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央行回应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 国债收益率应声上行

  面对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央行作出最新回应。

  4月23日,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媒体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他表示,未来中国实际经济增速在较长时期仍将保持合理水平,近一年以来回升向好的趋势在不断巩固;一些机构投资者也认为,未来通胀有望从低位温和回升,长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名义利率,本身会随着通胀水平回升而提高。上述两方面对长期债券收益率都会形成支撑。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上述观点,迅速在债券市场引发广泛讨论。

  一位债券投资型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通常情况下,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与通胀状况触底回升,长期国债收益率或将“水涨船高”。

  他指出,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之所以触及历史低点,主要是受到国债供需关系与市场交易情绪扰动。具体而言,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节奏相对放缓,令债券供需关系趋紧,导致各期限债券价格上涨(债券收益率相应下跌);此外,部分农商行通过加仓长期国债博取更高回报以覆盖存款端利率成本,也导致长期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行(长期债券价格上涨)。

  记者注意到,受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发表上述观点等因素影响,4月24日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回升。截至4月24日15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2.274%,较前一个交易日回升3.8个基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回升至2.442%,较前一个交易日回升1.4个基点。

  多位债券市场业内人士指出,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上述观点对债券市场交易情绪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仍需观察。但越来越多市场参与者也认可这个观点——即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与通胀触底回升,长期国债收益率有望收复2.5%关口,达到与中国经济增长状况相匹配的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特别对当前债券交易风险作了提示。

  他指出,理论上,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对于交易型投资者,通过加大杠杆、拉长久期,在短期价格大幅上行中可以获得更多收益,但也容易加剧市场波动,需要承担价格大幅下行出现的损失;对于银行、保险等配置型投资者,如果将大量资金锁定在收益率过低的长久期债券资产上,若遇到负债端成本显著上升,会面临收不抵支的被动局面。

  长期国债收益率或回升

  4月16日以来,3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跌破2.5%整数关口。

  这也是今年以来30年期国债收益率第二次触及2.5%下方。

  3月初,受当时债牛行情影响,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曾跌破2.5%,并触及年内低点2.41%,但随着市场一度传出央行调研农商行购买债券状况——要求农商行上报债券现券、回购及其他工具的交易情况和债券持有结构、主要交易对手情况以及参与债券市场交易投资业务的主要诉求及必要性,不少农商行纷纷减持30年期国债头寸,令相关债权收益率很快回到2.5%上方。

  上述债券投资型私募基金负责人指出,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两次跌破2.5%的原因有所不同。在3月初,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所以跌破2.5%,主要原因是当时A股市场波动加大导致各路资本涌入债券市场,推低了长期国债收益率;4月中下旬以来,3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跌破2.5%,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较慢,导致债券市场资产荒状况加剧;此外更多农商行通过拉长久期的债券投资策略以博取较高回报率,从而覆盖存款端的利率成本。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整体偏慢,发行量同比少近2400亿元,净融资额同比少约4700亿元。在债券供需暂时失衡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纷纷集中购买长久期资产以期获得更高回报,加大了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下行幅度。

  在他看来,此次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发表上述观点,一个重要目的是改变市场对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低位徘徊的“认知”。

  “目前,针对长期国债收益率两度持续下行,市场存在两种观点,一是部分投资机构认为这是经济通缩的某种征兆,因为日本长达30年的经济通缩,也触发日本国债收益率在很长时间持续下行;二是不少投资机构开始预期央行可能会通过购债行为向市场注入资金流动性以刺激经济增长与通胀回升,于是他们计划大手笔买入长期国债待涨而沽,但这反而会导致更大范畴的资金空转,不再投向实体经济。”这位债券投资型私募基金负责人认为。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上述观点,无形间将引导投资机构摒弃这两种市场观点。

  他表示,4月24日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纷纷回升,表明不少投资机构也认可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观点”——不再押注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低位徘徊。

  一位多策略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4月24日抛售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主要是农商行与部分银行理财机构,原因是他们担心央行可能会入市参与公开市场债券操作,“纠正”长期国债收益率低位徘徊状况。

  “事实上,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国债交易操作,是双向的,并不是一味买入,也可以择机卖出。”一位农商行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目前,银行内部也认为30年期国债价格偏高,的确存在较高的价格下跌(债券收益率回升)风险,因此他也在捕捉高抛低吸的交易性获利机会,争取能锁定部分长期国债投资收益。

  在这位农商行债券交易员看来,随着未来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与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尤其是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或令当前债券市场“资产荒”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助力长期国债收益率触底回升。

  投资机构重新审视超配长期国债策略

  针对部分投资机构将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划上等号”的观点,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也给出明确回应。

  他指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但是,中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央行买卖国债与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在前述债券投资型私募基金负责人看来,这无形间打破了部分投资机构的政策套利算盘。具体而言,他们先买入长期国债,等待央行在二级市场购债推高长期国债价格,再择机高价抛售获利。

  上述多策略私募基金债券交易员向记者透露,此前,部分中小型私募基金曾将这种套利投资策略作为推介固收类新私募产品的一大卖点。相比而言,多数大型投资机构均不认为央行的二级市场国债交易操作属于QE行为。原因是中国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交易,一直采取审慎策略,既避免这类公开市场操作导致市场利率出现大幅波动,又会根据市场整体流动性状况设定合理的买卖规模。

  这位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指出,中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记者获悉,这令众多投资机构也意识到,央行的二级市场国债交易将是“有买有卖”。

  “不排除未来央行可能会通过二级市场国债买卖交易,着手纠正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正重新审视超配长期国债策略可能存在的新价格波动风险,尽早规避潜在的高持仓风险。”一位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直言。

 

  (作者:陈植 编辑:张星)

跟不上AI浪潮后 英特尔还能靠代工业务翻身吗?

  来源:智通财经

  英特尔(INTC.US)将于美东时间周四美股盘后公布第一季度业绩,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这家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收入增长情况,以及其代工业务的最新进展。

  根据Visible Alpha编制的估计,分析师预计英特尔第一季度营收将达到129.5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17.2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预计为5.935亿美元,环比大幅下降,但同比扭亏为盈,当时该公司出现1.67亿美元的净亏损。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预计将从上年同期的亏损4美分增至盈利14美分。

  关键指标: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业务

  在财报中,英特尔将公布第一季度的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营收,这将让投资者深入了解客户对这些产品的需求。

  瑞银分析师写道,“传统服务器的需求信号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疲软/下降之后,已经转向有利”,戴尔(DELL.US)、AMD(AMD.US)和美光科技(MU.US)都报告了需求出现反弹。

  分析师表示,他们预计英特尔的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部门将环比增长6%,但同比持平。瑞银表示,在英伟达(NVDA.US)的Blackwell平台预计于2024年晚些时候推出之前,“未来几个季度,超大规模客户减少了人工智能服务器支出的增长,并将资本转向了传统计算,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需求的增长”。

  在人工智能热潮中,英特尔一直难以跟上英伟达和AMD等同行的步伐。该公司最近推出了其最新的人工智能芯片Gaudi 3人工智能加速器,英特尔声称其性能优于英伟达的H100。

  但CFRA分析师Angelo Zino表示,他的公司并不认为“英特尔在不久的将来会对英伟达构成威胁”,对于客户来说,“这只是客户的另一个选择”。Zino补充道,“英特尔的长期故事仍然是在代工业务方面”,因为该公司没有生产“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而且“明显落后了”,现在正在艰难地追赶竞争对手。

  业务亮点:代工业务

  英特尔最近宣布了一个新的报告结构,根据该结构,它将独立于其他部门报告其代工或半导体制造业务的财务状况,作为公司努力将其代工业务作为一个更独立的部门运营的一部分。

  新结构披露了其代工业务不断扩大的亏损。该公司还将在第一季度报告中提供代工业务营收,这可能使投资者能够衡量半导体制造业务的关键指标。

  美国银行分析师对此表示,英特尔的代工业务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盈利,是影响该股走势的因素之一。

  瑞银分析师写道,英特尔的代工业务亏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但这证实了这家芯片制造商的成本高于竞争对手。

  瑞银表示,该行“仍然乐观地认为,随着公司摆脱结构性成本挑战,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但他们“认识到,大部分盈利能力的改善只会在2027年以后的时间框架内实现”。

 

  今年迄今为止,英特尔股价已累计下跌近32%,上周五收于34.20美元。

部分ETF成新“资金池” 机构加仓路径悄然生变

  9.05亿元

  红利低波ETF却迎来了今年的再一轮加仓高峰。4月8日至4月15日,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净流入9.05亿元,创下规模新高。

  ● 本报记者 张舒琳

  近期,市场资金偏好正悄然生变。素有“资金风向标”之称的ETF中,上证50、中证500、中证1000等热门宽基指数ETF出现资金净流出,相比之下,跟踪红利低波、中证A50、资源等指数的ETF正成为新的“资金池”。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情况背后体现的是资金对核心资产的追捧,以及新“国九条”发布后市场对于高股息、高质量资产的共识。

  新信号出现

  Wind数据显示,上周以来(4月8日至4月15日),A股ETF整体呈现资金净流出,约67亿元资金撤离,尤其是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等热门宽基指数ETF获资金大举卖出。

  然而,红利低波ETF却迎来了今年的再一轮加仓高峰。4月8日至4月15日,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净流入9.05亿元,创下规模新高。4月12日(上周五),《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市场反响热烈。

  此外,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ETF、天弘中证红利低波100ETF也迎来资金小幅加仓,4月8日至4月15日,两只基金分别获资金净流入3.79亿元、2.29亿元。

  红利ETF迎来资金净流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机构资金的加仓风向标。规模较大的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均是以机构持有人为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比例分别达到63.54%、97.05%。

  值得关注的是,在多个宽基指数ETF呈现资金净流出的情况下,A50ETF却逆市获得资金加仓。4月8日至4月15日,摩根中证A50ETF、大成中证A50ETF、平安中证A50ETF、富国中证A50ETF、华宝中证A50ETF、易方达中证A50ETF均获得1亿元以上资金净流入。

  黄金、有色等资源ETF也受到资金追捧,4月8日至4月15日,两只黄金股ETF及自然资源、有色金属产业、稀土产业等行业主题ETF获资金逆市净买入。

  核心资产受追捧

  对于A50ETF的集体净流入,有指数投资人士表示:“这背后体现的是资金对核心资产的追捧,核心资产作为强贝塔品种,其定价不仅受到国内信用扩张、流动性、估值影响,同时也是外资机构的重仓股,未来核心资产均值回归是大势所趋。”中证指数公司推出的A50指数被视为中国版“漂亮50”,从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集中覆盖各行业核心资产,能够广泛地代表中国新经济的整体市场机会。

  对于高股息、高质量的资产,市场共识进一步强化。华泰柏瑞基金的基金经理李茜表示,从中长期维度看,随着经济从高速发展切换为高质量发展以及外资不断流入,未来市场定价体系可能发生变化,或将增加对于盈利定价的权重。以股息率作为筛选标准的红利策略天然具有盈利定价优势,不仅较大程度控制了下行风险,还可能在基本面与估值方面创造出较为可观的成长性。

 

  对于近日火热的有色、稀土等资源股行情,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谭弘翔表示,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主要由较强的避险情绪驱动,后续需要重点把握风险偏好和货币周期两条主线。

博世CEO:车企打价格供应商受伤 有车企不降价不付款

  快科技4月18日消息,博世中国2024新闻发布会上,博世中国CEO徐大全在谈及车企价格战时表示:

  去年中国平均车价降低了15%,各大主机厂都在降价竞争,压力也给到了汽车技术供应商,有些车企甚至表示不答应降价就不付款。

  他进一步表示:博世也将尽力为各主机厂让出降价空间,但价格战不应持续下去,如果人人都不赚钱,企业将难以发展。

  目前汽车行业生产电动车不挣钱的模式是不健康的,博世希望这样的情况不会实现太久,因为这并不利于行业的长久发展。

  此外,在谈到中国车企出海的问题时,中国自主品牌要做的是在海外建厂本土化生产,并和当地品牌和平共处,否则有可能受到进一步制裁。

 

  他解释道:汽车是德日美韩等多国的支柱产业,不可能让出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国车企需要同当地品牌共同发展。

2024年北京高考第二次英语听说机考成绩4月9日起可查

  新京报讯 4月9日上午11点,2024年北京市高考第二次英语听说机考成绩查询通道开启,考生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页面,输入证件号码、考生号和验证码即可查询成绩。

 

  根据规定,北京市统考英语听说考试采用计算机考试模式,实行一年两考。英语听说考试满分50分,取听说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第一次考试取得满分成绩的考生将不再安排参加第二次考试。其他外语语种考试使用全国卷,第二次考试将于2024年6月8日进行。

最热新游

政策效能加快释放 一季度我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4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同比下降2.3%,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2%左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56亿元,同比增长2.9%。

  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发布会上表示,从一季度收支情况来看,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策效能正在加快释放,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财政部将把加强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内需、培育发展新动能、防范化解风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财政政策质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文旅消费等行业

  税收较快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特殊性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2%左右,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王东伟解释称,特殊因素包括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在2023年前几个月入库抬高基数,以及2023年年中出台的4项减税政策对今年财政收入形成翘尾减收等。

  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是49172亿元,同比下降4.9%,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税收保持平稳增长。从主要税收收入项目看,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同比下降7.1%、4.5%;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分别同比增长10%、1%、19.8%。此外,一季度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长10.5%。

  王东伟指出,一季度文旅消费、先进制造业等行业税收较快增长。服务业方面,与居民消费关联性较高的住宿和餐饮业税收增长44.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2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税收收入增长6.8%,零售业税收收入增长5.7%,反映出居民消费活力正在不断释放。

  制造业方面,一季度制造业税收收入同比下降,扣除前述去年同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后,实现平稳增长。尽管受不可比因素影响,但制造业部分细分行业税收仍呈增长态势,表现良好。如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9.5%,计算机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6.8%。

  研究适当增加

  储蓄国债发行规模

  近段时间,投资者积极认购储蓄国债,部分银行出现“一债难求”的情况。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对此表示,从今年3月、4月储蓄国债发行情况看,总体平稳,但确实存在局部的供需矛盾。

  他指出,4月份以来,受部分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暂停销售大额存单等因素影响,储蓄国债关注度进一步提高。4月份发行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发行首日即售出计划发行额的99.7%,进度明显快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

  李先忠表示,“一债难求”核心就是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为了进一步满足投资者购债需求,财政部将密切关注储蓄国债的供需关系变化和销售情况,研究适当增加发行规模。此外,财政部还将研究进一步调降单人购买限额,使储蓄国债能够惠及更多的投资者。

  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加快化债方案推进实施

  为巩固经济向好势头,王东伟表示,下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重点从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包括全力支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支持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更高水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财政运行监测。

  在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方面,将统筹用好相关国债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同时,落实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积极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扩大国内消费。

  谈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一季度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小于往年,一方面是以往年度为应对疫情冲击等特殊因素影响,加大年初发行规模,另一方面也与地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冬春季节施工条件、债券市场利率等因素相关。今年将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领域纳入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将“保障性住房”等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券撬动作用。

  而对于尚未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王建凡表示,财政部将根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分配情况,及时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工作。

 

  在做好六方面重点工作的同时,王东伟强调,今年还要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快化债方案推进实施,分类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微信推广

看执游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