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宋仲基宋慧乔离婚 有些人曾经爱过就够了

  无论是当初甜蜜恋爱,还是如今宣布离婚,请好好爱自己,我们只有先为自己负责,令自己开心,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好。

  今天一大早,“双宋离婚”的新闻频频冲上热搜,昔日羡煞旁人的夫妻终成陌路。

  回顾两人过去情路,从荧屏情侣牵手现实,他们的爱情故事曾让无数人羡慕。

  2016年,二人合作的《太阳的后裔》热播,随后传出恋情绯闻;

  2016年8月,宋慧乔为宋仲基主演电影《军舰岛》应援,二人发糖;

  2017年6月,双宋被曝同游巴厘岛同住酒店疑似恋情曝光,双方经纪公司出面否认;

  2017年7月,宋仲基与宋慧乔双方共同发表婚讯,宣布将于10月31日结婚。

  2017年10月31日,二人在首尔举办婚礼并宣誓:“我们会握紧彼此的手,今后会幸福生活。”

  婚礼很浪漫,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小细节,因为天寒,怕冻着乔,宋仲基时刻都握着乔妹的手,给她取暖。

  婚后的前半段,依旧是偶像剧般的高甜合集,2017年11月,双宋前往西班牙度蜜月,多次被网友偶遇,一起去看 IU演唱会,在 INS 上晒惬意的生活照。

  2019年2月,双宋被传出婚变,根据爆料博主的记录,2月6日-8日两天三夜,宋慧乔一直在删 INS ,更换社交平台头像并删除部分照片,随后宋慧乔出席活动被发现未戴婚戒。

  2019年2月,双宋传出婚变后,经纪公司否认:内容不实,一切都是子虚乌有。

  2019年3月,网曝宋仲基出轨宋慧乔化妆师兼闺蜜,随后宋慧乔晒出与化妆师的旅行照否认此传闻。

  而如今,宋仲基于6月26日向宋慧乔提出离婚调解申请。同时他的声明也以个人名义发出。

  

 

  很多人在关心,怎么好好的婚姻,两年时间就散了呢?

  随着时间的变化 大家也都在改变

  当年宋慧乔和宋仲基结婚,粉丝们眼含热泪,比当事人还激动,他们说又开始相信爱情了。如今,“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再次被拿来,当做对这段婚姻破裂的感慨。

  婚姻,是一本谁也读不懂的无字天书。哪有什么天长地久,只是两个人相互磨合罢了。

  我们一生都要面对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年龄,环境都在无时无刻的变化.

  有太多东西,既无法放在保险箱里,保险箱也保留不住它们。

  再美满的婚姻也都有100次想离婚的冲动,童话里的故事虽不真实,但也不可否认,甜蜜恋爱是真的,婚后的磨合也是真的。只是,在磨合的过程中,有一些无法面对这些改变罢了。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相信自己,在此时此刻,做最好的自己。

  面对生活的变化,独立的你更自信

  宋仲基在离婚调解申请中写道:“为了和宋慧乔离婚,我进行了调解。 两人都希望圆满地结束离婚程序,而不是互相指责。”

  似乎话中有话。

  随后人们发现,宋慧乔已经在ins上单方面取关了宋仲基,不过两个人的结婚照还没有删除。

  而宋慧乔方面,则显然没有想到宋仲基今天会发表声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好先对外宣称正在准备整理中。

  之后一小时内,宋慧乔方面也发表了简短的声明,将离婚原因归于二人的性格差异——“双方因未能克服二人之间的不同,最终不得已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如此果断勇敢的乔妹也着实让人钦佩。

  在遇见宋仲基之前,宋慧乔一直是韩国娱乐圈里的黄金剩女。年过35的宋慧乔,却始终不慌不忙,用自己的节奏自在地去生活,去演戏,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份感情当中。她自在地工作、旅行,顺便去世界各地购买中意的房产,不知不觉间,累积了上亿身价,拥有世界多处豪宅,被韩国媒体成为土豪姐。

  如今宣布离婚的宋慧乔,独立的她也一定能够自如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恋爱也好离婚也罢,请首先学会爱自己

  结婚不是结果,生孩子不是结果,陪伴到老也不是结果,这些都只是一个过程罢了。只不过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刚好一直在喜欢对方,所以我们才会在一起。

  在我们爱别人之前,首先要学会的是爱自己。

  宋慧乔,作为韩国纯天然的氧气美女,快奔四的年纪依然如少女般,从颜值、穿衣风格到气质,可以说样样高分。

  不可否认,宋慧乔有一张天然少女脸。是直男超喜欢的端庄贤淑脸,也是直女能接受的人畜无害脸。脸型属于鹅蛋脸和圆脸之间,下巴有棱角,总体看起来比较圆润,满满的胶原蛋白很有少女感,五官长得很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乔妹保养的的确好,37岁依然胶原蛋白满当当,皮肤状态不错~

  无论是当初甜蜜恋爱,还是如今宣布离婚,请好好爱自己,我们只有先为自己负责,令自己开心,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好。

 

  双宋的婚姻走到尽头,执着于过去只会两败俱伤。希望无论是宋仲基还是宋慧乔都能快点从离婚的阴霾中走出来,继续拥抱幸福的新生活吧。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