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联通的“呼吁与开放”:为5G带来n次方新机遇

  在联通5G品牌的亮相宣传片中,融媒体、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体育、智慧安防、泛在低空、智慧能源的词汇一个接一个的显示在联通5G的开方位置,最后汇聚成一个联通5Gⁿ标识。

  在这一5G品牌亮相之前,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联通5G共建未来”合作伙伴大会上还通过“两个呼吁与开放共享”来表达联通对于5G的构想,演讲的内容也呼应了“让未来生长”的主题口号。面对这样一个充满n次方机遇的5G世界,联通的合作伙伴们也正在行动中。

  

 

 

  呼吁一:推进5G网络演进

  中国联通显然看到5G网络发展的大趋势,并不没有只是在强调目前开通的5G试验网,而是一开始便呼吁共同努力推进5G网络的演进。众所周知,5G网络的三大应用场景为eMBB、uRLLC、mMTC,目前由于5G网络尚处在R15的建设阶段,所以大多数运营商也将业务的重点锁定在了eMBB场景上,即可以为高清视频、XR等提供大带宽+高速率的网络。然而,由于联通为5G构建了n次方的梦想,这也意味uRLLC(高可靠+低时延)、mMTC(大连接+低能耗)才能激发联通5G网络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能医疗、万物智联中的更多无限可能。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就在主题演讲中称:“我们要把现在混合组网演进到独立组网,软件版本也要逐渐能从eMBB(R15代表场景)过渡到R16、R17,我们希望这个进程越短越好。”实际上,5G网络在产业链的努力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部署,高通副总裁侯明娟在联通合作伙伴大会5G终端市场机遇与挑战论坛上就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从4G过渡到5G的速度,比3G过渡到4G更快。”据悉,在4G元年,仅有4家移动运营商部署网络,3家终端厂商发布4G产品。但在5G元年,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运营商宣布了5G网络部署计划,同时将有超过20款5G终端在今年发布。

  同时,高通也正在推动5G NR技术路线图向R16、R17加速演进。在该公司位于新泽西研发中心的5G测试网络中,高通已经将面向毫米波频段和6GHz以下频段的全新端到端OTA配置其中,从而可以先于标准化对3GPP R16+的新设计进行验证,从而完善5G算法和技术以进一步改善性。据侯明娟透露,R16+会将5G NR拓展至全新行业,通过Sub 6GHz的技术演进,可以实现支持uRLLC的工业物联网与基于5G NR的C-V2X。该公司在今年MWC 2019期间还透露正在研究面向R17能够在5G上实现哪些技术上的提升。

  呼吁二:5G终端“四化”普及

  王晓初在5G终端问题上,通过演讲中呼吁共同努力推进5G终端普及,其中他谈到了手机5G化、手机通用化、价格民众化、终端泛在化。实际上,单单就在中国联通的合作伙伴大会期间,联通与合作伙伴在5G手机“四化”目标上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果。

  中国联通还在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其将成为首家宣布为消费者提供5G体验的中国运营商。在活动演示区,大量支持联通5G网络的手机已经现身,高通在现场就宣布携手OEM厂商包括努比亚、一加、OPPO、vivo、小米和中兴通讯,共同支持中国联通的5G部署,上述厂商均搭载了骁龙855+X50调制解调器及高通射频前端解决方案。同时这些手机在通用化的要求上也不成问题,通过上述的解决方案组合可以实现对于2G/3G/4G/5G网络的支持,也能兼容其它运营商的5G网络,对于目前国际上一些地区所采用的Sub 6GHz+毫米波的网络也能实现良好支持。

  这些5G手机在现场不仅仅是接入网络后进行网速测试,还进行了不少5G应用的演示,并允许进行体验,让与会者感受包括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云游戏、网页浏览、手机与云端实时数据共享等丰富5G用例所带来的全新体验。

  

 

 

  vivo便向媒体展示了5G样机,并邀请媒体体验了基于5G的高清视频电话、在线视频、游戏等基础应用,预计年中vivo将发布搭载骁龙855移动平台的5G手机,为消费者带来领先的5G智慧体验。OPPO方面在现场使用5G手机进行了游戏演示,同时表示正在将5G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与领先的骁龙855移动平台相结合,希望为消费者带来创新的5G创新体验。

  

 

 

    小米5G手机则为5G手机的价格民众化带来契机,现场展出的5G版本小米MIX 3于年初MWC期间发布,在支持5G网络并率先搭载骁龙855移动平台的同时。还将价格锁定在499欧元,这无疑将会大大加速5G手机的普及。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联通活动现场就表示:“5G产品与前一代终端技术产品在价格上的差额会被快速地抹平。5G终端的价格会随着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发展快速下降。”

  努比亚则是终端泛在化的一个很好例证,据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倪飞透露,努比亚刚刚上市不久的柔屏腕机努比亚阿尔法就是该公司与高通、中国联通在多领域合作发力的代表。

  显然,联通对于5G终端的规划也并不仅仅拘泥于手机。本次活动期间,中国联通还正式发布了面向开发者的eSIM终端测试环境,该测试环境可帮助终端厂商自助完成与联通eSIM平台的联调测试。同时还与高通、紫光展锐等共同宣布5G终端创新联合实验室成立。联通方面认为,5G时代不会再是智能手机一枝独秀而是多种智能硬件共同发展、协同创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孟樸对于联通提出的终端泛在化也表示认同,他在5G共见未来圆桌论坛中表示:“未来5G终端将无处不在,汽车、PC、无人机、机床、手术台、码头等可能都将成为中国联通的客户,而我们也将提供完整的5G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迎接5G技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开放共享:激发5G的n种可能

  “7+33+n”的数字组合代表了联通的5G试验网络现状,即在上海等7大特大城市的城区连续覆盖,在33个大城市实现热点区域覆盖,为n个行业应用定制5G网中专网,连续覆盖的5G网络为需要5G商用的公司提供了新的平台,实现理想的新机遇。同时,联通还专门提出开放共享的倡议,打造不一样的建设和运营合作模式,王晓初表示:“5G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网络切片,在一个行业应用里面可以独立组网,形成独立计费系统。”他甚至还呼吁说:“我们运营商之间设备体系有没有可能联合,运营商间共同来组建网络体系。”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开放共享的联通5G网络已经来临,同时还将会更多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实际上,在开放共享的问题上,确实目前每个运营商的5G频谱资源都十分有限,目前国内5G频谱包括2.6GHz、3.5GHz、4.8GHz,每个频段最大只有100-200MHz的频谱资源,5G NR的频谱共享已经成为了业界的新课题。高通在今年就提出了做许可和免许可频谱之间的共享频谱,不同的运营商或者不同的频谱拥有企业共同分享这个频谱,如果两个厂商分享同一个频谱,可以根据每个厂商的需求来定制优先级,其好处就是不同厂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共享频谱,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免许可频谱或共享频谱也已经成为了5G网络向R16、R17演进路线上被业界所公认的技术。

  同时,为了激发5G的n次方种可能,在网络中将会出现更多的私有网络,来实现行业应用的需求。而对于5G网络演进的加快推动也正可以为私有网络埋下伏笔。当5G网络发展到R15后期及R16、R15阶段,私有网络将会成为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可以实现面向企业的室内毫米波、或满足工业物联网的要求。高通目前就正在测试在室内封闭办公环境下毫米波的覆盖、移动性和鲁棒性,从而解决解决企业、私有网络和高密度场所的网络带宽需求。同时,高通在今年还展示了5G NR工业物联网可以帮助任务型机器实现99.9999%的可靠性试验。

  实际上,高通还在通过产品来让更多终端实现对于5G用例的支持,年初发布X55调制解调器除了可应用于手机领域外,也是一款可以应用物联网、汽车领域的产品。此前,同时也是联通、高通合作伙伴的移远通信就正式推出了四款商用物联网5G模组,该系列模组均采用了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让真正可以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的调制解调器、通信模组宣布就位,静待万物智联网络的到来。

  

 

 

  本次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联通还专门成立了“中国联通5G应用创新联盟”,联盟的宗旨是打造万亿新市场,建设5G行业新生态,树立5G企业新标杆,构筑5G商业新范式,开创5G产业新未来。同时,还与西班牙电信、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法国电信、英国电信等多家国际知名运营商和数字服务供应商共同开启了“5G国际合作联盟”。

 

  假如把5G比如一种被大众所熟悉的事物,业界很多人都喜欢把它比做电能,而电能无疑也需要通过分享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联通显然认识到了5G不再单单是智能手机用户手上的互联网,而是一种新的能源,可以赋能对于eMBB、uRLLC、mMTC敏感的各种行业,产业链也在助力5G的n次方可能,让5Gⁿ所带来的赋能价值难以穷尽。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