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将向瑞典投资32亿美元加强AI和云服务设施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6月03日 星期一 09:02
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6月3日下午消息,微软(415.13, 0.46, 0.11%)计划在瑞典投资32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AI和云服务设施,这是其在这个北欧国家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
此举将巩固这家科技巨头在瑞典的足迹,在其三个数据中心增加2万个图形处理器(GPU)。据周一的声明,该公司还承诺对25万人进行“基本AI技能”培训。
微软副董事长兼总裁Brad Smith说:“这笔巨额投资反映了我们对瑞典可以从人工智能中大大受益的信念。”他称赞瑞典是“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并说如果借助AI该国将保持领先地位。
由于清洁能源丰富,水力发电在电力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北欧地区已成为能源使用大户的主要目标。Meta和谷歌(173.96, 0.40, 0.23%)在北欧都有自己的大型基地。
普华永道被又取消聘任!招商银行改聘安永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02:52
招商银行(35.7, 0.50, 1.42%)5月27日晚公告,宣布计划聘任安永作为其2024年度的审计机构。这一决定意味着,去年9月原计划聘任普华永道成为该年度审计机构的决定将被废止。
上述公告提到,招商银行原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德勤。在执行完成2023年度审计工作之后,德勤已连续八年为招商银行提供审计服务,这已满足财政部规定的最长连续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年限。因此,招商银行需要在2024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9月,招商银行宣布计划聘任普华永道担任其审计机构。然而,最新的公告显示,招行打算转聘安永。
普华永道近期已陆续被客户取消续聘。中国中铁(4.34, 0.07, 1.64%)5月24日公告,取消原定“续聘普华永道为2024年年度审计机构”的议案;东鹏饮料也在4月15日同样宣布取消了相关议案。
此外,迈瑞医疗、青岛港(6, 0.17, 2.92%)等多家公司也纷纷发布公告,宣布从普华永道改聘为其他审计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13家上市公司选择从普华永道改聘为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合作伙伴。
北交所总经理隋强:加强投资端建设 积极培育耐心资本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06:34
证券时报记者 郭博昊
5月2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总经理隋强在2024金融街(3.200, -0.08, -2.44%)论坛系列活动——“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主题交流活动上表示,北交所将围绕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基础制度安排;积极引入新质生产力企业等优质投资标的,加强投资端建设、积极培育耐心资本,推出ETF产品,持续推动做市商扩容。
隋强指出,北交所是党中央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条件、有基础。北交所初步聚集了一批新质生产力特征突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现有248家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2%,战略新兴和先进制造产业占比7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9家,占比近半,9家企业获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平均每家公司拥有95项专利,平均研发强度5.01%,约为规上企业平均水平3.5倍。
针对中小企业类型多、发展阶段各异的特点,北交所设计四套上市标准,引入授权发行、自办发行等便捷融资机制,将股权激励涉及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上限提高至30%,推出相对灵活的减持制度安排。着眼于更好促进中小市值股票价值发现,提供多种发行定价方式,推出做市交易、融资融券等交易制度,设置30%涨跌幅限制。
隋强指出,随着北交所“深改19条”改革举措渐次落地,市场活跃度、各方参与度持续提升。合格投资者近700万户,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均已入市,累计900余只公募基金参与市场投资。去年10月以来,市场日均成交85.4亿元,较改革前增加7倍;日均换手率4.4%,较改革前增加3.5个百分点,目前维持在2%左右。
隋强表示,下一步,北交所将一体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加快“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16条”和北交所“深改19条”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推动北交所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优化基础制度,提高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应性。北交所将围绕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创新性评价标准,进一步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基础制度安排,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既支持优质的新兴企业健康成长,也支持优质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着力提升市场活力韧性,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和服务力。北交所将积极引入新质生产力企业等优质投资标的,加强投资端建设、积极培育耐心资本,推出ETF产品,持续推动做市商扩容。同时,下大力气解决中介机构展业收益成本不匹配、投研机构研究供给不足、投资机构参与不够等关键问题,持续改善市场生态,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发展。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合力。继续加强与发改、工信、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协同,落地与工信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的全面对接,精准对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上市需求。引导各方贯彻普惠金融理念,促进科技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相融合,构建一套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安排,完善“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体系。
电力股掀“涨停潮”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05:01
5月28日,A股电力板块、电网板块个股延续前几日的走强态势。
截至收盘,Wind电力板块涨幅1.32%,资金净流入32.65亿元;电工电网板块资金净流入14.92亿元。
郴电国际(600969.SH)、明星电力(600101.SH)、大连热电(600719.SH)、百通能源(001376.SZ)、西昌电力(600505.SH)、晋控电力(000767.SZ)触及涨停;梅雁吉祥(600868.SH)、乐山电力(600644.SH)、吉电股份(000875.SZ)等跟涨,涨幅超过9%。
消息面上,5月23日下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明胜围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作了发言。
5月2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在广州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举行会谈。双方就深化合作,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推进跨经营区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推动能源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举行会谈。
上述两则消息被视为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的重要信号。
中信证券最新的一份研报指出,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已然开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是电改的关键环节,既具有战略层面的必要性,也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具备充分性。从政策节奏看,区域融合为必然趋势,需进一步捋顺机制和扩容通道;新能源入市为必由之路,新型主体盈利场景得到拓宽;各市场关联密切,因而现货平稳运行尚需协同衔接。
五矿证券预计,未来在现有的5万亿电力消费市场规模的基础上,体制机制的改革将孕育超过万亿的增量市场,改革不仅要“分好蛋糕”更要“做大蛋糕”。
区域供电公司迎来“蜜月”
上市公司层面,连日来,多只电力股股价剧烈波动走强。
郴电国际在5月27日盘后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5月23日、5月24日、5月2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而叠加5月28日的一字涨停,公司已连摘三个涨停板。
在本月早些时候,多家区域供电大户也启动了股价上扬。
明星电力因其2024年5月10日、5月13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格涨停,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西昌电力同样因股价异常波动发布公告。2024年5月9日、5月10日、5月13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公司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连续10个交易日内的累计涨跌幅偏离值为62.98%。
郴电国际从事供电、供水两大主营业务。在供电业务方面,该公司的模式主要是从供电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购买电力,通过自有的“输电—变电—配电网络”将电力销售给终端用电户。其电力供区涵盖郴州市城区和周边6县区,是湖南最大的地方区域电网。公司称,2024年将积极参与省内市场化电力交易,灵活高效配置电力资源,大力发展跨省跨区购电业务,拓宽电力供应渠道。
明星电力为国网范围内的电力公司。控股股东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该上市公司的业务模式与郴电国际类似,在遂宁市本级和船山区、安居区拥有完整的供电网络,网内水力自发电量全部上网销售,不足部分通过下网关口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购买销售。供电区域为遂宁市本级和船山区、安居区。
西昌电力为凉山州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发、输、配、售电一体化经营的地方电力企业,拥有网内水电装机58.2万千瓦;公司自有及控股水电站权益装机容量为24.55万千瓦。公司供电区域主要是凉山州西昌市主城区及周边大部分乡镇。乐山电力的电力业务主要通过“输配电价模式”和自发电力销售获取收益,拥有水力发电站和独立的电力网络,公司电网供电区域主要分布在乐山市和眉山市的部分区县。2023年售电量在乐山市范围内占比12.57%,比上年同期上升0.09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供给方面,随着汛期的到来,今年四川水电发电量有望增长。四川省气象局根据最新预测,今年汛期(5~9月),四川省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2成,嘉陵江、渠江、长江上游四川北段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2至5成。
需求方面,用电需求端,1~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实现307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较去年同期提高4.30%。
电力设备需求潮起
事实上,今年的迎峰度夏压力仍然较重。
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4》预测认为,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9.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左右。中电联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则认为,预计2024年最高用电负荷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
对于电网而言,并不能单单仰仗于“靠天吃饭”。
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推进现货市场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电力供需关系和价格信号。同时,“让电力送得出去”,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也是保障全国电力安全与经济的重中之重。
无论如何,这都将带动电网的增量扩容以及智能化改造的投入成本。电网人士认为,配电网的建设和智能化改造可能更多依靠额外的社会资本投入,而特高压电网作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刚需,电网公司可能会承担更多投资责任。
电力系统是一个生产和提供电力能源、满足社会电力需求的复杂系统,主要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五个环节或子系统所组成。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业制造等领域。受益于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设备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输配电设备行业丰富产品体系、拓展市场规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容量。
因此,电改信号的明确释放也有望带动电力设备环节的高成长预期。例如,江苏华辰(603097.SH)、大烨智能(300670.SZ)、神马电力(603530.SH)、电科院(300215.SZ)等A股上市公司当日同样走势坚挺,盘中涨停。
江苏华辰主要产品包含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及电气成套设备。大烨智能主要从事智能配电业务及光伏发电业务等。
神马电力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收于涨停,公司主要提供输电线路的复合绝缘子。天风证券的研报预计,2024年到2025年,将进入特高压项目投运高峰期,为提升重要通道和关键断面输送能力,预计送端及受端的高压/超高压变电站将有望随之增长,进而同样带动上游,即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绝缘子的需求增长。
电科院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接了包括高高压、中高压、低压电气产品的检验测试。另外,电科院还承担了国网下属省级电力公司相关电气产品的抽样检验任务。这意味着,其也将在这一轮的电力设备扩张潮与替换潮中有所获益。
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成都位列前十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08:41
2023年以来,四川省锚定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基本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政策体系,加快发展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有序适应气候变化影响。5月15日,2024年“全国低碳日”四川主场活动在成都举行,现场发布了《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度进展报告》等6份成果。
降碳多点突破,成都位列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前十
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
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清洁能源生产方面,四川省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86.7%。清洁能源支撑方面,成都位列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前十,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材料、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进出口分别增长77.6%、44.5%、22.2%。清洁能源应用方面,165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100%,全省新能源公交车、巡游出租车保有量占比分别超过66%、40%。
工业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
现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全国首个地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指南,引导工业企业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引领,加快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转型升级。对于已建项目,四川省节能监管事务中心发布的全省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水平显示,四川电石、黄磷、尿素、卫生陶瓷、电解铝和短流程炼钢行业整体能效水平优于其他行业,已超过30%的产能达到标杆水平,为能耗强度下降奠定了基础。
除了深化降碳,四川还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建立攀西地区林火发生预测模型,完成气候变化对若尔盖湿地地表水资源影响研究,常态化防控森林草原火灾。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三坝水库、米市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分类推进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打捆)工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速实施多能互补电源项目和互联互济电网工程,全省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2023年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大事记》发布,成都大运会入选
现场,《2023年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大事记》正式发布,其中涌现出多个“首个”。
其中,成都大运会是西部地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首次在国际大型赛事中运用本土碳普惠机制助力低碳观赛、首次在国际大型赛事中实施观赛个人碳中和、首次在国际大型赛事中运用二手循环服务,在低碳领域实现“四个首次”。
2023年3月7日,全球最大4MWth化学链燃烧示范装置在德阳建成。该技术可使二氧化碳捕集引起的供电效率损失从10个百分点以上降至4个百分点以内,此外该技术还可拓展应用于化学链气化,大幅降低气化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此外,中国碳足迹开放平台(Chinese Carbon Footprint Open Platform,CCFOP)在川发布,充分体现了四川的清洁能源优势,作为四川省优势产业参与全球低碳竞争的重要一环,将为“四川造”产品走向全球赋能。
省级“1+N”碳达峰塔中和政策体系基本完成构建、四川发布首批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名单、四川率先发布升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投产发电、四川碳达峰碳中和司法服务保障迈出新步伐、四川100%完成全国碳市场新一轮清缴履约、四川首个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开建,共同推动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行稳致远。
此次发布的《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2023年度进展报告》是四川省首份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性年度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四川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包括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有序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持续夯实气候变化治理能力四个方面。
碳市场100%完成履约,四川首份碳市场能力专项评估报告发布
碳交易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会上,《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评估报告(2024)》发布,这是四川省首份碳市场能力专项评估报告。
《报告》指出,“十四五”以来,四川省碳市场能力建设活动广泛开展,政策标准编制、数据质量管理、金融产品创新、司法保障服务、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标准化、监测转型、管理模式等环节涌现出了一批好的经验和做法。
2023年,四川启动碳市场能力提升“一企一策”,42家发电企业全部按时足额完成配额清缴履约,实现配额100%履约。30家发电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量达357万吨,成交额达2.4亿元。地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成交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214.3万吨,双边成交金额约3.17亿元,年成交量居全国第三。
面对碳市场,《报告》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积极参与和主动融入全国碳排放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提升碳计量、碳核算、碳资产、碳披露、碳金融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涉碳技术服务机构和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降低重点排放单位清缴履约成本,推动将生态和减排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夯实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