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流浪地球》里2044年的上海奥运会是啥样?

  科幻中的未来体育

  在《流浪地球》的原作中,有个电影里未提到的小故事。当离开太阳系的地球被冰封后,人们开展了一项冰橇拉力赛。参赛选手驾驶着时速二百公里的机动冰橇,从上海出发穿过冰封的太平洋,最终到达纽约。原著的主角,正是在拉力赛的途中遇上了女子组的日本选手加代子,并与她结下了终身情缘。

  

《流浪地球》里2044年的上海奥运会是啥样?

 

  最终,这个故事在电影里,被浓缩成了一个上海2044奥运大厦的镜头。

  

《流浪地球》里2044年的上海奥运会是啥样?

 

  事实上,被赋予幻想的体育运动在科幻题材的作品中并不鲜见。人们对于未来的运动会走向何处开出了各种脑洞。

  《心理游戏》中,人们在失重中进行游泳比赛。

  《红矮星号》里则提到的零重力橄榄球。根据设定,这是一项始于2170年代的运动,有一家知名俱乐部叫伦敦喷气机队(主角是该队的忠实拥趸),还有同步的电子游戏可玩。

  根据描述,这个项目有个大招叫“屋顶攻击”

  其实,这种对于未来世界运动的思考在科幻中属于一个小分支,就像那句在科幻讨论中经常被提及的“人类无法想象出自己完全没见过的东西”一样。其中项目,多半也都是加入一些科技元素的现代项目修改。

  而事实上在科幻世界里,把竞技变为杀戮,似乎才是更常见的体育形式。

  《铁甲钢拳》中人操纵机器人的对抗显得稀松平常(这种人在一边对着空气挥拳模拟对战的设定在《逃出克隆岛》、《太空旅客》等多部电影里都有涉及),《疯狂轮滑》中骑着摩托车相互追逐砍杀则显得太过血腥。而《死亡飞车》《过关斩将》《饥饿游戏》这些才是主流……

  在欧美科幻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科技的背景下,体育几乎都成了真人吃鸡,沦为最原始的残忍游戏,并且加入了大量的政治+疯狂观众猎奇的元素在内,这种强烈的对比似乎带着嘲讽。(刘慈欣的另一部小说(甚至都不怎么科幻)《光荣与梦想》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运动会变成了战争的替代品)

  究其原因,很多科幻作品的背景下,人类科技尽管高度发达,但文明往往处于危机之中。这种情况下,古典时期体育起源中的暴力因素就会被放大,在返古的情愫中,体育比赛回到了以命相搏的血腥角力。作者和导演用人命被不值钱地屠戮拷问人性。

  当然,也有温和的脑力运动,比如《星际迷航》中的三维国际象棋——这项游戏因为美剧《生活大爆炸》而成为一时网红。《星球大战》里的代表作则是全息棋,比起三维国际象棋只是更加烧脑,更多了几分科技元素。

  对科技不感冒的奥运项目

  回到现实中,其实从古到今,奥运项目对科技的进步并不是那么感冒。现代奥运会28个大项中,最大的两个金牌大户——田径和游泳,几乎是人类最古老的运动。剩余小项较多的马术、赛艇、击剑、射箭,也都是源自古代人类生活和军事活动。举重起源于古代勇士举起石块彰显力量;击剑起源于古代战士之间的决斗;射箭和射击起源于人类从远古便已开始的狩猎活动;青铜器时代便有马术比赛。

  赛跑、摔跤、拳击、混斗(由摔跤和拳击混合而成)、五项竞技(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标枪和摔跤)、马拉战车比赛,除了战车进化成了机动赛车,现代项目与古代项目之间的差距基本只体现在规则和场地的使用上,竞技本身的样貌并未随着科技进步发生大的变化。而这些运动中,唯一被现代奥运会拒之门外的,正是受到科技影响最大的赛车。

  奥运会不接纳新事物?并非如此。顾拜旦创立的现代五项,早在1912年便加入了奥运大家庭;柏林的体育教师梅泽尔在1917发明了手球运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就举办了手球比赛;诞生于1974年的铁人三项是更年轻的运动,2000年也在奥运赛场登堂入室。对于这些能够考验人类体能,或是展现身体技巧的运动,奥运会从不吝惜向它们张开怀抱。

  对于科技带来的新生事物,奥运会也并非一刀切地排斥。自行车可说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人力机械之一,许多简单机械组成一台复杂机械,大大提高了人类出行的速度。自行车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在1790年设计出雏形,经过近百年的改造,英国人罗松在1874年为自行车添加了链条和链轮,真正具有现代形式的自行车诞生了。

  1886年约翰-斯塔利设计出前后轮一样大,带有车闸的自行车,车型终于和如今的样子差不多了。1888年邓洛普天才般地发明了充气轮胎用在自行车上,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流浪地球》里2044年的上海奥运会是啥样?

 

  以上的一切都是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科技结晶。当1896年现代奥运会创办时,刚刚安全上路没几年的自行车,居然就入选成为奥运项目!和田径、游泳、体操、射击、举重这些源远流长的运动相比,自行车简直就是个弟中弟中弟。

  为何奥运会对机动车竞速赛(不论汽车还是摩托车)嗤之以鼻,却对自行车青眼有加?奥运会对于科技到底是怎样的态度?其实并不难明白。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更高、更快、更强”,一直以来都是追求对人体自身的考验,挑战身体的极限,释放人类的原始野性。

  自行车和机动车,尽管都是科技发明,但自行车比赛体现了人力驱动的速度极限,这是个独一无二的角度,考量参赛选手的腿部力量、平衡性和体能,车体更多是作为展现人类自身能力的工具。而赛车比赛中,车和人的重要性到底哪个更高,恐怕赛车手自己心中也没底。

  七八年前维特尔开着红牛的火星车垄断F1车坛,随着雷诺超级引擎的合同到期,红牛车队立即式微。而随着奔驰车队的加大投入,近几年冠军拿到手软的人,又换成了汉密尔顿,维特尔转投法拉利也只能年年陪跑。人们很难不去想,两位车手的轮流坐庄,更多是因为他们超群的驾技,还是他们座下的那台赛车,以及赛车背后的科研力量?

  正是因此,金牌总数最多的田径被公认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可以说,奥运会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两项比赛,便是男子100米和男子马拉松。前者代表着人类速度的极限,是毫无疑问最吸引眼球的田径比赛;后者则代表着人类的体能极限,已成为每届奥运会永恒的压轴大戏。

  而这也可能是科幻世界在体育方面缺乏想象力的一个原因:在现有的运动体系下,你很难再设计出一个带有科技感,有趣方便描写,同时又能兼顾最原始体育精神的项目,还保证能让读者读下去的项目了。

  科技:润物细无声

  人们渴望不断突破身体极限,但科技也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科技是无孔不入的,它会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每一个领域,体育也不例外。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电子竞技逐渐成为新时代的宠儿。电竞不但市场广阔,而且越来越登堂入室。每年的WCG牵动无数游戏迷,《英雄联盟》等三款游戏在去年首次成为亚运会的表演项目。而到了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电竞将成为正式项目。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有呼声,提议电竞进入奥运会。

  近年来,VR是一项新的火爆新技术。而体感游戏在几年前已经不是新鲜事物。没人能够确切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也许在不太远的将来,VR竞技会是电子竞技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科技升级?

  即便在传统竞技项目上,科技对竞技水平、风格的提升和改变也是有目共睹的。

  从广义上来说,医学、饮食学和运动学的日益完善,都属于科学推动体育进步的范畴。威尔特-张伯伦鹤立鸡群的实力让他在NBA缔造了一长串永不可企及的纪录。他在多年后接受采访时谈到,领先时代的健身方式和规律饮食,加上他的天赋异禀,让他打出那些令人咋舌的数据。而著名的“乔丹早餐俱乐部”,正是飞人对专业、科学的训练和饮食十分重视的绝佳体现。

  现如今,在各个领域,已经越来越多的球星雇用专业训练师和营养师,这也让他们巅峰状态的保鲜期大大延长。C罗和梅西的二人转在世界足坛已唱了十年,34岁的勒布朗在季后赛里仍打出震古烁今的表现,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两位公认打法损耗很大的球员却轮流刷新着最老年终第一的纪录。

  科技对脑力运动的帮助和提升也是显著的。互联网时代以后,棋手们可以在网上更经常地切磋、学习,我国的陈耀烨、时樾、柯洁,韩国的朴廷桓等世界冠军棋手,都坦言很喜欢在网上对弈。2010年后中国棋手在世界大赛取得井喷式突破,并形成对韩国的持续压制,多位年轻的世界冠军坦言,网络围棋对他们帮助甚多。

  两年前阿尔法围棋横空出世击败韩国天王李世石,攻破了人类智力游戏的最后阵地,一时间人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但很快,AI成为棋手们汲取新知识的源泉。新的定式,新的思路,AI仿佛为人类打开了围棋的另一扇窗,人类距离“神之一手”的境界仿佛又近了一步。

  早在韩日世界杯期间,各国门将就开始向记者抱怨,由新科技材料填充的比赛用球越发飘忽。球员们可以更轻易地踢出旋转强烈、弧线诡异的射门,让防守队员难以捉摸。而球皮的材质变化,既减小了空气阻力,又让皮球表面十分光滑,守门员难以牢牢控制住来球。那届世界杯上,圆月弯刀不再是贝克汉姆的绝技,精彩的任意球此起彼伏。甚至将小贝所在的英格兰压制在小组第二的,正是来自瑞典队斯文松对阿根廷的致命一脚。四分之一决赛小罗对希曼的那一记任意球吊射,更是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传世经典。

  2000和2001美网决赛,桑普拉斯连续两年被底线打法的年轻人横扫,统治网坛一百年之久的发球上网打法走到了末路。除了新生代选手底线技术越来越扎实的自身因素,场地降速、球拍和拍线的技术革命也是至关重要。碳纤维球拍和树脂球拍线可以让球员更容易打出速度快、旋转强的底线击球,且过网后带有急剧下坠。这种穿越球对于网前截击者无异于是噩梦。四巨头中除了带有旧时代痕迹的费德勒,85后三杰都是空前的穿越高手。

  泳池里的最大技术革新无疑是鲨鱼皮泳衣。在鲨鱼皮的鼎盛时代,索普、佩尔索尔和菲尔普斯将前辈们的纪录破得不见踪影,水立方更是见证了游泳史上最疯狂的破纪录嘉年华。当游泳比赛越来越成为“泳衣大战”,国际泳联不得不出台禁令,取缔了鲨鱼皮。尽管这十年来,鲨鱼皮时代的纪录也已大半告破,但有时人们还是会忍不住设想,假如还穿着鲨鱼皮,如今的纪录还能再被提高多少?

  鲨鱼皮之所以被禁止,是国际泳联不希望看到,游泳这项再平民不过的运动,最终成为少数掌握最先进泳衣技术的几个国家的禁脔。对于没有泳衣研发能力的穷国,鲨鱼皮会逐渐成为不可逾越的天堑,这对游泳运动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也与鼓励全民参与的奥运精神相悖。科技会给运动带来影响,但最终决定比赛的,还应该是运动员自身,而非科技力量。

  所以可以想见,在我们能够感知的未来,2044年的奥运会依然会是传统项目的天下,科技改变生活,但不会改变人美对于自身极限,以及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

 

  当然,前提是那时我们的地球还和现在一样,老老实实的留在轨道里……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