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腾讯游戏:未成年人寒假仅14小时游戏时间

  寒假期间,最令家长头疼的,莫过于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近日,腾讯游戏发布了“寒假限玩日历”,公布2022年寒假暨春节假期未成年人限玩时间。

  具体如下:

  结合《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与实际放假调休安排,未成年人可于:

  1月21日-23日(周五、六、日)、1月28日(周五)、1月31日-2月6日(春节假期)、2月11日-13日(周五、六、日)的每天20时至21时之间登录游戏。

  除以上限玩时段外,其余时间未成年人均无法进入游戏体验。特别提醒,其中1月29日-30日(周六、日)为禁玩日期。

  同时,腾讯游戏“人脸识别”加强,凡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账号,登录游戏、充值异常、多设备登录会发触发人脸识别。

  此外,腾讯成长守护公众号上线“近期登录游戏账号”查询入口,家长可以将自己的账号设为“未成年人模式”。

  对于腾讯游戏的这项“限玩规定”,作为家长,你支持吗?

  “游戏”争夺战

  每当假期来临,就开启了家长与“游戏”的争夺战。

  为了把孩子从“游戏瘾”中拉出来,家长们可谓绞尽脑汁: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可能有效,但难免有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想要帮助孩子彻底戒掉“网络游戏瘾”,我们一定要知道游戏本身就自带成瘾性。

  及时反馈

  在游戏里,孩子的每一步操作,都会立刻得到“回应”。

  这种回应可能是炫彩的动画效果、场景音效,象征胜利的星星、鲜花、象征收获的各种宝藏、装备……

  每一个都仿佛在对孩子说“你做对了”、“加油”。

  这会给孩子一种“被专注陪伴”的感受,简直妙不可言。

  进阶和奖励机制

  游戏会设计层层关卡,且难度会均匀、缓慢的提升。

  然后根据“战绩”,给玩家们(孩子)不同的身份定位,如某游戏里的青铜、白银、黄金、王者......

  这都在源源不断地赋予孩子“成就感”!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可收回的付出。比如时间、精力。

  很多游戏中的操作技巧很简单,掌握之后,再玩下去,也无非是“枯燥的复制”。

  孩子不见得是在享受游戏本身,有可能只是顾虑:这个号都被我玩到高阶了,现在放弃,之前的心血岂不白费?

  游戏体验感

  许多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是喜欢游戏带来的紧张、刺激的感觉。

  网络构建的精彩纷呈的虚拟世界,也为孩子青春期无处释放的情绪,提供了载体。

  放松需求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网络游戏更像是一个解压的“过渡空间”。为了缓解学业焦虑、舒缓内心冲突的空间。

  当在现实中获得不了理想的结果,或是现实里有许多逃避不掉又解决不了的烦恼,孩子会想要躲回到网络游戏中,毕竟在网络游戏中,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现实中很难得到的“体验”:被重视、被认可、可以改写、重来、团体作战、目标一致、关系亲密、鼓励规则被打破、提倡攻击被释放、没有评判、没有责怪。

  给“网游瘾”对症下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我们了解了孩子喜爱网络游戏的原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家长以身作则

  无论何时何事,家长的榜样力量永远是最重要的。

  同样,想要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只有自己先“戒瘾”。育儿先育己,当爸爸妈妈们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才更易摆脱“网络游戏”的诱惑。

  赋予孩子“自我价值”

  家长要由衷的去欣赏孩子,肯定孩子每一个优点和每一点进步。

  孩子的优点不是只有“考分”、“学校表现”这一套评价体系,家长要擅于发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才不会把孩子推向“游戏”,向游戏寻找成就感。

  高质量陪伴

  “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很大,但其实远远大不过父母的陪伴。

  河北的一位寇爸爸平日忙于工作,每天都早出晚归,有时连轴转,几天都回不去家。

  一晃几年过去,寇爸爸发现,自己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少、父子之间越来越生疏,最让他担心的是,儿子迷上了手机和电视。

  因为担忧儿子的视力,寇爸爸决定和手机、电视“抢”孩子!

  第一步,先从“陪玩”开始:

  寇爸爸给儿子买了一个小挖掘机货车,没想到买回来之后父子俩都玩上了瘾。

  飞机、大炮、坦克……各种玩具都准备好后,寇爸爸开始将游戏升级:

  搭建沙盘、堆起连绵的假山、挖出蜿蜒的河流和沟壑,让儿子动手用小树枝做栏杆。直到一个微缩战场搭建完毕。

  准备就绪,父子俩正式“开战”!

  将网络游戏的场景完全照进现实,不仅满足了儿子对“惊险”、“刺激”的喜好,更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还没完,寇爸爸又从这场游戏中挖掘出了新的“知识”——动画制作。

  为了记录“作战成果”,寇爸爸灵机一动,架起手机,开始拍摄和儿子的“战争片”。

  整个拍摄过程中,儿子彻底“戒掉”了手机,父子双方还都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撰写脚本、拍摄、配音、客串演员……

  200多集的“玩具战争片”,每一次制作,父子俩都全情投入、乐在其中。

  引导孩子寻找玩伴

  邀请孩子的小伙伴,一起参加“线下游戏”,比如篮球、乒乓球、轮滑、跳绳、打弹珠等。

  回归没有网络的游戏时代,让孩子在现实中获得“竞技”的体验。或者带孩子们一起短途旅游,亲近大自然,感悟现实世界的美好。

  不小觑,也别“妖魔化”

  相信很多家长都曾看过这个新闻:

  于是便焦虑起来,只要孩子玩网络游戏,便担心是“游戏成瘾”。

  但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恐慌。

  如果孩子喜爱玩游戏,与其强行杜绝,不如培养孩子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让孩子有节制地玩。

  家长可以在假期里,与孩子提前约定好每日学习时间和内容、运动锻炼时长和游戏时长等。

 

  最后,难得的假期时光,还是更鼓励家长以身作则,给娃高质量的专注陪伴,和孩子一起互动玩耍,让孩子在现实中收获成就感。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