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高盛警告油价可能跌至每桶20美元

  北京时间9日消息,高盛(192.85, -5.94, -2.99%)警告称,欧佩克与俄罗斯开始的油价战可能导致原油价格跌至每桶20美元。

  高盛以Damien Courvalin为首的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跌至每桶20美元,考验一些生产商可以承受的水平。

  此前欧佩克+会议无果而终引发全球最大产油国之间的全面价格战。高盛表示,这彻底改变了原油和天然气市场的前景,并将其对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下调至每桶30美元。

  高盛分析师称:“我们相信欧佩克和俄罗斯的油价战本周末已明确开始了。对石油市场的预测甚至比2014年11月上一场价格战开始时更糟糕,因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原油需求已大幅下降。”

 

  欧佩克及其盟友上周未能达成一项延长减产的协议,成为价格战的导火索。 上周末,沙特宣布削减官方销售价格,同时计划将日产量提高到1000万桶以上。

疫情重创航空业 空客2月零订单

  北京时间6日消息,在1月份订单创15年新高后,空客2月份订单骤降至零,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严重冲击了航空业。

  该公司表示,2月份飞机交付量为55架。在疫情爆发之前,随着航空公司增加航线并扩大运能,空客的A320neo单通道飞机系列的销售激增 该公司1月份录得207架飞机的净订单,创15年新高。

  由于737MAX停飞的影响,空客的头号竞争对手波音(260.37, -22.75,-8.04%)1月份已出现了零订单,是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

 

  尽管飞机订单每月都在波动,但空客的业绩可能预示着飞机销售情况的恶化。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周四警告称,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球航空公司今年可能损失1130亿美元 ,几乎是两周前所作估计的四倍。

小型、轻量化 RAZER发布毒蝰迷你版游戏鼠标

2020年3月5日——Razer(雷蛇),全球玩家生活方式潮流品牌(香港联合交易所股份代码︰1337)于今日发布了雷蛇毒蝰家族的最新成员——Razer Viper Mini雷蛇毒蝰a迷你版游戏鼠标。Razer Viper Mini雷蛇毒蝰迷你版继承了雷蛇毒蝰家族轻量化设计的特点,仅重约61克;整体尺寸大小约为Razer Viper雷蛇毒蝰的90%,适合手型偏中、小的玩家使用。

Razer Viper Mini雷蛇毒蝰迷你版沿用了雷蛇毒蝰家族双手通用的造型,搭载了Razer光学鼠标微动、6枚可编程按键以及全新的PAW 3359 8,500 DPI光学传感器,加之Razer Chroma™ RGB幻彩底光灯效以及板载记忆体的加持,使得Razer Viper Mini雷蛇毒蝰迷你版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成为寻找轻量化、小体积游戏鼠标的玩家们的首选。

 

关于RAZER VIPER MINI 雷蛇毒蝰迷你版

  • 原生 8,500 DPI 高精度光学传感器

  • 高达 300 英寸每妙 (IPS) 的移动速度/最大 35G 的加速度

  • Razer Viper 雷蛇毒蝰类似的双手通用型设计专门针对手掌较小的玩家进行了优化

  • Razer™ 雷蛇光学鼠标微动开关,可承受约 5 千万次的点击

  • 100% PTFE 鼠标大面积垫脚(厚 0.8 毫米)。

  • 游戏级触感滚轮

  • 飞敏灵敏度调整(默认等级为:400/800/1600/3200/6400)

  • 板载内存配置文件

  • 具有真正约 1,680 万种可自定义颜色选项的 Razer Chroma™ RGB 雷蛇幻彩 RGB 灯光系统

  • 6 个独立可编程的 Hyperesponse 高速响应按键

  • 支持 Razer Synapse 雷云 3

  • 1.8 米/6 英尺 Speedflex 线缆

  • 大致尺寸:118.3 毫米/4.66 英寸(长)x 53.5 毫米/2.11 英寸(侧裙宽)x 38.3 毫米/1.51 英寸(高)

  • 大致重量:61 克/0.13 磅(不含线缆)

 

售价以及上市时间

建议零售价:199 人民币

发售时间:2020年3月

 

关于Razer(雷蛇)

Razer(雷蛇)是全球玩家生活方式潮流品牌。

Razer三头蛇徽标是全球游戏及电竞领域最广为人知的LOGO之一。粉丝遍布各大洲的Razer设计并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专为玩家提供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一体化生态系统。

屡获殊荣的Razer硬件产品包括高性能游戏外设及Razer Blade灵刃系列游戏笔记本电脑。

Razer的软件平台拥有超过7,000万名注册用户,其中包括物联网平台Razer Synapse雷云、Razer Chroma RGB幻彩灯光技术系统以及游戏优化及启动程序Razer Cortex雷游。

Razer服务体系包括Razer Gold虚拟信用积分服务,这是全球最大的为玩家打造的虚拟信用服务之一,以及Razer Fintech是东南亚最大的线上线下电子支付网络之一。

Razer创立于2005年,总部设在美国尔湾和新加坡,Razer在全球各地共设18个办事机构,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均被公认为是领先的游戏玩家品牌。Razer现已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1337)。

 

PRESS CONTACTS

China

Sheryl Jiang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Razer - FGamers. By Gamers.™

 

# # #

传iPhone SE 2已进入试产阶段 但可能在线上发布

  新浪数码讯 3月5日上午消息,关注电子产业链的媒体DigiTimes援引业内人士的消息称,苹果公司的iPhone SE 2手机最近已在中国郑州的一家组装厂进入最后的试产阶段。

  DigiTimes称,苹果不久将推出一款新的液晶iPhone系列产品,暂定名为SE2,该产品最近在中国郑州的一家组装厂进入了最后的试产阶段。 也就是说,产品已经完成,只是需要为大规模量产进行最后的测试。而这家“郑州组装厂”,显然就是富士康。

  这款手机就是很多用户期待许久的“低价iPhone“,虽然只是相对苹果自己的产品价格较低,大多数人相信,它的外观跟之前的iPhone 8类似,但换用了iPhone 11这代最新的A13处理器,因此Touch ID指纹识别,4.7寸屏幕等略显复古的元素得意保留,但性能跟目前旗舰持平。这其实也是上一代iPhone SE的路数,用之前的外壳装下最新的芯片,省去了一笔设计费用,产品价格也能相对低廉。

  此前有多个消息渠道表示,苹果计划在2020年3月底之前推出这款产品,但由于全球爆发新冠病毒带来的不确定性,苹果的计划可能会改变。

  硅谷的多家科技巨头都在近几天宣布,出于公共健康考虑,谷歌I/O和Facebook F8等大型科技会议已被取消,因此苹果似乎越来越不可能像传言中那样举办3月份的线下活动。

 

  在之前几年,其实苹果也并不是每年3月都举办线下发布会,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通过官网更新产品,就算作发布了。

德国汽车业正面临严峻时刻 1月总体销量下降7.3%

  (原标题:德国汽车业正面临严峻时刻)

  欧洲汽车工业明珠德国正面临短期和长期的严峻考验。

  眼下,当地的奔驰、宝马、大众三家汽车制造商巨头均以中国为最大的细分市场。2019年,德国汽车公司销售的近1700万辆汽车中,有超过560万辆由中国市场消化,占德国汽车整体比重达33%。德国汽车“三巨头”——大众、宝马和奔驰全球最大市场无一例外在中国,它们在华乘用车市场份额也接近四分之一。

  以汽车业为第二大工业的德国还未从“排放门”阴霾中走出,又面临了新的威胁。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让包括德国在内的多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不堪重负。

  2019年德国汽车产量仅为467万辆,而这是自1997年以来德国汽车年产量的最低值。“汽车产量的下降意味着德国在全球汽车工业中继续失去重要地位。”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研究所的费迪南德?杜登霍夫教授指出。

  2019年在全球生产的汽车中,德国汽车所占市场份额已经降至5.9%,也就是说,每17辆汽车当中只有一辆车为德国生产。相比之下,1997年德国汽车所占市场份额为11.8%。杜登霍夫预计,2020年德国汽车产量将继续下降至450万辆。

  德国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德国汽车总体销量下降7.3%,其中汽油车的销量下降了17%,市场占有率为51.5%。柴油车销量下降12%,市场占有率为32.6%。

  而电动汽车总销量提升61%,获得了3%的市场占有率。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提升103%,市场占有率为12.5%;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大涨307%,市场占有率达3.5%。

  数据揭示了一个长期趋势——电动汽车正在逐渐蚕食市场份额,并大有颠覆燃油车的势头。

  业内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趋势的不可逆转,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有一部纪录片叫《汽车业》(Automotive),其中就描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时代原来汽车行业的冲击。该片导演说:“德国汽车工业的混乱状况正在侵蚀工作稳定和国家地位。”

  更严苛的排放规定和电气化导致德国汽车业萎靡,这还讲推高失业率,并使工人工资下降。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未来10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预计将削减现有83万个工作岗位中的仅十分之一。

  戴姆勒要在未来3年裁员1万人,奥迪要裁员9500人,舍弗勒裁员900人……

  一些政府官员和专家担心,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主流后,其提供的组装工作比内燃机汽车少得多,人工操作的部分会被更多地自动化设备取代。此外,企业还需要重新安排生产和布置生产线,都让电动汽车的成本高企。

  纪录片《汽车业》中,描述了一名20岁的汽车工人Sedanur的生活。他在家里附近的汽车厂里工作,负责分拣汽车零件。但当柴油门爆发后,作为临时工的Sedanur成为了第一批失业的人。

  这名工人的梦想是能够得到一份永久工作合同,这样有一天就能挣够钱买一辆奔驰车。

  她与纪录片中另一名角色Eva的想法截然相反。Eva的目标是尽可能快速地赚足够多的钱,这样就能逃离现代工作社会,与伴侣在加勒比海的海滩上买一幢房子。

  该片导演Jonas Heldt说:“有趣的是,两位女性对工作的看法截然不同。Eva只是把生活当作达到目的的一部分;而Sedanur则将工作填满了她生活的全部。”

  但即便是拥有高薪的白领Eva,她拥有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技能,但她仍然担心自己是否有一天会失业。不断改进算法的人工智能的确对人类有这种潜在威胁。

 

  “我想通过纪录片表达的是,任何人的工作都有可能被取代,只是迟早而已。” Jonas Heldt表示。而汽车行业的加速转型只是令这项预言来得更早了一些。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