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沃尔沃被指品控缺位 双离合变速箱故障频发

  瑞典老牌汽车企业沃尔沃正在试图通过品牌复兴计划,从销量低潮中奋力“挣脱”。

  据沃尔沃汽车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2017年,公司全球销量超过57万辆,比上一年增长7%,创历史纪录。其中,中国作为沃尔沃汽车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5.8%,年度销量达到11.44万辆。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总裁陈立哲曾公开表示,从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持续至2018年和2019年,是沃尔沃最为关键的两年。

  但复兴之路并非一马平川。“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中国经营报》记者接到多位沃尔沃车主反映,2010年至2015年间出厂的,搭载双离合变速箱的沃尔沃车辆,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车辆在高速状态下会突然脱挡,瞬间失去动力降速或者骤停。在多次与4S店和公司沟通无果后,上千名车主只能实名向相关部门投诉。

  对于消费者所反映的质量缺陷问题,本报记者致电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寻求回应,其王姓负责人在详细了解问题之后未作出答复,随后记者多次联系,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双离合变速箱“通病”?

  据汽车投诉网显示,有关沃尔沃汽车的投诉信息达到323宗,其中多条涉及XC60和S60车型的双离合变速箱故障问题。

  资料显示,2011年,沃尔沃公司携XC60和S60两款车型及XC90北欧版、C30Aktiv、S80L、S40和C70在内的全系车型亮相成都车展,并正式将XC60和S60两款车型对外发布。XC60和S60车型最大的亮点是配备了动力升级的2.0GTDi缸内直喷汽油涡轮增压发动机和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然而,随着两款车型销量增加,记者背后的质量问题却日益凸显。

  浙江金华的车主张先生向本报反映,其在2012年以46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沃尔沃XC60 T5智雅版轿车,但行驶一年后,车辆经常发生顿挫、抖动和突发性高速脱挡的情况。还曾因倒车无力,导致过一起交通事故。

  3月12日,上海闵行区的车主田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2015年同样购买了沃尔沃XC60 T5智雅版轿车。经厂家授权的4S店多次维修后,上述车辆故障依然存在。即使更换同款变速箱总成也于事无补,更换后短则几日,长到一年,无一幸免会再次出现问题。

  据上海通孚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出具的维修工单显示,2016年5月3日,他们对田先生的车进行了拆卸/安装自动变速器、行车测试/调整自动变速器、更换连接器单元等维修工作。

  另据田先生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2016年9月,其在S4沪金高速上以80km/h行驶期间,车辆双离合变速箱再次出现突然脱挡,瞬间失去动力,车辆骤停,仪表盘显示“变速箱性能低”。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车主遭遇的问题并非孤例。3月11日,浙江省消保委指导的第五届中国汽车维权大会在杭州举行,20位沃尔沃车主从江苏、安徽、河北和黑龙江等省份赶来,车主普遍反映沃尔沃汽车存在变速箱失速故障,并将这一故障看作为沃尔沃XC60 T5和S60 T5系列车型的“通病”。

  据了解,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箱是由格特拉克(Getrag)协同福特研发的产品,采用了两片独立的湿式离合器结构,而沃尔沃XC60 T5和S60 T5车型均使用该款变速箱。此前,大众汽车也曾因变速箱存在安全隐患实施过大规模召回。

  “变速箱脱挡主要因为汽车标定上的缺陷,机器的协调工作需要采集发动机转速、坡度、温度、挡位状况和功率输出等数据,如果有数据存在失真,就会发生拖拽和高速脱挡情况。如果出现‘变速箱性能低’的报警,则已经面临汽车硬件损坏和不协调问题。” 资深汽车工程师万春雷直言,双离合变速箱的品质一向不好,沃尔沃愿意使用,主要是因为成本较低。上述车主很不幸成为了“小白鼠”。

  据悉,3月15日,多名沃尔沃车主已就上述问题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质量缺陷情况。该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后续将对提交的情况开展研判取证工作,如果确定车辆批次存在质量缺陷,将督促厂家实施产品召回。

  品牌复兴受阻?

  作为全球豪华汽车制造商,沃尔沃汽车在我国的布局经历过起飞至滑坡的境况。自2010年被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0175.HK)收购后,沃尔沃通过国产化布局,在华销售量得到高速增长。

  2013年8月,沃尔沃国产化布局获批后,先后将主力车型S60L和XC60国产,这两种车型也成为沃尔沃在华的主要销量来源。但好景不长,进入到2015年直至2016年,销量最好的XC60车型销量开始出现滑坡。与此同时,全球市场表现良好的XC90车型由于过高的定价在国内销量不佳,虽然沃尔沃后来采取了官方降价策略,但效果并不明显。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沃尔沃在华的表现持续不佳,4月份,其全球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1.3%,中国是其唯一销量下滑的市场。

  2016年开始,沃尔沃进入品牌复兴战略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扩大业务规模和提高盈利,中国作为沃尔沃全球第一大市场,地位至关重要。

  据沃尔沃汽车集团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在全年销量达571577辆的业绩带动下,集团营业利润实现了创纪录的141亿瑞典克朗,较2016年上涨27.7%;营业额达到2109亿瑞典克朗,较2016年增长了16.6%;营业利润率达到6.7%,超过2016年的6.1%。沃尔沃方面表示,中国作为沃尔沃汽车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5.8%。

  在华年销量取得了突破之余,沃尔沃不同寻常的人事震动也值得关注。记者梳理发现,自2017年4月起,先后有多名沃尔沃高管离职,包括沃尔沃亚太区企业传播副总裁宁述勇、研发总监顾建民,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市场副总裁易寒、执行副总经理向东平,沃尔沃中国研发公司总裁沈峰。业内人士认为,人员更迭应该是其作出的必要调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统计数据,中国主流的11个豪华汽车品牌在2017年的总销量接近260万辆,同比增幅逼近20%,奔驰、奥迪和宝马新车交付量分列前三,为第一阵营。从销量看,凯迪拉克2017年以17.3万辆的销量,同比大增47%的业绩,成为豪华车第二阵营的冠军,第二位则是英国皇家品牌捷豹路虎,沃尔沃仅位列第二阵营的第四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颜景辉表示,沃尔沃要实现品牌复兴战略,下一步还需要从产品力上多做努力,包括产品研发、新产品推出、市场把握以及质量把关方面,通过性价比和质量去刺激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

  汽车消费提示九条

  一、新车质量问题鉴定难

  消费提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6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二、提防企业捆绑销售

  消费提示:根据2017年7月起实施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供应商、经销商不得限定消费者户籍所在地,不得对消费者限定汽车配件、用品、金融、保险、救援等产品的提供商和售后服务商……

  三、代办上牌需谨慎

  消费提示:在国家政策变更并且影响车主上牌时间时,4S店应提前将有关政策和上牌不确定的风险告知车主,或者是建议车主自己回家上牌,同时扣减有关代办上牌的服务费。

  四、跨区销售配套服务脱节

  消费提示:《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了厂家和经销商不能限制消费者跨地区购车,这将有助于新车车源的全国配置,减少区域价差,消费者有更灵活的选择。

  五、以租代购消费陷阱

  消费提示:以租代购的火热背后,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一哄而起,实力参差不齐,部分公司的租赁协议中存在霸王条款,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会掉进消费陷阱。建议消费者如果选择以租代购的购车模式,尽量找有品牌、有实力的大公司,规避消费风险。

  六、共享汽车押金风险

  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理性选择共享汽车消费,同时选择企业投资人背景较强的共享汽车品牌,最好是免押金的汽车品牌。

  七、网络汽修服务仍不完善

  消费提示:消费者在选择网络汽修服务平台时,除了品牌知名度外,还要向平台客服咨询清楚各种服务细节,避免事后争议。

  八、平行进口车上牌难

  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购买平行进口汽车时,要多渠道了解目标车型过往的上牌情况和最新车型在环保网上备案的情况,尽可能到有国家授权的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企业购车,最好委托独立的平行进口汽车贸易方面的专业人员协助选购。

  九、合格证抵押问题仍有发生

  消费提示:汽车合格证是消费者汽车挂牌和购买保险的有效凭证,没有合格证就不能正常上牌,部分险种也不能生效。建议消费者在购车时将车辆合格证作为交车的必备条件,在购车合同中注明,以规避风险。

 

  资料来源:广东省消委会 郭少丹整理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