亿,占了年营收的20%。

  路透:iPhone屏幕更大价格更贵 Watch向健康迈进

  苹果新品相比旧品变化很小,投资者并不意外,受此影响,苹果股价下跌1.2%,触及221.07美元。不过苹果的策略是正确的,正因如此,今年苹果股价已经增长超过30%,苹果市值更是冲破1万亿美元大关。

  Gartner分析师安妮特·齐默尔曼(Annette Zimmermann)在苹果硅谷总部参加发布会时说:“现在苹果终于增加一款屏幕更大的手机,它可以直接与Galaxy Note 9竞争。在中国,大屏手机相当重要,它可以帮助苹果扭转不利形势,过去几年苹果在中国的份额不断下滑,当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屏幕小。”

  中国社交媒体对iPhone高度关注,其中一个焦点是高昂的价格,去年iPhone X推出时,因为定价太高许多人抱怨连连。与去年的机型相比,今年的三款手机更贵。

  至于新推出的智能手表,它变成一款更全面的健康设备,可以拍摄心电图,侦测心率问题,如果发现用户跌倒还能打紧急电话,对于老年人来说相当实用。

  The Verge:iPhone摄像头加速奔跑 只为追赶谷歌Pixel

  在今年的发布会上,苹果产品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大胆宣称iPhone XS标志着摄影新时代的来临。

  在Pixel手机中,谷歌引入一种创新技术,也就是“计算摄影”,如果单看画质,Pixel比其它手机略胜一筹,至于三星Galaxy S9 Plus、华为P20 Pro,它们极力强调低光环境下的拍摄能力。iPhone 8、iPhone X的摄像头的确很棒,但是很难称得上“最好”。iPhone Xs能够帮助苹果追上对手吗?

  从硬件角度看,今年升级力度最大的是传感器,苹果为新手机配备更大的1200万像素传感器。去年苹果说8、X的传感器比7更大,但是拆解发现苹果的说法不正确,镜头的可视角度、焦距没有变化。这一次,苹果强调说像素尺寸变大,也许会效果会更好。

  iPhone XS的主摄像头像素是1.4微米,iPhone X是1.22微米,新尺寸与谷歌Pixel 2差不多。像素越大,收集光线的能力越强,生成图片时采集的信息也就越多。

  福布斯:iPhone利润率仍然很高 赚钱机器高速运转

  iPhone XR的利润率应该能保持比较健康的水平,因为它抛弃了一些成本较高的组件,比如放弃OLED屏幕,装备LCD屏幕。不只如此,XR的屏幕分辨率也比Plus屏幕低。另外,苹果没有为XR装备3D压感技术,自2015年以来,大多iPhone都引入该技术,还有,XR只有一个后置摄像头,iPhone XS和8 Plus都有两个后置摄像头。由于NAND闪存价格下跌,苹果可以进一步抬高利润率。

  对于一些追求性能的用户来说,XS Max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它的定价和三星新Note 手机差不多,但是屏幕稍微大一些。对于苹果而言,XS Max的利润率相当高,因为它的定价比iPhone XS高100美元,XS Max的屏幕稍大,成本的确也会高一些,但不会高太多。

  财富:继续抬高价格 继续推行老战略

  苹果推出新手机,所用的战略和去年一样,这种战略已经证明是成功的。苹果认为消费者愿意为iPhone花费更多钱,虽然它的手机早就已经比对手高很多。最终,购物者会乐意掏出钱包,支付更多钱。

  在周三推出的手机中,iPhone XR最便宜,这款手机配备6.1英寸LCD屏幕,只有一个后置摄像头,和去年最便宜的iPhone 8差不多。新XR手机定价749美元,比去年的iPhone 8贵50美元,相当于7%。

  总之,新iPhone定价更贵,苹果使用的伎俩和去年一样,这种伎俩是华尔街欣赏的。2017年年末及2018年年初,苹果销售的iPhone数量的确比一年前少,但是由于平均价格更高,营收反而增加14%。

  再看竞争对手,它们的手机运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没有办法将价格抬到这么高。出于某种原因,对手不愿意仿效苹果抬高价格,或者没有能力这样做。

  连线:忘了新iPhone吧 老款更划算

  不久前,所有iPhone的平均售价(包括旧款)攀升到724美元,一年前约为606美元,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肯定还会上升。十多年前iPhone第一次销售时价格没有那么高,现在呢?购买最低版本贵了大约250美元。

  你的手机是不是最新的?这点越来越不重要。即使你用的手机是去年推出的,现在仍然很棒,市场上还有很多物美价廉的好手机。苹果推出iOS 12操作系统,系统在旧手机上跑得更快,所以说旧iPhone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被彻底淘汰。

  如果你想升级,多为自己想想,多为钱包想想,继续使用配备Home按钮的老手机吧,多用几年。

  CNN:中国人应该很喜欢金色版XS Max

  新iPhone价格更高,不过客户是在为品牌付费,他们希望自己的手机背后有一个苹果Logo。

  苹果将价格定得这么高,实际是一种妥协和折衷,苹果曾经尝试在某些国家扩张,抬高价格会影响扩张。高价策略可能向我们暗示:苹果正在放弃低端市场印度,专门瞄准高端市场。在中国市场,苹果面临中国品牌vivo、小米、华为的围攻,新手机也许会提升苹果业绩。

  GlobalData研究主管阿维·格林加特(Avi Greengart)说:“我觉得,金色版XS Max在中国会很畅销,中国人喜欢大屏幕,喜欢金色,喜欢实用的手机,也喜欢奢侈手机。”

 

  IHS Markit分析师韦恩·林(Wayne Lam)认为,苹果不想将手机卖给每一个人,而是在行业中占据一个独特位置,让自己成为奢侈品牌。韦恩·林还认为:“手机市场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苹果的策略符合古典经济学基本原则,也就是利用高端溢价品牌尽可能榨取更多利润,获得更多营收。”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