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VR 23年前就火过 但是不了了之了

  3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CNET报道,1993年互联网这个词还未出现,但是当时的虚拟现实产品可谓宣传的如火如荼。现在的VR和彼时的VR非常不同。如果今天的Oculus Rift、HTC Vive或者是基于手机的Gear VR在1993年出现,估计所有的消费者都会吓尿了。90年代的VR基本是一个炒概念的年代。世嘉吵着要推出的世嘉VR系统从未发售。任天堂的Virtual Boy不过是以VR概念炒作3D游戏。

  而2016年,真正的消费级VR系统就要在短短几个星期到达消费者手中了,虚拟现实的时代终于就要来临。但很多关于VR的事情仍然跟23年前有同样的感觉。

  

VR 23年前就火过 但是不了了之了

 

  人们排着队体验神奇的VR

  1993年的时候美国人就在购物中心排队体验虚拟现实游戏,当时的游戏十分短暂,按照今天的观点,这一游戏只能算是虚拟,现实的部分并不明显,但这仍令人激动。当时很少有人尝试过VR设备。

  VR头戴设备昂贵,游戏机厂商承诺低价版本

  “世嘉VR的售价为200美元,比专业设备动辄数千美元的价格便宜非常多。世嘉VR仍然采用限量生产,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虚拟世界,向左向右,变化高度,或在虚拟世界发射导弹等,”

  以上是1993年,世嘉VR的介绍词。成为第一代消费者负担得起的虚拟现实设备。但不幸它从未面试。现在,索尼则推出了PlayStation VR,可能比成本更昂贵的PC支持VR设备售价更低。但PlayStation VR价格肯定会超过200美元,而HTC Vive和Oculus Rift则要1000美元左右。

  93年的设备和16年设备看起来都很奇怪

  头盔似的VR设备看起来仍然很奇怪。虽然现在一些设备已经变得小了很多,但目前没有一款VR设备看起来有吸引力。我们仍然没有越过“我们脸上的某种设备”的阶段。然而93年人们对VR设备的期待就已经爆棚。

  “关于虚拟现实会议和刊物的憧憬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已经让你感觉虚拟现实几乎就要为你服务了。”

  上面是90年代人们对VR的谈论,如今不仅会议,连圣丹斯电影节和新闻发布会都会采用VR设备。VR成为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很多人甚至可以成为“人体漫游者”或“旅行到异次元空间”。VR已经做好准备好进军日常生活。但是,1993年的VR愿景就已经包括了虚拟手术、火星登陆和虚拟银行等想法。

  现在,VR是绝对真实的存在。硬件的升级,可以使VR设备完成令人叹为观止的工作。但是,炒作的方向已经变成我们的梦想如何在虚拟世界变成现实。有人担心我们会把自己陷入虚拟世界,或者发现自己在一个反乌托邦的“黑客帝国”。VR也许会接管世界。

  沉浸式体验还远没想象的那么好

  “虚拟现实社区的大多数人认为头戴式显示器是虚拟现实的起点。”

  早在1993年,VR就确定了主要通过头戴设备工作的定义。2016年,仍然是这样。令人惊讶的是,90年代实验室中使用的VR设备就已经配备了应力反馈手套。VR现在还停留在运动控制器阶段,动作通过深度感应摄像头映射到虚拟现实设备中。Leap Motion和Xbox Kinect等动作映射设备早就已经面世。而触觉反馈和额外的穿戴式传感器,现在还不成熟。

  VR仍在增长

  93年的虚拟现实设备就像79年的个人电脑很慢很慢,VR并没有太大作用,问题多多。但是从此你可以开始获得憧憬。十年后,一切都改变了。虚拟现实可能酝酿的时间有点长,但它潜力无限。

  23年过去了,VR还处于开端。

 

  “你所看到的VR版本,都是早期的,还在发展中的。比起23年前我们显然走得更远,但仍然在黑暗中前行。但是时刻记住,我们总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