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退休人员养老金有望实现15连涨 专家预测涨幅不超5%

  新年伊始,随着养老金结余信息的公布,2019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能否上涨以及上涨多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1月16日,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规模还是可观的,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资金充足,养老金上调才有可能。《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多地密集发文,提出将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机制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有些省份已明确基础养老金上调金额。

  多地密集发文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

  近期,全国多省份发出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惠民大礼包。《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从2018年11月至今,已有广西、宁夏、山西、贵州等地发文,提出将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有些省份已明确基础养老金上调金额,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

  广西是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9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16元,增加26元,增幅达28.89%,惠及广西全区领取待遇人员约618.5万人,其中65岁以上领取待遇482.9万人。

  宁夏是适当增加了65周岁及以上参保城乡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其中: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2元;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4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6元;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8元。此外,宁夏还提出建立长缴多得奖励机制,参保人员缴费年限达到15年以上的,每增加一年缴费,每月增加基础养老金不少于2元。

  山西增加的金额比宁夏略高,提出对全省65岁及以上参保城乡老年居民增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5元;累计缴费满15年的,每多缴费一年,月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1元。

  贵州在2018年已经两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第一次调整时间为2018年1月1日,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原每人每月70元基础上提高至88元。第二次调整时间为2018年10月1日,在原每人每月88元基础上提高至93元,两次调整共增加23元,提高幅度为32.86%。

  这一轮养老金上涨,主要针对的是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有别于城镇职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主要是指城乡居民中,那些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的人群,到退休年龄时,农民和城市人一样只享受基础养老金,各地金额不等,有的几十元的,有的上百元,北京2018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已经增加到710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是根据人社部和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8]21号)和《关于2018年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惠民之举。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上调了,接下来,城镇职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会上涨吗?

  2019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否上涨引争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自2005年起,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连续14年上调。其中,2005年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约为714元/月,2016年已增加到2362元,企业退休人员的总体待遇已经涨了两倍。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对此给予积极评价,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连续多年较大幅度调整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梳理发现,在2005年以及2008年—2015年,有9年涨幅都在10%;2006年涨幅最大,达到23.7%。即便是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涨幅也在9.1%。但是从2016年开始,涨幅开始下降,2016年涨幅仅为6.5%左右,2017年涨幅是5.5%左右,2018年更低,涨幅为5%。

  为什么从2016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涨幅开始下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给出的原因是,跟养老金“双轨制”终结有关。

  随着2015年1月《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印发,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终结。2016年开始,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开始缴纳养老金,我国实现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同步调整。

  杨立雄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之间的工资差距比较大。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终结,整个上涨幅度就慢下来了。2016年是按6.5%左右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之后的2017年、2018年,上涨幅度逐年下降,分别为5.5%和5%。”

  关于2019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否应该调整,目前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赞成者。胡仙芝认为,职工工资和物价上涨早已成为常态,因此要适当调高退休职工的待遇,依据就是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个文件明确了今后每年将根据职工工资的上涨情况,以及物价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也表示,“2019年养老金上涨是毫无疑问的,养老金指数化上涨,是养老金制度的基本规律。”

  反对者有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下中国经济不景气,加上以前调整的幅度太高,已经导致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收入出现了倒挂,“现在应该把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涨幅降下来或者不进行调整。”

  在杨立雄看来,从政策角度分析,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是合理的,但当下更需要调整的是计算公式,“退休人员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有一套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中就已经隐含了跟物价水平和职工工资水平挂钩的因素。现在的问题是,跟物价和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不是很严谨,计算结果出现退休人员的收入水平相对下降,这个需要调整。”

  涨多少合适?

  关于退休人员养老金,存在的另一个争论焦点在于:如果上涨,涨多少合适?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经过14连涨,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绝对额已经明显提高,考虑到物价指数和职工工资上调情况,2019年如果维持上调绝对额,上调比例可能不会高于2018年。

  胡仙芝分析了目前我国的政策取向和制度设计,预计2019年全国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调整幅度为4.5%至5%左右。人均上涨金额为130元左右。

  但是杨立雄在分析了2018年经济下滑形势后,认为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5%还是偏高。“2018年由于经济形势不景气,在职人员的工资都没怎么上涨。养老金保障的是基本生存,退休后要想过上更为美好的生活,需要第二支柱、第四支柱,比如企业年金、购买商业保险等,以及自己购买一些理财产品等,这样在退休以后才能过上比较美好的生活。”

  无论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多少,2019年实现15连涨似乎指日可待。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按照往年惯例,退休人员养老金具体人均调整幅度估计会在3月中下旬公布,到时国家人社部和财政部或会下发通知。”

  记者注意到,2018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的公布时间也是在3月份,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是好事,但现实的问题是,如果养老连续增长,社保基金能承受得了吗?

  多渠道助养老金保值增值

  根据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基金结余可满足17个月支付,总体上可保障养老保险支付持续没有问题。

  但结构性问题也很严重。人社部发布信息显示,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基金在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结构性矛盾。有的地区基金结余较多,也有的地区缴费人员少,退休人员多,抚养比明显偏低,抚养负担较重,这个情况在一些地区比较突出。基金出现了当期的收不抵支。

  为解决结构性矛盾,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提出了“五措并举”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其中第三个举措,要推动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近5万亿的基金积累,要让其通过市场化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养老金投资的诸多渠道中,养老金入市作为保值增值的措施之一,近年来虽饱受争议,但依然稳步向前推进。

  需要说明的是,养老金入市是指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的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证券投资。针对养老金入市情况,2018年10月31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截至2018年9月底,北京、山西等15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7150亿元,其中4166.5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

  在杨立雄看来,养老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不小,所以在对养老金市场化投资的时候,有一个最高限额不能超过30%的上限规定。这个限额低于其他国家的投资上限,这样就把对风险的控制放到了首位。

 

  他同时建议养老金可以考虑投资企业债券,“尽管投资企业债券的风险也很高,但是由于在中国企业债券很多是国企债券,风险要小很多,而且所投项目未来的收益是可以预期的,比如修高速公路、修高铁和机场,都要发行一些债券,其收益非常明显。”杨立雄说。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