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赶集网被指连房产中介都造假 业内称房源造假是潜规则

  “如果这个网站充斥着假房源,假信息,这个网站还不满足于做平台,要线下、线上通吃,跟客户直接竞争,那么我们还有多少理由跟他合作?”昨天,沪上一家大型中介如此评价搜房,并坦言已经将合作费用减了一半,未来是否合作还在考虑中。

  作为二手房市场最主要的搜索平台,从上周以来,搜房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周五,北京链家地产宣布,2014年11月1日起全面终止和搜房的合作,原因之一便是搜房网上有大量的重复房源、假房源。

  与此同时,记者又惊讶地发现,赶集网上一名中介的自我介绍中,使用的竟然是本报记者的照片。难道电商平台之假,已经从“假房源”蔓延到了“假中介”?电商造假伤害的是谁的诚信?二手房业务模式如何去“假”存“真”?

  记者竟成“房产中介”

  假房源能够凭借竞争力吸引客户,这个容易理解,可是连中介的照片都是假的,就不可理解了。在二手房挂牌网络平台上,这样的事情真实地发生着。

  记者在查看赶集网房产电商平台的房源时,惊奇的发现某位中介的大头照使用的竟然是本报一位记者的照片。在这条房源信息里,这位登记信息为上海浦上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二手房中介,名字叫“曹志辉”,店铺内有6套房源出租,从页面信息来看,曹志辉不但是星级经纪人,还经过身份认证,诚信等级有三颗星。网站号称“价格真实”,“如实描述”,“真实待租”。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标榜真实的房产电商里,中介的头像竟然是本报记者的照片?

  当记者以客户的身份联系曹志辉,并询问头像照片是不是他本人时,他表示:“照片上的人是我同事。”当记者再问:“这个照片跟记者同事很像?”曹志辉坦然承认,这个照片确实是网上扒的,因为时间紧,来不及上传照片,临时从网上搞了一张照片顶用。“我很快会改照片的。”曹志辉挂断了电话。

  赶集网既然对中介进行了身份认证,为什么还有假照片?“我们也很抱歉,在照片和身份证审核时,因为相象度高,所以出现了偏差。”昨天,赶集网公关部相关人士表示,出现这个问题确实不应该,但是对照片网站只能人工识别,容易出现偏差。对于房源信息,赶集网有众多方式进行核实,比如控制房价、对接中介内部系统等。

  链家因假房源等与搜房分手

  10月23日下午,链家地产发布一封内部信《重要通知:致全体链家经纪人的一封信》,宣布从2014年11月1日起,北京链家全面终止和搜房的合作。在内部信中,链家将“分手”原因归结于三条:一是通过搜房获取客户的效果越来越差; 二是搜房已经变成一家中介公司,成为竞争对手(搜房已经把部分端口销售团队转为经纪人,并开始在各经纪公司挖人);三是搜房网上有大量的重复房源、假房源。邮件称“终止合作,对链家的的损失充其量为2%”。

  随后,搜房网董事长莫天全也以内部邮件的形式回应,要“感谢链家、学习链家”,默认将开始线下经纪业务。昨天,搜房高层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作为房地产大平台提供商,搜房有线下业务并不奇怪,但没有大量的假房源。

  链家地产与搜房的分手只是一个开始,众多中介响应链家。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我爱我家将从11月1日起终止与搜房在北京市场租赁业务上的合作。中原地产也称未来可能考虑与搜房等平台终止合作。从股市表现来看,与链家合作的破裂对搜房形成了影响。链家内部信传出第二天,搜房网股价开盘下跌7.02%,当天最大跌幅接近16%。

  电商从“假房源”吸金

  房地产电商与中介公司曾经相当亲密,“假房源”一度为双方带来想要的资源。

  中原地产内部人士透露,在中原与电商合作最好的阶段,其合作费用的一半以上投到了电商,而搜房、安居客两家就占到了八成左右。

  几乎所有的大型中介公司都与电商有各种合作。在双方的合作中,电商提供网络平台,吸引客户,中介提供房源,支付合作费用。合作模式有打包式的月费,也有点击收费的。在电商市场,搜房是典型的打包模式,根据搜房提供的信息,其提供两个套餐选择,120套餐和60套餐,前者一天允许“刷新”120次,每次刷新后相关房源在列表中就可以被置顶,每天在线房源不超过20套,季度收费810元;60套餐则是刷新60次,在线房源10套,费用513元。安居客是点击收费的典型,如果是300万-500万元的楼盘,一个点击,安居客就能从中介那里收费2元,500万—1000万元的房子,收费是4元,每天40元封顶。依靠收费,电商从中介身上疯狂吸金。今年一季度,搜房盈利增长40%以上。

  “一直以来,中介和电商都知道平台上有‘假房源’,但是中介认为假房源可以带来客户致电,而电商可以获得更多点击收费,双方心照不宣。”一业内人士表示。

  房源造假是业内潜规则

  搜房、安居客、58同城,每个网站都号称有数万的房源,随便打开一个网站输入小区名字,少则几套,多则几百套房源立刻现身。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很多房源是虚构的,但要发现假房源很难。中介有的是借口,房子刚刚卖掉、业主没空等等。

  昨天,记者在搜房网上搜索浦东塘桥地段的二手房,平台跳出的房源是东方城市花园一期的一套三房,网站显示,这套房源信息是一分钟前刚刚更新的,房子也不错,24楼的7楼,小区中心位置,精装修,153平方米,售价580万元。不过,当记者电话联系中介时,中介却表示:“房子刚刚卖掉了。”“为什么一分钟前更新的房源也会卖掉?”面对记者的质疑,这名中介实话实说:“你知道网上的房子大部分都是假的,没有吸引力怎么吸引客户?”说完这通商业理论,中介又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其它房源,“我这里另外有一套楼层差些、装修差些,135平方米的房子,卖580万,你要看吗?”

  据业内人士透露,不少房屋经纪人发布的房源信息都不真实。“这也是无奈之举,现在网上至少80%都是假房源。”假如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真实卖价为100万元,其他竞争对手在网上发布的价格都是90万元或95万元,标真实价格的房源肯定就难以吸引客户来电,因此他们也不得不发布假房源。

  “只要能够自圆其说,比如说房子已经租或卖出去了。”该人士透露,中介主要利用房源吸引客户,再推荐房源。某网站今年发起的一项二手虚假房源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网友表示遭遇过假房源。

  中介自建网站能否去假存真

  二手房搜索平台“假房源”多,一些购房者就明确表示,不愿意上网寻找房源,更愿意在附近的中介门店找房子。

  于是,中介自建网站就成为了新的潮流。比如21世纪、中原等均有自己的二手房平台,而链家在结束与搜房的合作后,也高调宣布将发展自己的平台。

  中原地产相关人士表示,中原能够保证大部分官网上的房源都是真实的,通过后台信息,不但可以进行房东核实,还可以进行抽查,这些是搜房之类第三方平台做不到的。“中介自己的二手房网站虽然看到房源电话打过去也未必每套都有,但是至少标价和当地的实际售价还是一致的,看着不会吃药。不像一些二手房平台,挂牌明显偏低。”一位先后在中介自有平台和第三方平台上搜索过房源的购房者告诉记者。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中介电商平台出现。”昨天,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表示。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