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卫哲谈投资策略:周期大于配置,配置大于组合,组合大于项目

  10月27日消息,在2023重庆创投大会上,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发表“顺应科技新周期,展开科技新布局”主题演讲。卫哲表示,嘉御资本12年走来慢慢悟出一个道理,叫周期大于配置,配置大于组合,组合大于项目,哪怕这个项目是一个明星项目。

  卫哲指出,对嘉御资本来说,周期包括经济的、政策的还有技术的,周期性判断是第一位。“我们平均持有一家公司的时间很难少于5年,而科技类公司往往要7年、8年,甚至10年以上。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对周期判断失误,那么资金也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各位创投机构负责人、创始人必须承担起对整个机构未来周期的重要判断。”

  谈及配置问题,卫哲分享道,嘉御资本过去12年基于对不同周期的判断,做过非常重大的配置调整。12年前嘉御资本100%配置在消费互联网,顺应了当时大的周期的判断。但在2018年嘉御资本就意识到国家政策对硬科技的支持,基于对下一个周期的判断,嘉御资本开始调整配置。

  “我们也不是第一年就全面拥抱科技行业,最早从20%配置到科技投资,今年我们的配置预计会超过60%在硬科技和先进制造商。”卫哲称。

 

  最后是组合。卫哲说,嘉御资本任何一期基金,除了并购基金和专项基金以外,原则上很少投资少于10个项目,甚至有可能在二三十个项目,像一个足球队,肯定要有一个守门员,剩下10个球员可以踢433,也可以踢442,还可以踢532,在基金中的配置每一个项目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项目在这期基金中扮演什么角色。

TCL中环:前三季度营收486.54亿元,拟推进年内第二次回购

  新浪科技讯 10月26日下午消息,TCL中环(18.240, -0.78, -4.10%)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486.54亿元,归母净利润61.88亿元,同比增长23.75%;晶体晶片总产能提升,较期初增长26%;光伏硅片总出货约85.1GW,增长68%,在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公司以内生竞争力应对产业链波动,保证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同期,TCL中环公告另外两则信息:

  第一,根据《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中东阿布达比投资局以23,082,610股的持股规模位居TCL中环第9大流通股股东;

 

  第二,TCL中环同期发布《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表示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回购的资金总额人民币5亿元到10亿元。这是TCL中环2023年的第二笔回购计划,也是其2007年上市至今最大手笔回购。(文猛)

茅台将亮相三亚国际免税城 “国际版”茅台为何无人炒价?

  三亚海棠湾,中免集团麾下的三亚国际免税城内人群熙熙攘攘,不少化妆品柜台或专卖店门口都排起了队,尤为显眼的是在该免税城大门口,立着贵州茅台(1643.600, -1.40, -0.09%)即将开业的广告牌,后墙上则刷着“离岛免税,年终盛典”的字样。

  这是近期第一财经记者在三亚看到的一幕。但这并非茅台酒第一次亮相免税店,在部分机场免税店,记者近期也看到有茅台酒销售。然而,与平时大家抢购茅台不同的是,在机场免税店内,购买茅台酒的消费者并不多,有经销商透露,被业内称作“国际版”或“出口版”的免税店茅台酒与平时的茅台酒不同,“黄牛”很难炒作价格,因此鲜少有人问津。

  在部分机场免税店内,记者看到“国际版”茅台酒的价格是每瓶2699元,每个人限购2瓶。通常意义上的飞天茅台价格为每瓶1499元,且由于货源紧缺,因此“黄牛”交易的市场价格非常高,通常1499元的茅台至少能以2000多元转手,且非常紧俏。

  另外,在中免的在线平台上,消费者凭180天内入境信息可以购买1瓶“国际版”茅台酒,价格依然是每瓶2699元。

  “但是‘国际版’的茅台与一般的茅台不同,首先是口感不同,如果是自己饮用,那么消费者会不习惯。其次就是价格与成本问题,与1499元相比,2699元的价格已经是‘封顶’了,基本没有太多再溢价的空间,而且要去机场免税店或三亚免税店购买,则必然涉及相对比较昂贵的交通成本,这也使得消费者尤其是‘黄牛’望而却步。”一位从业20多年的酒类经销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口感与价格成本,而是“免税”。一位“黄牛”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国际版”茅台基本都是在免税店或境外出售,是不含税的,这类免税商品理论上不可以在境内交易,如果被查到是会有所处罚的,因此“国际版”茅台鲜少有“下家”愿意接手,即便愿意冒险收货,基本也给不出太高的溢价。这就是“国际版”茅台并不热销的最根本原因。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在上市公司贵州茅台的收入中,来自国外市场的收入占比非常小。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茅台实现营收1241亿元,其中国外收入42.4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95.76亿元,其中国外收入20.42亿元。

 

  尽管如此,茅台依然计划在免税店布局。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三亚国际免税城的茅台广告牌上,出现了“茅小凌”的身影,这是在前不久茅台与德芙合作茅台巧克力时才刚刚官宣的消费品虚拟形象,该形象主要用于茅台系列合作消费品。

任泽平:是该大力提振股市了

  近期股市持续阴跌,外资持续卖出,对投资者信心打击不小。

  8-10月监管层出台了降印花税、限制减持等利好措施,但仍未止住股市下跌,近期反而创新低。股市如果持续下跌,将导致居民财富缩水,拖累消费和投资者信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防止引发负反馈。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活跃资本市场十分重要,有助于居民财富效应拉动消费,进而带动生产和投资,打通国民经济 循环,同时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也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前行。只要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尊重科学,尊重常识,实事求是,相信大家一起努力,定能共度难关。我们深爱自己的祖国,深爱这片土地。

  是该大力提振股市了:

  1、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根据我近十年券商工作经验,根本上就是把股市从融资市变为投资市,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过去把股市当成上市公司融资圈钱的市场 ,有些公司把投资者当成韭菜,天天各种套路割韭菜,什么奇葩的操作都有,不少大量公司上市前各种财务粉饰,上市后没几年就披星戴月,滋生腐败和内幕交易,而且长期以来融资额远远大于分红额,大量抽水,肯定伤害投资者信心。

 

  以后必须彻底从观念上改变融资市,树立投资市的制度设计,一定要让投资者赚到钱,上市公司分红少、破发、破净一律不得减持,直到把公司经营好为止,严惩财务造假,实行集体诉讼减少小股东的维权成本,惩恶扬善,等等,如此,只要保护好投资者利益,让投资者有赚钱效应,股市的繁荣发展完全可以期待!

ETF规模接近2万亿元 成资金重要配置工具

  e公司讯,ETF规模在2020年10月首次突破1万亿元,截至2023年10月18日,ETF规模已近2万亿元,最新产品数量超850只。在今年震荡的市场行情中,ETF已成为资金重要的配置工具。一方面,ETF密集成立,为市场带来活水。今年以来新成立ETF数量超100只。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仍在争相布局ETF新品,仅10月8日以来,就有15只ETF密集上报。另一方面,存量ETF强势吸金,今年以来权益类ETF获净申购超40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大量资金流入ETF的背后,机构或是重要“买手”。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