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苹果新iPhone和iPad将采用USB-C端口 哪些公司迎来利好

  USB-C端口出货量有望年增30% 哪些公司迎来利好

  作者: 来莎莎

  [ 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最新预测,2019~2024年,USB-C端口整体出货量将以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

  一则有关苹果将调整接口的信息让连接器行业迎来热议。有外媒爆料称,从2021年开始,苹果新iPhone和iPad将采用USB Type-C连接器(下称“USB-C”)。今年初,欧盟也曾提出,要求出货到欧洲的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统一充电规格。

  虽然苹果具体何时采用USB-C替换全部Lightning接口仍未可知,但这不改变USB-C的发展趋势。

  USB Type-C连接器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最新预测,在2020年出货的智能手机中,一半以上将带有USB-C端口,仅此领域的USB-C端口出货量预计将从2018年的8.24亿增长到2023年的35亿。2022年,计算和交通领域出货的产品一半以上将带有至少一个USB-C端口。2019~2024年,USB-C端口整体出货量将以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USB-C接口有望爆发

  USB-C是USB Type-A和B的升级版本,具有支持正反对称插拔,支持更大功率传输和双向功率传输、接口纤薄等特点,而且集充电、显示、数据传输等功能于一体。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各种USB接口、视频传输线以及各种互不通用的电源线插口带来了诸多不便。太平洋(4.200, 0.33, 8.53%)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Type-C的出现理论上满足了对几乎所有I(输入)/O(输出)连接器的需求,一线多用亦成为可能,因此被各大厂商重视,未来有可能成为统一的接口标准。

  第一款引入USB-C的产品是诺基亚于2014年出产的N1平板电脑。随后,苹果、谷歌和华硕相继推出配备USB-C连接器的笔记本电脑,开启了USB-C接口在3C领域的推广。目前,华为、中兴、小米、联想和OPPO等厂商基本都已推出配备USB-C的产品。

  IHS预测,2021年全球配备USB-C接口的设备出货量有望接近50亿部,其中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相关配套组件是主力。

  Omdia分析师NinaRao表示,USB-C开始出现在低端产品中,这表明USB-C成本下降了。随着这一市场规模的扩大,成本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国内连接器市场较快增长

  USB-C只是连接器里的一个细分市场。在电子设备中,连接器主要用以实现电线、电缆、印刷电路板和电子元件之间的连接,进而起到传输能量和交换信息的作用,主要应用在汽车、通信、消费电子和工业等领域。

  太平洋证券表示,智能手机连接器按照形态划分可以分为I/O连接器、金手指、弹片、同轴连接器(主要用于射频信号传输)和板对板(BTB)连接器等。在2020年开始5G带动换机潮的情况下,智能手机连接器市场有望迎来持续增长;而随着智能手机轻薄化以及信号高频化等趋势,带动了用于其上的连接器在引脚间距、材质等方面的不断升级。例如,受到新功能模块的不断引入以及手机内部结构紧凑度的不断提升,BTB连接器的单机用量亦不断提升。

  市场调研机构Bishop&Associates预计,2016~2021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3%。根据该机构2019年公布的数据,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是227亿美元,较2018年增长8.4%,占全世界31.4%的市场份额,是世界最大的连接器销售市场。2010~2019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由108.33亿美元提高到22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8.56%,高于全世界同期4.8%的增长速度,这给国内连接器生产厂带来较大机会。

 

  我国生产的连接器中高端连接器占有率还比较低,但需求增速较快。以泰科(Tyco)、安费诺(Amphenol)、鸿腾精密、矢崎(Yazaki)等为代表的境外厂商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在高端连接器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特别是在解决高速度、高可靠性、串扰和噪声等问题的通信、航天、军工应用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国内企业整体中低端为主。不过,立讯精密(50.940,0.34, 0.67%)(002475.SZ)、中航光电(40.450, 0.54, 1.35%)(002179.SZ)、得润电子(15.220, 0.31, 2.08%)(002055.SZ)和电连技术(34.360, 1.17, 3.53%)(300675.SZ)等在细分领域占有一定优势。

逾50城调整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 多城上调存缴基数上限

  原标题:逾50城调整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

  逾50城调整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

  记者 王舒嫄

  下半年各地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50城公布住房公积金调整方案,上调了缴费基数上限的城市占据绝大多数。专家表示,缴费基数的上调表明制度受到大众欢迎,但投资效率低下,统筹层次偏低等缺陷制约着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改革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

  多城上调存缴基数上限

  日前,深圳市发布2020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比例调整的通知明确,7月1日起所有单位可根据职工2019年工资情况为职工办理缴存基数调整,调整后的存缴基数不得超过2019年深圳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即31938元,2019年为27927元,上调幅度高达4011元,下限则与2019年相同,为2200元。

  除深圳外,海南省三沙市存缴基数上限上调幅度也超过4000元。2020年三沙市公积金缴费基数上限为25596元,相较2019年的21351元上调4245元,为目前城市中最大调升额。多数城市上调额度在1000元-2500元之间,存缴基数上限普遍按照上一年度该地区平均工资水平的3倍计算。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上调缴费基数上限表明该地区去年全年的平均工资在上升。而大多数城市仅对存缴基数上限做出上调、下限则保持不变也表明,老百姓(92.930, -1.77, -1.87%)和地方政府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喜欢和认可。“尽管在疫情期间,老百姓的收入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但住房公积金存缴上限仍出现了上调,充分证明老百姓对于这一制度的青睐。”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也表示,住房公积金作为我国城镇职工的一项社会保障福利,具有住房保障和补充养老的双重功能,但不可否认的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和矛盾,亟待解决。

  加快改革步伐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使命并未完结,应继续保留。”郑秉文说道,“对于中低收入群体和‘夹心层’来说,这个制度还有存在的价值。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公平性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应在改革中逐渐解决,而不应因噎废食。”

  在改革重点方面,郑秉文认为,住房公积金一直以来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投资手段单一,银行存款收益率太低,面临严峻的贬值风险,账户缴存资金逐年缩水已是“肉眼可见”。二是公积金属地化管理,统筹层次太低,资金分散地方,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功能扩容。他进一步说道,统筹层次太低导致贷款率高的地区和低的地区之间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结余资金,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资金管理层次太低和地区割据降低了结余资金的运用效率。

  除了投资收益低以外,董登新表示,对于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而言,没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住房公积金所产生的收益不归个人账户所有,这也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一大缺陷。

 

  董登新还表示,在社保降费、企业减负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社会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必要对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进行制度整合,将“三金”合并为“强制公积金”,统一强制执行,有利于广覆盖、均贫富,这更有利于制度设计的公平、效率与可持续性。他认为,只有“三金合一”,才能打造高起点的“强制公积金”,从而形成兼顾住房保障与养老保障双重功能的补充保障制度。

优步向外卖应用Postmates发出收购要约

  北京时间3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优步(29.63, 0.02, 0.07%)科技公司已向食品递送服务提供商Postmates Inc发出收购要约,这是优步加强其食品递送服务的最新尝试,距离其收购Grubhub失败还不到一个月。

  自新冠病毒疫情开始以来,优步已裁减了超过25%的员工,并采取行动专注于打车和食品递送这两项核心业务。该公司旗下的外卖应用Uber Eats在疫情期间成为其业绩的一个亮点,因为疫情封锁迫使餐厅关闭,更多消费者在家中订餐。

 

  本月较早时,优步竞购Grubhub失败,后者接受了欧洲竞争对手Just Eat Takeaway的收购。

海南免税店火了:一台iPhone便宜2000多 网友:跟买白菜似的

  海南免税店火了:一台iPhone便宜2000多!网友:跟买白菜似的

  每日经济新闻

  7月1日,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政策落地实施。

  海南免税店有多香,举个例子:

  一部顶配的苹果手机iPhone 11 Pro Max 512GB版本在苹果官网的售价是12699元,但是在海南的免税店价格仅为10210元,也就是说在海南免税店购买该款手机可以节省2489元,相当于打了8折。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免税品种类从38种增加到45种,其中新增加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消费产品以及酒类、茶叶等。根据“海南免税海口店”介绍,iPhone11、iPhone 11 Pro Max、iPhone SE、iPad、AirPods Pro等都属于免税产品。

  根据媒体报道,按照政策规定,每人每次限购4件手机,但有消费者告诉记者“由于备货不足,7月1日免税店限购1个iPhone手机。”与此同时,有网友表示“海南免税店已经门庭若市,iPhone11跟买白菜似的。”

  化妆品每人每次限购30件 手机限购4件

  6月29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按照公告,此次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

  45种离岛免税商品涵盖首饰、手表、化妆品、保健食品、箱包、平板电脑等。其中,只有化妆品每人每次限购30件,手机、手持(包括车载)式无线电话机限购4件,酒类合计不超过1500毫升,其他品类商品不限数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此次免税购物提升的幅度非常大,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免税产品,一些单价大额的免税商品销售量可能会增多。此外,免税购物政策的细化有助于疫情之下扩大内需。

  iPhone最高能省2489元

  据人民网(20.400, -0.81, -3.82%)报道,7月1日,记者在海口市日月广场免税店看到,工作人员已经连夜将洋酒,红酒、手机、平板电脑、茶叶、燕窝、蜂蜜等新增免税品正式上架。

  在现场的电子免税区内,依旧是人潮涌动,手机区的销售显得尤为火爆,“刚开店二十分钟,就卖出了一台手机,而且很多顾客前来咨询。”店内销售员告诉记者。记者看到,仅开店40分钟,店内已经售出三台手机。

  “不同版本不同型号,它们的免税价格都是不同的,像这款苹果11pro,免税后的价格大约能少2000多元。”“像这款华为手机,免税后的价格也能优惠300元左右。”在手机销售区,销售员张恺阳忙着回答顾客的问题。记者发现,虽然店内还摆放了电动剃须刀、头部按摩仪、美容仪、电动牙刷等电子产品,游客们还是对手机、耳机等产品更感兴趣。

  图片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手机之所以受到消费者欢迎,关键还在其价格实在“优惠”。

  根据媒体现场探访,除了顶配的苹果手机iPhone 11 Pro Max 512GB版本可以节省2489元外,其它iPhone手机的优惠力度也不小。

  iPhone 11 Pro Max 256GB版本在海南的免税售价为8625元,同款手机在苹果官网的售价是10899元,而该款手机的港行售价约为9845元。也就是说,这款手机在海南的免税价格比香港港版售价还低1200元。

  海南免税店中最便宜的苹果机型是iPhone 11 128GB版本,售价为5105元,该款手机的苹果官网售价为5999元。

  免税概念股沸腾 中国中免(167.780, 0.50, 0.30%)市值超3000亿

  每经小编注意到,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政自正式实施,再次点燃了免税概念股,截至收盘,王府井(54.660, 4.97, 10.00%)、格力地产(14.050, 1.28, 10.02%)、凯撒旅业(12.630, 1.15, 10.02%)等均涨停。

  中国中免在前两个交易日涨停后,7月1日再涨逾8%,盘中股价最高升至168.18元/股,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已达3266亿元。

  数据显示,海南免税市场在疫情后快速恢复并实现高速增长,5月海南免税品实现销售额19.77亿元,同比增长147.9%。

  东兴证券(11.270, 0.12, 1.08%)在最新研报中称,离岛免税政策落地持续兑现,二三季度随着旅游复苏及海南离岛补够线上业务的发展,离岛免税有望形成持续向好的态势。未来随着政策的放开,免税市场将更具活力,免税板块已初具雏形。

  兴业证券(6.830, -0.01, -0.15%)指出,当前,海南免税市场的经营者仅有国旅旗下的中免和海免,后续海南免税市场将出现新的进入者。多方的有序及有限的竞争,叠加海南自贸港的全方位利好政策,海南免税市场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中国中免及新入竞争对手,将共享的是广阔的增量市场;因此,离岛免税经营主体均将受益。机构持续坚定看好海南离岛免税短、中、长期的发展空间。

  问题解答:海南免税商品怎么买

  ▲ 谁可以买?

  年满16周岁,已购买离岛机票、火车票、船票,并持有效身份证件(国内旅客持居民身份证、港澳台旅客持旅行证件、国外旅客持护照),离开海南本岛但不离境的国内外旅客,包括海南省居民。

  ▲ 在哪可以买?

  在具有实施离岛免税政策资格并实行特许经营的免税商店可购买。目前包括: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三亚海棠湾免税店。

  如果没有时间去线下实体店购物,消费者也可以在经批准的网上销售窗口付款,离开海南时在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指定区域提货,并一次性随身携带离岛。

  ▲ 如何提货?

  离岛旅客在国家规定的额度和数量范围内,在离岛免税店内或经批准的网上销售窗口购买免税商品,免税店根据旅客离岛时间运送货物,旅客凭购物凭证在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指定区域提货,并一次性随身携带离岛。

  ▲ 购买额度和次数怎么定?

  ·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不限次数。

  ·超出免税限额、限量的部分,照章征收进境物品进口税。

  ·旅客购物后乘飞机、火车、轮船离岛记为1次免税购物。

  ▲ 如果个人、企业、离岛免税店参与倒卖、走私,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对违反规定倒卖、代购、走私免税商品的个人,依法依规纳入信用记录,三年内不得购买离岛免税商品。

  对于构成走私行为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由海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协助违反离岛免税政策、扰乱市场秩序的旅行社、运输企业等,给予行业性综合整治。

  离岛免税店违反相关规定销售免税品,由海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给予处理、处罚。

  ▲ 已购免税品可以再次销售吗?

 

  已经购买的离岛免税商品属于消费者个人使用的最终商品,不得进入国内市场再次销售。

美投行杰富瑞允许员工在家办公“直到安全为止”

  北京时间30日消息,杰富瑞金融集团(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汉德勒(Richard Handler)周一表示,将允许其员工继续在家办公,直到他们“感觉可以安全重返办公室”为止。

  汉德勒表示:“我对我们的人是如何在疫情爆发后几天内就变成一家虚拟公司感到敬畏。我们的人将继续在家工作,直到他们感情可以安全地回来。”

 

  此前一周,摩根大通(93, 0.41, 0.44%)和高盛(193.47, 4.28, 2.26%)等大型投行已开始要求第一轮员工重返办公室工作。但汉德勒表示:“虽然我们都想回来工作,但没有人会被强迫立刻回来。”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