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今年A股已有246单IPO终止审核 交易所问询透露“新考点”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在A股发行节奏放缓的背景下,截至12月21日,今年A股市场已有246单IPO终止案例,较去年同期增加35单。IPO终止企业较多分布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食品餐饮类企业IPO终止案例也较多。

  记者注意到,不少拟IPO企业在申报时因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触发内控“红线”而被交易所问询。同时,企业IPO“带病闯关”和“一查就撤”等问题,也是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

  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怀涛表示,IPO阶段性收紧主要是为了缓解市场供需问题,是出于稳定市场、保护投资者的考量。加大对IPO的审核和监管,表明监管部门更加重视IPO质量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督促企业规范经营、完善治理。

  三大行业IPO终止案例多发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1日,今年A股市场已有246单IPO终止案例,相较去年同期的211单,增加35单。具体来看,沪市共终止87单,其中主板、科创板分别终止35单、52单。深市共终止121单,其中主板、创业板分别终止30单、91单。另外,北交所有38单IPO终止案例。

  从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现较多终止案例,分别为39家、21家。

  如集创北方,公司为显示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显示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小米、华为是其股东。集创北方科创板IPO于2022年6月30日获得受理。今年3月14日,集创北方主动“撤单”,终止了IPO之路。

  食品餐饮也是今年IPO终止较多的行业,其中不乏业内知名品牌,如老乡鸡、老娘舅、沃隆食品、德州扒鸡、八马茶业、阿宽食品、鲜美来等。

  作为中式连锁快餐品牌代表,老乡鸡沪市主板IPO申请于2月28日获受理,并于3月31日收到交易所首轮问询函。8月28日,因老乡鸡和保荐机构国元证券(6.760, 0.00, 0.00%)主动要求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依据规定决定终止公司发行注册程序。

  此外,终止IPO企业中,还包括拟募资额高达150亿元的饲料生产商和生猪养殖企业正大股份,以及万向系旗下的大洋世家等。

  持续经营能力、内控问题受关注

  记者梳理问询函时发现,持续经营能力是企业“闯关”IPO时被重点关注的高频问题,具体包括各项业务的持续性、收入成长性、市场空间等。

  思必驰科创板IPO被否的原因之一就是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思必驰是人机对话解决方案提供商,2019年至202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5亿元、2.37亿元和3.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亿元、-1.80亿元和-2.98亿元,尚未实现盈利。截至2021年末,公司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为-4.09亿元,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

  对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具备扭亏为盈的基础条件和经营环境,同时结合以往技术应用案例、以往订单及在手订单、对不同主营业务未来的规划、目前在手订单情况等,说明各项业务的持续性。

  而在深交所向恒业微晶下发的问询函中,公司营业收入相关问题也被细究。据了解,恒业微晶产品主要包括分子筛、原粉、活性氧化铝等。2021年以来,医用/家用制氧分子筛收入大幅增长。基于该情况,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该项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对应客户情况,以及是否具有持续性。

  与此同时,交易所对拟IPO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合规等重点跟进,所关注问题包括内控制度是否健全、财务审批流程是否有效等。

  合众伟奇的内控有效性问题便引发深交所关注。2020年10月27日,电信诈骗团伙曾以公司董事长曹伏雷和高管段朝义的名义催促其公司出纳人员尽快向其他账户支付300万元合同款。相关人员在未经财务主管负责人审批情况下即自行将款项汇出。基于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其大额资金未严格按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通过OA审批流程付款的合理性,及相关财务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内控的有效性。

  安芯电子也因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而被问询。2018年至2020年,公司原始报表和申报报表之间存在较多会计差错调整事项。同时,财务总监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为同一人,且与实际控制人存在亲属关系,系实际控制人姐姐之子的配偶。因此,上交所要求安芯电子说明该情况对其治理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财务审批流程是否有效;改进相应治理结构的具体措施及其有效性。

  市场人士表示,拟上市企业应建立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控合规体系,不要让内控和合规方面的问题成为公司上市途中的“绊脚石”。

  企业IPO不能“一撤了之”

  现场检查作为检验IPO公司质量、开展新股发行全链条强监管的试金石,对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引导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提高执业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前,中国证监会就《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强化“申报即担责”要求,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同时对检查后申请撤回、检查中多次出现同类问题、拒绝阻碍检查等行为实施更为严格的制度约束。

  今年11月9日,沃得农机及保荐机构海通证券(9.300, 0.10, 1.09%)就在现场检查后“撤单”而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今年1月,深交所对沃得农机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公司存在股份冻结情况、会计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完善、资金拆借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但其后,公司未进行任何回复。10月25日,因海通证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沃得农机IPO终止。

  最终,因未及时披露实控人股份冻结情况等违规情形,证监会给予沃得农机、海通证券及保荐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与沃得农机情况类似,清大科越在经历现场检查之后撤回首发上市申报材料,随后也收到警示函。经查明,清大科越存在财务内控不规范、申报文件部分事项信息披露不完整等违规行为,违反了上交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因此,上交所对清大科越、长江证券(5.340, 0.00, 0.00%)及保荐人予以监管警示。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桑田表示,IPO新规显示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也意味着IPO一查再也不可一撤了之。一旦提交首发上市申请,若在现场检查发现了问题,保荐人及保荐机构就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带病闯关’企业不应有侥幸心理,保荐机构也应真正发挥‘看门人’的功能和作用。”她表示。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