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中国严把出口质量关 支持全球抗疫

  原标题:中国严把出口质量关 支持全球抗疫 来源:驻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4月3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疫情当前,质量就是生命。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防疫物资出口质量,下一步将继续严把出口质量关,鼓励合格企业扩大防疫物资出口,有效支持国际社会抗击疫情。

  3月以来,商务部等多部门连续发布有序开展医疗物资的出口和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相关公告,重拳出击,对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暂停出口。在多国限制防疫物资出口时,中国全力推动防疫物资高质量出口,驰援全球疫情防控。

  海关统计,3月1日-4月30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712亿元。其中包括口罩278亿只、防护服1.3亿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7341万人份、红外测温仪1257万件、呼吸机4.91万台、病员监护仪12.4万台、护目镜4363万副、外科手套8.54亿双。同时,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中国出口防疫物资呈明显增长态势,日均出口额从上旬的约10亿元增至近期日均30亿元以上,一个月内持续增长逾3倍。

  中国医药(14.540, -0.06, -0.41%)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介绍,通过商业化采购的方式,中国已经向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很多国家以各种方式向我们表达谢意,感谢中国从政府到企业为支持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3月31日出台了2020年第5号公告——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部门4月25日出台第12号公告——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商务部还专门成立了医疗物资商业出口工作机制办公室,协调各部门,不仅严格监管出口质量,而且打击假冒伪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最近,该机制连续查处和曝光了存在防疫物资出口质量问题的企业。

  在中国保质保量推动物资出口的同时,还有许多国家采取贸易限制的措施。近日,世贸组织(WTO)发布报告称,自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累计有80个国家禁止或者限制口罩、手套等医疗防护设备出口,以缓解本国物资短缺的困境。

 

  中国在打击出口产品质量问题的同时还建立了“白名单”制度。孟冬平介绍,经过企业申请和地方商务厅局推荐,医保商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后由商务部进行认定和公布名单。这一名单是动态的。截至4月28日,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企业223家,其中包括非医用口罩企业62家、医疗防疫物资企业161家。“推出合规企业名单有效解决了海外采购方对货源信息不畅、货源真伪难辨带来的困惑,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

五一北京楼市继续回暖:带看量翻倍 成交量明显增加

 原标题:“暂停键”重启 五一楼市回暖

  来源:经济参考报

  5月5日,李友再次以近20000步占领了100多个好友的微信运动封面。“给你看我的微信步数,这两周基本都在10000步以上,5月2日那天走了快30000步。”北京的二手房中介销售李友,翻开微信运动页面,高走的折线再次从侧面证明休息了近两个月的他,又进入了忙碌的带看生活。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众多行业按下了“暂停键”,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空荡的销售处,被挡在社区门外的二手房中介,种种场景历历在目。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楼市开始回暖。

  营销花样频出 看的比买的多

  “4月后带看量恢复比较明显。”李友说,受疫情防控形势等因素影响,春节过后,市场基本处于暂停状态,每天所做的就是通过APP看能不能找一两个意向客户先聊一下。4月后,很多之前网上聊的客户先后回到北京,带看量明显上升。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0年五一小长假前4日,北京新建住宅网签666套,二手住房网签量139套,合计签约805套,较2019年同期的376套相比,上涨114%;深圳方面,2020年五一前4天商品住宅网签299套,较2019年小长假同期网签286套,上涨4.54%;广州方面,五一前3天网签套数352套,较2019年同期的302套,上涨16.56%。

  值得一提的是,多地购房活动也促进楼市快速进入状态。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方微信号“江西住建”发布消息称,江西各地房地产业协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掀起“五一热”、打响“红五月”部署和号召,省、市、县三级联动,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红五月”百城千企万店房地产消费季活动。

  济南方面,各大房企下足功夫,组织恐龙展、风筝节、艺术展等吸引客流。此外,价格上打折,添加赠送吸引购房者。例如“买房送10年物业费”“买地下室免费安装储物架”等。

  北京方面,也花式营销迎客。例如有的项目直减30万元,有的推出“无忧购房季”,1万元认购,60天内享受无忧退房,推荐客户成交享万元豪礼等活动。

  “看的比买的多的现实仍未改变,有的业主房子已经挂了七八个月,看的人很多但还是没有动静。”李友坦言,五一市场有所恢复,但远谈不上“火热”。他表示,虽然网络上传的神乎其神,感觉疫情期间的需求在这两天快速释放,但实际上只能说市场逐渐恢复到疫情之前,但并没有超乎想象的热度。“很多看房者都是因为疫情暂缓出京计划,便选择来看看房。”

  楼市重启 市场逐步恢复

  对于五一楼市成交量的上升,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表示,年初因为疫情影响滞后的签约逐渐在开始恢复,这也是网签数据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疫情基本平稳,各地经济都在快速复苏,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4月平均恢复水平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的80%,北京方面,有望在5至6月逐渐恢复1.3万套以上的水平。”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从成交的绝对量来看,2020年4月13城二手房成交量与去年3月相当,需求集中释放。具体来看,4月易居研究院监测的13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约为7.2万套,环比增长37.0%,同比下降 19.4%。

  土地方面,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显示,4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5711.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03.9%;同比增长24.2%。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若辰表示,疫情对一季度土地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随着情况好转,前期挤压的正常需求有所释放,成交量增长明显。

  张大伟说,从全国市场看,一季度积压的购房者逐渐入市,市场快速恢复,叠加部分二三线城市户籍政策宽松,推动了市场的企稳复苏。整体看,4月各地楼市复苏持续,对于部分城市来说,已经开始恢复到了去年平均水平。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0年1至4月,我国各地合计房地产调控政策达238次,较2019年同期的164次,同比上涨45%。其中,4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多发,单月房地产调控次数多达67次。

  “房住不炒”不松 “稳定”大势不变

  对于疫情后的房地产市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房住不炒”仍是房地产发展红线,热钱难以集中流入,虽然个别城市会出现“红五月”、“红六月”,但整体而言,市场难以长期维持高活跃度,价格也难以有大幅度上涨。

  张大伟表示,虽然市场成交量有望快速恢复到去年同期平均水平,价格也有出现局部小幅度上行的可能性。但整体房住不炒背景下,预计市场不会有大幅度波动。

  野村证券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也指出,预计政府将维持其对房地产行业的谨慎态度,以避免房地产泡沫及后续可能的房地产市场萎缩。

  近日有数据调查显示,96%的被调查居民家庭拥有至少一套房产。此外,56.5%的被调查家庭有负债,平均负债余额为51.2万元/户,住房是被调查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中最大的资产项目,占全部资产的59.1%,按揭贷款占负债居民全部负债的75.9%。

  同时,2020年一季度居民购房杠杆率已有小幅上升。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购房杠杆率为32.1%,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继续上升至57.7%,环比上季度上升1.9个百分点,同比去年同期上升4.6个百分点

  此外,库存承压,去化上升也决定未来房地产市场难以大幅升温。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国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持续下降,全国商品住宅潜在供求比预计将持续上行至三季度,去化压力增大。3月,全国商品住宅潜在供求比为1.12,环比上升0.5%,同比上升 18.2%,持续处于供大于求之势。

  王若辰认为,调控取向必须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调控的大门预计打开的可能性不大。在此背景下,未来几个月10城库存和去化周期或仍将上升,同时供求比预计将持续上升至三季度,去化压力继续增大,市场将继续降温。

消息称受疫情影响 优步或将裁员5400人

  北京时间29日消息,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 Information》报道,打车软件巨头优步(30.12, 0.04, 0.13%)(Uber)可能裁减超过5400个职位,相当于员工总数的约20%,以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病造成的需求大幅下跌,其中包括约800个工程职位。

  本月较早时,优步取消了全年业绩预期,并警告其亏损将扩大。

 

  优步周二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中披露,其首席技术官Thuan Pham将于5月16日离职。

吉利德称瑞德西韦试验数据积极 研究方计划周三宣布相关信息

  原标题:吉利德称瑞德西韦试验数据积极 研究方计划周三宣布相关信息 来源:金融界网站

  吉利德科学发布声明称,美国政府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该公司治疗新冠疾病的试验药物有助于患者比仅接受常规护理更快地康复,这意味着它可能成为首个新冠特效药。

  吉利德周三一早发布新闻稿,提到了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进行的这项研究,但未提供详细结果。

  近几周来,关于瑞德西韦的一系列初步结果和泄露出来的试验数据,导致吉利德股价和美股大盘陷入波动。上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不小心刊登的中国试验结果令人失望,导致市场大跌。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周三刊登了证实那些悲观结果的数据。

  吉利德股价周三一度上涨7.1%。这条消息似乎也提振了整个美国股市,尽管数据显示美国一季度经济深度萎缩,但标普500指数还是上涨2.4%。

  吉利德还发布了该公司一直在进行的另一项研究结果,称瑞德西韦在5天疗程中的效果,与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及其它试验中采用的10天疗程效果相同。但吉利德的研究没有对照组,研究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

  吉利德首席医学官Merdad Parsey称,五天疗程方案意味着“在现有瑞德西韦供应情况下,可以显著增加使用该药的患者数量。”

  综合考虑,这两项研究或许意味着控制新冠病毒的竞赛发生深刻转变。若能得到特效药,将可能允许全世界重新开放经济,为数十亿在家自我隔离的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试验仍在继续

  目前有多项关于瑞德西韦的试验正在进行中,该药物对患者的帮助程度还有待观察。这项试验衡量了患者不再需要补充氧气治疗或出院的速度。尚不清楚吉利德药物对患者的作用有多大,以及是否会对患者护理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这项试验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开展实施,旨在招募约800名患者对瑞德西韦进行测试,并就该药是否有助于治疗新冠给出明确答案。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代表在电邮中称,该机构计划周三宣布相关消息,可能性最高的发布渠道是白宫专门小组新闻发布会。

  Jefferies医疗保健板块策略师Jared Holz称,基于这些积极的结果,瑞德西韦可能被批准用于特定情况,直到有更好的替代选择。

 

  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发言人在电邮中称,该部门“一直在与吉利德科学就适当情况下尽快向患者提供瑞德西韦进行持续不断的讨论。”

泰国民航局发布疫情期间航班复航旅客指南

  原标题:泰国民航局发布疫情期间航班复航旅客指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4月28日,泰国民航局局长朱拉(Chula Sukmanop)根据政府制定的防疫举措向各航空公司及机场运营机构发布了泰国国内航线复航旅客服务指南,让所有相关人员务必遵守并严格执行,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隔座售票方式限制机上乘客数量,每位乘客之间必须至少有1个座位间隔;

  (2)乘客在登机前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进行体温测量,若体温高于37.3摄氏度或出现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鼻涕及呼吸急促等需立即通知机场的医务人员,若情况严重且可能存在受感染风险,则不予登机;

  (3)乘客在排队使用机上洗手间时,务必确保相互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4)要求乘客在飞行全程始终佩戴医用口罩,在办理登机牌过程中若发现乘客没有戴口罩,则不给该乘客换发登机牌;

  (5)飞行期间不提供餐饮服务,同时不允许乘客在机上用餐,但在紧急情况下机组人员可考虑向乘客提供饮用水;

  (6)适当准备酒精洗手液以供乘客使用;

  (7)要求机组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8)在超过90分钟的航班飞行中,飞机后部预留2排座位以分隔疑似病患,监控症状并防止疾病传播;

  (9)若在机上发现疑似携带新冠肺炎病毒的乘客或机组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隔离措施并报告空中交通管制中心;

  (10)提醒乘客在登机前确认并遵守公共卫生措施的有关规定,若违反机长或机组人员的指令尤其是未戴口罩或有其他违反公共卫生措施的行为,可能受到法律的惩罚;

  (11)飞机落地后按照泰国卫生部制定的标准进行客舱的清洁消毒。

 

  (总台记者 陈林聪)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