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TikTok与索尼达成授权协议 获得更多音乐资源

  短视频分享应用TikTok(抖音海外版)周一证实,该公司已经与索尼音乐娱乐公司签署了新的授权协议,所有用户都将获得索尼的音乐资源,供创作者在其平台上使用,包括碧昂斯(Beyonce)、马丁·盖瑞斯(Martin Garrix)和哈里·斯泰尔斯(Harry Styles)等全球艺术家的作品。

  TikTok在声明中称,扩大后的授权协议将使TikTok的创作者社区能够获得索尼当前热门、新发行歌曲、经典曲目的声音片段。据悉,TikTok支付的费用比之前的授权协议“大幅增加”。

  反过来,这笔交易将允许索尼利用TikTok的平台来帮助其艺术家做宣传。TikTok是当前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分享应用之一,许多新出道的艺人很快就能在这里获得大量粉丝。 两家公司还将在如何推广索尼艺术家作品和提供“更高水平TikTok用户个性化内容”方面进行合作。

  索尼在一份声明中也赞扬了TikTok推动发现的能力。该公司全球数字业务和美国销售部总裁丹尼斯·库克(Dennis Kooker)说:“短视频已经发展成为音乐生态系统中令人兴奋的新部分,为音乐的整体增长和粉丝体验方式做出了巨大贡献。TikTok是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我们很高兴能与他们合作,推动音乐发现,扩大创意机会,并支持艺术家的职业生涯。”

  TikTok今年早些时候与英国非营利组织Merlin签署了类似的协议,以扩大其音乐库,并在7月份与总部位于巴黎的独立艺术家音乐平台Believe建立了多年合作伙伴关系。

  报道称,TikTok今年早些时候已经与环球、索尼和华纳达成了短期授权协议。这让唱片公司有更多的时间敲定与TikTok协议的细节,而不必在此期间将他们的音乐从平台上撤下。这三家公司占据了美国音乐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所以TikTok最终与他们达成长期协议至关重要。

 

  在于索尼签署协议之前,美国商务部表示,将“坚决捍卫”其行政命令,即寻求禁止与TikTok进行任何技术交易。但在该禁令于11月12日生效之前,美国联邦地区法官温迪·贝勒斯通(Wendy Beetlestone)已经裁定暂缓执行。

华为Mate40秒光 "比iPhone 12还难抢"!又要加价买?

  (原标题:彻底疯狂!华为Mate40秒光,“比iPhone 12还难抢”!机构预测销量千万量级...又要加价买?  )

  由于新冠疫情的关系,今年以来,国内5G换机潮来得不如预期那么猛烈,而如今随着苹果正式推出首款5G手机iPhone 12,以及华为10月22日正式亮相其搭载华为绝版高端芯片的史上最强华为手机Mate 40,市场对5G手机的热情掀起高潮。

  10月23日“正面刚”的iPhone12首售与Mate40的预售都异常火爆,苹果各地实体店排起了长龙,部分长龙甚至排至商场外,华为各官方电商平台上Mate40也迎来了久违了“秒光”。

  华为Mate40抢不到

  与苹果iPhone 12硬刚,10月23日也是Mate40系列正式开启线上线下预定的日子,10月23日0时,华为Mate40 Pro、华为Mate40 Pro+在华为商城及线上授权电商平台、线下授权零售渠道开启100元预约。

  不过就在10月23日凌晨,多位人士表示,压根抢不到Mate40系列。

  据悉,10月23日0点11分左右,华为商城一直显示排队中,不久后显示已售罄。早上10时08分,华为商城再次放货,但不久后华为Mate40 Pro和华为Mate40 Pro+均显示暂时缺货。截至10月23日晚9时,华为官方依然显示Mate40 Pro、Mate40 Pro+暂时缺货。

  “根本抢不到,比iPhone 12还难,简直是秒光。”有花粉表示。

  深圳一位女士在Mate40发布前就一直期待着Mate40发布,她购买的出发点主要是因为“赶紧买一台留着,不然以后都买不到华为高端手机了”。

  今年8月7日,余承东在深圳举行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中指出,由于美国在5月16日祭出制裁令,华为的麒麟系列芯片在今年9月15日之后将无法制造,将成为绝唱。华为在今年秋天发布搭载麒麟芯片Mate40后,这将是麒麟高端芯片系列的最后一代。

  此后,国内市场华为高端手机货源就相对紧张,不少经销商囤货惜售或者要求客户加价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22日举行的华为Mate40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只字未提“绝版芯片”,但却多次提及目前华为非常艰难。

  10月23日,华为发布2020年三季度经营业绩,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7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净利润率8.0%。华为称,2020年前三季度业务经营结果基本符合预期。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预计华为Mate 40国内定价将比欧元定价低20~30%,结合此前华为Mate系列销量,考虑受制裁因素,预计Mate40系列销量在千万量级。

  苹果各地专卖店排起长龙

  10月23日,是iPhone 12正式发售的日子,上午9时许,深圳益田假日广场苹果直营店、北京西单苹果专卖店、广州天环苹果专卖店等门口均排起了长龙。其中一部分为此前通过网上预售提前预定当天到店取货的,另一部分是希望当天现场体验后现场购买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黄牛。

  广州苹果专卖店

  深圳一位购买了iPhone 12的用户告诉记者,他购买iPhone 12主要因为自己有换5G手机需求,而此前他也一直使用苹果手机。

  中金公司指出,自iPhone 6高点以来,iPhone出货已连续5年下滑,换机周期也已超过5年,中金公司测算在全球全球超10亿iPhone存量用户中,72%仍在使用2017年及更早的机型。

  江苏一家苹果经销商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目前用户如果从苹果官网或者专卖店购买iPhone 12则直接是官方价格,不需要加价,但如果从其他非官方渠道购买,基本都需要加价,加价幅度依市场行情以及机型等不同从两百到上千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经销商向记者坦言,今年他所在经营的手机店iPhone 12系列预售情况不如往年,截至10月22日下午该店总共预定出了十多部iPhone 12。

  深圳益田假日广场苹果直营店相关人士也表示,目前从苹果官网订购iPhone 12及12 Pro的大部分机型交货期在2~3周,预计将于11月中上旬发货。不过在店内,iphone 12有现货,可以直接购买并且不用加价。

  据官方信息,今年iPhone 12全系列产品支持5G,这也是iPhone系列首次支持5G。芯片方面,iPhone 12全系列搭载了现在性能最强的手机芯片A14仿生芯片。屏幕方面,iPhone 12全系列都将采用OLED 屏幕,使用最新的屏幕玻璃技术,增加硬度和抗摔能力。

  整体而言,在最强芯片、屏幕以及苹果软件等多方合力影响下,今年iPhone 12最大亮点为拍照功能强。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体验新机时发现,iPhone12拍照功能在照片的细节、质感方面表现较好。

  5G换机潮真的来了!

  长江证券认为,苹果iPhone 12产品恰逢国内5G换机潮,以9月为例,国内5G手机占比为60.0%,5G换机大幕已经开启。不少苹果用户或潜在客户推迟换机以购置5G版iPhone新机,iPhone 12是用户5G换机期待已久的创新之作。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高端手机市场中华为和苹果占据头两把交椅,在“双11”即将到来之际,苹果、华为两大顶级手机厂商相继推出5G旗舰手机,无疑将点燃消费者的换机热情。

  据信通院数据显示,今年9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333.4万部,前三季度,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达2.26亿部,其中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2.18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6.5%。

  今年9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1399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约60%;上市新机型26款,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44.8%。前三季度,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已达1.08亿部。

  中国移动近日也发布了2020年5G终端消费趋势报告,具体谈到了5G终端的发展情况。中国移动称中国是全球5G建设最快的国家,5G手机市场发展较快,中国市场5G手机正在替代4G手机。

  “受疫情影响,5G换机潮有所延缓,2020年相当长一段时间4G和5G是并存的。”荣耀总裁赵明曾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现在中国每周增加1万多个5G基站,到年底中国5G基站数量会超过60万个,随着整个中国5G的网络覆盖越来越完善,5G手机在二季度已经到了一个快速普及的阶段。

 

  10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介绍,目前5G基站建设已提前完成年度50万个的目标,截至9月底,5G基站累计建设量达69万个,基本实现地市5G覆盖。5G网络建设的快速推进,为5G换机潮奠定了坚实基础。

iPhone 12 Pro配6GB内存 iPhone 12和mini仍为4GB

  10月15日早间消息,每次新iPhone发布,内存的大小都很受关注。据外媒MacRumors查看的Xcode 12.1测试版中的plist文件显示,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配备了 6GB内存,而低端iPhone 12和iPhone 12 mini的内存为4GB。

  这些plist文件已经准确地揭示了几代iPhone的内存大小,另外疑似iPhone 12 Pro的Geekbench跑分结果也显示,iPhone 12 Pro配备了6GB内存。

  此外,一个疑似是iPhone 12 Pro的Geekbench结果也列出了该设备为6GB内存。相比之下,iPhone 11、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都配备了4GB内存。

  随着内存的增加和更快的A14 Bionic 芯片加入,iPhone 12 Pro的性能应该会有很大的提升。从 iPhone 12 Pro的基准测试结果来看,A14芯片的单核性能与新iPad Air大致相同,不过其多核成绩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刚设置完 iPhone不久就运行Geekbench ,没有很好的优化,这会导致分数暂时较低,还需等待进一步的基准测试结果才能确定。

 

  iPhone 12 mini将于北京时间11月6日21点开始预购,11月13日发售;iPhone 12将于10月16日20点开始预购,10月23日发售;iPhone 12 Pro将于10月16日20点开始预购,10月23日发售;iPhone 12 Pro Max将于11月6日20点开始预购,11月13日发售。

特斯拉连续第5个季度盈利 上海工厂年产能25万辆

  (原标题:特斯拉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盈利,上海工厂年产能达25万辆)

  特斯拉三季度营收创下记录,同时实现连续5个季度盈利。

  当地时间10月21日,特斯拉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总营收87.71亿美元,超过分析师此前的预期收入83.6亿美元,创下营收新记录;而去年同期营收63.03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45%。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特斯拉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31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3.69亿美元,同比大增131%,环比大增218%;调整后每股收益76美分,高于市场预期的57美分;三季度末自由现金流1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76%,环比增长234%。

  特斯拉表示,营收净利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汽车交付量的大幅增长以及其他方面业务的增长所实现。此外,特斯拉称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汽车平均售价(ASP)略有下降,产品结构继续从Model S和Model X转向更便宜的Model 3和Model Y。

  三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收入为76.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环比增长47%;其中,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为27.7%,高于二季度的25.4%和市场预期的25.4%。来自监管信贷(该公司从其他汽车制造商处获得的用于抵消排放的付款)的收入从上季度的4.28亿美元下降为3.97亿,占其总营收的5%,同比大增196%。

  三季度财报发布后,受良好业绩消息影响,截至发稿,特斯拉盘后股价上涨2.92%,报于435美元/股,较其年初股价大涨超400%。

  特斯拉在财报里表示,尽管实现更加困难,但仍继续维持今年交付50万辆汽车的目标。“实现交付目标主要取决于Model Y和上海工厂产能的逐季增长,以及物流和交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工厂产能方面,上海超级工厂Model 3的产能已经增加至每年25万辆;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工厂产能增加至每年59万辆,其中Model 3和Model Y的产能为每年50万辆;德国柏林工厂预计在2021年投产。Semi卡车也将从2021年开始交付。

  产销量方面,第三季度特斯拉共生产了145036辆汽车,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76%。其中Model 3和Model Y产量128044辆,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69%;Model S和Model X产量16992辆,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169%。特斯拉实现交付139593辆,同比增长44%,创历史新高;其中,Model S和X交付15275辆,Model 3和Y交付124318辆。

  在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第三季度是特斯拉历史上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

  财报发布的前一天,马斯克在推特上(Twitter)上称,特斯拉将于美国时间周二晚推送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的测试版,并称这一推送会极其缓慢及谨慎。在电话会议上,马斯克表示,本周末前FSD将会向更多车主推出,今年底将广泛发布。

  马斯克还在电话会议里谈到了9月举办的电池日,并称电池日的成果是特斯拉多年努力的结晶。他表示,在未来数年内,特斯拉的电池生产成本将降低到只有现在的一半,资本开支也将缩减三分之一。

  产能方面,马斯克表示三家超级工厂都有积极的进展,并称一直对中国团队的成就印象深刻。他还指出,由于新生产技术的普及,柏林超级工厂的产能提高会比较缓慢,可能需要大约12-24个月才能提高至最大产能。

 

  而在回答特斯拉业务是否会拆分成独立公司时,马斯克表示暂无任何拆分计划,并表示拆分只会增加复杂性。

韩国5G用户已有865万 运营商预计年底可达1000万

  10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韩国是全球首个开始5G商用的国家,他们的三大运营商在去年4月份就推出了面向个人消费者的5G商用服务,他们的5G用户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的数据显示,他们的5G用户目前已有865万,环比增长10.2%,是自去年8月份以来增长最快的一个月。

  虽然韩国5G用户数量总体上在增加,但也有部分用户放弃了5G,韩国当地媒体的报道就显示,受网络覆盖范围和连接质量的影响,已有超过56万5G用户改用4G。

  韩国面向个人消费者的5G商用服务,是在去年4月3日正式推出的,5G用户在6月10日超过100万,8月份超过200万,9月初达到300万,10月份接近400万,今年2月份超过了500万,在7月份达到了786万。

 

  随着5G商用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5G智能手机的增多,5G用户将进一步增加。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就预计,他们的5G用户数量在年底有望达到1000万,实现预订的目标。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