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北上广深中产暑期养娃攻略:流水支出2到5万是标配

  原标题:北上广深中产暑期养娃攻略:流水支出2到5万是标配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中产家庭,一个娃,一个暑假到底要花多少钱?暑假里都在忙什么?他们都想给娃“造”出怎样一个未来?

  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的稳步增长以及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家长们对游学当做给孩子植根国际视野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一线中产家庭的养娃暑期,还有一些体能、才艺等等的综合训练。

  一个暑假到底要花多少钱?

  “中产到破产之间只有一个暑假”刘珊的这句笑话虽夸张,但也蕴含着一定的育儿逻辑。

  刘珊是名家庭主妇,先生在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任职,薪酬颇丰,在别人眼里,刘珊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不过,刘珊眼却有着无处安放的焦虑。首先是先生的工作,互联网企业的首要条件是年轻,先生40多岁,在企业做到中层,继续晋升的机会几乎没有。而随着公司开展的减员增效计划,先生很可能是被裁员的一批。即使这波没有被裁掉,以目前的年纪,在互联网企业继续工作的时间也十分有限,而一旦失业,目前的生活水准肯定是难以维持的。

  其次则是不断升高的育儿成本。

  一线家庭育娃标配:中外双线

  “一年开销至少在20万,语数英一门课的辅导费,一年在一万以上。如果是一对一则更贵,一次是600元,每次2个小时。三门课的补习成本就是5万。再加上网上的口语课,一次120元左右,25分钟一次,周末的SCRATCH编程课,以及羽毛球课,钞票像水一样哗哗往外流。”刘珊对这种繁琐的流水了然于胸。

  此外,为了让小升初的简历更有含金量,刘珊还给女儿报名了十月份考试的PET(Preliminary EnglishTest,是剑桥通用英语五级系列英语证书考试的第二级)。

  “PET比课本的难度大不少,肯定要进行考前培训,6月份报上名之后,立刻就收到各个培训班打来的电话,现在报了一个,才上10天课,其中还有两次线上培训,就花了3000块。”

  刘珊说,由于PET考试的考位难求,她没有抢到广东省内的考位,只能报到湖南去考,算上来回的高铁以及住宿费至少2000元费用。

  刘珊表示,暑期两万元的支出,在北上广深的家庭中来说,只是标配。巨大的升学压力,让家长生怕自己一点闪失,改变了子女成龙成凤的命运轨迹。

  但刘珊的支出并不是高标准,陈希的儿子一年的花费则要翻到40万左右,赶上出国留学了。陈希也是掩饰不住的焦虑,她想把儿子往精英道路上培养,小学一直在中英双语的私立学校读,一年的学费在25万元。此外,为了能够在简历上添砖加瓦,她给儿子报名了各种比赛,“今年初刚刚在上海考了一个全国性质的英语比赛,加上报名费以及来回的机票,差不多1万元。”

  陈希今年又给儿子报了一个去英国夏令营的项目,不算签证费,差不多4万元,时长2周左右。其中一周是在当地的传统学校上课,另外一周则是参观周边的景点、博物馆以及大学。“老师说不用带零花钱了,但是我怕不够,还是给他了2000英镑。两周时间也不指望学多少知识,只是让他涨个见识,知道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陈希对记者表示。

  除了知识之外,体能和才艺也不能放松,陈希给儿子报了一个网球班,一次一个小时,一个教练对两个学生,一次一人300元。陈希报了40次课,也就是1.2万元。

  陈希的儿子学钢琴已经7年,她也希望儿子能够在这个暑假考冲到7级。“开学就是六年级了,学业更加繁重,希望在暑假能够考个证。一次陪练是80元,一次45分钟。”

  和陈希这样想法的人太多,今年暑期考点人满为患,只抢到9月15日的考试名额,算了下,这个暑假的支出差不多在5万元。陈希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已经算是中层管理者,年薪80万左右。但是对于这样的花销,她仍是觉得吃不消。“没有想到养娃这么贵。小孩的暑假已经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小朋友之间的比拼,其实已经是家庭条件之间的比拼,毕竟每一门补习都是要付出真金白银的。”

  养娃竞赛也是开学之后的首场大戏,陈希表示,“一般暑期作业都会有暑期见闻这样的作文题目,每年到了开学季,老师都会点评优秀作文,学生也会大声朗读,这个去了美国、那个去了欧洲,总之五湖四海都有人去。没去的小朋友自然会心理不平衡,而且十来岁的小朋友多数事情已经明白,多多少少都有攀比心理,因此每年或近或远都会安排一次旅游。”

  暑假的花费虽然不菲,但也能实打实见到效果。“比如我让儿子去年的时候去加拿大游学,回来之后口语提高了不少,而且以前比较胆小,回来后开朗了不少。可能是因为有切身的感受,回来的游记写得也很生动,还被学校评为优秀作业。”

  机构争抢暑期“肥水”

  暑期也是机构抢生意的最好时机。一家K12(国民教育小学到高中)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林强告诉记者,一年6成的收入都来自寒暑两假。“暑期除了普通的暑期班之外,还有各种加强班。以语文为例,可以有写作班、唐诗宋词鉴赏班、魏晋名士赏析等。有线上也有线下,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此外一些特殊要求的孩子会上一对一,希望在假期能够脱胎换骨更上一层楼。”

  相比平时的按部就班,林强觉得寒暑两季的课程开发更“烧脑”。“平时的补习主要是查漏补缺,一些质素好一点的学生则是针对提高。而假期的要求则更多,除了上述两项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培养小朋友的兴趣,提高小朋友的某项单项技能,比如我们开发的圆桌辩论课,不仅需要小朋友口齿清晰,而且反应要快逻辑要强,后期还专门领他们去香港参加辩论赛,获奖的小朋友自信心提升较快,家长也很满意。”

  庞大的需求,让不少人盯上了教育培训这块“肥肉”,罗洋前年就从媒体辞职办了一个专门针对寒暑假夏令营的培训机构。罗洋曾经是贵州的高考状元,对贵州非常熟悉,贵州四季如春,特别是夏季,一直是全国知名避暑圣地。“我们的课程设计主要针对传统文化,会带学生学习蜡染、学习腌制腊肉,另外还会去参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已经组织了80多次学习,收到的效果不错。”

  不过罗洋也表示目前游学项目的竞争已经较为白热化,除了比拼价格之外,更多是比拼服务和比拼课程内容。课程设计非常重要,此外带团的老师本身的素质也很关键,能否将知识深入浅出的表述出来,游学之后让小朋友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是游学项目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国金证券(9.390, 0.04,0.43%)分析师吴劲草认为,高投入带来学生人数高增长,暑期招生至关重要,或将影响未来在线教育赛道格局。

  以美股上市公司好未来(TAL)为例,2019财务年度一季度到四季度销售费用分别为6.1/10.4/7.1/9.1亿元人民币,共计32.6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二季度和四季度销售费用较高,对应的是暑假寒假这两个最主要的招生时间段。销售费用率从2018年的14%上升至2019年的19%,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大规模的招生宣传投入也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好未来2019财务年度在线课程总人数为564万人,其中二季度达到了240万人,同比增长223%。2019财务年度在线业务收入达到2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在线业务收入占比也由7.0%上升至13.4%。在线教育暑期招生最为关键,今年暑假招生大战已全面拉开,前期的巨额投入能够换回多少的推广转化率和续报率,尚需时间验证。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