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共享经济陷入困局,退押金的人与资本寒冬同在

  文/解夏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共享汽车败局迹象愈发明朗。自友友用车、EZZY、麻瓜出行、巴歌出行等相继倒下后,共享汽车公司途歌资金遇难、大面积欠薪、停运,有车出行大面积裁员、押金难退,试运营一年的美团共享汽车也暂停试点……伴随着共享汽车寒潮的蔓延,最受伤的还是用户。

  时至岁末,众多用户的押金仍悬而未决,除了抱怨、抵抗之外,退押金的人们也企图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然而,最终能否达成期许,却还是个谜。

  挡不住的退押金潮

  自2018年末,途歌也陷入资金漩涡中,被押金难退、拖欠员工薪资和供应商货款等负面消息缠绕。

  “你也是来退押金的吗?”1月初,盒饭财经探访位于北京昆泰大厦的途歌总部,这里每天都会有用户前来退押金,看到我们便上前询问,并拉我们加入维权群。

  途歌已经成为了大厦里的“知名”公司,不少前来退押金的用户都找错了门,误将B座看成了A座,这不得不让位于A座14层的公司门前高挂一块提示牌:“这里是A座,‘途歌’在B座,下楼出门旁边楼!”

  

(胖头鱼供图)

 

  (胖头鱼供图)  在途歌总部内,一些用户大多带着怒气而来,“什么时候能退”是问的最多的问题,然而,这样的问题即便带来现场也不能给出答案,因为这里也只有一名负责登记退押金用户信息的员工。

  就在探访前不久,途歌创始人王利峰被一众用户围堵在派出所内待了个通宵,途歌办公室内物品曾遭用户打砸,例如砸烂花盆、搬电脑。这名负责登记退押金信息的员工说,打砸办公用品没有用,这些办公用品是租的,闹事后就被租赁公司收走了,途歌的汽车也是租的,出现资金问题后,也被租赁公司收走了。

  途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曾当众承认,途歌的地勤、员工、车辆都做调整,之前北京运营车辆有1800辆,但现在只剩下不到300辆,而且还有很多车辆被上锁,被贴上“欠钱不还”的字条,以至于无车可用。

  被用户围堵时,王利峰表示目前确实没有正常退还押金,公司出现问题,正在调整。他承诺会按照在APP上提交的顺序依次退还,希望用户耐心等待。对于他的承诺,在场用户却高喊着“不相信”。

  按照王利峰的承诺,用户拿到押金退款至少要到2019年5月,如今这个时间恐怕要更长。有媒体计算,以途歌近200万用户计算,如每天只能退款15人,退完需300多年。

  与ofo的99元押金不同,途歌押金是1500元,数额较大,用户更为在意。现场唯一的工作人员自己已被拖欠了数月工资,且自己1500元的押金也未能退还,现在一心等着年底发工资。在登记册上,截止下午4点,当天约有超过80名用户来到现场申请退押金。

  

(1月3日现场登记册)

 

  (1月3日现场登记册)  实际上,在大规模围堵王利峰到派出所之前的一个月,王利峰就被小部分用户在地下车库围堵过,据当时围堵的一名用户说,王利峰答应在场的用户押金一周内退还,结果只有这名用户押金未退,因此才又不得不前来途歌总部再次填写自身信息,并备注王利峰此前承诺。

  当日,在现场填写退押金信息的用户中,还有一位女士违章未交罚款,她一边写着信息,一边说:“什么时候退了押金,什么时候交罚款,要不然1500的押金没退,又白搭200块。”她在临走时还说道,“罚款可以在押金里扣,给我1300就行。”

  即便是登记在册,时隔近一月,目前大部分用户的押金也未能退还。

  

久病成医的用户们

 

  久病成医的用户们  一边是用户们不断前来退押金,另一边途歌名下资产也不断遭到冻结。

  此前,法院冻结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和卓尼商诗(天津)汽车租赁有限公司银行账户存款共计逾266万元。不久,应申请人深圳市万车汇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提交的财产保全申请,冻结被申请人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途歌出行运营主体)名下价值24.3万元财产。

  ofo押金事件早已令不少用户对此类事件司空见惯,在途歌用户维权的QQ群内,有用户计算,一个人1500元押金,一个500人的群就有75万元押金,只一个群的押金就要退33天。

  目前,途歌APP内已一车难寻,一些用户此前还曾提议,将途歌汽车轮胎、雨刷等拆了,“能卖钱的卖钱,能砸的砸了,不能给它留个‘全尸’”。

  最新消息是途歌总部已经关门,办公室租期已到,楼内空无一人。退押金事件当然不止ofo、途歌,它们背后还有更多已经或正在陷入押金风波的公司,即便人去楼空,但退押金的人仍穷追不舍,各个群里活跃着同一群人的身影。

  所谓久病成医,有些人开始了解了一些行业内消息,纠纠缠绕在一些诉讼里,也变成了“律师”,在维权群里成了“半仙”,在各个群里都有人传播“法律知识”,以过来人的身份,积极自发组织上法庭,找律师,企图集结更多人的力量,吸引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注意。

  

(维权群内“法律文书”截图)

 

  (维权群内“法律文书”截图)  所谓久病成医,有些人开始了解了一些行业内消息,纠纠缠绕在一些诉讼里,也变成了“律师”,在维权群里成了“半仙”,在各个群里都有人传播“法律知识”,以过来人的身份,积极自发组织上法庭,找律师,企图集结更多人的力量,吸引监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注意。

  

(用户在群里晒出的“法院传票”截图)

 

  (用户在群里晒出的“法院传票”截图)  “这事到现在舆论和行政投诉都没用,只有走法律程序,1个人走法律程序难度和成本都不合算。所以得集体诉讼,平摊成本 。”不止一位用户在群里表示,十个人请一个律师需要几百块,一个群里共同请一个律师,平均只要几十块。

  此外,还有一些人趁机为其他共享汽车平台悄悄拉人头,给依然想继续使用共享汽车的用户以新平台,表示充值有优惠,比途歌更靠谱,违章停车都有“内部人”能处理。

  今天上午,还会有途歌用户表示将到海淀法院咨询情况。这群退押金的人在寒冬中与资本寒冬同在。

 

  2018年,整个共享经济市场陷入寒冬,押金问题也整整困扰了用户一年,如今逼着用户走上法律途径的,正是当初同一批吸引用户充值、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公司。押金问题无法掩饰共享汽车商业模式上的缺陷,但若不解决押金问题,最终将会成为共享经济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