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一年缩水30亿!这家公募连电费也交不起了?今天交上了...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 08:56
转自:金石杂谈
今日,同泰基金1.5万电费交不起的通告引发全网关注,物业公司通知显示,该公募2023年7月至24年7月,一年的电费1.5万,物业公司希望公司在8月17日之前缴纳,而落款日期是8月12日。
一时间,引发基金圈关注,根据东财数据,同泰基金规模66亿,不过较去年同期缩水了30亿,虽然只有66亿但债基规模55亿,自然业绩也不会很差。但是,该公募权益基金肯定好不了,同泰开泰更是1年亏损超50%,多款产品亏损超20%。
官网显示,同泰基金是一家个人系公募,一般这类基金规模小,权益业绩不好,只能靠债基赚取管理费,但由于规模持续缩水,尤其,在今年市场行情下行之下,业绩很难做大。随后同泰基金表示,其中可能有误会,物业公司已经出具说明函,说明函显示,截止2024年9月9日,同泰基金已足额缴纳物业费、水电费等相关费用,未有欠款发生。
但是,物业发的通知书最后截止日是8月17日,而同泰基金缴款日期是在此事被爆出之后的9月9日。不过,同泰基金则表示,公司不存在拖欠物业和电费的情况,网传的物业催缴单据图片是人为修图篡改,图片中展示的属于不实信息。
但是有一点,66亿规模的公募,应该不至于因为1.5万而不交电费,在这里笔者还是倾向于认为公募是准时交了电费的。
8月份LPR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业界认为年内仍有下调空间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06:21
本报记者 刘 琪
8月份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出炉。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8月20日,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两个品种报价均维持前值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7月份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分别下调10个基点,加之本次报价前央行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稳定,因此8月份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现阶段宏观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连续下调政策利率并引导LPR报价跟进连续下调的必要性不大。
民生银行(3.490, 0.01, 0.29%)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8月份LPR报价持平前期,一方面是因为7月份LPR报价实现调降,短期内没有进一步下调必要;另一方面是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虽环比持平,但压力仍大,LPR报价短期继续下调空间受限。此外,近期市场资金利率触底回升,市场化负债成本相对上行,也削弱了LPR报价短期继续下调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8月份LPR改革初期,LPR主要参考当时的中期政策利率即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并综合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溢价等市场因素报出。央行在《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定价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更加有效,MLF利率对LPR的参考作用下降。同时,部分报价行报出的LPR偏高,与其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之间出现较大偏离,一定程度影响了报价质量。
为此,在明确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同时,中期政策利率正在逐步淡出。以2024年7月份为例,当月15日MLF利率未作调整,7月22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10个基点,同日报出的LPR迅速作出反应并跟随调整,也表明LPR报价转向更多参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在逐步理顺。
“继7月25日央行月内第二次操作MLF,并跟随逆回购利率下调20个基点之后,8月15日央行再公告本月到期的MLF将于8月26日续做,意味着MLF操作将常规性后延,以进一步推动LPR与MLF脱钩。”温彬认为,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MLF利率对LPR的参考作用下降,将更多转向参考央行短期政策利率,逐步疏通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持续促进金融机构提升自主定价能力。
展望后期,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年内LPR仍有下调空间。中信证券(18.930, 0.00, 0.00%)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报告》提到“在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的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延续强调资金防空转的同时,提及对于有效信贷需求的挖掘,换言之仍然较多看重信贷资金效率。考虑到今年以来社融信贷增速持续偏弱,年内LPR或仍有下行空间。
“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态势及物价水平,四季度央行还有可能再度下调主要政策利率,也就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幅度估计在10个基点到20个基点。届时或将引导LPR报价跟进下调。”王青说。
温彬认为,严禁“手工补息”监管持续和7月份存款挂牌利率再次下调,使得银行负债成本总体继续改善,为LPR报价再次下调创造一定空间。另外,当前部分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已远远脱离了LPR,7月份LPR报价下调后,较实际发生贷款利率仍明显偏高,为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减少偏离度,LPR仍存下调可能,以进一步提升报价有效性和精准性。
正式落地!融券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 融券余额创最近4年新低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7月22日 星期一 07:28
7月22日,融券新规将正式落地!
自证监会宣布暂停转融券以来,沪深两市的转融券交易便不断压降。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A股转融券余额规模已经降至约264亿元,而在今年初,A股市场转融券余额规模尚超过1000亿元,这意味着目前转融券余额仅为今年初的约1/4。
自7月22日,融券保证金的上调也将正式落地。按照证监会要求,届时,证券交易所会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A股融券余额已减少至约295亿元,创出最近4年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转融券业务的重要出借方,随着公募基金2024年二季报披露结束,ETF最新的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浮出水面。Wind数据显示,自今年2月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以来,ETF的转融券业务已经有了明显下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场ETF转融券出借规模仅剩59.57亿元,相比去年末暴降近92%。
融券保证金比例上调将落地
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是指基金以一定的费率通过证券交易所综合业务平台向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金公司”)出借证券,证金公司到期归还所借证券及相应权益补偿并支付费用的业务。
在证监会依法批准证金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并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后,A股市场转融券余额规模快速下滑。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A股转融券余额规模已经降低至约264亿元,而在今年初,A股市场转融券余额规模尚超过1000亿元,这意味着目前转融券余额仅为今年初的约1/4。
与此同时,证监会7月10日规定,除了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同时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实施。融券保证金的上调也将正式落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A股的融券交易。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A股融券余额已减少至约295亿元,创出最近4年新低。而截至2023年底时,A股市场融券余额仍超过700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以来A股市场融券余额已减少超过一半。
ETF转融券规模暴降92%
ETF转融券规模也在大幅下滑。
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开始于2019年,彼时国内融资业务发展迅速,但融券业务发展仍然缓慢,为了增加融券供给、稳定融券券源,2019年6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指引(试行)》规定,允许处于封闭期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开放式股票指数基金及相关联接基金、战略配售基金可以参与转融券证券出借业务。
而实际参与情况中,仅有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较为活跃。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全市场有264只ETF进行了转融通证券出借,出借总规模为730.22亿元,在全市场基金出借业务总规模800.55亿元中占到了91.21%。
但在今年2月,市场持续震荡,“ETF基金通过转融通出借做空”的传闻不断发酵。在证监会加强融券业务监管的指引下,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嘉实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等10余家公募基金公司相继发布公告,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稳妥推进存量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逐步了结。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场仅剩19只ETF仍在进行转融通证券出借,出借总规模为59.57亿元。这意味着近半年时间,ETF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减少了91.84%,即约670.65亿元。
具体来看,截至去年末,南方中证500ETF的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曾高达103.66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22.17%,是全市场这一业务规模最高的ETF。但截至最新的今年二季度末数据,该ETF的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仅剩下24.71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也降至3.34%。
再比如,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在去年末时有超50亿元的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ETF的这一数据已经仅有10.77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也从5.55%降至1.5%。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场仅有两只ETF的转融通证券出借比例在10%以上,分别为鹏华上证科创板100ETF、鹏华中证内地低碳经济ETF,出借规模分别为10.03亿元、0.35亿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分别为20.91%、11.7%。
增厚收益部分受到影响
那么,暂停转融通证券出借对ETF生态有何影响?又将如何影响基金投资者?
在此之前,市场上一度有“ETF基金通过转融通出借做空”“基金通过转融通砸盘,收益由基金公司享有”等传闻,但其实,《基金法》和基金合同均有明确规定,转融券出借收益归基金财产,即归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有。同时,基金公司用基金持有的证券“砸盘”会造成自身管理的基金亏损,对其自身和投资者都会造成损失,这种“双输”行为不符合基金管理的常识和逻辑。
“其实暂停转融券对公募基金来说影响很小,因为本就参与的不多,反而能帮我们澄清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沪上某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ETF参与转融券出借的规模在最高峰时也仅有700亿元,在全市场股票型ETF1.9万亿元的规模中占比不足4%,在A股70万亿元总市值中占比仅有0.1%,无论是对ETF生态还是对资本市场都影响较小。
相反,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反而是增厚基金收益的重要工具。据华泰证券(12.920, 0.04, 0.31%)研报测算,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有固定期限费率与市场化期限费率两类出借方式,针对非科创板转融券与非约定申报方式,收益率在1.5%至2%不等,开放式股票型指数基金最多可出借基金净资产的30%,因此最高可获得0.6%的资金利息收益;针对科创板转融券约定申报方式,引入市场化的费率、期限确定模式,因此,资金利息收益对科创板指数基金吸引力更大。这或许也是上述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鹏华上证科创板100ETF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较多的原因。
“以市场需求较大的中证500指数为例,该指数成份股中被纳入融券标的的权重超过99%,理想情况下按照法规要求的比例上限30%持续出借,理论年化增强收益可覆盖大部分ETF管理费,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其实是增厚ETF收益的重要来源。” 上海一位ETF基金经理以中证500指数为例介绍称。
他认为,A股市场对中小市值标的的融券需求较为强烈,所以中证500、中证1000、科创板等中小盘指数基金参与转融通的规模相对较多,相关业务暂停后可能对这类基金的影响稍大。
股票多空策略或面临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ETF外,股票多空策略产品也会受到转融券暂停的影响,但这类产品主要集中在私募基金,在公募基金中相对较少。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在公募基金市场,全行业仅有23只股票多空策略基金,其中17只都是规模不足2亿元的迷你基金,合计总规模仅有87.83亿元。
华商基金量化投资总监、基金经理邓默表示,部分多空策略基金需要通过融券做空来对冲风险敞口,对于这些策略,券源的减少和保证金占用比例提高会增加策略的运行成本,部分策略将转型与停止,策略规模也将进一步下降。但市场上多空策略整体规模不大,因此对市场中长期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整体来看,市场对暂停转融券给出了相对积极的反应,自证监会宣布暂停转融券以来(7月11日—7月19日),市场止跌回弹,主要宽基指数纷纷上涨,上证综指上涨1.46%,深证成指上涨2.37%,创业板指数(1723.914, -1.57, -0.09%)上涨2.31%,科创板指数上涨5.4%。
邓默表示,“暂停转融券业务、提高融券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从市场机制来看,虽然转融券业务目前整体的规模相对较小,但是监管层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而限制融券做空的举措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限制做空的举措保障了市场公平交易,给缺乏做空手段的中小投资者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助于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也表示,转融券业务暂停等因素正在助力沪深核心股指企稳调整。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国内转融券业务暂停等或有利于改善市场情绪与人民币汇率压力,沪深核心股指或步入企稳调整甚至反弹期。
邓默进一步表示,短期而言,当前A股市场估值仍处于高性价比区间,前期超跌且有业绩支撑的上市公司在当前位置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将受益于投资者信心的增强和市场情绪的修复。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强势反弹 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8月05日 星期一 02:35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7.1497, -0.0207, -0.29%)对美元汇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涨势头。近2周(7月22日至8月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上涨0.72%、1.65%。
8月2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强势反弹。Wind数据显示,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当日收盘价报7.2150,日涨幅达到0.41%,盘中最高报7.1524;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当日收盘价报7.1658,日涨幅达到1.18%,盘中最高报7.1433。
近期人民币汇率缘何走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原因之一是美元指数(103.0534, -0.1676, -0.16%)走弱,由于美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以及通胀回落态势较确定,美联储最新表态由“鹰”转“鸽”,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增强。
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截至8月2日,美元指数下跌幅度达2.47%。8月2日,美元指数大幅下跌1.06%。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元指数走弱、中美利差收敛等因素共同提振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范若滢还认为,人民币与日元的联动影响也是因素之一。今年以来,人民币与日元走势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二者都与美元间存在较大利差。近期日元明显走强,一定程度上对人民币升值起到带动作用。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综合多种因素看,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范若滢表示,一方面,海外发达经济体降息周期已开启,未来随着美联储降息落地,发达经济体高利率的外溢影响将逐步减弱;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整体稳定运行,能够给人民币汇率较好的基本面支撑。
于晓明表示,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并有升值趋势。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和美联储可能的降息,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压力将减小。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今年以来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总体向好,境外投资者债券持有量持续回升。随着美联储降息落地,中美利差将趋向收敛,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或进一步提升。总体来看,虽然人民币汇率压力仍在,但在7月份降息等政策落地和财政加快发力下,国内需求有望得到一定提振,外需延续回暖具有较大确定性,叠加较为丰富的汇率管理工具,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维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部分时间将在7.1至7.3区间内双向波动。
69家公司业绩迎拐点 电子行业复苏最明显
- 详细资料
- 分类:执游快报
- 发布于 2024年7月17日 星期三 02:58
证券时报记者 梁谦刚
7月16日早盘,歌尔股份(23.180, -0.38, -1.61%)盘中涨超8%,创一年来新高,A股市值突破800亿元。截至收盘,该股涨幅回落至6.32%,最新收盘价与年内低点相比,最大反弹幅度已达到70%以上。
经历近两年低谷后,歌尔股份在2024年迎来新的业绩拐点。7月14日晚间,公司披露半年报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1.81亿元至12.65亿元,同比增长180%至200%。
歌尔股份的遭遇,正是消费电子行业的缩影。历经近两年“寒冬”后,消费电子市场正显现复苏信号。证券时报·数据宝梳理发现,共有69家公司入围业绩拐点名单。这些公司主要来自电子、基础化工、机械设备、有色金属行业,分别有21家、12家、5家、4家公司入围,合计占比达到六成以上。
消费电子龙头创阶段性新高
歌尔股份是国内消费电子领域的龙头之一,主要产品包括声学、光学等精密零组件,以及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智能可穿戴等智能硬件产品,主要服务于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2021年公司净利润达到历史新高,当年12月,公司股价也创下历史高点。但随后两年,由于通货膨胀、经济下行以及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等影响,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股价也随之大幅走低。
经历近两年低谷后,歌尔股份在今年迎来新的业绩拐点。歌尔股份披露的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在公司强化精益运营、修复提升盈利能力的经营导向下,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业务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单季度看,第二季度净利润预计值为8.01亿元至8.85亿元,环比增幅达到110.79%至132.89%。
消费电子市场正显现复苏信号。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1~5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1.15亿部,同比增长11.1%;从全球范围看,2024年第二季度,PC的出货量达6280万台,同比增长3.4%。机构预计2024年可穿戴腕带设备的增长率将达到10%,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预计将增长17%。
对于行业未来趋势,中银证券(8.790, 0.02, 0.23%)分析师陶波指出,首先智能手机和PC均临近换机周期临界点,“被动换机”需求有望复苏;其次,具备更强AI能力的智能手机以及AI PC的推出,或将刺激“主动换机”需求;最后,XR(扩展现实)设备在硬件迭代和内容成熟的驱动下,有望打开消费级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回暖。
对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的业绩拐点具有重要意义,它通常标志着公司业绩由不好向好的方向转变,或者沿着好的方向发生量级的改变。
四大行业入围公司
数量居多
上述歌尔股份并非业绩拐点显现的个例。当前正值2024年半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的高峰期,部分A股公司得益于行业景气度变化、经营效率提升、技术升级、政策支持等原因,经营业绩出现拐点迹象。证券时报·数据宝从已披露半年报业绩预告的公司中,筛选出有业绩拐点迹象的公司,条件如下:一是按照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无下限则取公告数值),2024年上半年预计盈利,且净利润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均为正值;二是2024年一季度实现盈利,且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值;三是2022年、2023年净利润同比均为下滑状态。
经过梳理发现,共69家公司入围。这些公司主要来自电子、基础化工、机械设备、有色金属行业,分别有21家、12家、5家、4家公司入围,合计占比达到六成以上。
电子行业入围公司数量遥遥领先,该行业有多只半导体领域的公司名列其中,如韦尔股份(110.000, -0.45, -0.41%)、华天科技(8.890, -0.03, -0.34%)、兆易创新(97.190, -0.80, -0.82%)、晶方科技(21.520, -0.28, -1.28%)、瑞芯微(67.920, -0.44, -0.64%)、通富微电(23.560, -0.20, -0.84%)等。
以龙头公司韦尔股份为例,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3.08亿元至14.08亿元,同比增长754.11%至819.42%。按单季度计算,第二季度净利润环比预增幅达到34.46%至52.33%。方正证券(7.440, -0.06, -0.80%)在研报中表示,得益于手机CIS在安卓中高端市场的加速导入以及车载CIS的持续渗透,韦尔股份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表现超过预期。公司作为国产CIS龙头,业绩拐点明确出现,新一轮产品力周期已然启动。
基础化工行业来看,三美股份(35.610, -0.16, -0.45%)、华谊集团(6.240, -0.09, -1.42%)、三友化工(5.630, -0.06, -1.05%)、华峰化学(7.660, 0.00, 0.00%)等龙头公司均已出现拐点迹象。以三美股份为例,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3.34亿元至4.34亿元,同比增长157.19%至234.35%。按单季度计算,第二季度净利润环比预增幅度达到16.2%至81.59%。报告期内,受益于制冷剂景气度上行,公司氢氟碳化物(HFCs)产品价格同比增加,同时,部分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进一步扩大了制冷剂产品的盈利空间。
业绩拐点公司反弹明显
据数据宝统计,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截至7月16日收盘,上述有业绩拐点迹象的69家公司中,收盘价较年内低点反弹幅度均值达到52.38%。5家公司股价反弹幅度在100%以上,分别是淳中科技(34.790, -2.17, -5.87%)、百川股份(8.040, -0.25, -3.02%)、协和电子(28.870, -1.20, -3.99%)、南亚新材(23.840, -1.74, -6.80%)、全志科技(27.160, 0.27, 1.00%)。
淳中科技反弹最猛,最新收盘价较年内低点反弹243.46%。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0.37亿元至0.41亿元,同比增长460.15%至516.16%。报告期内,公司前瞻布局新产品、新赛道、新业务,并取得显著成效;海外业务拓展逐步落地,与“N公司”对接的业务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显著增长。
从资金面来看,7月以来北上资金增持超1亿元的有6家公司,分别为歌尔股份、生益科技(23.090, -0.54, -2.29%)、新和成(20.530, -0.10, -0.48%)、兆易创新、瑞芯微、华天科技。歌尔股份获北上资金增持5.78亿元,排在第一位。
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最新收盘,上述69家公司中,13家公司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其中明泰铝业(12.960, -0.32, -2.41%)滚动市盈率为12.18倍,排在最低位置。该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0亿元至11亿元,同比增长25%至37%。报告期内,公司半年度销量增长约19%,同时公司注重产品结构改善,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再生铝保级应用优势不断突显,再生铝使用比例不断扩大,提升单吨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