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八佰》掀起影片定档热 《夺冠》《姜子牙》杀入国庆档

  《八佰》掀起影片定档热 《夺冠》《姜子牙》杀入国庆档

  作者: 陈汉辞

  随着《八佰》初战告捷,更多观望中的影片相继确认档期。

  8月16日,《姜子牙》官方微博宣布定档10月1日公映,随后,《夺冠》确认将于9月30日全国上映。这两部影片均是今年春节档撤档的重头影片。

  停摆半年后,电影行业迎来“解封”时刻,优质内容的引领让这个行业真正复苏。

  此前国家电影局发布公告,要求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这让电影人感受到了柳暗花明的喜悦,但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电影放映场所减少放映场次、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一半的刚性要求,又让诸多出品方犹疑难决。按照行业规律,如果一部影片仅有30%上座率,从出品方到影院,虽有盈利空间,但上映新片将面临巨大风险,尤其对投资动辄几亿元的项目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面对尚未完全复苏的市场,出品方多选择保守状态,待机再战。

  就在各方徘徊不定时,《八佰》宣布定档8月21日上映。幸运的是,全国部分省市电影院按照相关部门的最新要求,自8月14日起,将上座率限制由30%放宽至50%,并取消120分钟片长电影中间休息的规定。如此,观众可一气呵成地看完片长147分钟的《八佰》,体验完整的观影效果。

  重大利好叠加观影需求,让14日超前点映的《八佰》一票难求。点映首日,《八佰》以仅仅3.2%的排片揽获近1500万元票房。截至8月17日18时,预售票房已经超过6611万元。

  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8月15日中午12时,全国影院复工数为8646家,复工率为76.2%。如此状态下,如果已拔得头筹的《八佰》排片率达到最高限,《八佰》票房会远超业界最初预测的15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因为鲜少有新片上映,目前对《八佰》冲击最大的影片是8月14日重映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依托忠粉与情怀滤镜,该片内地票房很快突破1亿元。但8月21日后,只有少数影院还有此排片,正式上映的《八佰》排片开始增多,全天各时段都有,有些影院上映首周每天排片高达27场,每半小时一场,排片率达到95.5%。

  目前《八佰》豆瓣评分8.1,随着大规模上映,票房势必继续上扬。对此冯小刚表示:“《八佰》会有井喷式的观影和票房。当这个电影可以达到20亿、30亿元的票房,当全世界的影院都处在艰难时期,这部电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会让世界电影人振奋。”

  近日定档的《姜子牙》和《夺冠》也是众望所归。作为内地影史亚军《哪吒之魔童降世》姊妹篇,《姜子牙》曾被视为春节档“黑马”之一,从当时的预售成绩表现看,排名第三的《姜子牙》有望取得超过10亿元票房。同样因为疫情撤出春节档的《夺冠》也因为国民题材,从选角开始就备受瞩目。

  从题材而言,《夺冠》无疑是适合在国庆档燃情的,这意味着它将和《我和我的家乡》同场竞技。

  《我和我的家乡》由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该片延续了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模式,由徐峥、宁浩、闫非和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陈思诚五组人员构成导演阵容,最终将由五部短片组成。

  上周,《我和我的家乡》单元里由陈思诚执导的《天上掉下个UFO》预告片一经发布,便引发热议,尤其当刘昊然和王宝强饰演的记者,将镜头对准黄渤,采访关于近期发生在当地UFO事件时,黄渤对着镜头茫然地说出一句“UFO”。网友们纷纷评论“太洗脑”,迫不及待地要进影院观看几大喜剧演员的火花碰撞。

  若加上《一点就到家》《木兰:横空出世》《海底小纵队:火焰之环》等不同类型的影片,国庆档算是回到“黄金档期”阵列。

  “竞争这么激烈,宣发时间这么短,不担心吗?”面对第一财经记者抛出的疑惑,《夺冠》出品方之一欢喜传媒董事会主席董平笃定地表示,“没有问题,这是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挡不住的。”

  去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电影带动国庆七天总票房超过50亿元,创造国庆档总票房历史,较2018年国庆档19.08亿元票房同比增长162%。

  今年,《夺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四部电影已形成基本战局,还有《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急先锋》等影片还没有宣布最新动态,不排除会有新的影片加入其中。

  显然,今年国庆档的票房总成绩有望再次创造历史。有机构预测,根据其前作以及主创名单,《我和我的家乡》最终票房将在20亿~25亿元,大概率夺魁国庆档。

 

  如果一切顺遂,单是《夺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这四部的票房就远超50亿元。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