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暑假禁止补课?课外培训龙头年内普跌7成,投资人集体关闭赛道

  暑假禁止补课?“行业应做好最坏打算”!课外培训龙头年内普跌7成,投资人集体关闭赛道

  教育股跌声一片!

  当地时间周四,美股市场中概教育股全线下跌,好未来跌14.06%,网易有道跌9.43%,新东方跌8.96%,高途跌8.24%,精锐教育跌4.65%。

  6月17日港股市场教育股也是集体低开低走,截至收盘,天立教育收跌超20%,新东方-S收跌超12%,思考乐教育跌超10%,睿见教育收跌超7%。

  6月17日A股市场上,核心业务是公务员招录考试培训、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培训、教师招录考试培训等的中公教育(20.880, -1.02, -4.66%)收跌9.88%。此前,中公教育股价曾在3年内涨近10倍。

  此前的当地时间周三,美股中概教育股也普遍大跌,好未来收跌近 17%,高途、新东方跌超 12%,四季教育、流利说跌超 7%,51Talk 跌超 4.5%。

  如果将时间拉到今年来看,大部分教育股跌幅惊人,如好未来、高途教育、精锐教育、一起教育科技,跌幅均达到70%左右。

  教育股的集体走跌,与近来持续紧张的监管政策动向密切相关。

  高瓴:清仓了好未来,但加仓了新东方

  在教育股大跌之时,高瓴再被夸赞,说其在2021年第一季度就清仓了好未来(学而思)和一起教育,眼光精准。然而,另人迷惑的是,高瓴一季度却加仓了新东方。

  5月17日凌晨,高瓴资本向SEC披露的最新2021年第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高瓴已清仓好未来,将持有的405万股全部出售。好未来曾经是高瓴资本在美股的第一大持仓股,2019年初,高瓴资本还直接参与了好未来5亿美元的定增。此外,一起教育也被高瓴清仓。

  除了高瓴资本外,另一家投资机构景林资产也在2021年第一季度大幅减持好未来,卖出257.06万股,占所持股数的77.61%,目前余下74.14万股。

  同时披露减仓在线教育的还有老虎环球基金。2020年第三季度,老虎环球基金建仓高途,买入302.08万股,但2021年第一季度则全数清仓。

  然而,与清仓好未来相对应的是高瓴资本对新东方的态度。高瓴资本2021年第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其在一季度重新建仓了新东方7.88万股,买入均价12.2美元。教培行业一直是高瓴资本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2018年张磊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示,“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做教育是最让人有幸福感的投资。”对于新东方,高瓴资本早在2019年1季度开始建仓,持仓曾一度高达2761.28万股,不过在2020年一季度清仓。但在今年一季度又重新建仓。

  此外,瑞银的2021年第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增持了新东方535万股,买入均价14美元,已亏损近40%%。贝莱德的2021年第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增持了新东方7630.7万股,买入均价14美金,已亏损近40%。

  记者了解到,“投资人集体关闭K12教育赛道”之说确有其事,一位此前关注教育赛道的创投人士表示,现在已转型看消费赛道。目前有预期政策可能会限制教育类公司公开上市,届时中后期投资人退出无望,“只能做时间的朋友了,”有投资人打趣道。

  Fastdata的数据显示,中国 K12 在线教育行业 2020 年融资额超过 500 亿元。这个数字是此前十年的融资总和。

  行业应做好最坏打算?

  6月16日,据据路透报道,四名消息人士对路透表示,中国将对规模1200亿美元的课外培训行业出台比预期更为严厉的打击措施,包括试行禁止假期培训和限制广告。新规最早将于下周公布,并于下月生效。新规可能会使补习公司的年收入减少70%-80%。假期和周末补习的禁令将在北京、上海和江苏等9个省市实施,为期12个月,之后将在全国推广。

  路透在报道中写道:一位接近监管机构起草新规定的人士表示,新规定将比预期的更严格,行业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

  此外,17日傍晚有流传截图显示,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官网中,“中小学生网课”赫然显示在举报类型当中。不过记者登陆官网核查后发现,该举报内容实际上为“中小学生网课违法违规内容”,并非网传截图内容。

  根据报道,去年8月份的时候,由于网络“云课堂”已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学习的重要渠道,但部分中小学网课平台上课期间弹出广告,甚至出现色情赌博等违法有害信息,严重破坏网上教育教学秩序、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为广泛发现线索,营造良好氛围,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当时发布通知,请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中小学生网课平台传播低俗不良及违法有害信息线索。

  其中公安部提到,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中找到“我要举报”功能模块,“举报类型”请选择“中小学网课”类别。

  教育机构:静待政策出炉

  “我们目前都还是正常推进教学进度,没有变化。”

  “您是在哪看到的这个新闻?我们没有收到总部的有关通知,目前暑期培训工作没有变化。”

  “现在不确定的是深圳疫情影响下,暑期培训是面授还是线上,政策方面的禁令没有听说。”

  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深圳多个校外培训机构,均表示没有变化,在正常安排暑期培训。

  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已经看了路透的报道,“此前大家预期比较大的是‘三不’,即不准广告,不让上市,节假日不补课。如果真如路透这传闻,那估计整个校外培训都很难了。”

  该人士坦言,现在传闻很多,一天一个样,整个行业都在静待细则出台,他预计很快会落地。“大家都应该都在酝酿业务转型,比如说转做成人培训之类的。”

  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会议宣读了《中央编办关于调整教育部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并强调新成立的监管司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教育部官网显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主要职责是:

  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

  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69.590, 1.33, 1.95%))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

  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及时反映和处理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基础教育司职责相应调整,基础教育司原“指导中小学校的校外教育”的职责被删除。

  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管校外教育培训,足见国家层面对于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的重视力度,也反映出当前校外培训市场治理和规范的迫切性。

  监管处罚频出

  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典型案例,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书院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予以顶格罚款。加上前期公布的对作业帮、猿辅导的查处情况,此次重点检查已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3650万元。

  6月10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代号为‘利剑’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全市统一执法行动,检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131家,发现涉嫌存在违法行为教育培训机构41家,主要问题有虚假宣传、虚构原价、价格违法等。

  行业裁员传闻不断

  4月中旬,媒体报道在线教育公司新东方在线在过去一个月进行了集中裁员,涉及中小学大班课业务的主讲教师、教学辅导、运营等多个岗位。各部门裁员指标不同,中学部主讲老师已经有20%左右离职。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在内部表示,自己从线下业务转向线上,交了很昂贵的学费,也学到很多,接下来公司要控制成本,保持创业公司状态。

  5月17日,有媒体报道称,在线教育网站VIPKID上市前出现大震荡,多位高管离职,部分团队裁员50%,新业务关停。VIPKID否认信息的真实性。创始人米雯娟在一次活动上表示,“我们被破产好几次了。”

  5月20日,有不少自称粉笔员工的网友表示,近期被公司考核评定为不合格裁员。粉笔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裁员消息不实,称“只是个别分校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 。

  5月27日,高途(跟谁学)召开了更名后的首次在线全员大会。次日有消息传出高途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召开了内部员工会,宣布高途课堂将裁员30%。后高途课堂对外称,此次受波及的主要是旗下的小早启蒙业务调整。

  5 月底开始,有报道称,作业帮、猿辅导大班课业务、猿辅导旗下斑马启蒙课、腾讯教育、学而思网校均已经暂停部分应届生的入职流程,主要集中在销售、辅导老师岗位。

  6月7日,媒体报道称,作业帮开启裁员。对此,作业帮回应称,目前个别媒体和网络所谓的裁员传闻不实。我们根据公司战略进行业务调整,包括正常的人员优化和流动,重点业务人才招聘仍在继续。

  机构券商仍看好教育行业

  兴业证券(9.670, 0.10, 1.04%)认为,长期坚定看好教育行业,持续强调教育行业三不变:教育板块稳定增长现金牛的行业特点不改变,高中大学入学率仍低、公办学历教育资源趋紧的行业格局不改变,精选教育标的办学质量优、学生升学就业有保障的公司实力不改变。

  东吴证券(8.230, 0.07, 0.86%)认为,短期来看,伴随双减工作的持续推进,K12教培行业面临的监管日渐趋严:今年以来,教培行业监管趋严,就存在违规招生收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各地都展开了整治活动,未来校外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将趋向理性,短期内考虑政策风险建议暂持观望态度。由于整顿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机构,高教及职业教育行业受影响较小,且伴随新民促法靴子落地,行业整体风险解除,业绩持续兑现,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

 

  安信证券分析师吕伟、胡又文表示,校外培训整治最终关键是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校内教育效率与质量。面对校外培训机构无序扩张,将孩子练成“做题机器”,加剧教育“内卷”的严峻现实,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抓住根从供给端入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激发办学活力,让学生在校内“吃得饱”“吃得好”,才能有效整治校外培训的乱象,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才能从源头上降低学生和家长参与课外培训的需求。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