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亚洲移动电竞市场快速增长 全球占比66%

  移动电竞起步于 2014 年,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借由手游的蓬勃发展,富有竞技色彩的中重度手游逐渐被玩家广泛接受,移动电竞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扎实的用户基础。

  而在拥有 44 亿人口的亚洲市场,智能手机保有量飞速发展,手游玩家数量增长速度惊人,用户获取成本与北美欧洲相比仍然较低,这为移动电竞厂商的提前布局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从 2016 年开始,特别是近半年在《王者荣耀》等现象级产品激活下,不仅是中国,东南亚地区也爆发出巨大的潜力。根据 App Annie 的应用商店收入数据,2017 年上半年全球移动电竞市场规模高达 13.2 亿美元,而亚洲地区移动电竞市场规模总值 (根据相应移动电竞游戏应用商店收入) 高达 8.7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66%。

  移动电竞概念覆盖极其广泛,关于具体的移动电竞分类,业界也并未有严格定义。电竞游戏其并非各移动应用商店旗下游戏的子分类之一,他们分布在商店中的策略游戏、街机游戏、休闲游戏等各子类别中。移动电竞游戏也可能随着不同赛事的举办而增加,但在本文中,我们将玩家双方(多方)进行实时对抗性内容的移动游戏定义为移动电竞游戏;而以延时对战、积分对战为主要玩法的游戏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亚洲各地区移动电竞发展程度如何?不同市场移动电竞具有何种特点?我们选取亚洲地区中国大陆、港台以及东南亚三个重点地区进行分析,研究这三个地区移动电竞发展差异。

  中国大陆:现象级游戏推动移动电竞爆发

  在中国,随着中国手游市场增速放缓,电竞成为移动游戏公司突破的新领域。通过现象级产品激活市场后,移动电竞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随之举办的移动电竞赛事则增强了移动电竞游戏的热度和留存。

  移动电竞概念在 2014 年便有一些开发商零星提出,但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早期的移动电竞产品有 Gameloft 推出的《混沌与秩序:英雄战歌 (Heroes of Order &Chaos)》,是 MOBA 类游戏在移动平台的早期代表,而腾讯等厂商,将旗下休闲游戏引入竞技元素,并举办比赛,如《天天酷跑》、《节奏大师》、《全民飞机大战》等。然而,这些公司的早期探索并未获得足够认可,移动电竞大多被认为是营销游戏的手段。

  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产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产品形式较为落后,本身并不具备充分的竞技性,同时也缺乏足够的观赏性。2015 年 1 月 15 日,英雄互娱旗下首款 FPS 竞技类手游《全民枪战》公测,据披露数据,游戏首日收入达到 1126 万元,表现突出。之后,英雄互娱通过举办诸如 《全民枪战》HPL 英雄联赛等赛事,用完整的赛事体系将移动电竞向职业化推动。在此之后,巨人网络凭借休闲竞技手游《球球大作战》,2015 年 5 月游戏上线后,吸引了玩家的热情参与,通过线上公开赛、BPL 职业联赛等赛事,《球球大作战》也已经形成规模化的赛事体系。值得注意的是,MOBA 类游戏至此开始成熟,有《梦三国手游》、《王者荣耀》和《自由之战》等产品先后出现。

  腾讯推出的现象级手游产品《王者荣耀》于 2015 年 11 月推出后,其在电竞赛事的发力也带动了移动电竞市场的持续发展,2016 年 4 月启动的 KPL 王者荣耀联赛是目前规格最高的电竞赛事,首届观赛人次破 3.5 亿,目前已经举办两届。

  动视暴雪的卡牌游戏《炉石传说 (Hearthstone)》和策略游戏《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Clash Royale)》和则是移动电竞的另一类代表,先后发布以来,凭借高品质和独特的玩法获得玩家青睐。相对成熟的电竞化则有助于游戏保持所处细分游戏领域的早期优势,拉长游戏热度。

  赛事是推动移动电竞游戏保持热度、释放商业价值的重要环节。App Annie 发现,在重要赛事举办时间段,移动电竞游戏每月下载量和收入会有不同程度提升,如 2016 年12 月 2 – 4 日末举办,涵盖《全民枪战》、《巅峰战舰》等项目的 HPL,《全民枪战》 iOS 版于 12 月 3 日在中国区的下载量较两日前增长了超过 98%。

  港台地区:良好市场环境推动发展

  亚洲移动电竞市场快速增长 全球占比66%  全球移动电竞市场快速增长同样反应在港台地区,以市场规模更大的台湾来看,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动电竞游戏在台湾市场取得成功。例如,被称为“王者荣耀台湾版”的《Garena 传说对决》,总体 iOS + Google Play 下载量在台湾移动电竞游戏中高居第一。英雄互娱在台湾地区电竞市场也有积累,旗下电竞产品《全民枪战》、《全民飞车》及《街头篮球》(台湾)在移动电竞产品中总体下载排名分别位列第 2、第 7 及第 8 位。Supercell 的《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Clash Royale)》和动视暴雪的《炉石传说 (Hearthstone)》拿下第 3、第 5 名。

  良好的手游用户基础是台湾移动电竞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台湾手游玩家付费意愿高,游戏公司有较好的盈利基础,App Annie 曾视台湾地区为亚洲地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之一。此外,台湾地区公平、良好的比赛环境,玩家对电竞成果认同度高,更认同电竞比赛的公平性。

  良好的电竞氛围离不开官方推动,台湾各地方政府均着手规划电竞产业。台湾官方“体育署”也着手研究讨论,评估电子竞技纳入体育运动的合理性。2017 年初,台湾将电竞纳入《运动产业发展条例》适用范围,电子竞技专长被纳入替代役,进一步增强了对电竞产业的支持力度。

  东南亚地区

  目前,主要移动电竞手游公司在东南亚地区均有动作。由于东南亚地区国家众多,经济和文化具有复杂性。因此,在产品上需要深谙各国玩家的喜好和文化习惯,根据目标国家在喜好题材、语言风格的差异,为其量身定制出合适的游戏。这导致不同游戏在东南亚地区的上线情况不同。

  亚洲移动电竞市场快速增长 全球占比66%  App Annie 近期发布的《中国移动游戏继续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游戏开发商在东南亚地区成绩非常突出,这也同样体现在了中国移动电竞游戏在东南亚市场的表现当中。以同样在东南亚地区运营的《王者荣耀》为例,该游戏目前仅登陆印尼、泰国、越南三国,可见面对较为复杂的市场差异,厂商仍需要审慎。从运营成绩来看,《王者荣耀》长期居于当地市场排行榜前列,《王者荣耀》在东南亚市场的成功仍证明了腾讯在手游开发和全球运营的实力。

  另一些作为中国移动电竞游戏出海代表的游戏公司,如英雄互娱,在台湾地区站稳脚跟后,开始在东南亚推广自身的电竞产品,并在东南亚市场举办了多场移动电竞赛事。其旗下主要产品几乎全线登陆主要东南亚国家,在东南亚 6 国 iOS App Store 及 Google Play 主要移动电竞游戏总体下载量前 20 名排行榜中,英雄互娱产品占据了 4 款。

  亚洲移动电竞市场快速增长 全球占比66%  从上图来看,Moonton 的《Mobile Legends: Bang Bang》是该地区最受欢迎的移动电竞游戏,位列东南亚市场整体下载量排名第一。由于 MOBA、FPS 品类的高对抗性,动作类移动电竞游戏也深受东南亚玩家追捧,如腾讯的《王者荣耀》、英雄互娱的《全民枪战》和腾讯的《全民突击》,占据了东南亚市场整体下载量排行榜的前五名。

  不过,相比中国大陆,移动电竞在东南亚市场依旧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图表,目前该地区移动游戏仍然主要以休闲、策略类游戏为主。

  移动电竞未来

  两年时间,从一个被怀疑竞技性和观赏性的自我矛盾体,到逐渐被主流接受,成为左右电子竞技潮水流向的重要细分类型。而上文提及的三大市场,是一窥亚洲移动电竞现状的三张侧像。

  在中国大陆,移动电竞领先者抢先一步挤占赛道,试图构筑核心竞争力;在拥有头部产品大玩家们的强力推动下,移动电竞成为一个逐渐被广泛接受的概念。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了港台地区适合发展移动电竞的土壤,使其成为各大公司争夺相对激烈的阵地。而东南亚,作为国内游戏公司出海的前哨站,复杂的市场形势限制巨头投入的同时,也被中小公司视为机会,先期培育移动电竞市场。

  从全球而言,移动电竞已经逐渐明朗化,与此前参与者们多数处于观望或者含糊其辞相比,大家的态度坚决了许多。

  潜在的热门移动游戏,不同程度上有拿电竞元素做文章。如 Supercell 于加拿大地区试发行的《Brawl Stars》,游戏为 3v3 团队对战玩法,融合防守、MOBA 对战多种元素,竞技性极高。自上线测试以来,《Brawl Stars》一直处于加拿大地区 iOS App Store 畅销排名前十,根据 App Annie 监测数据,《Brawl Stars》目前保持了较高留存率和用户活跃度,在 2017 年 6 月,其在加拿大 iOS 平台上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 40 万人。

  更直观的感受是,随着移动电竞生态圈扩展,大量非游戏公司,如手机厂商,开始在移动电竞领域进行发力,举办移动电竞赛事,结合电竞项目进行营销。例如今年的 KPL 春季赛,腾讯拿到了 ViVO 的赞助。同时直播平台是电竞天然的参与者,在移动电竞领域更没有缺席——在各大直播平台,王者荣耀是热度排名前列的专区之一,而直播平台与移动电竞重要赛事上的版权合作,是移动电竞商业模式的重要部分。

  产品端的爆发,厂商强势推广,直播加持,外部企业介入。以《王者荣耀》、《Brawl Stars》为代表的移动电竞游戏,凭借社交+竞技的双重特点,超越普通游戏生命周期,实现了爆发。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两年后,移动电竞是否还有所突破?起风后,谁又是下一个《王者荣耀》?一方面,在手游一直作为快消品分发的思路应被打破,游戏竞技化下,对游戏生命周期的专注需要战胜营收流水的追求。另一方面,游戏公司需要思考移动电竞未来的种种可能性,寻求突破。对于移动电竞这一话题,App Annie 也将继续关注。

  from:App Annie

 

  97973手游网声明:97973手游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