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与巴塞罗那合同延长至2024年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03:33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6日上午消息,据外媒报道,GSMA近日宣布同意将在巴塞罗那举办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的合同延长至2024年。鉴于当前的新冠疫情,GSMA和主办城市方一直在研究2020年巴塞罗那MWC取消所带来的影响,并对未来感到非常乐观。
GSMA为巴塞罗那MWC的主办方方。该协会与主办城市方均认为,未来继续在巴塞罗那举办MWC的前景十分广阔,并且同意一直在巴塞罗那举办MWC直到2024年。通过延长当前的大会合同,GSMA期待与主办城市方、巴塞罗那市、加泰罗尼亚及西班牙人民,共同举办2021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及一直到2024年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值此艰难时期,我们更需要展望未来,充满希望。GSMA、主办城市方和巴塞罗那MWC生态系统十分期待未来的MWC;随着我们逐渐渡过难关,2021年的巴塞罗那MWC将是经济复苏的一部分,”GSMA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曼(John Hoffman)说,“通过把合同延长至2024年,我们展现了我们对我们的生态系统以及主办城市方的承诺,以及双方之间互惠互利的牢固合作关系。我们很高兴通知各位,我们得到了参展商对未来大会的鼎力支持和承诺。”
“巴塞罗那市,加泰罗尼亚地区和西班牙是创新、创业与投资的重要枢纽。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以及未来三年的大会)对该地区和创造就业机会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霍夫曼说。
巴塞罗那MWC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和垂直生态系统盛会,每年吸引着200多个国家的110000多个参展商参与盛会。据悉,2021年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于2021年3月1日至4日举办。(木尔)
《杀戮的天使》游戏将新增内容:爱德华的过去短篇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08:20
根据发行商PLAYSIM官博公开的新消息,《杀戮的天使》游戏版将新增内容:杀人鬼爱德华的过去短篇,动画第一卷收录内容将在游戏中得以重现。
官博截图:
《杀戮的天使》游戏版背景介绍:
《杀戮天使》是一款心理恐怖冒险游戏,由著名恐怖游戏“Kirisame ga furu mori”(雾雨飘散之森)开发者制作,包括四个章节,最初在“Den-fami Nico Game Magazine”发布,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游戏的全英文本地化版本。
“拜托你,杀了我。”
“如果你帮我从这里逃出去,到那时我就会杀了你。”
这条看似“荒诞的约定”,好似一条特殊的纽带,将两人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
他们将发现自己身陷什么样的地狱中吗?
他们被囚禁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面对步步紧逼的死亡威胁,两人同心协力从封闭的大楼里开启他们的逃亡之旅!
游戏特性介绍:
包括四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包含黑暗且扣人心弦的剧情
游戏运用绮丽的2D图形技术,造就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
与一位迷人地疯狂杀人魔结伴同行,带来令人窒息的心理恐惧
内含一系列小任务,包括趣味十足的“射击”和“逃脱”主题
包括四个游戏,每一个游戏作为整个故事的独立章节
《杀戮的天使》已于2016年12月20日上架Steam商城,售价36元,支持简体中文,感兴趣的玩家可以点击此处购买或者是查看更多资讯。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动作RPG《密不可分》DLC将免费推出!追加两种模式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0年4月02日 星期四 07:40
505Games近日公布了动作RPG《密不可分(Indivisible)》追加DLC的相关情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作由制作了《骷髅女孩》的开发商Lab Zero Games打造的动作RPG游戏,讲述了一位体内拥有不可思议能力的温和女汉子Ajna拯救世界的故事。这次推出的DLC追加了“New Game+”和“Couch Co-Op”模式,另外还追加了由菊田裕树打造的BGM。
“New Game+”是继承了主角此前存档中获得的武器和能力后重新开启新游戏的模式。从初期状态开始就可以轻松找到隐藏道具等,同伴们也已经是聚齐的状态。不过敌人的强度有所调整,并不是简单的模式。另外在该模式下可以获得Ajna的新皮肤。
“Couch Co-Op”是可以不用联网游玩的多人模式。地图上可以和主角探索,战斗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的行动,最多支持四人游玩。地图探索中,其他角色没有像Ajna那样的特殊能力,所以部分移动会受到限制,但到了一定距离的话就可以瞬移到Ajna身边。
追加了两种游戏模式的《密不可分》DLC预计将于4月2日以所有平台为对象免费推出,感兴趣的玩家敬请期待。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北方第三城之争:今年或明年郑州有望取代青岛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0年4月07日 星期二 02:33
北方第三城之争: 郑州取代青岛就在眼前
林小昭 马晨晨
[ 郑州的制造业这几年虽然有发展,但是距离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还有距离。比如汽车,除了宇通汽车是国内比较响亮的品牌以外,其他的轿车、乘用车基本上层次相对不高;信息产业有一个富士康,但也是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因此整体的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
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后,谁是北方经济总量第三城?当前青岛已经连续20年位居此位,不过身后的郑州与其差距正不断缩小,不少专家都认为,郑州超越青岛就在眼前。
今年或明年郑州有望取代青岛
郑州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58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同期青岛市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74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
两相比较,2019年郑州仅落后青岛151.61亿元,可谓伯仲之间。那么连续位居北方第三达20年之久的青岛,接下来会不会被郑州超过呢?
根据公开资料,在北方地区,1978年以来,京津两大直辖市一直位居前两名,而北方第三城的位置有过一些变化。
从1978年到1999年,北方第三城一直是沈阳,1999年沈阳实现GDP达到1013.1亿元,稍稍领先大连和青岛。进入到2000年后,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岛超过了辽宁“双子星”沈阳和大连,上升至北方第三。发展至今,青岛已经连续20年位居这一位次。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后,青岛对沈阳、大连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放缓,沈阳、大连与青岛的差距已达数千亿。
不过,2010年以来,郑州逐渐追赶上来。2011年,郑州超越烟台和东莞,首次迈入全国城市GDP20强;2015年超越沈阳上升至全国第18位、北方第5位;2016年超越大连,成为全国第17位、北方第4位;2019年已升至全国第15位。
从青岛和郑州两市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两市在GDP、人均GDP、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差距都不大,青岛略微占优。不过,如果按照近年来郑州的发展态势,今年或明年郑州有望取代青岛,上升成为北方第三城。
在专家看来,未来一两年郑州大概率会超过青岛。“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就在眼前。因为郑州后发赶超的优势更为多元,也更为有利,潜在的动能更为强劲。”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两三年时间,郑州就会把青岛甩在后面,到2035年,郑州会成为北方地区仅次于北京的国际化大都市。
郑州拥有交通、人口等多重优势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蓄积的动能很强劲。喻新安说,河南以郑州为中心,提出了“五区联动”和“四路协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同时,郑州有着交通枢纽的优势,“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下,沿海外贸经济受到重创,出口受阻。要扩大内需的话,郑州作为内陆经济枢纽,其配置能力、要素集聚能力都会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彰显。”
航空方面,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从国际货运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五个大机场集中了全国90%的国际货运量。
可见,目前郑州的国际货运枢纽地位已经与北上广深并驾齐驱。2018年7月公布的《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形成以郑欧、郑美空中货运快线为核心,辐射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
再看铁路方面,郑州过去就处于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十字交叉点,现在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也已经形成,极大地提升了郑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集聚力。
“交通枢纽的发展历来就很重要,现在越来越重要,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一个持续不竭的动力。”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教授说。
此外,郑州所在的河南是我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郑州作为省会,经济腹地相当大。耿明斋说,郑州是河南唯一的中心城市,省内没有任何城市能和它相抗衡。并且河南的经济总量也不小,GDP总量排全国第五,超过五万亿元,所以郑州的体量会随着河南一起增大。
耿明斋说,河南户籍人口接近1.1亿,河南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如果要进城,首选就是郑州。“虽然这几年洛阳副中心建设力度也比较大,叫得也比较响,但还是没办法分流郑州发展的能量。”
郑州市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达1035.2万人,比上年增加21.6万人。这也是郑州连续9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5万。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见一斑。
尤其是2016年郑州又获批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对郑州有很强的助推力,全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都加速流向郑州,比如郑州有全国最大的医院,这些因素促进了郑州经济快速发展。
相比之下,青岛在山东还有济南、烟台与之竞争。省域中双中心或者多中心的格局,会使得要素聚集的规模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而这种差异在资金存量上尤为明显。去年郑州的资金存量已经达到了23356.1亿元,同期青岛为17876.3亿元,郑州对资金的集聚能力明显强于青岛。
亟须补足发展短板
产业方面,目前郑州自身的多层级市场带动了制造业的聚集。耿明斋说,现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把开封、新乡、焦作、许昌都涵盖进来,它们和周边次级城市之间也有一个合理的分工,相互支撑,共享郑州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所以也给郑州发展带来活力。
但与青岛相比,目前郑州的短板仍十分明显。比如青岛拥有众多知名企业,而郑州的知名品牌较少;再比如,目前郑州的高新技术产业与青岛以及中西部的成都、武汉、合肥、长沙等城市都有明显差距。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底,郑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48家,首次突破2000家,占全省高企总数的42.85%,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不过,同期青岛已经达到了3829家。
耿明斋说,郑州经济发展的品质可能还有一个过程才能赶上青岛。“看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光要看GDP总量,还要看结构。在结构方面,郑州和青岛可能有一个更长期的差距存在。”
他分析,郑州的制造业这几年虽然有发展,但是距离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还有距离。比如汽车,除了宇通汽车是国内比较响亮的品牌以外,其他的轿车、乘用车基本上层次相对不高;信息产业有一个富士康,但也是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因此整体的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此外,目前郑州创新能力不强,高端层次人才聚集的规模和质量,和同类城市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武汉、西安、成都、重庆,乃至长沙和合肥,一抓一大把。差距在哪呢?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的研究机构太少。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没有一所。”耿明斋说。
从科教资源上看,郑州是中西部几个GDP万亿级城市中高教实力最弱的,目前整个河南省的211大学仅郑州大学一所。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中科院也没有在河南设立分院研究所。
在耿明斋看来,郑州要朝着中心城市迈进,最主要就是提升创新能力,聚集更多的高端人才。“不要老想着引进一个个的人,大海捞针效率多低啊,要引进平台。引进高水平人才,就要引进高端机构,一个大学就几千个教授,几百个学科带头人,要在这方面发力,也要加大对自身大学的扶持力度。”
事实上,河南已经在这方面发力。比如河南累计筹措40亿元加快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此外,河南省正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对接,争取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河南设立分校或研究院。
影院复工暂停背后:员工两月无收入 网播难救市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03:05
新浪科技 何畅
原以为影院开门是“箭在弦上”,但谁也没能料到,这支箭还未射出就被取了下来。
3月27日晚,新华报业旗下交汇点新闻从江苏电影局获悉,国家电影局下达通知,要求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
新浪科技上周走访了北京一家影院,商场顾客寥寥,影院尚未开门 消息来得猝不及防,毕竟就在前一天,上海还宣布全市将有205家影院在3月28日首批对外开业,其他影院条件成熟后也将有序恢复营业。这则通知叫停了院线与影院持续推进的复工准备,也使停摆两月有余的电影行业由怀揣希望的观望期迈入了不确定性更多的等待期。
上海影院原计划将于3月28日起依次复工 “这一周算是白忙活了。”从事电影发行工作的储栋对新浪科技说道。
行业停摆两月 影院拖欠工资
影视宣发从业者南玺告诉新浪科技,回想起上一次走进电影院的场景,简直恍如隔世。“我2020年还没去过电影院,最近一部在大银幕上看的电影是《误杀》,那都是去年年底的事了。”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炎疫情影响,原本计划上映的电影悉数撤档,春节档、情人节档先后跑空,全国影视基地暂开放,电影院也陆续关停。对观众来说,看不了电影或许只是少了一种线下娱乐方式,并非不可替代;但对电影行业的从业者们而言,放不了电影意味着收入来源的消失,而且很难通过其他手段弥补。
多位影院工作人员向新浪科技表示,2月以来尚未收到应得的工资。其中一位影院兼职人员吐槽,影院拖欠了自己1月的兼职工资,称将在复工后发放,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复工之日遥遥无期。另一位影院工作人员则自我调侃:“两个月没上班的我,随时准备失业。”
未复工的影院工资难以发放,但已复工的影院依然入不敷出。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3月16日-22日,全国复工影院超500家,复工率达4.8%,但当周观影人次仅有3810人,票房为11.8万元。
储栋强调,即使开业,影院赚的钱也不够交水电费,更多的还是在观望。“但现在是连希望的火苗也没有了。”
更重要的是,影院本身就面临着长期存在的困境。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同比增长5.4%,观影人次达17.27亿,同比增长0.64%,而2019年新增银幕9708块,同比增长16%,远高于观影人次和票房增速。这意味着,供过于求,高租金下,运营容易出现问题,亏损风险较高。
与此同时,影院类企业的注销量也自2012年起逐年攀升。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影院类企业注销量最高,达1.8万多家。截至目前,2020年已有2263家企业已注销。
山西一家影院的工作人员黎未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指出,现在无论是院线还是影院,都不好过。“我甚至不敢算我这小小一家的账,所有人都很难。”她认为,复工相当于给影院一个缓冲期,这不代表开门就必须有观众来看电影,而是影院和观众同时进入复工状态的准备阶段。“最起码工作人员上班后工资会恢复正常,从观影人群的角度出发,大家也需要一个过程来接受和适应。”
复工戛然而止 准备付诸东流
而现在,影院复工按下了暂停键。“正在准备的一切戛然而止,我能够理解,但依然感到很伤心。”黎未说道。
黎未介绍,她从事影院工作已有两年,所在影院共有五家连锁。就在这则暂停复工通知下发当日,黎未还去影院所在城市的市委宣传部递送了相关材料。“据说我们这边政府正在开会研究复工时间,我们都觉得应该是快了,结果晚上看见这个通知,我当时就心里一咯噔。”
和黎未一样感到发愁的还有储栋。“业务上要铺垫的非常多,也很繁琐,现在终于完成了,但也都不需要了。”
关于这则紧急通知下发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出现了有影院观影记录的确诊病例,不过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这主要是从疫情防控角度出发做出的决定,境外输入性病例仍在增加,影院毕竟属于密闭性、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目前可能还不是复工的最佳时机,因此在谨慎考虑之下暂停营业。
此前备受关注的复映影片也因此踩下了急刹车。3月17日,中影宣布向全国院线、影管和影院提供《战狼2》《流浪地球》等五部影片,将分账比例调整为零,百分百让利给影院,希望影院能以公益放映或低票价等优惠方式,更多地让利给观众之外。此外,华夏的《一条狗的使命》《少年的你》等影片也加入了复映片单。
此前中影关于复映影片的通知 电影行业分析人士闻笛分析,复映影片其实已经是目前能拿出来的最佳方案。“用复映影片去促进市场其实也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项了,你不能现在要求一个新片上映,那相当于‘自杀’。”闻笛进一步解释,即使复映影片拉动观影的效果不佳,片方依然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如果是一部新片,哪怕是大片,如果卖不好,对这部影片所造成的打击就是毁灭性的。
不过,现在这个最优解也被划掉了。至于后续处理工作如何进行,储栋还没有收到相应安排,黎未的领导则让她先回老家待命。“我们这边影院员工少的十个左右,多的差不多二十个,我常驻的这家影院只剩四个员工在等待开门营业,但那个通知出来之后,也不知道这四个员工还能不能继续等了。”
副业难以为继 转网成新趋势?
疫情期间,不少影院把副业变成了主业。万达影城将哈根达斯冰淇淋、多味花生等小食和饮品搬上了外卖平台,大地影院把各类电影周边礼包链接放进了直播,金逸影城推出了开卡充值送爆米花活动......
万达影城在外卖平台上售卖小食 但这些对影院并无太大助益。黎未所在的影院过年期间购进的货品堆满了一库房。“保质期一年以上的就不说了,只有六个月的那些真是要命。”黎未补充,自己所在的影院也尝试和影院内的奶茶店一起售卖爆米花、薯条、奶茶等外卖食品,但一份也没能卖出去。
线上售卖是为了在减库存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加影院收入,除此之外,部分影院还上线了观影套餐,如博纳国际影城售价99元的优惠礼包,内含4张电影票兑换码、2份爆米花兑换券和2张19.9元特惠购票券,有效期为6个月。而完美世界、杭州嘉年华、恒大嘉凯影城等 10 家公司旗下近 400 家电影院联合支付宝、淘票票推出“先囤再享”特价预售票活动,覆盖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 12 座城市,以电影通票为主,优惠低至 3 折。尽管支付宝数据显示,预售票房已上涨20多倍,但这其实也是在透支未来的消费可能。
博纳影城优惠礼包 一边是影院举步维艰,一边是片方开始寻求电影网络首映,《囧妈》《肥龙过江》《大赢家》先后转网。与另两部电影的免费观看模式不同,《肥龙过江》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均采用付费超前点映模式,普通用户支付12元、会员用户支付6元即可观看全片。爱奇艺电影中心总经理宋佳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提到,与片方以“保底+分账”形式进行合作,但并未透露具体金额。
那么院线电影转网会成为新趋势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在谈及《囧妈》网络首映时给出的观点是:这是一个疫情所迫与新媒体的商业利益需求共同促成的特例,目前该模式不会是常态。但他也指出,未来新的传播技术和能力必然会对影院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服务和体验必须升级。
宋佳也告诉新浪科技,作为疫情期间采取的特殊处理方式,超前点映能到兼顾用户、电影出品方与平台三方的利益,可形成内容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未来是否会接洽更大体量的影片,还没有更进一步的项目可以公布。
全球同此凉热 春天何时到来
随着疫情在国际蔓延,全球电影市场一同陷入休眠期。首先是放映波折:《花木兰》《007:无暇赴死》《速度与激情9》《寂静之地2》等多部影片撤档;其次是制作停滞:迪士尼、华纳、Netflix、环球影业等均宣布旗下电影及剧集暂缓拍摄。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影院陆续关闭: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捷克、丹麦、挪威等多个国家已关闭全国范围内的影院。一些规模较大的电影活动也被迫推迟甚至取消,第40届金酸梅颁奖典礼不得不改为“云颁奖”,线上公布结果,而作为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同样推迟举行,其主会场也被征用为临时收容中心。
据《好莱坞报道者》预测,目前疫情已经给全球票房带来70亿美元损失,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到5月,损失将达到170亿美元,5月以后损失将难以估计。
在这一背景下,疫情变为线下业务转至线上的催化剂。受办公学习、娱乐消费等多方面需求刺激,Netflix、YouTube、迪士尼、亚马逊和苹果等公司相继表示,将下调自家平台的视频码率,以减轻对宽带网络造成的压力。
流媒体平台的吸引力也造就了“《囧妈》+西瓜视频VS院线”式的冲突。NBC环球将旗下三部在映院线电影《隐形人》《狩猎》《艾玛》上线数字点播,本应于4月10日公映的《魔发精灵:世界之旅》将如期登陆院线,但数字点播会同步放出。迪士尼、华纳等巨头也成为了窗口期缩短的参与者,而在好莱坞传统电影院线的眼中,这无异于赤裸裸的背叛。
《狩猎》海报 院线止步的瞬间,流媒体向上爬了一大步,全球同此凉热,危机却远未结束。观众何时才能放心地走进影院,那时流媒体是否已成为院线更大的威胁?闻笛认为,也许今后不再是内容去找渠道,而是根据主流渠道来制作内容,但最终都是回归到“好内容+好渠道=观众满足”。“院线电影没有被电视、网络、长视频、短视频这些形式颠覆,就说明‘70元+黑暗环境+沙发座椅+顶级声光电+精品内容+2个小时享受’的这种娱乐方式无法取代。”
但闻笛也对部分影院的处境表达了担忧。每年新开业的影院都有几千家,大多是赶在春节档之前,希望赚一波红利。新开一家影院,必然有另一家影院被分流,而合并、倒闭却一直是现在进行时。“也许有些影院真的挺不到下一个春节档,就是这么残酷。”
黎未已经准备回老家找工作了,她还是很想从事与电影行业有关的职业,不过,最大的担心不是面试失败,而是没有岗位。“这个行业全国现在都这样,招聘需求我怕一个都没有。”黎未说道。
(文中储栋、南玺、黎未、闻笛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