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名侦探皮卡丘》情人节爱心海报 超萌甜蜜花式表白!

  今日,好莱坞真人电影《名侦探皮卡丘》发布了情人节爱心海报,超萌宝可梦们献上爱心助攻,甜蜜花式表白。影片将于5月10日北美上映。

  

 

  最新发布的一组情人节爱心海报上,可爱的胖丁、逗趣的魔墙人偶和电力十足的皮卡丘纷纷释放爱心,用自己的各种技能为甜蜜表白献上最萌助攻。胖丁手拿话筒上演“你是我内心的一首歌”,不能发出声音的魔墙人偶则用动作不断绽放爱心,表达“爱你在心口难开”,而毛绒绒的大侦探皮卡丘则电力十足,回眸扬唇微笑, 仿佛在生动演绎“爱似触电一瞬间”的动人场景。相信这个情人节,超萌宝可梦们一定会给大家留下甜蜜的回忆,令网友更加期待电影的上映。

  

 

 

  电影讲述了蒂姆•古德曼(贾斯提斯•史密斯 饰)来到莱姆市寻找失踪的父亲,意外结识父亲的前宝可梦搭档大侦探皮卡丘(瑞安·雷诺兹 配音),惊讶地发现自己是唯一能听懂皮卡丘说话的人类,他们决定组队寻求真相的故事。

  

 

 

 

  电影《名侦探皮卡丘》由罗伯•莱特曼执导,瑞安•雷诺兹配音出演,贾斯提斯•史密斯、凯瑟琳•纽顿、克里斯•吉尔、苏琪•沃特豪斯、乔塞特•西蒙、瑞塔•奥拉、罗伯•德兰尼等主演,渡边谦、比尔•奈伊特别出演。电影改编自任天堂3DS同名游戏,预计于2019年5月10日北美上映。

《坦能堡》Steam版正式发售 重返第一次世界大战

今日Blackmill Games宣布,一战射击游戏《坦能堡》在Steam上正式发售。这是一款战争题材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游戏重现了历史中的坦能堡之战,并且高度还原了战斗的场景,同时加入了各种战术定制和开放式地图,64人的大规模作战,喜欢的玩家不要错过。

发售预告:

 

《坦能堡》包含了横穿湖泊,森林,山地,雪原的大规模地图,游戏玩法和前作《凡尔登》一样,通过还原真实历史中的枪械装备、地图场景等,呈现更有代入感的战争。《坦能堡》有50多种武器、6张大地图,并加入了BOT敌人,让玩家爽快体验游戏。

 

游戏特色:

1.开放式的地图带给玩家更多的战术选项

2.还原了当时历史细节,从枪支武器,军服等

3.充满湖泊,丛林,雪原以及山地的地图

《坦能堡》在Steam上售价70元,拥有《凡尔登》的玩家在购买该作时能获得25%优惠。游戏暂不支持中文,后续有望更新加入。

游戏截图:

《海贼王:寻秘世界》新截图 罗造型公布、新场景浮空岛

  万代南梦宫公布了《海贼王:寻秘世界》的新截图,特拉法尔加·罗在游戏中的造型公布,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场景“浮空岛”。

  这里的浮空岛并非动漫原著中的“空岛”,而是在游戏中监狱岛上方的一个浮岛,这里拥有来自监狱岛的各种景观,玩家可以自由探索和穿越,也可以在这里找到特殊物品和宝藏,当然也会遇到新的敌人。

  

 

 

  《海贼王:寻秘世界》将于3月14日在日本地区登陆PS4平台,3月15日在欧美登陆PS4、Xbox One和PC平台。

特斯拉全年亏超10亿美元 埃隆·马斯克宣布CFO将退休

  北京时间1月31日,特斯拉公布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再次实现单季度盈利,但2018年全年仍亏损10.63亿美元。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今年年中公司有望推出3.5万美元的标配版Model 3,首席财务官Deepak Ahuja则表示特斯拉仍有大量订单积压,但他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订单数量。

  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将面临需求增速放缓的挑战。在2018年第四季度,特斯拉的汽车销售量仅环比增长3.3%,这或许意味着美国市场对特斯拉的需求已经接近天花板,特斯拉需要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

  CFO新老交替,特斯拉股价剧烈波动

  在财报出炉前,特斯拉已经提前释放了一系列利空消息,包括裁员计划和第四季度的交付情况,公司股价亦从360美元左右的高位下探至300美元下方,因此在财报出炉后,特斯拉的股价未出现明显跌幅。

  不过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宣布公司首席财务官(CFO)Deepak Ahuja将在数月后退休,特斯拉股价立即出现明显波动,盘后跌幅近5%。

  Deepak Ahuja的退休可能对特斯拉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市场对此感到忧虑。公开资料显示,Deepak Ahuja已经在特斯拉工作近11年,2015年他曾离开特斯拉,当时他是公司里任职时间最长的高管之一。2017年他重返特斯拉,接替时任CFO Jason Wheeler,其后他一直控制特斯拉的资本支出和现金流,并成功令亏损多年的特斯拉连续两季度盈利。

  Deepak Ahuja退休后,特斯拉CFO一职将由财务的副总裁Zach Kirkhorn接替。Zach Kirkhorn在特斯拉已经工作了将近十年,此前是麦肯锡的一名商业分析师。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Zach Kirkhorn表示:“我参与过公司所有重大项目。我们在2019开年拥有非常稳固的财务基础,拥有充足的资金来启动新项目、研发新技术。”

  两个季度盈利后全年亏损收窄

  财报显示,特斯拉第四季度营收为72.2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2.88亿美元大幅提高,超出分析师的预期;该季度实现净利润2.10亿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7.71亿美元。这是继去年第三季度后,特斯拉再度实现季度盈利。

  特斯拉成立至今,一共只有四个季度实现盈利,随着Model 3的大规模交付后,公司的盈利水平得以大幅改善。不过2018年全年,特斯拉净亏损10.63亿美元,较2017年的22.41亿美元大幅收窄。

  具体到各车型的交付情况,第四季度特斯拉交付2.7607万辆Model S和Model X,北美地区交付6.3359万辆Model 3;2018年全年,特斯拉共交付99475辆Model S和Model X,以及145846辆Model 3。

  另一方面,市场普遍担忧的现金流情况好于预期,特斯拉称第四季度持有的现金增加7.18亿美元,这一成绩还是在偿付2.3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后取得,公司预计今年第一季度之后,每个季度都将录得正面的现金流。

  至于3月份即将到期的9.2亿美元的可转换债,特斯拉认为公司有足够的现金进行偿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特斯拉的股价届时能达到360美元,该笔债务将可以转化为股权,但目前公司股价徘徊在300美元左右,距离这一目标仍有一定难度。

  美国投资公司Infusive Asset Management分析师黄炎向记者表示,考虑到车辆销售的环比增长已经放缓,如果不能成功开拓新市场,很难期待特斯拉的经营现金流继续出现大幅提升。“那么特斯拉的现金流将会在未来一年内出现问题,可能会不得不给投资降速,或加速推行新的融资计划。”

  ■ 看点

  Model 3成盈利关键,上海超级工厂初期目标周产3000辆

  在Model S和Model X的需求量放缓后,特斯拉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包括推出价格更低的Model 3以及新车型Model Y。

  这一任务正是上海超级工厂的任务。特斯拉在财报中披露,预计今年年底上海超级工厂将落成第一条完整的汽车生产线,而且该工厂的单位资本支出将仅为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生产Model 3的一半。

  美国投资公司Infusive Asset Management分析师黄炎认为,特斯拉目前仍面临两大挑战:工程上如何进一步降低平均成本,提高交付的能力;财务上如何应对紧张的现金流和巨大的投资需求。

  马斯克在公司内部信和财务电话会议上已经释放信号,特斯拉需要尽快对生产线和供应链进行优化,以更快更多地推出低价版的Model 3。他表示,今年年中公司有望推出这一产品,但需要确保Model 3的毛利率达到25%左右。

  上海超级工厂尽快落成投产成为推动这一目标的关键。马斯克表示,目前特斯拉的车辆进入中国价格很贵,因为中间有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特斯拉也不满足本地的一些优惠政策的要求。

  特斯拉表示,公司目标是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期间实现超过50万辆的年化Model 3产出。其中,初步目标是上海超级工厂每周将生产3000辆Model 3。

  按照马斯克的规划,上海超级工厂将为大中华区生产入门款Model 3、Model Y,其他所有Model S和Model X以及高配款Model 3、Model Y仍将由美国工厂负责生产。

  其中,上海超级工厂一期的年产量为25万辆,而且大部分建厂资金将由上海本地银行提供。此前新京报记者已经对此作出报道,上海部分银行已为特斯拉上海工厂提供了低息贷款。

  特斯拉首席技术官Jeffrey B. Straubel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亦透露,上海超级工厂预计的资本支出为5亿美元,而且公司之前已与中国政府协商,将与一家大银行进行合作,“应该会拿到很好的利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我们也没有享受任何的优惠或者是激励措施,如果车辆就在中国本地制造,那我们就能享受这些政策了,接下来几年,价格也会随之降低。我们需要上海工厂实现这些目标,让价格更具优势。”马斯克表示。

  ■ 分析

  特斯拉将面临“需求短缺”?

  在财报发布前,特斯拉在美国总部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刀阔斧的举措,包括7%的裁员计划和暂停Model S和Model X夜间生产。马斯克表示,做出裁员决定之前,公司已经在采取各种成本削减措施,希望提高利润率和扩大盈利能力。“特斯拉需要在未来几个月裁员的同时,提高Model 3的产量,并在工程制造方面做出许多改进。”

  此前特斯拉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最近公司宣布不再接受75 kWh电池版本Model S和Model X的订单,以简化生产并提供更多不同型号的Model 3。

  在第四季度财报中,特斯拉透露由于生产流程的简化和生产线效率的提高,公司降低了Model S和Model X的生产时间,过去一年里这两款车型的生产效率提高15%。

  不过,考虑到今年起美国联邦政府的电动车税收优惠政策开始下调,Model S和Model X的需求被提前到2018年下半年,因此特斯拉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这两款车型的交付数量将同比出现下滑。

  为了应对税收优惠的影响,特斯拉此前不得不宣布Model 3、Model S和Model X在美售价统一降价2000美元,但这可能对特斯拉的毛利率造成影响。原本市场预期,特斯拉将在去年第四季度迎来一波销售高峰,但最终的销量低于分析师目标,如今看来,补贴政策的变动对特斯拉的影响超出预期。去年投行分析师普遍担心特斯拉遭遇供应瓶颈,但现在大家开始担心公司“需求短缺”的问题更严重。

 

  高盛汽车分析师David Tamberrino指出,Model 3的需求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他认为,特斯拉的股价受益于Model 3产量的增加、被压抑的需求以及联邦税收优惠即将逐步取消等利好,但这种情况预计不会持续下去。

ST股集体跌停震惊A股 私募:回避ST股的投机操作

  ST股集体跌停震惊A股 ST板块后市何去何从?

  来源:私募排排网

  私募排排网5月16日讯 在监管风气趋严、IPO新股发行常态化、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背景下,昔日备受市场青睐的ST股惨遭市场资金的抛弃,ST板块涌现跌停潮,而*ST保千(1.430, -0.01, -0.69%)则以29个跌停板傲视群雄。那么ST股退市的概率有多大呢,为此私募排排网调查了众多的私募机构,绝大多数受访的私募表示ST股大概率退市,占总数的91.52%;仅有8.48%的私募机构表示ST股退市概率小。

  同时,针对ST板块连续跌停潮的具体原因以及投资策略,私募排排网连线了多位私募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冬、引领集团基金经理潘晨兴、飞旋兄弟投资总经理陈旋、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君禾资本、天之成投资总经理钟希杰,部分私募认为在管理层大力完善退市制度,且新股发行常态化之下,ST股的壳资源价值正逐步消失,投资者炒作热情亦逐步下降。同时他们建议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务必回避ST的投机操作。

  逾九成私募认为ST股退市是大概率事件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是ST股退市概率多大,从调查的结果可见,逾九成被调查私募机构认为在监管趋严、投资者看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市场环境下,ST股退市是大概率事件。仅有8.48%的私募表示ST股不会退市。

  

 

  对于连续跌停板的ST股,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冬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随着管理层大力推进退市制度,ST股被退市的概率将会继续加大。同时他认为持有ST股的投资者大概率会遭遇不可逆转的全部亏损。

  飞旋兄弟投资总经理陈旋透露,A股市场经过2017年的价值投资元年教育之后,已经逐步在价值投资发现上起到了作用。对于质地不良的上市公司而言,尤其是ST板块,一方面公司业绩面临退市压力,另一方面新股发行顺畅,进而导致壳资源的价值逐渐丧失,未来壳股的价值会更低。

  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表示,随着CDR和新股常态化,壳资源贬值。按照往年的惯例,每年4月左右都是炒作ST股摘帽的重要时间窗口。ST股票炒作的源起主要基于被重组的可能,但最近几年以来,各类监管力度加大,监管层对于借壳上市以及重大资产重组的从严审核,加上愿意借壳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少,独角兽公司可以直接招股IPO及前往香港股市上市,壳价值越来越低,炒作热情也越来越淡,这成为ST板块近期表现持续疲弱的重要原因。

  君禾资本认为,一方面A股市场基于概念炒作和筹码博弈的投资模式已经逐渐淡化,未来A股市场赚钱的本质还是要基于对上市公司长期基本面的把握。另一方面A股市场正在和国际市场接轨,国际资本一般以长线资金为主,会更关注上市公司的长期盈利状况,没有盈利的上市公司是不会受到投资者青睐的。

  务必回避ST股的投机操作

  那么私募大佬给投资者的建议有哪些呢?罗伟冬认为ST股都不值得投机操作。同时他强调,A股市场目前有三千多只的股票,要投机也有很多的选择,所以投资者没有必要选择那些有全损风险的股票来投机。

  引领集团基金经理潘晨兴认为投机ST股难度也很大,所以他建议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必然是要回避刚被ST的股票。

  陈旋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建议中小投资者们务必远离这种投机性极强的炒作ST股的动作。

  君禾资本认为在IPO加速常态化的背景下,壳公司的价值正在逐渐缩水。所以ST跌停潮也就不足为奇,同时他认为A股市场的绝大多数ST公司都不值得投资者去投机,建议中小投资者应该避而远之。

 

  天之成投资总经理钟希杰认为,从2016年至2018年,监管层更加鼓励的是优质公司直接上市以及前期的独角兽亦是一种表态。在不断引入退市制度的基础上,那么对于壳资源,或者国企壳资源,投资风险收益比不如前几年风险收益比高。盈利实质上是有限的,但是风险亦是巨大。对于一般投资人来说,能够押中证券壳资源的概率也比较低。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