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王文银近两月两次被限高均已解除 正威集团年营收6000亿曾隐秘驰援恒大

  以行事低调著称的“世界铜王”王文银,手握年营收超6000亿元的正威集团,却屡次被“限高”。

  10月18日晚间,正威新材(7.160, 0.25, 3.62%)(002201.SZ)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当日获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文银因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正威集团相关事宜,被限制高消费。不过,10月19日午间,公司又公告称,王文银被纳入限制高消费已解除。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王文银近两个月内,第二次被“限高”。8月31日,正威集团收到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限制消费令,正威集团及王文银被依法采取限制消费令的措施。

  9月4日,正威集团声明称:“经双方友好协商,目前事件已妥善解决,相关影响已解除。”

  王文银与许家印关系匪浅,2023年8月14日,恒大汽车(00708.HK)发布公告称,获得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的纽顿集团(Nadaq:NWTN)约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的战略投资。

  王文银是纽顿集团的背后“金主”之一。彼时,纽顿集团的认购价格为0.6297港元/股,相较8月14日1.7港元/股的收盘价,折价超过62%。

  然而,截至10月19日收盘,恒大汽车股价为0.56港元/股,纽顿集团约5亿美元的投资两个月已“缩水”约11%。

  或因6000万合同纠纷被限高

  被称为“世界铜王”的王文银,外界对其评价:此人行事低调。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行事风格,让王文银在大众眼中几乎处于隐身状态,但这次他成了焦点人物。

  10月18日晚间,正威新材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当日获知,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文银因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正威集团相关事宜,被限制高消费。

  具体来看,10月17日,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向正威集团发布了《限制消费令》,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于10月9日立案执行申请人宁德市交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执行正威集团合同纠纷一案,因正威集团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法院依照相关规定,对正威集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正威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文银不得实施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正威新材表示,该限制消费令属于对正威集团及其王文银发出的限制消费令,对本公司经营并无较大影响。

  有报道显示,正威集团此次本立案的合同纠纷标的达6000万元,让王文银“还不起”。

  需要关注的是,2023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中,王文银和刘结红夫妇以323亿元的财富位列108位。而且,正威集团以2022年逾6000亿元的营业额,位列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24位。

  截至10月19日收盘,正威新材市值达45.03亿元,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文银持股比例达23.3%,持股市值达10.49亿元。

  不过,10月19日午间,正威新材又发布公告显示,经正威集团与相关方沟通协调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现经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公示信息,截至本公告披露,王文银因正威集团相关事宜被纳入限制高消费已解除。

  实际上,王文银并不是第一次被“限高”。

  8月31日,正威集团收到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限制消费令,正威集团及王文银被依法采取限制消费令的措施。

  法院披露限制消费令显示,因正威集团、正威华能(山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公告显示,该案件4月4日立案执行,执行标的为1.03亿元。

  9月4日,正威集团发表声明称:“集团旗下公司与项目工程总包方存在诉讼,因沟通问题致使集团产生连带责任。经双方友好协商,目前事件已妥善解决,相关影响已解除。”

  王文银家乡项目疑似“烂尾”

  作为年营收超过6000亿元的正威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何不到两个月两次陷入“限高”窘境?

  一个有趣的事件是,2017年11月,王文银斥资50亿元“战投”恒大地产集团,因赠送藏头书法“许家印卓越且伟大”而“出圈”,可见其与许家印关系匪浅。目前,正威国际仍持有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1.18%股权。

  2021年2月,王文银以个人名义和吴楠等人,共同成立了北京盛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吴楠持股22.55%、王文银持股20.99%。

  当年5月,正威集团与纽顿集团联合成立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威艾康尼克(深圳)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8月14日,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获得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的纽顿集团约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的战略投资。

  认购完成后,纽顿集团将持有恒大汽车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27.5%,而恒大集团持有恒大汽车的比例将摊薄至约46.86%。

  纽顿集团的认购价格为0.6297港元/股,相较8月14日1.7港元/股的收盘价,折价超过62%。

  除了获得上述战略投资后,另有6亿人民币过渡资金将自公告后5个工作日开始陆续到账。所有战投资金全部用于恒大汽车天津工厂,确保恒驰5的正常生产和恒驰6、恒驰7的陆续量产。

  据悉,纽顿集团还将协助恒大汽车开拓海外市场,实现每年向中东市场出口3万至5万辆恒驰汽车。

  然而,仅5亿美元加持,恒大汽车能否起死回生还是个未知数。

  10月9日,恒大汽车复牌,当日收盘股价大跌8.93%。截至10月19日收盘,恒大汽车股价为0.56港元/股,纽顿集团约5亿美元的投资两个月已“缩水”约11%。

  需要提及的是,王文银在家乡安徽投资的新材料项目卷入工程款拖欠纠纷,在天柱上景区入口修建的养老度假项目疑似“烂尾”。

  当前,正威新材盈利能力也在下滑,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7亿元,同比增长32.5%;净利润1644.7万元,同比下降26.09%。

  截至2023年上半年底,正威新材控股股东深圳翼威新材料有限公司46.79%股份处于质押状态,第四大股东西安正威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份处于质押状态。

 

  二级市场上,正威新材10月19日收跌9.08%,报6.91元/股,年内下跌超40%。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