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报告:上海北京广州排名前三

  原标题: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报告(初评): 上海、北京、广州排名前三,成都中西部第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智库21世纪经济研究院 资深研究员 李果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在全球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2019年10月14日,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

  究竟哪些城市在未来,有可能在消费方面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的竞争?为此,南财智库21世纪经济研究院成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报告课题组,结合《指导意见》中对于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重点任务,筛选了2018年末在“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方面排名全国前20位的城市进行综合测评,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南京、苏州、天津、青岛、长沙、宁波、郑州、无锡、福州、济南、哈尔滨。

  在评测指标的设定方面,根据《指导意见》所给出的5项建设重点任务,我们设立了5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其中前4个一级指标分别下设9个二级指标,最后一个一级指标,通过对标迪拜、中国香港等国际消费城市,下设4个二级指标。

  1.城市经济基础指标——对城市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进行测评。二级指标包括:GDP总量、常住人口总数、第三产业增速等维度;

  2.国际消费影响力指标——对城市目前的国际化水平进行测评。二级指标包括:境外游客增速、境外游客人均消费金额维度;

  3.国际消费便利度指标——衡量一座城市的国际消费环境建设情况。二级指标包括:国际航线拥有量、地区居民英语熟练度等维度。

  4.城市消费品供给能力指标——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建设国际消费性中心城市,不仅要做到国际化,还需要聚集优质消费资源方面下功夫,因此二级指标除了考察城市的书店、健身房、博物馆等多业态拥有量外,我们还考察了中华老字号品牌、知名主题乐园的数量等;

  5.国际品牌渗透度指标——衡量一座城市,拥有的国际化品牌的多少,这也是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指标,我们对比中国香港和迪拜,通过4个维度,对上百个国际消费品牌在一座城市的渗透率进行测评。

  在测算方式上,每个二级指标不单独设立权重,以占位法原则,20分-1分递减,每个城市的40项二级指标得分,将成为考核城市的国际化消费水平最终分值。

  从初步排名的情况看,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表明这三座城市的国际消费综合实力上居于全国领先位次;成都排名第四,同时为中西部第一名;5-10位的城市分别为深圳、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南京。

  对标国内:上海、北京领先,西安增速较快

  根据《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要求包括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因此一座真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先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作为支撑。

  衡量的第一个一级指标,为该城市的经济基础实力。在二级指标中,我们选取了包括GDP、常住人口、社会消费零售品、第三产业、居民收入等9个方面。从五个分项的排名来看,经济基础总分指标排名前五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武汉。

  如果将这一排名与GDP总量的排名相比较,可以发现广州、重庆、天津、杭州的得分并不靠前,且不及长沙的分数。

  主要因素在于2018年末,上述4座城市在部分经济指标上的增速表现并不高,如重庆2018年末6%的GDP增速仅高于哈尔滨,位列20座城市的倒数第二位;如天津在2018年末的外贸进口额增速仅5%,在20座城市中仅排名第15位。

  相反,在GDP总量中排名并不突出的长沙市,由于其部分指标的增速排名靠前,因此在经济基础实力的总排名上列第6位。

  国际消费吸引力指标是第二个一级指标,在这一方面,我们重点考察了各个城市在入境游客与旅游外汇收入方面的情况。

  这是因为,国际消费城市体现的“国际消费”二字,即是否一座城市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境外消费者。排名前五的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杭州。

  入境游客增速方面,西安以30.2%的增速排名20城市第一,排名2-5位的城市分别为福州(23.2%)、无锡(18.3%)、成都(13%)、南京(12.2%)。这意味着,西安在建设综合性国际消费城市方面,其吸引游客的方式,也值得其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学习。

  在入境游客的人均消费方面,排名前五的城市却有较大的变化,排名前五的城市为:广州(1906美元)、北京(1624美元)、苏州(1323美元)、福州(1115.159美元)、南京(1089.31美元)。而排名15-20位的城市为:宁波(478.09美元)、长沙(474.36美元)、哈尔滨(467.85美元)、成都(426美元)、深圳(419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成都市和深圳市,其在入境游客的人均旅游外汇收入方面列20座城市最后两位,这与这两座城市正在建设中的“国际消费城市”的目标并不符合,我们认为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研究,出台相关措施,进一步改进。

  对标国际:广州、成都提供更多优质消费场景

  “国际消费环境指标”是第三个一级指标。排名前五的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在这一指标中,我们选用了国际航线覆盖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44小时过境免签展开情况、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城市出台促进国际消费建设的政策情况、星级饭店数量、地区居民英语熟练度、爱彼迎(Airbnb)优质民宿可预订量等。

  国际航线覆盖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属于城市的交通基础指标,但也决定了国际游客达到该城市的便捷性和在城市内部的便利度。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在这两项指标中的综合排名较高,这与四座城市的发展程度有关。

  而一座城市是否获得了“144小时过境免签”资格,则有利于吸引境外游客的更长时间停留。离境退税商店的数量,则有利于刺激境外游客消费。在这两项指标方面,有11座城市获得了144小时免签政策,而长沙、哈尔滨拥有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苏州、福州、无锡、济南、郑州无相关政策。

  地区居民使用英语的熟练度状况,会带给国际消费者更好的消费体验,这一指标上领先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

  爱彼迎(Airbnb)是一个有趣的二级指标,作为全球知名的民宿运营网站,高质量爱彼迎民宿的数量,这将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可以提供除星级酒店外,更多样化、特色化的住宿选择。我们衡量的标准包括:“房东可使用英语交流”、“获爱彼迎官方认证的超赞房东”,“符合消防、安保要求的公寓型住宅”,这一方面,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城市都有不俗表现。

  第四个一级指标为“优质消费聚集度指标”,我们对一座城市可以提供的消费业态和场景进行分析,包括:书店、健身房、博物馆、4A/5A景区、优质主题乐园、中华老字号商店等。排名前五的城市为: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

  最后一个指标为“国际品牌渗透度指标”。排名前五的城市为:上海、成都、北京、广州、深圳。

  在这一维度,我们首先对排名全球前75位的消费品牌在20座城市的渗透度进行了核算。

  在剔除25个未进入中国的品牌,以及属于网上商城的亚马逊和京东后,有48个品牌成为了第一轮测算标准。尽管其中包括劳力士、卡地亚、巴宝莉、迪奥等,但也并非皆为奢侈品牌,其中也包括肯德基、麦当劳,Zara、7-11等大众消费品牌。

  但一个总体情况是,50个国际消费品牌大多数已经在20座城市中有门店存在,这表明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大部分城市已经较好的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参照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国际消费城市”——迪拜和中国香港的品牌拥有量,对20座城市的国际品牌渗透情况进行再次考量。纳入考察范围的品牌包括包括快消领域的:%Arabica、Chikalicious;国际服饰牌Abercrombie&Fitch、Roger Vivier、Andrew Mackenzie;美妆珠宝:TomFord、Nars等。

 

  最终我们发现,成都成为了前五名中,唯一一个身处西部内陆的城市,这表明作为一座消费型城市,成都在近年来的商业发展,尤其是首店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