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国家数据局:多措并举推进“数据要素×”行动落地

  1月7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出席主题为“增长动能 中国探索”的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时表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我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家数据局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国家数据局1月4日发布消息,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等。

  刘烈宏表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动力。

  “我们推动‘数据要素×’行动,就是要通过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产业(74.570, 0.42, 0.57%)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对经济发展倍增效应,从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新阶段。”刘烈宏说。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组织试点工程、启动大赛、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多措并举推进‘数据要素×’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刘烈宏称。

  同时,刘烈宏表示,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还需要在制度建设、流通利用方式、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深化研究。

  从制度建设看,他表示,数据领域发展变化快,需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专业性很强的事业,国际上没有通行做法可以借鉴。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一方面,要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结合具体实际开拓创新,探索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模式。要推动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数据资源进行会计处理。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结合数据要素特点,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基于实践基础,不断完善和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为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制度规则立起来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记者从26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获悉,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把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相关部门将研究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加快推动《社会信用建设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介绍,2023年以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取得了一定进展。着力破除了一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突出问题;一批推动市场高效联通的重点任务已见到成效。其中,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衔接方面,全面开展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关于规范招标投标领域信用评价应用的通知》等印发实施。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方面,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近九成已建设预留充电停车位,前三季度重点商贸物流托盘标准化率达75.1%;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力推进并取得积极进展。

  “总体来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畅通国内大循环、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李春临说。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先行先试探索力度,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其中,在构建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方面,将研究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加快推动《社会信用建设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强化政府制定标准管理,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简而言之就是明确规矩,讲清楚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不能干。”李春临说。

  市场监管总局竞争政策协调司负责人赵春雷表示,《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在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进一步压实政策制定机关的审查主体责任。将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全部纳入审查范围,确保应审尽审,强调未经公平竞争审查或者违反审查的程序、标准不得出台有关的政策措施。

  同时,将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助力扩大内需。推动构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格局;充分发挥全国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盘活存量资源;加快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在多式联运方面,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表示,今年1-11月,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935万标箱,同比增长15.7%。“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多式联运工作的调度督导,组织试点实施单位做好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各项任务落实,加快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推动大宗散货绿色疏运比例不断提升。”刘鹏飞说。

  此外,加大先行先试探索力度。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等率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在健全市场制度规则、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共享物流发展成果、强化跨区域市场监管协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研究完善地方税税制,完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财税体制。研究修订关于统计单位划分、跨省分支机构视同法人单位统计审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则。

北京优化土地供应管理 分用途明确土地出让价款

  12月19日,北京市规自委发布《关于明确商品住宅用地项目相关土地价款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优化土地供应管理。具体措施为:

  一是对于新发布出让公告的住宅用地搭配公建用地出让的项目,将在公告(预申请公告)中分别明确住宅用途、公建用途的起始价,并按照各自用途起始价占项目起始总价的比例,确定土地成交价款中溢价部分住宅用途、公建用途所占比例。同时,将在出让合同中分别明确住宅用途、公建用途各自的土地成交价款,将在出让合同补充协议中分别明确地下车库用途、仓储用途等各自的土地价款。

  二是对于新发布出让公告的纯住宅用地项目,将在出让合同补充协议中分别明确地下车库用途、仓储用途等各自的土地价款。

  三是对于正在公告及2021年以来已成交且尚未全部办理完成网签手续的项目,按上述原则执行

 

  此次分用途明晰地价款后,将更有利于企业据实核算不同用途土地开发成本,提高投资决策的精准度。相关负责人表示,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土地供应工作中准确把握“稳”与“进”、“破”与“立”的关系,努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市场交易原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雷军百亿打造!小米汽车号上线 官方Logo感受下:12月28亮相几乎没悬念

  12月25日消息,在雷军的亲自宣传下,小米汽车官方户终于上线了,而目前还没有发任何内容。

  从雷军的举措来看,应该基本要坐实本周小米汽车亮相了,而在这之前也有不少消息显示,SU7会在12月28日亮相。

  另外,从小米汽车官方账户看,其头像应该就是自家汽车的Logo了,黑底银色xiaomi组合,看上去还是很有质感的。

  之前,小米已经完成了新车申报,将推出多个版本,分为标准版、Pro、Max三种版本。提供628km、668km、800km和750km四种续航版本可选。

  还有网友放出了小米汽车SU7的内饰,其中我们只看到了方向盘的造型和中控大屏,而方向盘上“XIAOMI”标志也是格外显眼。

  对于自家这款车,雷军称一般车企做一辆车,大概会投入三四百人和十亿、二十亿的研发经费。

  但小米不同,小米汽车的第一辆车,就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了100亿,相当于是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去造车。

 

  “我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这个肯定会很担心。”雷军坚定的说道。

美商务部将四家中国企业移出“未经核实清单”

  据美国政府在《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上发布的信息,一份由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拟于12月19日发布的文件显示,工业与安全局修订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将4家中国公司移出“未经验证清单”(UVL),包括承德奥斯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hengde Oscillat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Erzhong Group)、宁波大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Ningbo III Lasers Technology Co., Ltd.)以及新疆东方希望新能源有限公司(Xinjiang East Hope New Energy Company Ltd.),这一修订自12月15日起生效。

 

  此前,美国商务部曾在8月份宣布将27家中国实体移出出口管制“未经验证清单”。中国商务部当时表示,通过中美双方前一阶段共同努力,27家中国实体最终从“未经验证清单”中移出,这有利于中美两国企业开展正常贸易,符合双方共同利益,表明只要本着坦诚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完全可以找到对双方企业都有益的解决办法。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