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官方确认:小米手机明年进入日本市场

  据日本媒体日经新闻报道,小米将在2020年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不过暂无更多细节,比如将哪种或者哪些机型带往日本。

  很快,小米手机产品市场总监臧智渊予以了直接确认。

  截至目前,小米已经进军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足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南美。

  就在上个月,小米在推特上开通了小米日本官方宣传账号,等于半官宣要进军日本。

  在此之前,华为、中兴、OPPO等国产手机品牌也都已经进入日本市场。

  日本消费市场相对封闭、自成体系,日本人更钟情于本土品牌,外来品牌尤其是电子消费品牌很难切入,严重的老龄化也难以接受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和生活理念。

 

  在手机市场上,日本一度拥有索尼、夏普、松下、三洋等等著名手机品牌,但日本手机行业被运营商主导,并且在智能手机崛起流行之后,日本手机仍然停留在功能机时代,可以说错过了一个时代,索尼、夏普手机也基本已成明日黄花。

5G套餐价差异不大 三大运营商靠啥抢市场

  原标题:128元/月起,5G套餐价差异不大 三大运营商靠啥抢市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宋可嘉

  国内各大品牌的5G手机新品发布会频频地举行后,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终于亮相。

  10月31日,5G商用正式启动,同时三大运营商在官网正式上线了5G套餐,公布了各自套餐资费情况,其中,中国移动的套餐资费起价128元/月,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6.150, 0.01, 0.16%)的起价均为129元/月。

  此次,三大运营商推出的5G套餐,都按网速分了档次。对此,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主要是“上网速度也当产品卖,低价低速、高价高速”,类似现在固网宽带按速率卖的经营模式。

  网友直呼价格较贵

  5G套餐,一个月要多少钱?相比于之前传闻的200元/月的起步价,此次正式上线的5G套餐最低价格为128元/月,整体上低于业内预期。

  其中,中国移动5G套餐分为两部分:5G个人版套餐从128元到598元,家庭版套餐从169元到869元,各分5档。家庭版套餐相较于个人版套餐会提供100M起步的宽带。

  中国联通的5G套餐则是在原有4G套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容”,套餐分为129元、159元、199元、239元、299元、399元和599元7个档位,包含的流量从30GB~300GB不等。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定价几乎一致。

  从价格角度而言,三大运营商的套餐价格较一致,没有太多差别,有别于4G时代电信、联通与中国移动曾经的价格战。

  此外,前6个月,运营商根据不同套餐会有套餐折扣和赠送语音通话优惠。如中国移动网龄5年及以上的可享受半年的七折优惠等;中国电信网龄3年以上七折优惠。

  相较于目前的4G套餐价格,此次三大运营商推出的5G套餐在提速后提价了吗?

  对此,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低一档128元套餐包含30GB流量500分钟语音,这一资费与同一运营商4G套餐“畅享30GB”相同,但网速提高到了500Mbps,“提速不提价”。而199元以上的套餐,与同等价位4G套餐相比,“提速增量不提价”,速度提高到最高1Gbps,流量增加了50%以上。

  不过,在正式官宣的5G套餐价出来后,有网友表示价格较贵。付亮表示,价格确实略贵,加上目前3家运营商5G基站总和都不到10万,前期用户规模需要慢慢培养。

  5G套餐内按网速分档次

  此次三大运营商推出5G套餐按网速分档次。如中国联通299元及以上5G套餐速度可达1Gbps。而中国移动不同5G套餐对应的网速也不一样,比如个人版5G套餐中,128元和198元的套餐是5G优享服务,5G上网速度限制在500Mbps,而298元、398元和598元套餐对应的是5G极速服务,享受5G上网速度限制在1Gbps。

  不过,运营商在官网套餐中并没有太明示5G网速根据套餐价格不同而分了档次。中国移动在其官网中介绍,5G套餐中的5G优享服务、5G极速服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网络服务权益。在5G网络覆盖良好且网络没有堵塞情况下,5G极速服务下行峰值速率优于5G优享服务;在网络拥塞情况下,5G极速服务接入服务保障能力优于5G优享服务。

  为何此次按照上网速率来划分5G套餐?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主要是“上网速度也当产品卖,低价低速、高价高速”,类似现在固网宽带按速率卖的经营模式。

 

  记者注意到,不同于4G套餐,运营商开始更加注重会员权益,强调各种互联网应用对用户的吸引力。中国联通介绍,5G套餐用户享有专属会员权益,如VR、4K超清、AR、视频彩铃等5G视频会员特权。中国移动方面表示,所有5G套餐客户均可享受包含500GB的5G云盘,尊享10086服务热线优先接入、免打扰等专属服务。

《红月传说》这群80后玩家,让我们感受到了游戏的真谛

  80后,这个尴尬的年龄,谈爱情已老,谈死太早,和年轻人一起谈经历幼稚,和老人一起谈故事又太小,闲在家无聊,出去疯怕吵,时尚说你妖,朴素说你老,觉得累了刚想消极一下,回头一看,上有老下有小,不努力赚钱死都死不了。

  

 

  这次51游戏特地邀请四位80后,进行了专访,一起聊了聊他们的故事。

  人物1:台湾保险员Steven

  

 

  操着一口台湾腔普通的Steven,一直以来负责的是商业保险,压力很大。在空闲的时候,就会偷偷上《红月传说》跟朋友们PK几把。“这是我为数不多笑得最自然的时候”-他说。“你说像我这样的人吧,上有老下有小,不抽烟不喝酒,每天除了跑客户,为了第二天的会议和工作,深夜还得整理资料,压力随时都在。但我还好,自从大学时候喜欢上传奇类型的网游,发现这种游戏特别解压,所以慢慢开始玩起了《红月传说》。你别说,效果还真的挺好,不占时间,随玩随走”。

  “其实,要不是生活所迫,我倒想天天打游戏,哈哈。”—我们这样刻画了他的内心。

  

 

  人物2:广州服装店女老板兰子姐

  

 

  “我呀,自从做了自由职业者,在店里生意不忙的时候也没有啥事。除了逛逛淘宝、整理整理店里,就没什么其他爱好了。”兰子姐用粤语普通话这么跟我们说到,“你们别说哈,一直觉得页游这种游戏玩的人比较少,结果来了这条街,发现有好几个老板都玩这个,而且大家还特别爱组队,可有趣了。在游戏中一起玩、一起吵吵闹闹,要是被外面的人看到听到了,准不相信我们是80后呢”

  “我是真的做过在游戏中当女王的梦!”—我们这样刻画了她的内心。

  

 

  人物3:重庆面馆孙师傅

  

 

  “相比于其他人,我可能是最不会玩电脑的那个。”在采访的过程中,孙师傅向我们展示他从儿子手上收过来的二手笔记本。“我就是一地道的重庆厨师,别说游戏了,智能手机我平常都整不明白。以前在自己开的面馆里,除了正常做饭外,就是抱着手机看看电视,再不然就是跟临街老板吹吹牛。偶然的机会,有个吃饭的客人跟我说起了《红月传说》,我就问我儿子拿了他淘汰的笔记本,试着玩玩。刚开始,啥都不懂,慢慢摸索,玩的时间长了呢,就开始摸索出经验来了,也加入了公会。有那几个老大哥带着,玩的可开心了。更巧的是,有几个还是我同城的,他们有空的时候也会来我这个小面馆做做,大家一起哈皮”

  “我在游戏里还是挺热血的,跟平常沉稳的我完全不同,哈哈!”—我们这样刻画了他的内心。

  

 

  人物4:东北职员刚子

  

 

  刚子是我们这次采访中玩游戏玩的最厉害的,生于88年,可能是因为年龄比较小的原因。他在《红月传说》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公会,大概300多人,是他目前公司规模的10倍左右。“要是游戏里的成功能复制到现实世界就好了,那这样我现在也是掌管好多人的老板了,想想都激动哎!”刚子笑着对我们说到,我们能感受到那个笑容里带着一丝丝的不甘。“不过咋说呢,我平常工作压力倒是不大,还是能抽出部分时间来管理公会的。你问管理公会烦不烦?当然烦啊,那么多人咧,又没有工资拿,对不对。这不是大家都是因为兴趣聚在一起吗,我也不想让大家失望,所以尽力想做到最好,不让每个人失望。”

  “我现在唯一担心就是我这帮游戏公会中的兄弟们。”—我们这样刻画了他的内心。

  

 

  <写在文末>

  其实这次采访对我们游戏服务商的感触也很大,

  与其说大家是真的爱游戏,不如说是珍惜在游戏里面的那些感情。

  他们在各行各业都有精彩的生活,但因为《红月传说》聚集在一起,

  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无论天涯海角,都会是一种永恒的回忆。

  让我们跟随他们,每周六晚,在《红月传说》跨服系统中

  一起战斗、一同品味获得胜利的快乐吧!

  百度搜索:“红月传说”,一起加入战斗!

  

 

三大运营商5G套餐详情出炉:资费128元起 最高869元

  10月31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共同启动5G商用计划,但在发布会开始前,澎湃新闻记者发现,5G套餐详情已上线三大运营商客户端,最低套餐价128元/月。

  中国移动的5G套餐分为五个档,128元套餐包含30GB流量和200分钟通话,198元包含60GB流量和500分钟通话,298元包含100GB流量和800分钟通话,398元包含150GB流量和1200分钟通话,598元包含300GB流量和3000分钟通话。前6个月,中国移动根据不同套餐,会有套餐折扣和赠送语音通话优惠。

  中国移动5G套餐资费

  此外,中国移动推出5G套餐家庭版,家庭版每月分169元、269元、369元、569元、869元五个档,流量从30GB到300GB不等。根据套餐资费,宽带速度从100M到1000M不等。

  中国电信5G套餐被分为7个档次,从每月129元/30GB/500分钟通话,到599元/300GB/3000分钟通话不等。对于中国电信5G套餐,每月月末2日不支持办理,其中非4G用户暂不支持办理5G套餐。

  中国联通打出“5G时代选腾讯王卡”的口号,分为舒适版和优享版两个版本,

 

  舒适版也是廉价版,价格从每月129元/30GB/500分钟通话,到199元/60GB/1000分钟通话三个档次,优享版从299元/100GB/1500分钟通话,到599元/300GB/3000分钟通话三个档次。在2019年11月30日前,申请腾讯王卡5G套餐的用户,可以享受月费打9折,但要用户承诺用满6个月。

正式独立运营后 顺丰同城急送拼杀即时配送"全场景"?

  运营三年后,顺丰同城急送品牌终于亮相。

  10月24日,顺丰同城急送品牌以独立公司的形象对外发布,这也意味着其将正式独立公司化运营,同时品牌独立运作。

  顺丰集团首席战略官、顺丰同城公司董事长陈飞表示,顺丰同城急送在顺丰整体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是一个重要战略落点,是顺丰在城市的毛细经络,未来将延续顺丰的基因,服务品质立足多元场景,满足客户全场景需求。

  他同时透露,顺丰同城急送已在近期推出“跑腿帮买”业务,未来还将与顺丰速运联动,承接起“双11”同城配送的需求,进一步探索“本地生活+同城快递新模式”。

  实际上,作为顺丰的新业务,同城配送一直在上市公司体系中表现抢眼,在2019上半年的财报中,顺丰同城分板块营收增幅达129.13%。而从推出同城急送业务到如今独立运营,顺丰对同城配送领域的布局可谓步步紧逼,此次高调宣布独立运营,则显示出顺丰全面布局即时物流市场的野心。而站在快递巨头顺丰肩膀上的顺丰同城急送,也必将搅动原本就不平静的即时物流市场。

  延续顺丰基因 将打造全场景服务

  说起顺丰同城急送业务,无论是即时配送领域的玩家还是消费者都不会陌生。这个从诞生之日起就吸引了业内广泛关注的新业务,在过去三年每年增长超过100%。

  此外,顺丰同城急送目前已服务包括麦当劳、必胜客、瑞幸咖啡、喜茶、天虹、永辉、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在内的不同行业的头部品牌,并服务超过10万商家和2000万的个人用户。

  无论是急速增长的业务数据,还是不断提高的市场影响力,都为顺丰同城急送的独立提供了土壤,而顺丰同城急送所在的即时配送领域,也正在成为中国物流不可缺少的第三极和巨大的增量市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在现场表示,即时配送行业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未来5年,即时配送行业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对此,正在从快递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企业转型的顺丰,自然不能视而不见。而顺丰同城急送的独立对外运营,则标志着顺丰对这个巨大增量市场的主动进击。

  据陈飞介绍,独立运营之后的顺丰同城急送业务场景将变得更丰富,运力形式也将更多元。而作为独立第三方配送平台,顺丰同城急送将立足多元场景,满足客户全场景需求。对此,顺丰同城急送服务场景将覆盖餐饮外卖、新零售、个人生活服务,并延伸至快递末端配送。

  值得注意的是,“满足客户全场景需求”意味着,不同于以送餐外卖为主的美团、饿了么,以及主打“一对一急送”的闪送,顺丰同城急送既能送餐也能送咖啡,还能送低频的贵重商品;既能服务长距离,也能服务短距离;既能服务B端平台外卖、商超宅配,也能服务C端个人跑腿业务,将全面覆盖消费者的生活场景。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顺丰同城急送也显得野心十足,顺丰同城公司CEO孙海金表示,顺丰同城急送未来将成为本地生活即时物流的首选服务商,为本地商家提供最优质、最多元的服务;成为个人优质生活服务的探索者,从个人配送业务开始,延伸至个人跑腿服务,再扩展至个人生活服务领域,实现个人需求链闭环;成为同城快递升级优化的迭代者,打造全新行业模式。

  顺丰同城急送的后发优势

  虽然在快递行业顺丰的“老大哥”身份不可动摇,但是在即时配送领域,刚刚宣布独立运营的顺丰同城急送无疑还是个新兵。

  2019年以来,美团推出“美团配送”新品牌,并升级配送开发平台;饿了么独立“蜂鸟即配”,市场培育逐渐成熟。今年8月,闪送对外强调“一对一急送,拒绝拼单”,并在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等也都根据战略定位,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应对瞬息万变的即时配送竞争格局。

  这个由外卖兴起的即时配送市场,随着越来越多入局者的关注,正在成为一片厮杀激烈的红海。

  不过,即便竞争激烈、玩家众多,在艾瑞研究院院长金乃丽看来,在现有的市场中,有大量同质化、满足基本需求的供应商和服务的存在;在未来,一定会有不同的优秀玩家寻找自己差异化的定位和基因,不断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模式,在市场中拼得一席之地。

  这也对竞争玩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业内看来,当前的需求场景已经从单一的服务需求,单一的垂直行业向多类型全链条的综合需求模式过渡发展。这包括配送、品牌、产品质量和服务匹配性的增值服务的需求。此外,针对于中高端人群在C端服务上,还有很多场景可以去挖掘,未来的场景是多元化的,未来的服务是一站式的。

  如此环境下,作为后来者的顺丰同城急送,又将有多大的竞争优势?

  对此,崔忠付表示,在物流行业业务快速自我迭代的过程中,顺丰同城急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从传统快递领域的产品线,延伸到更多定制化配送服务,几乎实现了消费场景的全覆盖。

  而另一方面,在整个物流生产环节当中,即时物流已经开始作为供应链体系当中衔接用户的链接,反哺用户体验的诉求,甚至重塑供应链上游,变成生产的一部分。

  而站在快递巨头顺丰的肩膀上,顺丰同城急送生来就具有品牌势能、生态势能、资金势能和技术势能,未来也将与顺丰的快递、供应链、冷链等业务形成有效联动。

  金乃丽表示,顺丰同城急送从品牌转变并落实到品质,是一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事,此外,顺丰在大量铺业务的同时,不断地去迭代用户新的需求,反推和改善原有的产品和服务也与当前的行业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相吻合。

 

  如此看来,顺丰的高调入局,必将引发即时配送行业围绕全场景融合的新一轮迭代,而顺丰同城急送将如何搅动即时配送市场,也显得看点十足。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