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电商巨头疯抢世界杯版权 阿里苏宁重燃烧钱大战

  根据《体育大生意》报道,本轮融资金额约为6亿美金,估值超过百亿人民币。

  时代周报记者 吴怡 陆一夫 发自广州、北京

  虽然中国国足并未入围今年俄罗斯世界杯,但国内资本对世界杯仍虎视眈眈,其中世界杯的新媒体内容版权之争更是引起行业巨震。

  距离世界杯正式开幕仅剩十多天,优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跟央视关于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播放合作权。从谈判到签约,历时三天的闪电战,优酷称这是一次逆袭,“不是最早去谈的,也不是出价最高的”。

  这也暗示着此次参与跟央视谈判的,还有其他主要的体育赛事新媒体玩家。此前业内一直盛传,拥有诸多赛事直播经验的腾讯和苏宁旗下的PP视频会十拿九稳赢得这次的“世界杯版权战”。

  然而,最后跟央视敲定合作的只有咪咕和优酷,两家平台背后依靠的是中国移动和阿里集团。根据优酷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关于本次世界杯新媒体播放合作权,双方是以买断的形式跟央视合作。这意味着除了咪咕和优酷,其他新媒体玩家无法再加入进来。结局的逆转让业界始料未及。

  “未来我们还会买更多优质的版权。”日前,阿里文娱集团轮值总裁兼大优酷总裁杨伟东接受包括时代周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购买世界杯播放权只是阿里进军体育产业的开始,优酷乃至阿里将加入到体育版权的竞争当中。

  巨头较量

  自从去年乐视体育逐渐退出烧钱买版权的游戏后,体育赛事版权争夺战聚焦在腾讯和苏宁两位巨头身上。赢家是谁?迟迟没有答案。但没想到的是,在2018年世界杯即将开赛之际,阿里却突然携巨资闯进,打破了原本的局面。

  5日29日,优酷正式对外宣布成为2018世界杯央视指定新媒体官方合作伙伴,并拿到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包括赛事直播、视频点播、赛场花絮等多项权益。

  借助这次赛事内容运营,阿里希望撬动的是整个体育产业。“我们希望以优酷体育为核心,调动整个阿里系在播放世界杯上做整体运营计划。未来优酷体育和阿里体育将会在此次世界杯之后展开更深度的长期合作。”杨伟东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而在此之前的4月3日,阿里体育宣布完成超过12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估值超过80亿元人民币。该轮融资由云锋基金领投,太平保险等知名机构跟投。完成融资后,阿里体育还将健身品牌乐动力纳入麾下,这是阿里体育第一笔全资并购,官方并未透露收购金额。

  阿里体育首席运营官余星宇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保持阿里巴巴集团控制权不变的情况下,阿里体育通过这轮融资引入具有丰富产业资源的投资机构,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

  在今年6月份的俄罗斯世界杯来临之际,阿里的诸多举动表露了加码体育产业的迫切之心。杨伟东强调,优酷发展体育内容是基于阿里的大生态,跟其他竞争对手相比,优势在于电商基因。

  无独有偶,同样具备电商基因的苏宁,近几年通过对重要体育赛事的版权投入以及海外俱乐部收购,一举成为国内体育产业的头部玩家,APP视频(原PPTV聚力视频)甚至成为苏宁体育布局的核心。这多少与阿里旗下的优酷和阿里体育战略部署有几分相似。

  在优酷闪电夺下央视的世界杯新媒体播放合作权的前几天,5月25日,苏宁体育旗下PP体育宣布与新华社,就今年俄罗斯世界杯在资讯、深度内容、短视频以及跨界原创内容上展开合作。

  苏宁体育的融资时间也跟阿里体育颇为接近。4月17日,苏宁体育被传出接近完成A轮融资。根据《体育大生意》报道,本轮融资金额约为6亿美元,估值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日前,时代周报记者就融资消息是否属实以及内部业务架构等问题,联系了苏宁体育传媒事业部常务副总裁曾钢,对方回应,“因为足球解说大会的项目正处于关键的收官阶段,截至世界杯前的档期全都被排满,近期无法接受采访”。

  竞相入局

  阿里体育和苏宁体育资源暗战的背后,是两者对于体育布局的野心,这也成了两大巨头在零售领域以外的再度交锋。

  互联网企业竞相入局体育产业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2016年前后,在“2020年实现总规模3万亿产业目标”的国家政策利好情形下,资本纷纷涌入体育产业。

  同样没有体育基因的阿里和苏宁也在这段时间火速加入。2016年组建起来的苏宁体育集团,是苏宁除零售、地产、文创、投资、金融领域之外的第六大产业集团。在此之前,苏宁集团还全面接手了原江苏国信(7.690, 0.18,2.40%)舜天足球俱乐部和认购了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68.55%的股份。

  被苏宁云商(苏宁易购(15.760, -0.03, -0.19%)原名)收购过来的聚力传媒(PPTV),原本属于苏宁上市板块,但由于长期亏损,最终在2015年末被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而后,聚力传媒还收购了电竞直播平台龙珠直播。

  苏宁体育在业内素来以大手笔著称,曾以2.5亿欧元拿下了2015–2020赛季西甲全媒体版权、7.21亿美元斩获2019-2022赛季英超版权,以及联合体奥动力从乐视体育手中拿下亚足联和中超赛事版权。

  与苏宁将体育产业作为公司核心战略高歌猛进相比,阿里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似乎持着谨慎和保守的态度。阿里体育CEO张大钟曾说道,阿里体育可能是烧钱最少的互联网公司。

  成立于2015年的阿里体育,由阿里巴巴控股,新浪和云锋基金共同出资,以独立子公司的形式存在。此前,阿里体育也并没有在头部体育赛事版权上面作出过多的投入,而是落地到线下的赛事服务和场地运营。

  优酷总裁杨伟东透露,优酷体育其实已经筹划了将近一年,但今年世界杯是阿里第一次在头部体育内容版权上出手。

  “2017年的体育产业很动荡,庆幸公司没有‘乱动’,而是看准方向一步步去做,未来将继续在电竞和校园体育等领域发力。”阿里体育CEO张大钟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北京懒熊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合伙人刘若溪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这几年资本对于体育产业的态度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从2014–2016年这三年比较火热,到了2017年稍微回落。“其实不光是体育产业,而是整个经济市场的热度都在下降,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总体上体育产业大众化的热情还是很高的。”

  “前几年所谓的资本热,企业围绕几个体育赛事IP在争抢,更像是一种投机炒作行为,并不是体育产业的本质。”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两年体育产业的泡沫逐渐被挤掉,企业更加务实,现在投资项目看的不光是体育概念,还有它的商业模式和背后运营团队等等。

  变现前景

  瞄准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互联网公司要争夺的不仅是线上内容播放的版权,还有一系列线下的体育消费资源,以此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这次世界杯的整体策划,逍遥子(阿里集团CEO张勇)亲自来指挥,我负责整个大文娱,包括优酷体育的整体内容运营、推广和合作。”优酷总裁杨伟东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目前天猫、支付宝、饿了么等相关的业务事业群负责人已形成项目组展开讨论。

  根据杨伟东近日两次接受媒体采访所透露的信息看来,在阿里的初步构想中,以优酷为载体的体育媒体内容,以阿里体育为运营主体的产业服务,还有淘宝、天猫、支付宝等为体育生活方式和衍生商品授权的入口,这三大板块组成体育产业的整体布局。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影响潜在的体育消费用户,优酷在本次世界杯内容播放中放弃采取用户付费的模式。由于优酷与央视最终签订的只是播放内容合作权而非版权分销,这也意味着优酷的招商空间有限。

  “我们这次不是为了赚钱和拉动会员增量,如果只是为了优酷盈利,那我们肯定不会买的。”杨伟东坦言,优酷买世界杯版权,不是为了买内容播放招商,也不是基于视频平台竞争来思考的,而是希望以购买世界杯播放权作为进军体育产业的开始。

  阿里体育首席运营官余星宇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阶段还不是阿里体育追求经营数据的突破阶段”。

  “公司现阶段的核心是把整个用户的池子拓宽,同时去尝试更多商业模式,比如广告盈利、会员盈利、异业合作、硬件绑定。2018年要实现300万付费会员的规模。” 4月10日,苏宁体育传媒事业部常务副总裁曾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苏宁体育集团由苏宁控股董事长张近东亲自挂帅,包括体育传媒、智能终端、商业零售及足球青训四大业务。此前,苏宁体育斥资拿下了包括西甲、英超、德甲、中超、亚冠等多项独家版权,累计达到百亿元人民币。而苏宁体育的最新估值也只有这个数字。

  “体育产业是一个产业链,而收购海外成熟的俱乐部和购买头部体育赛事版权只是产业的节点。如果企业能在这个节点上把产业链上下游打通的话,这是值得的,这种行为最终还是取决于背后的商业模式是否成功。”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文义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有关消息传出,在苏宁体育近期的融资中,主要的领投方包括阿里巴巴。这意味着,阿里和苏宁除了在电商零售上互相持股纠缠不清外,在体育业务上也可能存在暧昧关系。

 

  “苏宁的模式主要是通过线上版权内容播放,广告招商和用户付费的模式,流量变现。而阿里体育目前内容版权投入较少,主要做业务营销和场馆运营。估计阿里体育和苏宁体育目前还是独立发展,未来可能会面临整合。”北京懒熊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合伙人刘若溪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

《战地5》细节汇总:能造防御工事 可拖走倒地队友

  DICE今天在《战地5》官方网站发布长篇博文,介绍了游戏的场景破坏、防御工事建造、士兵的动作、复活系统、小队、新的战略以及枪战等等细节内容作了总结,一起来了解一下。

  

 

  据开发者所言,《战地5》的物理破坏系统会让玩家们印象深刻,随着战局白热化,周遭的场景开始崩塌,玩家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预先设定好的动画,而是基于物理、材质以及正在使用的硬件构建的动态序列。玩家们可以驾驶坦克冲进一幢建筑,瓦砾堆也会随着坦克涌入屋内。不管一幢建筑以何种方式遭到破坏,它的各个部分都会被分解、位移然后整个崩塌,而这一整个过程的时间都会比前作中要长。

  《战地5》还将加入一种新的防御工事系统,玩家们能够建造多种形式的防御工事,包括:避弹坑(foxhole)、沙袋、铁丝网、反坦克路障等等,它们也可以用来强化被毁建筑的防御。加入防御工事系统的目的是让游戏过程更加动态化,举例来说,如果你想要守住旗帜,那你就能利用防御工事扼守出口,控制据点,从而将敌人迫向你的位置。

  

 

  另外,在《战地5》当中子弹能被打向你视野内所有地方,游戏中也没有随机子弹散布(random bullet deviation)。不过,在子弹飞越很远距离之后便会下坠,同时游戏中会有子弹穿透的设定。

  此外,本篇博文还介绍了《战地5》的连队系统,据称在加入《战地5》的游戏时,你会被自动分配到一个连队当中(如果你想你也能随时离开)。DICE表示他们正在改进交流选项,让玩家们不论在哪(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读取加载画面),都能与队友聊天。

  在《战地5》游戏中,所有玩家都能复活同一小队的队友,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医疗兵会就此贬值。医疗兵救人的速度更快,而且施救的对象也不仅限于同一个小队的玩家,被复活的战友也会恢复满血,而普通玩家救起的人则并非如此。

  DICE还为救起队友加入了一段简短的身体互动动画,另外由于在火线上复活队友可能是一种自杀行为,《战地5》也加入了一种新的救人形式:你可以冲过去,把他拉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在掩体后面救活他。这会让你感觉自己像是个英雄(同时也能得到更多小队点数)。

  在《战地5》中DICE加入了一种HP、弹药匮乏的设定,这会给玩家带来一些新挑战。他们举了一个《战地5》征服模式的例子,你仍然可以直奔敌方据点发起攻击,不过也许你会想带上一个支援兵队友,一面陷入弹药用光的窘境。如果你想发动一轮准备充分的攻势,你可以在己方控制的据点补给站进行补给,而这个补给站可以通过防御工事系统进行建造。在发起进攻之后,你如果受到伤害、消耗弹药,此时退回掩体你的HP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恢复,但不会像前代《战地》中那样回满HP。现在你就得做出选择:是尝试攻击敌人侧翼,还是冲进战场从敌人的尸体上剥点弹药,或者是找个医疗兵回复生命抑或是寻找补给站进行补给。

  此类匮乏元素同样可以用在进攻作战上。如果你的敌人据守旗帜,你们久攻不下,这时候可以前往摧毁一些敌人设在其他旗帜附近的补给站,从而迫使敌人改变战略。DICE表示他们希望玩家们注意资源分配,并且运用新的深层战略。不过这些改动并不会让游戏节奏放缓,游戏依然是火爆刺激的《战地》,玩家们依然可以扮演孤狼;是在补给站严阵以待还是踩过敌人的尸体大肆掠夺,这都取决于玩家自己。

 

  最后,DICE介绍了小队玩家们合作能够带来的一项收益“小队支援(Squad Reinforcements)”。当一群小队玩家紧密合作时,就能储存一项资源系统,该资源条储存满之后,小队的队长就可以召唤多种支援,此类支援可能是非常强力、能够扭转战争局势的。

《辐射》系列新作《辐射76》正式公布!

  在经过了长达一天的造势之后,B社终于在今晚公布了答案。《辐射》系列最新动态就是《辐射76》,公布了首个预告片,视频目前审核中!可以先点击这里前往我们的官博查看。

  

 

  在Twitch的直播中,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最终宣布系列最新动态为《辐射76》。进一步的消息,将会在E3上公布。

  

 

《辐射76》E3展会壁画完成样图曝光 6月11日完工

  上周我们为大家报道了《辐射76》E3展会巨幅墙绘海报的消息,不过巨幅墙绘并没有完成,我们只看到了大概的样子,大家最好奇的莫过于左侧的“76”字样下面是什么图,现在国外玩家AllGamesDelta为我们分享了完成品样图,大家可以看到3张图都是避难所小子,最左侧的避难所小子做出了敬礼动作,向大家致敬。

  

  此外据这名玩家透露,《辐射76》E3展会巨幅墙绘海报会在6月11日完工,位置在洛杉矶市中心菲格罗亚酒店,《辐射76》将登陆PS4,Xbox One和PC,预计会在2019年发售。

 

  早前的巨幅海报:

  

 
 

 

日本成立“奇葩”动画公司 只用已有素材,绝对不作画

  近日,日本成立了一家名叫“No Pictures”的动画公司,该公司只用已有素材进行动画制作,绝不“作画”。日本虽有非常多的动画公司,但每家司的组织构成和流程都完全一致,其中“作画”流程更是重中之重。不“作画”这一点真的很另类。

  据悉,该家动画公司由Codate成立,并认为虽然现在动画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大了,但以作画为中心的动画制作者数量陷入了严重不足的情况,制作现场越来越疲惫,世间已经充满了大量的无法消费的内容。而“No Pictures”将使用已有的版权图和免费授权使用的素材,以及日本各地方角色、漫画数据等制作动画,因为不用作画,所以动画的制作时间可以大大压缩。

  此外,“No Pictures”制作的动画目前预定是Flash动画、有声漫画、定格动画等,还可以接受动画制作委托,可最低以3日元(约为1700元人民币)接受一部动画制作的订单。不过却限制了五单起步,并且部动画不能超过30秒,以及仅制作MP4/MOV格式,蓝光价格另议等。

 

  如果承接一部正常动画自作的话,整部动画相比传统制作方式每分钟可节省三分之二的制作费用!同样需要提供企划、剧本、分镜、动画制作以及音乐的素材。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