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惠博普64亿重组终止同业竞争难解 股权融资22亿仅赚6亿亟需转型突围

  筹划了半年多,惠博普(3.410, -0.02, -0.58%)(002554.SZ)的重大资产重组半途夭折了。

  11月2日晚间,惠博普发布公告称,公司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终止。

  始于2023年4月20日,惠博普宣告重大资产重组,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收购长沙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排水”、“标的公司”)100%股权,长沙排水的总资产在64亿元左右。

  这次重组一度被给予厚望。这是一次关联交易,目的是兑现承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惠博普的市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随着这次重组事项终止,这些期望均落空。

  惠博普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面系统装备的工艺技术研发、系统设计、成套装备提供及工程技术服务业务,2011年上市以来,公司经营业绩整体上没有亮点。

  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惠博普股权融资累计数接近22亿元,而累计盈利数不到6亿元。

  筹划半年的重组落空

  出人意料,惠博普获注大股东资产的期望落空了。

  根据最新公告,11月2日,惠博普召开的董事会、监事会会议,均通过了终止此前筹划的重组事项。

  回溯公告,2023年4月20日,惠博普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5月8日,惠博普进一步披露,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收购长沙市排水100%股权,交易对方为长沙水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业集团”)及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生态环保”),后者分别持有长沙排水85%股权、15%股权。与此同时,公司将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进行配套募资,所募资金,除了支付现金对价交易外,剩余部分将用于标的公司项目建设及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等。

  由于水业集团持有长沙排水60%股权,持有惠博普30.22%股权,同时为两家公司控股股东,因此,本次交易属于关联交易。

  其实,本次交易是水业集团兑现此前的承诺。为避免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保证上市公司及其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2019年8月及2023年2月,水业集团出具承诺函,承诺将促使与上市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污水处理运营业务相关企业达到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条件,在2023年12月31日前启动法定程序以市场公允价格将相关企业注入上市公司,进一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长沙排水的规模不小。2022年底及2023年3月底,惠博普总资产为50.09亿元、52.63亿元。同期,长沙排水的总资产分别约为64.55亿元、64.75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惠博普的净资产为25亿元,长沙排水的净资产为41.70亿元。长沙排水的净资产远远高于惠博普的净资产。因此,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在惠博普及市场人士看来,本次重组还是一次优质资产注入。

  长沙排水成立于2000年,根据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授予的特许经营权,长沙排水拥有长善垸、花桥、新开铺、暮云、雨花、新港六个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拥有、运营、维护和移交的排他性权利。截至本预案签署日(2023年5月8日),六个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污水处理能力合计为130万立方米/日。

  惠博普称,标的公司资产业务的装入,有利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市政污水业务,与上市公司原有的能源服务产业形成合力,主营业务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那么,本次重组为何终止了呢?公告称,在重组工作推进期间,长沙市政府启动长沙市城区排水一体化改革工作,计划打造公共排水管网、排水泵站统一运营管理和污水厂“投融建运”一体化平台,对长沙市污水处理厂、管网、泵站等业务进行整合及统一管理,该事项可能对本次重组交易标的长沙排水的盈利能力、资产范围及估值产生重大不确定性影响。目前,已确定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必要的审计、评估及审批程序,遂决定终止重组。

  那么,承诺的同业竞争问题如何解决?公告称,若在2025年12月31日前未能解决污水处理运营业务的同业竞争问题,水业集团将委托惠博普全面托管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或通过惠博普出售污水处理相关资产等方式彻底解决。

  增收不增利亟待突围

  获注优质资产的计划落空了,惠博普的经营压力如何缓解?

  根据财报,惠博普是一家国际化的油气资源开发及利用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清洁的能源及能源生产方式。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油气工程及服务(EPCC)、环境工程及服务、油气资源开发及利用。

  早在2011年,惠博普就登陆了A股市场,但上市以来,公司经营业绩整体上不算理想。2011年,上市首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4.04亿元、0.92亿元,同比增长36.30%、37.41%。历经持续增长,到2014年,期营业收入为13.81亿元,净利润为1.56亿元,2015年,营业收入微降至13.59亿元,净利润则继续增长至1.61亿元。

  从2016年开始,惠博普业绩大幅波动。2016年至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50亿元、14.85亿元、16.62亿元,净利润为1.31亿元、0.89亿元、-4.94亿元。2018年,惠博普出现上市之后的首次亏损。

  2019年,是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8月,惠博普完成易主。具体为,公司时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黄松、白明垠、肖荣及其他六大股东拟向长沙水业转让公司10.02%股份,同时,黄松将其剩余持有的公司10.8%股份表决权全部委托给长沙水业行使。借此,惠博普易主给长沙水业,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长沙市国资委。

  2020年12月,惠博普向长沙水业定向发行股份,募资6.98亿元,本次定增完成后,长沙水业的持股比升至30.22%。

  易主后,惠博普的经营业绩稍有改善。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2.93亿元、净利润0.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01%、117.24%。但在2020年,其营业收入下降50.49%至11.36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78亿元。

  2021年、2022年,惠博普迎来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分别为15.94亿元、19.87亿元,同比增长40.40%、24.63%,净利润为0.89亿元、1.59亿元,同比增长149.99%、78.50%。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3.72亿元,同比增长61.70%,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仅增长1.77%,为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对比发现,惠博普2023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与2016年同期的净利润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公司盈利能力仍然较低。

  Wind数据显示,上市13年来,惠博普实现的净利润累计数为5.95亿元,累计分红3亿元。而上市以来,不含发行股份收购资产的定增,仅仅是募集资金,惠博普的股权融资就达到21.8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排水盈利能力较为稳定,2021年至2023年一季度,长沙排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38亿元、9.47亿元、1.97亿元,净利润约为3.62亿元、3.09亿元、0.52亿元。

  重组之后,惠博普的净利润将至少增加3亿元,对其而言,确实是一大利好。

 

  然而,利好落空了,惠博普靠什么突围?

华为“绯闻股”,炒出泼天富贵

  近日,许多攀上了华为概念的公司,不论成色几何都可获得鸡犬升天的机会。有公司怒刷14连板,有公司蹭上一点算力概念,便连拉了9个涨停。随着炒作逐渐风停,它们也原形毕现。

  14个涨停板,割了谁?

  10月以来,许多A股上市公司只要能傍上华为概念,或蹭上一点“绯闻”,股价就会像开动了印钞机,迎来连番上扬。

  但再大的风也总有停下的一天,那些曾经被昂扬地吹上风口的“猪”们,已纷纷掉了下来。

  11月1日,曾经领涨“华为概念”、怒刷了14个涨停板的圣龙股份,开盘即直线封死跌停。在成交栏里,积压了10万手卖单难以出货。

  11月2日,圣龙股份再度低开,最终以下跌7.80%收盘。

  此前,被封为华为概念“妖股”的圣龙股份,从最低10.80元开始发动,截至10月25日收盘,连续涨停14天,最高涨至45.84元/股,区间涨幅达到了4倍多。

  在这段“狂飙”的日子里,圣龙股份连发了11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风险提示”、6份控股股东实控人回函,并发布了4份投资者交流会情况,核心都指向一个:公司涨幅已偏离基本面,与华为的合作有限,炒作需谨慎。

  在投资者会上,圣龙股份表示:公司主要为赛力斯提供油泵产品,合作方式未发生变化。2022 年度和2023年半年度,公司提供配套油泵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15.1万元和1022.88万元,只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9%和1.50%,占比较小。

  但这些声音都被“亢奋”的市场选择性忽略。

  进入到炒作后期,不少关注证券市场的媒体发现:关于圣龙股份的交易已从游资主导,开始向“无畏”的散户蔓延,接下来散户遭遇击鼓传花的噩梦将不可避免。

  10月26日,为了进一步遏制炒作态势,圣龙股份提前披露了2023年三季报。

  数据显示,圣龙股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51亿元,同比减少3.16%;归母净利润仅为353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3.21%。扣非净利为亏损490.94万元,同比减少108.32%。

  在三季报中圣龙股份特别说明: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传统燃油车辆,新能源汽车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较小。

  不过在这份明显不尽如人意的三季报披露当日,圣龙股份的股价仍“顽强”地以一字板涨停开盘。直到中午前后,股价才开始跳水,截至收盘,大跌了-7.03%,当日震荡区间达到17%。

  接下来几个交易日,圣龙股份“炒作”意味依然不减,在继续下跌了-4.08%后,又连续上涨了3.26%和5.84%,给不少散户形成了股价已走稳的“错觉”。

  直到11月1日,伴随着一字板跌停,围绕着圣龙股份的这场炒作闹剧才终得以画上句号。

   2亿的订单,市值涨了200亿

  如果从财报透视,圣龙股份的基本面可以说一目了然。但市场对其热情不减,很大原因在于:市场被华为表现打开的想象力,急需一些炒作标的来兑现。

  国庆长假期间,由于华为手机以及问界汽车带起的销售热度,华为概念也随之成为二级市场上最受人青睐的板块。围绕着华为汽车、华为手机的上下游产业链,被其“沾边”带飞的股票多达几百只。

  其中,不乏“货真价实”的华为概念股,它们也可以说真正等来了春风。

  从9月开始,问界汽车的核心供应商赛力斯股价连番上涨。从最低的31.76元涨至最高88.80元,整体表现强势而稳定。

  9月28日,据供应链人士消息透露:在Mate 60系列,欧菲光摄像头模组全部参与了供应,并占绝大部分份额,包括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指纹模组,单台价值在500-600元。

  此信息曝光后,曾因被“果链”抛弃而重挫了三年的欧菲光,连续6个交易日收获涨停。与今年8月发布2023年半年报前后相比,股价实现了翻倍。

  不过赛力斯、欧菲光们的数量和体量,并不足以承载整个市场炒作华为概念的热情。同时,也有更多公司希望能傍上华为这棵大树,带动股价鸡犬升天。

  8月29日,伴随着华为Mate 60系列的发布,其搭载的全球首个“卫星通话”功能受到市场关注。这也让华力创通这家不为人知的“卫星通信概念”企业迅速走红。

  从华为发布Mate 60 当天开始,华力创通开启了上涨之路。从8月29日的9.8元,一路攀升至最高点的36.83元,股价上涨了三倍有余。

  尤其是在9月5日,华力创通主动披露了一份《采购主协议》,表示在连续十二个月内收到某客户的采购订单总金额2.1亿元,超过公司2022年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0%。市场猜测,该客户即为华为。由于供货产品显示为“芯片类”,这也被认为是卫星通信基带芯片。

  协议披露后,华力创通股价在3天内合计大涨了62%。无人在意华力创通的公司规模与近年来的营收表现,实际上并不完美。

  一名半导体行业人士对‘市界’表示:华力创通的卫星通信技术虽然存在一定的资质准入门槛。但具体到制造环节,这类芯片对制程先进性的要求不算很高。

  在营收和盈利层面,华力创通也表现平平。自2018年起,公司便出现了亏损。2022年,华力创通营业收入仅为3.85亿元,同比下跌40%。

  10月12日前后,华力创通进入到了震荡周期,当日便下挫了8.64%。10月16日,该股又大跌了11.1%;10月19日、20日又分别下跌了10.59%和8.23%。在七个交易日内,华力创通下跌幅度接近40%。

  或为挽回颓势,10月21日,华力创通公布了三季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8亿元,同比增长40.06%,净利润664.5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3.16%。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145.7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890万元,同比增长190.77%。

  季报公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华力创通又分别上涨了4.67%和20%,走势大落大起。

  另据市场传闻称,华力创通为华为Mate60系列供货的卫星基带芯片单颗价格为7美元(约51.22元)。以此价格计算,若今年内华为Mate60 Pro的销量能达到600万台,将为华力创通带来超过3亿元收入——虽然从最低点已经最高上涨了3倍多的股价,或许已经将此利好提前兑现。

   多媒体也来蹭算力

  不过,比起华力创通这类尚在华为供应商名单内,只是体量较小的公司。在此轮华为概念炒作中,还有更多“硬蹭”概念,以求飞升的乱象出现。

  从10月13日开始,一家名为真视通的上市公司开始了突进之路,它一路连拉9个涨停板,在十几天内便实现了股价翻倍。从国庆前的最低位算起,股价更是翻了三倍有余。

  而它的炒作起源,便是在9月10日晚间,由官方发布的一项所谓“重大合同公告”。

  该公告表示:真视通与四川铭禹物理签署了一项GPU采购合同,合同金额超2.9亿元。同时公司在互动平台主动披露:购买的GPU是英伟达H800芯片的服务器,1000张H800芯片算力约在2000p左右,本次采购基本是为算力租赁准备的。

  9月12日,真视通又继续在互动平台透露:华为公司昇腾计算业务总裁等8人莅临真视通参观、会谈,交流了华为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新进展,双方均看好智能算力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

  这次参观,如今看来可谓价值连城。不过彼时,市场对真视通的这番操作无人问津。

  毕竟据官方资料显示,从2015年上市后,真视通的主营业务一直是为能源、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大中型客户,提供会议、交流等多媒体解决方案——与算力基本扯不上一点关系。

  2022年,据财报显示,真视通多媒体信息系统业务收入4.61亿,占公司总收入的71.25%。

  此外,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真视通账上现金仅有1.91亿元。公司又将如何有实力支撑2.9亿元的英伟达采购合同?随后,9月11日-15日期间,真视通在5个交易日内下跌了超过30%。

  时间拨至国庆后,伴随着华为概念的火爆,真视通突然被看作同时搭上了华为、芯片、算力的三重利好概念,股价也开始了“荒诞”的飞升之旅。

  不过,最疯狂的炒作玩家,从来是不关注基本面的。

  最近两个月内,曾有“彩电大王”称号的四川长虹,也从8月低点的3.77元/股,涨至了10月高点的7.26元/股,市值一度增加161亿元。

  据最新的三季报显示:四川长虹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00.6亿元,同比增加4.39%,不及上半年6.13%的涨幅。归母净利润虽大涨111.69%,只有4.79亿元。但它能连续上涨,一种说法便是搭上了为华为提供算力支持的华鲲振宇,虽然四川长虹对其间接持股比例仅为2.42%。

  如今,随着“华为概念”炒作逐渐出现冷却的迹象——Choice数据显示:东方财富“华为汽车”指数在10月20日当周跌幅达到了3.15%——上述的“妖股”们也纷纷开始被打回原形。

  从10月27日开始,真视通连续4个交易日分别下跌了9.99%、8.99%、6.88%、6.57%,距最高点已跌去了超过40%。

 

  但与过往A股留下的无数炒作残局相似,剩下的一地鸡毛和被割的韭菜们,从来无人收拾。

券商11月“金股”偏爱四大行业

投资者更关注宏观因素对科技股前景的影响

  [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纳斯达克100指数被高估了。在认为该指数被高估的受访者中,45%预计该指数四季度将下跌10%,20%预计跌幅将更大。他们给出的理由多属于宏观环境方面,比如长期高利率抬高了资金成本,并使得类似定期存单这样的投资选择更具吸引力。 ]

  [ 此次美股回调是更广泛的,标普500指数自7月高点已下跌了约10%,标普500 Equal Weight指数下跌了13%,小盘股下跌了18%,房地产板块下跌了20%以上,七巨头比此前高点下跌了17%。 ]

  上周,纳斯达克100指数再次跌入修正区域,为该指数52年历史上的第70次。今年稍早,围绕人工智能的热情令投资者忽视了利率上升的影响,推动纳斯达克100指数在今年前三季度一度上涨约35%。而眼下,该指数正处于连续三个月下降的轨道上,为过去一年多来首次。

  随着“七巨头”——苹果、微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和Meta——陆续公布三季度财报,市场尤为关注财报是否能够支撑大型科技股的高估值。此外,伴随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投资者也更关注宏观因素对科技股前景的影响。

  业绩强劲但股价下跌

  单就三季报业绩来看,几家巨头业绩整体向好。

  Global X ETFs的研究分析师德赛(Tejas Dessai)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Alphabet的财报取得了绝对的成功,除云端运算外,面向消费者的核心业务持续带来惊喜。具体而言,他分析称,“收入成长达11%,清楚表明广告市场在经历了疫情后的停滞期后正在强劲复苏。搜寻引擎业务和YouTube的成长远超预期。尽管竞争对手咄咄逼人,但对其招牌业务影响甚微。规模经济和严谨的支出对获利能力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云端运算业务比预期疲软一些,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行销活动减少和潜在竞争加剧的结果。我们正在经历科技的广泛优化,这也可能会使相关领域的表现再延续一个季度。”

  对于微软的财报,他更表示,考虑到谨慎的宏观经济前景和浮动的科技支出,这些数字绝对是惊人的。“令人惊讶的是,Azure云端部门的成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显然是受人工智能即服务(AI-as-a-service)相关需求的推动。我们认为,在今年余下的时间和2024年,这个需求将有助于维持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他还称,“微软面向消费者的特许经营产品,包括Xbox在内,现正被低估并呈现出强劲的成长势头,这可能也是广泛的游戏领域稳步进入复苏的一个迹象。对企业云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我们也给予强而有力的正面解读。”

  其他科技巨头中,亚马逊在盈利方面表现出色,但其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未达到分析师的预期。Meta业绩超出预期,但发布了保守的第四季度指导意见,理由是地缘政治动荡。只有特斯拉的业绩严重低于华尔街的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业绩整体向好,但在已公布业绩的五大科技巨头中,有三家的股价,即特斯拉、Alphabet和Meta在业绩公布后的第二天下跌,只有亚马逊和微软在业绩发布后反弹。

  对此,Steward Partners Global Advisory的财富管理执行董事总经理贝利(Eric Beiley)称:“这些巨头的业绩总体上并不令人失望,但对于一个对人工智能过于乐观的市场来说,财报暴露了事实。市场紧张的反应表明,在此前持续上涨后,这些科技巨头已被充分定价,因此,任何疲软的迹象都会成为投资者抛售的理由。”他补充称,虽然近期下跌,但进入财报季之际,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交易利润约为预计利润的24倍,高于过去十年21倍的平均水平,“七巨头”中的五家甚至超过28倍。

  Interactive Brokers的首席策略师索尼克(Steve Sosnick)则认为,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市场过于依赖一小部分权重科技股的走势,“(类似纳斯达克100指数)这种头重脚轻的市值加权指数的好处是,当最大权重股表现良好时,整个指数就会表现出色;坏处则是,当这些股票表现不佳时,整个指数的表现也会非常糟糕。”

  苹果财报预期疲软

  本周四,苹果也将公布三季报。数据显示,市场预计苹果第三季度收入将同比下降1%,将连续四个季度出现营收下滑,为20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一次。而同时,市场预计美股科技股三季度整体收入将上涨1.5%。鉴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即使在公布了强劲的财报后,股价仍出现了下跌,市场更担心,一旦苹果业绩疲软,投资者可能“更不会买账”。

  由于近期的暴跌,苹果的市值已从约3万亿美元蒸发了约4600亿美元。但即使如此,苹果的市盈率仍达到26.6倍,高于纳斯达克100指数整体和长期平均值。同时,其目前的自由现金流收益率低于3.7%,也大幅不及其10年平均水平6.4%。在今年多次遭遇评级下调后,在近期一项对分析师的调查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二受访者建议买入,是大型科技股中比例最低的。

  对于即将公布的财报细节,德赛告诉第一财经,最需要关注iPhone收入增长和销售数据、服务业务利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iPhone仍是消费者需求的核心指标,尽管没有官方收入预测,投资者仍在热切等待iPhone 在9月~10月期间相关收入增长和销售数据。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苹果的优势在于iOS生态系统中的转换成本、无形资产和网络效应。iPhone的不可或缺性和iOS在苹果产品系列中的无缝集成促进了客户忠诚度。苹果在硬件、软件和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为竞争对手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同时,他称,苹果的服务部门是iOS生态系统的关键,对投资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可以深入了解苹果如何将其拥有20亿活跃设备的庞大用户群货币化。该业务在其第三财季(今年第二季度)实现了212.1亿美元的巨额收入,成为苹果仅次于iPhone的第二大业务,同期iPhone的收入为396.7亿美元。而最近Apple TV+、Arcade和Apple One等服务的价格调整引起了关注,因此此次财报需要注意服务业务利润以及此次调价背后的原因。

  此外,德赛认为,人工智能仍是任何科技巨头财报中的一个突出主题。他预计苹果将在现有产品中展示人工智能的进步。“苹果已经集成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包括处理器中的‘神经引擎’。然而,与更广泛的科技行业不同,苹果对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11.220, 0.04, 0.36%)和扩展的语言模型一直保持沉默。”他分析道。

  Centre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资官阿巴特(James Abate)称:“我们仍能为亚马逊讲出利润扩展故事,为微软和英伟达讲出人工智能故事,为Alphabet和Meta讲出经受住消费者广告放缓考验的故事,但只有苹果,一段时间以来未出现亮点。并且,苹果仍是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市盈率也并未大幅回撤。因此,虽然不像1999年的思科那样会最终跌落悬崖,但一旦市场出现动荡,苹果可能会在科技巨头中受到最大冲击。”

  更担心宏观环境因素影响

  展望未来,不同于今年稍早对人工智能热的关注压过一切,投资者眼下转而更关注宏观环境的影响。

  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纳斯达克100指数被高估了。在认为该指数被高估的受访者中,45%预计该指数四季度将下跌10%,20%预计跌幅将更大。他们给出的理由多属于宏观环境方面,比如长期高利率抬高了资金成本,并使得类似定期存单这样的投资选择更具吸引力。此外,随着美国学生贷款支付的恢复、天然气成本的上升、抵押贷款利率接近8%,通货膨胀已经被证明是黏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处境都岌岌可危,也会影响科技股表现。

  其中最被担心的还是美国国债收益率的飙升。上周,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2007年来首度升破5%,加剧了投资者对科技股估值的担忧。成长型和科技公司向来更容易受美债收益率上升的影响,因为当投资者可以从无风险政府债券中获得更高收益时,基于未来盈利预期、业绩不够强劲的科技股就不那么香了。

  CapWealth的首席投资官帕戈利纳(Tim Pagliara)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如今,投资者有了过去没有的选择,因而他们会改变投资组合分配方式,而这种资金重新分配意味着七巨头更难保持领导地位。”他补充称,“事实上,此次美股回调是更广泛的,标普500指数自7月高点已下跌了约10%,标普500 Equal Weight指数下跌了13%,小盘股下跌了18%,房地产板块下跌了20%以上,七巨头比此前高点下跌了17%。这说明,在回调的后期,即使处于领导地位的股票也会屈服于整体市场疲软。”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这恰恰孕育着科技股反弹的机会。GraniteShares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瑞哈德(Will Rhind)称:“长期投资者不应该太关注这些。利率很可能处于周期的顶端,经济也仍处于良好状态,在这种时候,投资者理应继续持有那些表现出增长和盈利可持续性的大型科技公司。”

  Envestnet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席首席信息官德奥瑞拉(Dana D‘Auria)也称:“此次财报季确实显示出,投资者目前对损失的担心大于对盈利的渴望。但如果对美股整体走势的担心加剧,大型科技股仍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受益者,因为它们通常被认为是美股中的风险规避、防御性股票。”

 

  德赛也告诉第一财经,整体而言,在人工智能相关投资的推动下,强劲的消费者支出和稳健的企业云端支出仍正推动大型科技股的成长。相关数据显然打破了人们对近期经济疲软的担忧,并应有助超大市值科技股重拾年初至今的涨势。

AI投资正转化为长期利润 科技巨头们表示未来可期

  近期以来,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Meta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陆续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从数字广告、电子商务到云计算等领域都实现了强劲增长,利润率也在不断提高。

  至于市场最期待的人工智能(AI)相关的业绩,这些公司也表示,大举投资之后,已经取得了一些回报,并声称未来会有更多的胜利。

  上述四家公司在三季度的平均营收同比增长约13%,是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放缓后,科技行业再次起飞,大流行的余波可能已经结束。

  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主导了财报电话会议,微软表示,本季度Azure增长的大约3个百分点与人工智能相关。亚马逊表示,预计未来几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Alphabet和Meta也公布了强劲的广告业务增长,并发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计划。

  投资公司TCV的合伙人Woody Marshall表示,投资者仍在试图弄清楚哪些公司将把人工智能的前景转化为长期利润。“这就像一场冰球比赛,中间的冰球没有被控制住,没有人知道它会去哪里。”

  但与一年前相比,科技行业实现了巨大的转变。今年早些时候,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在去年的“警钟”促使该公司裁员2万多名员工并削减其他成本之后,该公司进入了效率之年。在上周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提到了7次效率,但提到了30多次人工智能。

  亚马逊表示,由于广告和零售部门的强劲销售,该公司在三季度的利润大幅高于市场预期。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表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需求可能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云部门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微软声称,其云计算和个人电脑业务不断增长,因为客户希望使用其人工智能产品。微软还表示,计划在云计算业务上投入接近创纪录的资金,购买运行人工智能软件的芯片和其他硬件。

  Cowen的分析师John Blackledge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与一年前相比,尽管成本在增加,但所有这些公司的利润率都有所提高。

  虽然在股市上,投资者的反应并不一定是积极的,部分原因是中东地区的动荡,以及对在高利率背景下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成本过高的担忧。

 

  风险投资公司FirstMark Capital的合伙人Rick Heitzmann指出,科技巨头的支出和云计算业务的规模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在人工智能方面,他们的行动比其他企业要更快速、更果断。

最热新游

美国3月PCE数据今晚重磅来袭 市场担忧通胀上行风险

  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将于今晚重磅来袭。经济学家预计,美国2月PCE物价指数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0.3%;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将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0.3%。

  不过,有分析人士警告称,不要指望通胀情况会好转多少,通胀存在上行风险。安联贸易(Allianz Trade)经济学家Dan North表示:“过去三个月的PCE和核心PCE已经走错了路。它们实际上在上涨。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美联储坚定地说离想要达到的目标还很远的原因。”他预计,3月PCE和核心PCE环比涨幅都将达到0.4%。

  汽油价格上涨预计将推高整体PCE数据,而运输服务和金融服务将推高整体PCE数据和核心PCE数据。此外,住房成本依然居高不下。Dan North表示,虽然部分市场状况已经走软,尤其是美国部分地区的租金,但这些因素尚未体现在PCE和CPI的计算中。

  Mott Capital Management投资集团负责人Michael Kramer也认为,即将公布的通胀数据存在上行风险。他表示:“虽然对PCE的预测没有任何令人担忧的地方,但坊间证据表明,这些预测可能过低,第一季度的通胀上涨更为强劲,3月的价格上涨加速。”

  Michael Kramer表示,如果PCE数据和第一季度GDP都好于预期,那么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会来到5.25%,“2024年降息的希望可能会彻底破灭,重新加息可能会被纳入讨论”。然而,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初值为1.6%,远不及市场预期的2.5%,较去年四季度的3.4%大幅放缓。与此同时,美国第一季度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率初值为3.7%,增幅高于预期,表明通胀仍具粘性。

 

  Independent Advisor Alliance首席投资官Chris Zaccarelli表示,周四公布的数据为一些人敲响了警钟,“这份数据是最糟糕的——经济增长放缓,而通胀压力持续存在”。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微信推广

看执游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