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00亿资金借道A股ETF进场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4年7月29日 星期一 02:48
□本报记者 张舒琳
在上证指数徘徊于3000点下方时,部分资金加速抄底。7月以来,近1500亿元资金借道A股ETF入市,用真金白银践行“越跌越买”。除大资金偏爱的沪深300ETF外,中证1000、中证500等中小盘指数ETF近期也受到市场追捧。
上周逾400亿资金抄底
7月以来,市场延续震荡走势,在此期间,资金加速流入市场。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已有合计1478亿元资金借道A股ETF入市,4只沪深300ETF吸引了多数资金。其中,吸金最多的当属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资金净流入高达448.75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一举站上2500亿元大关,成为公募历史上首只规模突破2500亿元的非货基金。易方达沪深300ETF获得资金净流入309.69亿元。该ETF规模同样创下新高,达到1691.11亿元。
拉长时间来看,这两只ETF今年以来获得资金净流入均超11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吸金王”。规模创新高的背后,离不开重要机构投资者的频频加仓。根据2023年年报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以及2024年一季报、二季报披露的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20%的情况来推断,今年二季度,中央汇金共计增持华泰柏瑞沪深300ETF30.51亿份、易方达沪深300ETF28.83亿份。今年一季度,中央汇金分别增持了易方达沪深300ETF457.06亿份、华泰柏瑞沪深300ETF263.56亿份。
此外,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最新规模分别达到1197.17亿元、1195.46亿元,今年以来获得资金净流入均超过7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7月中旬,市场风格一度发生反转,中小盘略优于大盘,中小盘ETF也成为7月资金新宠,跟踪中证1000、中证500、创业板等指数的ETF获资金大幅加仓。7月以来,南方中证500ETF获净流入99.38亿元;南方中证1000ETF获净流入92.88亿元;华夏中证1000ETF、广发中证1000ETF分别获净流入56.91亿元、46.67亿元;易方达创业板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富国中证1000ETF获净流入均超过20亿元。
上周,多只沪深300ETF持续出现尾盘放量情况,或代表大资金仍在进一步增持。整体来看,上周共418.97亿元资金净流入A股ETF,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合计获净流入283.85亿元。此外,华夏上证50ETF也获资金净流入46.63亿元。
近期金价承压下行,上周多只黄金股ETF跌幅超过8%。不过,黄金ETF跌幅相对较小,有资金大手笔加仓,华安黄金易ETF获资金净流入11.56亿元。此外,跌幅居前的有色、矿业等ETF上周也吸引了资金小幅净流入。
掘金大盘价值风格
上周,有色金属板块调整明显。对此,中庚基金认为,一方面黄金、白银期货价格大跌,波及二级市场;另一方面,受制于未来需求不足的影响,铜、铝等金属期货价格大幅下跌,此前在二级市场超配的机构进行了减持。
军工板块则成为周内唯一亮点,细分来看,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板块持续走高。中庚基金认为,航天军工个股业绩修复逻辑逐渐清晰,且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未来可期,叠加目前板块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市场关注度回升,整体景气度也在逐步恢复。
华夏基金表示,近期市场出现五大积极信号:一是股价与基本面发生背离;二是从行业轮动来看,多数行业均已出现调整,且符合历史轮动规律,行业轮动调整或已接近尾声;三是从分子端来看,经济和企业业绩延续修复趋势;四是从流动性来看,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国内维持宽松,短期外资出现回流;五是市场风险偏好逐渐边际回升。
国泰基金表示,核心资产继续超跌反弹,尤其是电新、医药、金融等品种,科技方向也相对走强,而红利资产较为“受伤”。长期来看,下半年宏观环境会更为复杂,建议继续关注大盘价值、科技主题。在大盘价值的选择上,建议从前期的金融、电力方向逐步转向石油石化、贵金属、建筑、电信运营商等领域。
首套房贷利率下探至3% 逐步下调利率是大势所趋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4年7月17日 星期三 03:18
来源:北京商报
在多地相继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后,首套房贷利率持续下探。距离“5·17”楼市新政发布近两个月,广州地区首套房贷利率再迎调降。7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广州地区多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已由政策执行最初的3.4%降至3.2%,个别外资银行最低可达3%。在分析人士看来,各地逐步落实下调房贷利率是大势所趋,预计后续首套房贷利率仍有调降空间,但由于新增房贷利率目前已处于历史低位,降幅大概率较小。
广州首套房贷利率下探至3%
取消下限后,广州地区首套房贷利率再次下探。7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广州地区银行人士处获悉,近期,多家银行下调首套房贷利率,其中,工商银行(5.890, 0.00, 0.00%)、农业银行(4.720, 0.01, 0.21%)、中国银行(4.670, 0.03, 0.65%)、建设银行(7.560, 0.00, 0.00%)、交通银行(7.470, -0.02, -0.27%)首套房贷利率,由3.4%(LPR-55BP)降至3.2%(LPR-75BP),二套房贷利率仍维持3.8%(LPR-15BP)不变。
“7月15日开始审批的首套房贷利率按3.2%执行,之前已审批的存量房贷客户仍按照此前利率执行。”工商银行广州地区某支行房贷经理说。
建设银行广州地区某支行房贷经理也表示,“7月15日开始,我行首套房贷利率按照3.2%执行,二套房贷利率暂时没有变动”。
除国有银行外,个别股份制银行也于近期调整了房贷利率,招商银行(33.960, 0.17, 0.50%)广州地区某支行房贷经理透露,该行目前首套房贷利率为3.15%,二套房贷利率为3.75%。
个别外资银行为吸引优质客户,对首套房贷利率给予更多优惠。渣打银行广州某支行房贷经理介绍,近期该行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普通客户利率降至3.15%,资质较高、征信较好的客户最低利率为3.05%或3%。
“我们不做组合贷,只做商贷,所以更喜欢用低利率去吸引优质客户,更容易把控风险。”上述渣打银行广州某支行房贷经理说。
另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首套房贷政策调降后,利率也徘徊在3%。汇丰银行广州某支行房贷经理表示,7月初,该行贷款金额300万元以上的首套房贷利率下调至3.1%,贷款金额在300万元以下,利率则为3.15%。
“5月末,广州地区已经取消房贷利率下限,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利润成本对房贷利率进行调整。”上述汇丰银行某支行房贷经理补充道。
据了解,5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取消住房贷款利率下限。5月29日,广州地区多家银行首套房利率由3.85%降至3.4%,部分外资银行利率降至3.33%左右。
“此前广州地区房贷的政策标准是,首套房为LPR-55BP,但也设置了一个前提,即取消了利率下限,所以本身该标准是可以调整的。”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说明广州地区在“去库存”工作方面进一步发力,尤其是房贷政策有进一步放松的操作,具有非常好的导向。同时也说明,房贷利率政策进入到宽松的周期阶段,即已经开始进入到“跌破3”的阶段,是非常罕见的低利率周期。
逐步下调利率是大势所趋
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多项支持房地产的金融举措(即“5·17”楼市新政),其中就包括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新政发布以来,多地购房门槛下调,优惠利率空前加大,百城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行,目前多数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已降至3.1%—3.5%之间,远低于此前市场平均水平,二套房贷利率也多数进入“3”时代。
据了解,取消房贷利率下限,意味着银行可以差别化定价。除广州地区外,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南京地区部分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也迎来调降,最低至3.05%。中信银行(6.500, 0.02, 0.31%)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一般情况下,目前该行首套房贷利率为3.15%,最低为3.05%,银行会根据借款人的贷款金额、征信、负债、收入、单位资质等进行系统评估。
而在苏州地区首套房贷利率最低降至3.1%。“7月初首套房贷利率由3.15%降至3.1%,客户贷款金额不是特别小,正常都按照3.1%算。”苏州银行(7.240, -0.02, -0.28%)某网点贷款经理透露。
云南省玉溪市个别银行房贷利率最低则进入“2”时代,趋近于公积金贷款利率。此前云南省玉溪市大营街信用社首套和二套房贷利率低至2.95%的宣传海报引发市场关注,该利率仅高于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7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大营街信用社贷款经理处获悉,该消息属实,但目前绝大部分客户首套房贷利率是3.45%(LPR-50BP),只有少部分贷款金额、收入较高的客户利率才能低至2.95%,具体需要看客户所购买楼盘信息、所在单位及收入审批决定。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认为,近期,多地房贷利率下调原因,一方面是楼市恢复不及预期,居民购房意愿仍然较弱,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为相对有力且关键的刺激手段。另一方面,目前居民贷款需求也比较弱,银行资金来源端面临存款定期化趋势,资金成本加大,也需要提升资产收益,降低利率渐成当前银行竞争房贷的手段之一。
根据住房销售情况,展望后续首套房贷利率走势,关荣雪认为,各地逐步落实下调房贷利率是大势所趋,预计后续首套房贷利率仍有调降空间,但由于新增房贷利率已经大幅下调且目前处于历史低位,后续进一步下行的幅度大概率比较小。同时到真正实施时也会存在差异,不同银行对降低利率的承受能力不一样,导致不同银行间利率调整步伐也有所差别。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
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首日交易平稳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05:51
总台央视记者 刘颖 董彬 沙千 王丰 付海亮
29日,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开始上市交易。上市首日交易整体平稳,前来咨询的投资者数量增多。
记者在证券营业部看到,开盘之后就有投资者专门到营业部开户,咨询特别国债的投资途径。
投资者 王女士:特意来办理特别国债的开户,因为银行那边没买到,卖得特别火,所以到证券这边来买。买国债特别踏实,可以长期持有,能得到一个稳定收益,同时流动性也很好,可以随时卖出。同时还能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一举多得的好事。
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由于国债上市开售就销售火爆,最近不少在银行渠道没能如愿购买的投资者,专程来营业部咨询,在证券市场是否能有机会购买。
平安证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 朱松钧:最近询问特别国债的明显增多,普通投资者可以在证券公司开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通过证券公司网点或App进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买卖交易,通过普通股票委托菜单即可进行买卖交易。
从首日的走势来看,新上市交易的20年期特别国债,在早盘出现约0.9%的价格上涨,随后全天价格上涨幅度在0.5%—0.6%左右波动。专家表示,和此前30年期特别国债上市交易首日的短期波动幅度相比,本次20年期特别国债首个交易日走势整体较为平稳。
华福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 徐亮:本次20年期上市交易首日,价格上涨在合理范围内,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比较高,整体交易情况还比较平稳。说明投资者对债券的投资更为理性稳健。20年期特别国债定价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内,而合理的债券定价有利于完善我国国债债券收益率曲线结构。
银行渠道购买产品 上市交易需办转托管
专家表示,在交易国债的时候,投资者需要注意,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对债券价格会有所影响。
我国的国债主要分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都是记账式国债。个人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如果是持有到期,都可以获得稳定的本息收入。
两者区别主要为:储蓄国债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记账式国债在存续期内可在市场进行交易。
专家表示,不想持有到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
平安证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 朱松钧:银行渠道购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需要通过银行的跨市场转托管,转到证券交易所进行二级市场买卖交易,投资者需要在银行柜面办理相关转托管业务。
专家提醒,在实际情况当中,利率水平、交易活跃度等因素,都会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价格有所影响,投资者需要理性分析,同时投资者应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
华福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 徐亮:一般来说,如果市场利率上行,国债价格就会下跌,市场利率下行,国债价格就会上涨。此外,在交易当中,如果投资者购买的价格升高,会降低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也就是投资者的实际利息收入会降低。每个债券品种的供应和需求情况,以及交易的活跃度,也都会影响债券价格。投资者在交易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蚂蚁数科与软通动力达成战略合作,推进鸿蒙平台生态开发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4年6月03日 星期一 09:03
新浪科技讯 6月3日下午消息,近日,蚂蚁数科与软通动力(40.110, 0.33, 0.83%)在杭州蚂蚁集团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以在鸿蒙版mPaaS平台的合作开发为基础建立合作关系,围绕各自的专业能力和优势,在移动应用开发、行业联合解决方案及生态共建等领域开展合作。
据悉,蚂蚁数科自主研发的一站式多端应用开发平台mPaaS,可以为多端应用开发、运营及运维提供云端一体解决方案。软通动力是鸿蒙生态的第一批参与者和贡献者,也是首批兼具鸿蒙终端操作系统研发能力及鸿蒙原生应用端到端开发实施能力的服务商。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能力和优势,为客户提供鸿蒙版mPaaS平台及应用场景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共同推动鸿蒙生态的发展和原生应用的创新。(罗宁)
一线城市地产优化政策看点多、成色足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生活
- 发布于 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05:04
原标题:南财论道丨一线城市地产优化政策看点多、成色足
李宇嘉(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近期,为贯彻落实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继续坚持因城施策”“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一线城市纷纷出台房地产优化政策,先是4月30日北京出台限购人群“外围增购一套”的政策,5月6日深圳提出鼓励非户籍、企业、多子女家庭外围购房的政策;紧接着,5月27日和28日,上海和广州出台了新一轮的楼市政策。
5月27日,楼市限购政策最严格,也最为稳健的城市之一上海,出台了一揽子的楼市纾困政策。其中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充分释放非户籍人群、人才群体购房的需求。比如,非户籍居民购房社保连续缴纳年限从5年降至3年,非户籍单身人士购房区域扩大至外环内二手住房;非户籍人才购房社保连续缴纳年限从3年降至2年,可购区域从产业片区扩大到上海全域。
另一个看点,就是充分降低贷款买房的门槛和成本,首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从30%降至20%,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从主城50%、外围六区和临港40%,分别降至35%和30%;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从LPR-10个基点降至LPR-45个基点,最低可至3.50%;二套房贷利率下限从主城LPR+30个基点、其他区域LPR+20个基点,分别降至LPR-5个基点和LPR-25个基点。
2023年12月14日,上海开启政策优化之路,其时首套房贷利率为LPR+35BP,这次降到LPR-45个基点后,不足半年时间降幅达80个基点,加上首付比例明显降低、社保缴纳年限降低、可购房区域扩大,形成明显的“降门槛、降成本”效应,最利好的就是限购松绑释放出的非户籍和人才群体,这也契合了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超千万、刚性需求旺盛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上海提出非户籍单身在外环外可购置一套住房,5月27日又放开非户籍单身在外环内买二手房的限制。可见,鼓励非户籍单身人士购买中心区二手房的政策特征明显。上海贝壳统计,上海近17万套二手房挂牌中,51.5%为楼龄超过20年的房子,其中80%为小户型,外环内占全市的70%以上。这些房子交易周期长、交易价格比平均挂牌价格折价明显。
因此,此次上海放开非户籍单身人群外环内买二手房的限制,目的是将中心区单价低、总价也低,并具有交通优势、就业集聚优势、生活气息浓厚的二手房供应与非户籍单身的刚需结合起来,且这类房源也契合非户籍单身的需求。同时,也达到去化中心区二手房源挂牌的目的,并让“买一卖一”的置换需求循环起来。这与上海此次新政中的另外两条政策一脉相承。
一是松绑企业购房限制,鼓励企业购买2000年前竣工、建筑面积70平方米以下的二手房用于职工租住;二是对个人“卖中心区旧房、买外围新房”提供补贴。即一年内出售外环内2000年前竣工、建筑面积在70平方米及以下唯一住房,购买外环外新房的居民家庭,可向购入新房所在区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补贴。此举也是为了将二手住房和新房交易联动起来。
可见,上海此次新政疏通供需两端、促进良性循环的特征明显。非户籍人群购房潜力大(推迟结婚或单身现象普遍),但他们对房价、通勤、成本敏感。限购调整释放出的需求疏导至中心区的二手房市场,带动存量房消化和业主改善型需求,也驱动外围新房去化。这也是近期一线城市政策纾困的共性:将潜在的非户籍购房需求与中心区二手房或外围新房去化、产业和人口疏导结合。
此次上海非户籍人才购房纾困力度也较大,不仅社保连续缴纳年限降至2年,且可在全域购房,加上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只要1年社保的政策,这些将极大地提振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对周边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有一定冲击,预计其他城市后续还会加大引才的力度。另外,公积金贷款扶持力度加大,家庭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120万提至160万,多孩家庭提至192万,二套房额度从100万提至130万。重点支持首套住房,特别是发挥低利率优势,扶持多子女家庭。
继1月27日放开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购后,28日傍晚,广州也出台了楼市新政,包括非户籍人群购房社保缴纳年限从2年调整为6个月,并享受户籍家庭购房待遇;执行5月17日国家对于首套房、二套房最低15%和25%的最低首付,以及按揭贷款利率不设下限的政策;优化贷款买房提取公积金流程,并可用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取消现售、支持“以旧换新”等。
当然,也包含优化供给方面的内容,比如科学编制住房规划计划,优化土地供应,优先确保住房保障供地,调整中小套型住房面积标准和比例要求等。总的来看,包括上海在内,近期一线城市楼市政策全面调整,通过“降门槛、降成本”效应,加上前期房价充分调整,重点扶持非户籍居民、单身人士,促进二手房和新房循环、刚需和改善循环,有效去化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