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养老金今年上调5% 25省份出调整方案

原标题:养老金今年上调5% 25省份出调整方案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77万亿元,预计到年底还能保持3.8万亿元以上的结余,此外还有2万多亿元的全国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人社部对分省确保发放的困难程度也进行了充分预判,对保发放困难省份将加大资金调剂和支持力度。

  新京报讯 人社部7月21日召开2020年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2-6月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共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5769亿元,缓缴431亿元,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减费1.6万亿元。

  就业方面,卢爱红介绍,1-6月共向434.6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636亿元,惠及职工1亿人,受益企业户数是去年全年3.8倍,中小微企业受益率大幅提高。同时,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1-6月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超过254亿元。

  介绍社保工作情况时,卢爱红说,稳步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金中央调剂、基金投资运营、基金监管等工作,截至6月底,已有26个省份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22个省份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累计到账资金9482亿元。

  目前已有25个省份出台养老金调整方案

  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介绍,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水平为5%。目前,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本地区具体的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方案。

  “我想明确的是,减免社保费不会影响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聂明隽说,减免政策事先经过了反复研究、缜密评估和精确测算,是以必须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为前提的。同时,人社部对分省确保发放的困难程度也进行了充分预判,对保发放困难省份将加大资金调剂和支持力度。

  “同样,减免养老保险费不会影响今年的养老金调整。”聂明隽说,今年4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经国务院批准下发了今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调整水平为5%。目前,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本地区具体的调整方案,其余省份正在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组织实施,争取尽快把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下限继续执行2019年标准

  聂明隽介绍,为更大力度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6月22日,三部门印发《关于延长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期限等问题的通知》,将2月份开始实施的政策延长到年底,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政策延长到6月底,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也可延长到年底。

  除三项延长期限政策外,《通知》还明确2020年个人缴费基数下限可继续执行2019年标准、允许今年缴费有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暂缓缴费、明年年底前补缴等两项新政策。

  “正常情况下每年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都会根据上年度平均工资情况调整。目前按缴费基数下限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占全部缴费人员60%左右,主要是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小微企业及其职工,以及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聂明隽说,新政策会适当减轻这些单位和个人今年的缴费压力。

  市场需求延续回升态势,就业形势逐步回稳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介绍,市场需求一改疫情初期的急剧下滑,实现由负转正,并正延续回升态势。同时,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经济的企稳回升,就业形势逐步回稳。

  “上半年就业工作很不寻常。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工作都造成严重冲击,上半年整体就业走势前低后稳。”张莹介绍,一季度就业开局低迷,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稳就业举措全面落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升温,就业局势逐步回稳。

  张莹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仍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面临更大压力。我们将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努力确保全年就业目标完成,努力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就业在线”上线,找工作就像网购

  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绍,“就业在线”7月21日中午12点正式上线运行。

  “就业在线”是运用人社大数据,构建就业供求对接新型平台的积极探索,采用开店方式,邀请各地公共职介和市场职介机构以旗舰店的方式开展职业介绍服务。

  翟燕立介绍,具体类比淘宝来看,用户可以查询职位(查询商品)——放入收藏(放入购物车)——一次性简历投递(购物付款)——同时查询多个求职进度(查询备货和快递进度)——参加面试、确认是否入职(收取货物)——评价职介机构(评价商品和服务)。

  目前,全国各地已有30多家公共职介机构(包括省级平台)成功开店,社会机构中猎聘网已经入驻,全网汇聚岗位已达9万多个。下一步,“就业在线”还会新增劳务派遣对接、大型企业HR部门直营、政府与HR沟通交流等功能,成为政府、企业、求职者求职招聘、沟通交流的平台。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