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审判之眼:死神的遗言》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万份

  世嘉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好评发售中的《审判之眼:死神的遗言 Remastered》的全球累计出货量(※包括Remastered版、新价格版)突破100万份。

  为了纪念突破100万份的佳绩,从今日6月16日(三)起至6月23日(三),PS5™平台游戏《审判之眼:死神的遗言 Remastered》和PS4™平台游戏《审判之眼:死神的遗言 新价格版》的数字版将在PlayStation™Store进行七五折促销。价格更优惠,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实体版、Xbox Series X|S数字版的售价不变。

  

 

  ■举办纪念突破100万份的赠礼活动!

  为纪念本作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万份,将在世嘉官方微博举办赠礼活动,奖品为“现金红包300 元”。活动会征集游戏相关的评论和感想,期待大家踊跃参加!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E3 2021:《真女神转生5》11/11发售 预告展示

  《真女神转生5》早在2017年就已经公布,之后几年完全处于沉默状态,直到去年才重新出现,当时就已经确认它将在2021年的某个时候推出。现在,Atlus备受期待的这一RPG系列新作确切发行日期已经公布,《真女神转生5》11月11日发售,登陆Switch。

  

 

  在游戏中,玩家将前往另一位面的东京,这是一个充满恶魔的末世废墟,玩家要与之战斗,但也要与之交好。新的预告片详细介绍了游戏的剧情和设定,以及它的回合制战斗系统、谈判系统和更多内容。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华为鸿蒙“朋友圈”扩容 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跑步入场”

原标题:华为鸿蒙“朋友圈”扩容 金融机构“跑步入场”

  本报记者 李 冰

  华为HarmonyOS(下称:鸿蒙)系统正吸引一众金融机构的目光。

  日前,中国银行(3.090, -0.01, -0.32%)、中信银行(5.250, -0.01,-0.19%)、广发银行、马上消费金融和众安保险相继官宣接入鸿蒙,支持操作系统国产化,参与鸿蒙生态建设。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结合鸿蒙系统强大的功能和延展性,有利于为用户推出更高效的产品和服务,预计未来会有更多金融机构参与。

  “金融机构积极接入鸿蒙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参与鸿蒙生态的建设。”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解析认为,通过融入鸿蒙生态,信用卡进一步延伸终端服务触点,可以让金融服务渗入鸿蒙生态下的各类生活场景。这对于正在力推手机银行等移动端产品的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已有3家银行官宣对接鸿蒙

  从目前公布的鸿蒙系统的特点来看,鸿蒙系统定位于万物互联,能够链接如电视、汽车、手表、智能家居等各类终端,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带来便捷、安全可靠的全场景交互体验。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指出,鸿蒙的特点及定位使用户在多样的场景中实现更多的人机交互。不同场景下会存在更加丰富的金融需求及多维数据,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都是价值所在。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多家金融机构“跑步”接入鸿蒙,其中已官宣的银行有三家,分别是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及中信银行。

  中国银行官宣称,结合鸿蒙的功能特性,率先推出“中银外币现钞预约”原子化服务,布局开放银行场景新生态,积极探索轻量化服务。中国银行方面表示,未来将携手华为持续深入探索鸿蒙带来的全新技术及服务方式,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与生态场景的结合,并尝试推出基于“语音唤起”“多端协同”等特色功能的金融场景服务。

  广发银行信用卡则发布公告称,正式成为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生态首批成员,作为银行业率先适配鸿蒙的信用卡应用,“发现精彩”APP全力支持操作系统国产化。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广发商城设有鸿蒙专区支持升级国产新系统的华为手机、手表、耳机享受最高24期免息分期。

  另外,中信银行信用卡官方视频号上官宣,国内首批鸿蒙信用卡创新应用——中信银行信用卡动卡空间鸿蒙版正式上线。记者注意到,其信用卡申请流程也将全面简化。

  于百程阐述观点认为,“目前来看,银行接入鸿蒙形式主要分为APP适配鸿蒙、推出原子化服务、商城上线鸿蒙专区三大方面。APP适配鸿蒙将成为银行的必然选择,但原子化服务是鸿蒙操作系统的新特性,使用者能够以最快速的方式访问想要的服务,不需要事先下载PP。这一功能对于用户来说可能体验更好,有望成为金融机构重点尝试合作的领域”。

  未来或有更多金融机构参与

  除银行之外,也有其他金融机构官宣“对接”华为鸿蒙。6月9日,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金融宣布将参与鸿蒙生态建设,旗下安逸花APP已率先适配华为鸿蒙系统。

  据记者了解,早在鸿蒙2.0发布之前的一个月,其研发团队就启动了适配鸿蒙系统的技术调研,成为率先在华为应用市场正式上线的消费金融类APP。

  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正积极推进‘金融+’场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云等金融科技力量,持续深化合作并支持国产系统的发展,积极备战国产化盛宴”。

  此外,众安保险也官宣借助鸿蒙的能力,用万能卡片为用户打造个性化、场景化、智能化的保障产品和服务。

  众安保险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鸿蒙是新一代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给用户带来了简捷、流畅、连续、安全可靠的全场景交互体验。

  对于金融机构垂青鸿蒙的原因,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认为,第一,金融机构对接鸿蒙未来可以探索的合作模式还有很多,随着其生态融合的不断完善,对未来银行机构开展业务会有非常多助益;第二,鸿蒙是一个开源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这非常符合未来开放银行发展的理念,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鸿蒙生态构建起各具特色的开放银行生态;第三,银行等金融机构率先接入鸿蒙,是对未来鸿蒙生态非常有信心的表现,且先接入鸿蒙同时也将获得先发优势。

  此外,黄大智表示,“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测试。万物互联所产生的数据、场景、终端都是指数级上升的,也必然会有更多的金融需求”。

  刘斌指出,随着鸿蒙生态完善、技术成熟、标准建立,更多金融机构加入鸿蒙已成了必然趋势。鸿蒙是一个开源的系统、开放的生态,未来会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参与的机构越多,网络价值也会越大,从而形成闭环的发展模式。

缺乏大片,端午档电影总票房6年来首次未破5亿元

  原标题:缺乏大片,端午档电影总票房6年来首次未破5亿元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6月15日00时00分,2021年端午档总票房超4.6亿,总人次1298.36万,总场次130.8万创中国影史端午档场次新纪录。不过,本年度端午档创下自2015年来端午档票房新低。

  本次档期票房前三影片分别为:

  1、《超越》8901万

  2、《比得兔2:逃跑计划》7135.1万

  3、《热带往事》5222万

  《超越》是由韩博文执导,郑恺、李昀锐、曹炳琨、张蓝心、张榕容领衔主演,李晨、金靖特别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曾获奖无数的“百米飞人”郝超越在经历人生转型之后陷入低谷,因为与昔日挚友的再聚被唤醒热血回忆,并重新振作,实现自我超越的故事 。

  《比得兔2:逃跑计划》则是由美国索尼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索尼动画联合出品的冒险喜剧动画片。《热带往事》则是由宁浩监制、温仕培执导,彭于晏、张艾嘉、王砚辉领衔主演,章宇友情出演,姜珮瑶、芦鑫、陈永忠、邓飞主演的犯罪剧情电影。

  本次端午档上映的电影有16部,上映数量打破了端午档历史纪录,但票房表现却不佳。灯塔研究院行业分析师张荣棣对澎湃新闻表示:“虽然今年端午档上映数量打破历史纪录,但缺少往年的进口视效大片,目前预售阶段整体大盘相对较冷。”

 

  在张荣棣看来,影片扎堆并不意味着这会是一个票房表现极佳的端午档。“电影的数量和票房的关系,在各档期里都比较符合“二八定律”,即80%票房是由头部20%影片带来的,观众的注意力的有限的,因此影片数量的多不会给档期带来更多的票房收入,还是要看头部影片的质量和表现。影片扎堆挤档期的原因主要还是想吃档期基本盘,这对于比较大的档期比如春节、暑期档会比较适用,当然也竞争更激烈,但对于小档期,比如端午,如果没有头部影片的带动,它的档期效应很难充分体现。”

《鬼灭之刃 火神血风谭》鬼灭学园三人组介绍影像赏!

  Aniplex公布了旗下《鬼灭之刃 火神血风谭(鬼灭之刃 ヒノカミ血風譚)》的第十三弹角色介绍影像“鬼灭学园(灶门炭治郎、灶门祢豆子、富冈义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0:01/00:59Loaded: 55.71%

  特别篇动画《中高一贯!!鬼灭学园物语》是为了庆祝动画《鬼灭之刃》推出两周年而播出的特别篇动画,描绘了灶门炭治郎等人的学园日常故事。

  来自该动画中“鬼灭学园”的灶门炭治郎、灶门祢豆子、富冈义勇将在本作中登场,这三位角色和通常角色相比不仅是外表,技能也会发生变化,介绍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人中互相2v2对战的画面。

  《鬼灭之刃:火神血风谭》预计将于2021年内在PS5/Xbox Series/PS4/Xbox One/Steam平台发售,感兴趣的玩家敬请期待。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