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提速 描绘汽车产业的进化图景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08:18
人工智能正在汽车行业掀起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从安全功能到生产线,AI技术正在重构整个汽车产业图谱。
2025年春节过后,凭借高性能、低成本、开源共享等优势横空出世的DeepSeek,搅动着整个汽车行业,截至目前,吉利、岚图、极氪、东风、智己、长城、奇瑞等20余家车企先后宣布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提升汽车产品智能座舱语言交互能力。
但其实,AI的强大技术能力并不局限于智能座舱,还在智能驾驶进化、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优化管理等多方面发挥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人机权责界定等新问题。
智能驾驶的进化之路
AI提速 描绘汽车产业的进化图景
虚拟测试领域,AI正在构建超越传统安全标准的仿真系统。全球供应商Elektrobit战略产品管理高级总监Moritz Neukirchner指出:生成式AI不仅能打造个性化体验,更在加速开发流程,强化学习技术对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的进化尤为关键。
生成式AI与强化学习的应用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英伟达仿真软件DRIVE Sim,生成的数据用于训练构成自动驾驶汽车感知系统的深度神经网络。其与奔驰联合开发“数字孪生慕尼黑”项目,1:1还原含动态天气与光照变化的城市道路特征,还支持生成中国特有交通场景,将ADAS系统验证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6个月。
作为融合生成式AI的自动驾驶云服务供应商,华为为赛力斯构建“极端天气数字实验室”,模拟冻雨、团雾等气象条件,生成复杂交通参与者行为模型,包括“中国式过马路”群体运动预测等,将算法迭代速度提升400%,每日虚拟测试里程达500万公里。
目前,AI正在突破MIL(模型在环)到DIL(驾驶员在环)的全链条验证瓶颈。麦肯锡报告指出,到2026年,虚拟测试将承担90%的自动驾驶验证工作量,推动产品上市周期缩短至传统模式的1/3。这种“数字优先”的研发范式,正在重构汽车安全技术的创新边界。
同时,AI推动车辆电子架构的集中化转型,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构建安全可靠的技术基座。电子架构集中化不仅是硬件迭代,更是验证方法的革命。通过数字孪生、AI仿真和云原生测试平台的结合,助力车企突破“新旧系统共生”的行业难题。
制造革命的隐形推手
真实的物理世界中,AI正在重塑汽车制造的每个环节。长安汽车利用5G+AI视觉重构总装工艺,通过双目摄像机与AI视觉检测技术,实现玻璃底涂、涂胶、装配全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定位精度可达±0.1mm,装配节拍缩短30%,同时消除人工操作导致的密封胶不均匀问题;另外,构建在线AI质量监控网络,部署73个AI视觉检测工位,覆盖热成像模具温度监控、螺栓拧紧力矩检测等25类场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100万点位/秒)与深度学习算法,质量缺陷检出率提升至99.97%。
工信部2025年智能制造白皮书显示,采用AI优化装配流程的车企,单车型制造成本平均降低18%,新产品导入周期缩短至传统模式的1/3。AI技术从工艺精准化、决策智能化和系统柔性化三个方向推动汽车装配领域的变革。
智能供应链的升级实践方面,AI技术也在发挥作用。东风汽车建立整车物流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条形码实现车辆从生产入库到终端交付的全流程管理。利用AI算法自动生成库位建议,确保同车型同颜色集中存放,空间利用率提升至95%,出库时避免倒车操作,提升40%的出库效率,最终实现存储空间利用率提升80%,整体仓储成本削减18%。东风汽车的技术路径已被纳入《中国汽车智能制造白皮书》推荐方案。
暗流涌动的技术深水区
AI提速 描绘汽车产业的进化图景
尽管AI正在推动汽车行业的各种变革,但AI 集成并非“万能药”。广泛的数据收集对隐私和安全构成了巨大风险,有数据表明,联网汽车每小时产生25GB数据,其中70%涉及用户隐私,欧盟最新法规要求车载数据处理必须满足“隐私设计”原则,这对传统车企的数据架构提出严峻挑战。
此外,算法偏见可能会扭曲安全结果,使某些人群容易受到攻击,对AI的应用也引发了自动驾驶车辆人机权责界定问题。当AI助力汽车从交通工具进化为智能终端,行业不仅需要创新AI技术应用,还要攻克应用技术壁垒,以及构建价值对齐的创新生态。
美联储:目前没有任何理由急于进一步降息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02:46
美东时间周二(2月1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了之前的表态,即由于经济状况良好,美联储可以慢慢决定是否以及何时降息。
鲍威尔周二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国会听证,他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发言中表示:“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相当好。我们希望在通胀方面取得更多进展。我们认为目前的政策利率处于一个合理的位置,我们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急于进一步降息。”
美联储上月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的区间不变,该央行在去年最后三次利率会议上累计降息了100个基点。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本轮降息周期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
对于去年的降息行动,鲍威尔称这是美联储政策调整的必要步骤,以应对通胀的改善和劳动市场的降温。
展望未来,鲍威尔表示,如果通胀没有继续朝着目标下降且经济保持强劲,美联储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
他补充称,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意外疲软,或通胀比预期更快地向2%的目标下降,美联储则可能会降息。
鲍威尔重申了他的观点,即中性利率已经从新冠疫情前的极低水平显著上升。对更高中性利率的模糊估计也可以解释为何政策制定者在进一步降息方面采取了更为宽松的态度。
中性利率指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增长的利率水平。
美联储官员对近期通胀数据感到振奋,这些数据表明价格压力持续保持在温和水平,可能很快就能接近目标。
然而,决策者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感到担忧,例如加征关税和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等,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会导致美国通胀再次上升。
美联储控制着短期利率,短期利率影响整个经济中的借贷成本,包括信用卡和汽车贷款的利率。但自美联储去年9月开始降息以来,长期利率并未发生重大变化,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增长超出预期,投资者降低了降息的预期。
鲍威尔表示,如果投资者更加担心预算赤字上升或新的冲击事件带来通胀风险,长期利率可能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他说,长期利率 “居高不下的原因与美联储的政策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
(财联社 夏军雄)
标普全球:中东局势升级下 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险时期”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 03:05
财联社10月9日讯(编辑 潇湘)标普全球副董事长、能源专家Daniel Yergin周二表示,由于中东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全球经济正进入前所未有的 “危险时期”。
在去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后,全球石油市场受到的干扰一度并不显山露水,随着美国产量增加和全球需求疲软,油价曾长期承压。然而,最近市场情绪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上周,由于担心以色列为报复伊朗的弹道导弹袭击,可能会将反击目标对准伊朗的石油工业,油价曾出现接近两位数涨幅的大幅飙升,不少行业分析师均对油市供应可能受到真正威胁表示担忧。
而隔夜,油价也一度因为中东局势的各种传闻而大起大落。据媒体周二最新报道,以色列对伊朗的能源设施进行打击仍然是有可能的。有美国官员对媒体表示,以色列正在考虑打击伊朗的能源设施。
对此,Yergin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预计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将不仅仅是4月的重演,而是会“更加强烈”。
今年4月,伊朗和以色列也曾发生激烈冲突,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数百枚弹道导弹和无人机,以报复以色列对伊朗驻叙利亚外交设施的袭击,不过最终双方还是避免了一场全面战争。
当被问及全球经济是否正处于中东紧张局势导致的又一次供应冲击的悬崖边时,Yergin表示,现在对市场来说是一个不稳定的时期。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时刻,”Yergin称。
尽管Yergin坚持认为目前还不能确定伊朗是否拥有可操作的核武器,但他表示,这 “肯定是一个背景”,特别是从以色列人的视角来看。
“我们的押注是,以色列目前不会攻击或试图攻击伊朗核设施。但几个月后乃至几周后——不管是什么时候,伊朗都可能拥有运载核武器的能力,这就提高了赌注,”他把这一时刻比作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最糟糕的情况是伊朗自己采取行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运输要塞。这条水道位于伊朗和阿曼之间,虽然狭窄,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连接着中东的原油生产国和世界各地的主要市场。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22年途径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流量平均为每天2100万桶,这相当于全球原油贸易量的约21%。石油即使暂时无法通过这一运输要塞,也可能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并造成严重的供应延迟。对于许多能源分析师来说,霍尔木兹海峡遭到封锁或严重中断被视为最坏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油价远超每桶100美元。
瑞典SEB银行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师Bjarne Schieldrop表示,大宗商品市场的一般经验法则是,如果供应受到严重限制,那么价格通常会飙升至正常水平的5至10倍。
Schieldrop在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因此,如果情况变得更糟,霍尔木兹海峡关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那么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会飙升至350美元/桶,世界经济将陷入困境,即便油价将会在一段时间内再次回落至200美元/桶以下。”
“不过,从目前的油价来看,市场似乎不认为出现这种进展的可能性很大,”他补充道。
房地产“四四二”措施力度有多大?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03:29
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财政部部长助理宋其超、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整体来看,对于接下来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次发布会提及的一揽子政策,可以概括为赋予城市更多自主权、减轻居民购房负担和推动市场供需平衡的“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华金证券所长助理、首席金融地产分析师秦泰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综合来看,本轮房地产市场的加力放松聚焦于在供给侧‘保交付’的加大力度,政策层面更为看重的是已售在建项目的交付。
“一方面,降息、降利率、放松限购等需求侧政策当前能够刺激起的新增需求有限已经在此前的多轮放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政策也不欲见到新一轮的地产泡沫。综合判断,房地产市场‘L’型底部有望于2025年左右到来。”秦泰称。
国金证券(8.900, 0.09, 1.02%)房地产分析师池天惠指出,本次房地产新政通过供需两端的综合施策,旨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四个取消、四个降低和两个增加”的措施,既减轻了居民的购房负担,又推动了市场的供需平衡,这将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落实到市场层面,方正证券(8.350, 0.14, 1.71%)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近期发布的政策预期,定调相对乐观,从限购完全转向重启货币化是政策的基调逐步变化的过程。本轮政策转向已经开始,当前大概率不是本轮财政刺激的终点,但政策节奏或许不会集中式而是渐进式地释放积极信号。
“综合来看,在长期政策转向预期改变前,市场整体情绪有托底、但上行动力可能被三季报业绩、经济数据修复程度拖累,指数可能震荡。风格方面,在估值中枢全面修复之后,震荡期可能仍然更偏向有资金支持、业绩头部集中的大盘股。”芦哲说。
以下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详细解读。
一、四个取消:充分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调整各类购房的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标准。
解读:池天惠表示,为充分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新政明确城市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包括限购、限售、限价以及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在内的各类限制性措施。
“‘四个取消’这一举措,旨在释放市场活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自由流通。”池天惠称。
浙商证券(13.420, 0.74, 5.84%)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四个取消”的核心仍在于限购调整,未来一线城市的限购政策仍有进一步放松空间。
二、四个降低:降低公积金贷款的利率,降低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的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
解读:秦泰表示,“四个降低”明显地传递出本轮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意图的增量政策:防范房地产市场向金融性系统风险的更大规模传导。
“本次住建部这一系列政策叠加小幅度的货币化安置,本质上都是在防范地产需求持续收缩造成大规模居民贷款违约而进一步向金融市场传递造成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秦泰进一步指出,目前,一线城市由于对周边城市购房需求形成“虹吸效应”,房价实际上具备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但北京、上海、深圳反而仍在坚持因城施策的措施,并未实行全面放松,也体现了当前政策实际上是希望引导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
秦泰指出,在防范更大规模房地产市场风险这一根本要求的前提下,再度刺激起新一轮泡沫也绝非政策导向,本次住建部的政策放松能够刺激起的新增房地产市场需求仍然有限,减缓需求的下行斜率才是根本目的。
李超预计,“四个降低”之下全国每年可节省的公积金个人贷款利息支出约195亿元。
“在降低购房成本方面,‘四个降低’将有效减轻居民的购房和还贷压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池天惠表示。
三、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
解读:货币化安置方面,池天惠指出,这一转变从此前的实物安置转向货币化安置,既有利于消化库存,也能托底投资和需求。全国范围内,仅35个大城市就有170万套待改造的城中村,加上其他城市和危旧房,改造需求巨大。
“此次对条件成熟的100万套进行改造,将显著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同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池天惠表示。
李超进一步分析称,2014年至2018年的棚改规模分别达到470万、601万套、606万套、609万套、626万套;2019和2021年分别达到316万套和165万套。因此,在地产“止跌回稳”实现之前,货币化安置仍有进一步加码空间。
而对于4万亿元的信贷规模,李超表示,截至10月16日,“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达到2.23万亿元。因此,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该项政策对应增量约1.77万亿元的信贷支持。
池天惠指出,增加“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的举措,旨在通过加大保交付白名单贷款投入,保障交房,从而修复市场信心。
桥水创始人达利欧:美联储大幅降息绝非常态 美债已成“高风险投资”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4年10月09日 星期三 02:59
亿万富翁投资者、全球顶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近日表示,他预计美联储不会“大幅降息”,50个基点起步的降息步伐绝不是常态,因为美国经济仍然“处于相对良好的平衡状态”,并且他强调鉴于近期美国国债市场受降息预期扰动的剧烈波动幅度,美债已经变成一项高风险投资。
“目前的美国国债并不是一项很好的投资,”这位桥水基金创始人、对冲基金领域传奇人物周二在格林威治经济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在我看来,我们在债券市场存在利率风险。”
达利欧表示,专注于美债市场的投资者们押注于美联储将采取快速降息步伐,然而这一激进的鸽派预期显得操之过急。在上个月,美联储四年来首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意外下调50个基点,拉开新一轮降息周期帷幕。但9月份无比强劲的非农就业报告为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们提供了以较慢速度降息的空间,甚至一些利率期货交易员押注在强劲的非农,加之本周公布的CPI可能将超预期共同推动之下,美联储可能在11月或者12月宣布暂停降息进程。
自8月1日以来,利率期货市场定价首次暗示到年底美联储基准利率下调幅度将低于50个基点,这意味着一部分交易员甚至定价年前美联储可能在11月或者12月的FOMC会议上选择暂停降息进程。
美国银行(39.93, -0.03, -0.08%)股票和量化策略师Ohsung Kwon在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通胀不太可能疲软到足以保证降息50个基点的程度,但通胀数据非常强劲可能将促使美联储11月的降息进程变得不那么确定,暂停降息的市场呼声可能愈发浓厚。”这份至关重要的CPI数据报告将于北京时间周四晚间发布。
美国国债市场今年的波动较大,其中,对于利率预期最为敏感的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3.5%至5%以上之间波动,意味着该期限的美债价格波动幅度非常大,这对于债券资产来说非常罕见,主要因降息预期扰动带来的美债剧烈波动幅度。
在当前的美债交易市场,随着全球大部分债券交易员至少短期内放弃对美国国债的看涨押注,在周一推动有着“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称号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即向上升破4%这一关键的美债收益率关口。对于10年期美债今年价格走势来说,其价格波动幅度不及2年期美债,但相比于历史平均波动来说已经非常大。
自上周晚些时候公布的 9 月份就业报告表现强劲以来,美债市场的交易员们一直在放弃与担保隔夜融资利率 (SRF)挂钩的多个期货合约的多头头寸。这很大程度上表明,美债市场对今年和 2025 年初一系列大幅降息的看涨押注已经解除,可能带动美债价格陷入剧烈下跌趋势。
达里奥在发言中表示,美国国债在机构投资者和中央银行的投资组合中占很大比例,这样的“高配”比例对于美债来说并不是好消息。他补充表示,全球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美债市场的一个问题,对于美国财政部来说高额的利息成本也带来风险。“外国机构投资者可能担心持有美债带来的风险,因为他们可能会受到意外的制裁。”
在内容更加广泛的采访中,达里奥重点谈到了美国总统大选及其对市场的潜在影响。这位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看好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经济政策,称这位总统候选人提出的降低公司税率的提议“更符合古典的资本主义精髓”。
“他提出了一个关于提高关税能力的这一非常好的观点,”达里奥表示,并补充称,他计算出特朗普的关税提案每年将增加大约8000亿美元规模。
但是他表示,此类关税可能将引发通货膨胀率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