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现代汽车集团公布2023年财报 总营收同比增长15.3%

  日前,现代汽车集团公布了2023年全球销量及全年财报。2023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累计销量超730万,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其中,起亚2023年全球销量为3,087,384辆,同比增长6.4%,总营收5369.778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营业利润624.618亿元,同比增长60.5%。

 

  在电动化领域,现代汽车和起亚拥有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专属平台E-GMP。 2023年,起亚全新推出了EV6(配置|询价)、EV5(配置|询价)两款纯电新车,并计划到2027年,共计推出6款纯电车型,力争到2030年,实现纯电动汽车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40%。此外,起亚在全球的首款品牌App于2023年12月20日率先在中国上线,在逐渐完善中国用户生态体系之余,也为消费者带来拥车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湾区速评丨“湾区之潮”如何练就“国货之光”?

  湾区年味浓。过了元宵,岭南地区的“春节”才算真正落幕。今年,“千年商都”广州率先披露消费“战报”: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广州专场成交额高达945亿元,同比增长12.9%。

  细看“增量”:紧扣市场需求的服装、化妆品等广货优物无疑是其中增长的新亮点。

  不仅是广州。在刚结束不久的广东“新春第一会”上,广东更主动把自己最前沿的国货潮品搬到会场,意味深长。

  科技国货、岭南潮牌“交相辉映”,新老国货集体“翻红”。年味渐浓背后,坚持实体经济为本的广东为何再次“力捧”起国货潮品?

  国货为何“火”起来?

  这几年,伴随“国潮”兴起,大湾区一批老牌国货不仅再次回归大众视线,并且再未离开过。

  截至去年底,仅广东中华老字号中百年以上的老店有28家。2022年营业收入过亿的老字号有29家。

  不过,大湾区老牌国货“火”起来,绝非靠“炒冷饭”,就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其买单。

  这个春节,一台由广东某企业生产于1997年、至今依然正常运转的洗衣机引发围观,网友纷纷感叹其为“国货之光”。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一老品牌历经风雨,靠过硬的质量,今天依然能在市场上守住一片天地。

  始于怀旧复古的“颜值”,久于惊艳时光的“品质”。老品牌“火”得持续,当然有着国人自身文化认同“DNA觉醒”的助推,从根本上看,更是消费理性的回归。

  国货该怎么“潮”下去?

  如果说老牌国货主打“怀旧风”,在大湾区,崛起的新国货则在新质生产力的耦合助推下,为“国货”增添更广泛的内涵:人形机器人不再只能翩翩起舞,更能到复杂环境中代替人工作业;“湾区造”新能源车与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一起组成“新三样”,掀起海外热销潮......这些代表广东新兴产业趋势的新国货们,正迅速成为行销海外新一代“中国潮牌”。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育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一个“潮”字,更点出当下国货发展的新方向——要让国货“潮”下去,不仅要品质过硬,还要适应潮流所需。让国货带来全新消费体验的同时,“飞入寻常百姓家”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以“国”之名,字重千钧。“国货”渐成“优质+时尚”的代名词。这背后,是老字号“复兴”中不忘拥抱新潮流的态度,也有新国货崛起里保持品质的“定力”。看似大道至简,却有着新、老国货怎么继续“火”下去的清晰答案。

北神树“万象汇”来了?华润置地摘亦庄临铁宅地!

  节前最后一拍,上“横菜”。

  自带教育、商业配套,起拍价75亿元,亦庄北神树临铁“巨无霸”名不虚传。

  by the way,乐居君2月5日要开始放假了,提前给各位朋友拜年。

  希望这个崭新的2024,大家平安喜乐,龙舟越过万重山。

  先来看今日战果:

  华润置地75.38亿元勇夺北神树,溢价率0.51%,住宅楼面价约4.31万元/㎡。

  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商业配套万象汇(大概率)走来了。

  如上图,今日北神树后,目前在途的就是本月21-23号的顺义、海淀、大兴、昌平,以及3月1号的房山宅地了,我们将持续跟进。

  临铁+产业 流速有保障

  2021集中供地至今,亦庄经开供应了5宗宅地,

  入市的商品房从刚需到改善,均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北京东南方向的这片热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

  具体到这宗地,住宅部分建控规模17.48万平方米,容积率2.5,限高60米。期房销售指导价6.5万元/㎡,现房6.7万元/㎡。

  如定位90-140首置首改面积段的话,

  粗算约能供应1300套左右的住宅。

  已开通的17号线北神树站据宅地约200米,步行10分钟内可达。

  而这10分钟,或许也并不用顶风冒雪,因为宅地与地铁站中间,还夹着建控规模约15万平方米的B25商业用地。

  如图,从细则看,除了作为区域的重要商业配套,还会以轨道微中心的方式呈现。

  关于北京轨道交通一体化的详细信息,乐居君想到前不久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刚刚有过相关的展览,内容很丰富,向朋友要到了线上看展的链接,可点击查看,欢迎移步。

  FYI,位于前门的这个展馆也推荐朋友们去逛逛,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座城市。

  也能看到这背后倾注了多少人的默默耕耘。正好寒假,这也是遛娃的好去处。

  北京地铁17号线纵贯南北,堪称骨架线路,全长24.9千米,且全部为地下线。共21座车站,含10座换乘站,衔接6、10、14等重要线路,含金量颇高。

  截至2023年底,南段(十里河站至嘉会湖站)、北段(未来科学城北站至工人体育场站)已开通。

  成交现场实录

  75亿巨无霸,考验着房企的综合实力。

  昨日报名结束,北神树争霸赛进入中海、华润双龙争霸的决胜局。

  有朋友质疑“还会有现场么?”

  一前辈点评:合不了,肯定合不了。

  和而不同的两君对垒,天虽寒,土拍群与直播间的关注度却热度陡升。

  不过,竞价现场,中海并未现身。最终,该宗地由华润以75.38亿元竞得,溢价率0.51%,剔除配建部分,住宅楼面价约4.31万元/㎡。

  该地块周边已有多个现状小区(1600余户的润枫领尚、500余户的泰禾拾景园、1200余户的万科翡翠等),同时,如首创美林湾(1600余户)等政策类人才住房也将在未来3年内陆续交付。

  但我们在地块实探时发现,住户们的日常商业配套欠缺,大多有赖于润枫的底商。

  泰禾的业主朋友表示,各个小区群里都在盼着这块地尽快出让。

  “不管是谁拿,只要商场开了,准火”。

  地块基础信息

  亦庄新城 0503 街区 YZ00-0503-B19R1、B19A1、B19A2、B25B1地块

  地块性质:R2二类居住用地、A4体育用地、A33基础教育用地、B1S3商业用地混合基础设施用地

  建筑规模:约33.21万平方米

  容积率/限高:2.5/60米

  起始价:75亿元

  地价上限:86.25亿元

  起始住宅楼面价:4.29万元/㎡

  销售指导价:期房6.5万元/㎡、现房6.7万元/㎡、±8%

 

  竞拍规则:地价-现房(3.5万㎡)-摇号(交高标)

马斯克:OpenAI曾授予我股份 但我没要

  埃隆·马斯克今日在与X网友互动时表示,他曾被OpenAI授予股份,但由于担心合法性问题,他最终并未接受。

A股再现神秘资金托底

  1月30日,A股市场缩量下跌,超5000家公司收绿,前几天强势的央企板块热门股亦开始补跌。神秘资金再度出手,沪深300ETF基金盘中出现异动,3只规模靠前的沪深300ETF成交额超110亿元。此外,外资尾盘半小时亦有50亿进场抄底。

  截至1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跌1.83%报收于2830.53点;深成指跌2.40%报收于8375.98点;创业板指跌2.47%报收于1583.77点。

  1月30日,万得全A大幅下跌2.34%,成交额为671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萎缩。从市场走势来看,当日低开低走大幅下跌,再度逼近上周低点。本周市场连续两日大跌,已经抹平上周三连阳的全部涨幅,临近春节长假,成交量萎缩属于历史常态,本周或将继续考验前期底部支撑。

  从个股具体表现来看,上涨公司数300多家,涨停公司数23家,下跌公司数5000多家,跌停公司数70家,市场呈现普跌态势,人气大幅回落。

  1月30日,A股大幅下跌,前几天表现强势的中字头央企表现继续分化,从近5日涨幅排名靠前的个股表现来看,中国海诚(12.760, -1.42, -10.01%)、中视传媒(26.320, 2.39, 9.99%)、长江投资(9.760, -1.08, -9.96%)、华建集团(7.140, 0.65, 10.02%)等央国企继续涨停,中华企业(3.750, -0.42, -10.07%)、上海凤凰(11.100, -1.23, -9.98%)(维权)、浦东金桥(13.000, -0.35, -2.62%)、中成股份(13.250, 0.55, 4.33%)、畅联股份(11.070, -1.23, -10.00%)、华控赛格(4.910, -0.54, -9.91%)(维权)等出现跌停。

  据新华社,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即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差异性,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一企一策”签订个性化经营业绩责任书,引导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招商证券(13.370, -0.06, -0.45%)认为,今年央国企价值重塑将加速推进,市值管理可能会从提升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围绕战新产业(69.090, -0.76, -1.09%)调整国有资本结构、提升增持回购频率及增加分红力度三方面展开,夯实“中特估”的内在基础。

  // 神秘资金再度托底 //

  1月30日,多只沪深300ETF盘中再度放量,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当日成交额分别达61.86亿元、32.18亿元、24.04亿元,合计成交额超110亿元。

  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在早盘及午后出现杀跌时,均有资金进场买入,但由于市场抛压较大,最终收盘下跌1.70%。

  从1月30日行业资金流向来看,主力资金净流出200多亿元,多数行业净流出。其中,信息技术板块净流出额超70亿元,位居首位;工业、可选消费、材料、金融等板块净流出额亦较高。公用事业板块微幅净流入。

 

  1月30日,北上资金小幅净买入17.42亿元,从全天分时走势图来看,早盘外资震荡流出,午后净流出额一度超过32亿元,尾盘半小时资金开始快速回补,最终收盘净流入17亿多元,相当于尾盘半个多小时回补约50亿元。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