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滴滴打车服务将铺向日本全国

  继大阪后,滴滴又在东京都和京都府推出了出租车的网约车服务,年度内将推向北海道、兵库县……

  滴滴出行与软银的合资公司DiDi Mobility Japan于4月24日宣布,在东京都和京都府推出了出租车的网约车服务。2019年度内还将在北海道、兵库县、福冈县等10个城市开启该服务。在日本的网约车领域,各公司竞相扩大业务范围和签约车数量,竞争日趋激烈。

  

 

  发布扩大业务的DiDi Mobility Japan副社长菅野圭吾及贴有滴滴打车宣传的出租车,24日

 

 

  DiDi Mobility Japan于2018年9月开始在大阪府提供出租车打车服务。此前在东京只进行了实证实验,从24日起正式开始提供服务。服务范围是东京的23个区和武藏野市、三鹰市和成田机场。在京都府除了京都市区外,还包括宇治市和长冈京市等。从5月底开始还将支持智能手机结算服务PayPay。

携号转网“再落实锤”,运营商强化自身优势拨快时钟

 作者:林想
微信微信
微博微博
QQ空间QQ空间
百度贴吧百度贴吧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豆瓣

携号转网工作落实方面“再落实锤”。4月16日至17日,“携号转网”全国推广工作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工信部对“携号转网”全国推广工作明确提出三点要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三大运营商也纷纷强化自身优势,拨快携号转网时钟。

携号转网“再落实锤”

早在2010年11月,我国就在天津和海南两地进行了试点;2014年9月,又开始了江西、湖北、云南三省的试点,但效果并不理想。试点近9年,截至2018年12月底,携号转网累积仅167万人次。

尽管收效甚微,但消费者对于自主选择运营商的需求却十分迫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新增携号转网用户63万人次,同比增长62%。

延续多年的不对等局面终于被打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工信部部长苗圩明确表示,“年底之前实现所有手机用户自由携号转网”。

3月14日,工信部印发《关于2019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加快网络改造和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间联调联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同时,《意见》进一步指出,深化“携号转网”业务规范办理,不得擅自增设办理条件、人为设置障碍,不得利用“携号转网”实施恶性竞争行为。

4月16日至17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管理局、三大运营商负责人均参与了研讨会。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对“携号转网”全国推广工作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确保用户“携得了、转得快、用得好”,让广大电信用户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是要压实责任,充分发挥通信管理局的关键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协同配合,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

三是要保障质量,促进“携号转网”健康良性发展,在提升“携号转网”业务体验、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增强服务水平方面深耕细作,营造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

研讨会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在会上也进一步明确了“携号转网”全国推广工作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表示将按照工信部的统一安排,坚决完成好“携号转网”各项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运营商“拨快”时钟

除上述表态外,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进展一直备受业界瞩目。据通信人家园网友“ysc0417”爆料,工信部已经向三大运营商下发文件,要求三大运营商分阶段完成携号转网工作部署,确保在2019年11月30日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提供携号转网服务。

第一阶段:建设改造阶段(3月到8月):3月底前,各运营商集团公司要制定本企业的建设改造方案,信通院制定完成集中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改造方案;8月底前,各运营商完成立项、采购、网络和系统改造、网内测试等工作,具备网间联调联试条件,信通院完成集中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改造,并同步建设网络安全保障设施。

第二阶段:联调联测阶段(9月到11月):10月底前,各运营商、信通院完成全业务流程联调测试,具备系统割接上线条件。11月10日前,各运营商、信通院完成系统割接上线,做好系统定级备案、风险评估、符合性评测等网络安全相关工作,具备向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能力。

第三阶段:服务提供阶段(9月到11月):9月20日前,天津市、海南省、江西省、湖北省、云南省完成试验,按照“携号转网”管理政策正式提供服务。11月10日至25日,其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携号转网”服务上线试运行。11月30日前,全国范围内正式提供服务。

工信部副部长罗文曾表示,携号转网在实际试点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技术困难,例如,实施号码携带需要对用户数据库进行调整,对维护工作要求比较高,转网用户的数据修改和更新要求具有很高的及时性和统一性,使得运营商实施携号转网政策不仅需要进行技术准备、数据库建设、网络改造,需要添加相应的设备并对现有设备进行扩容和改造,还需要解决好计费、号码查询和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

此前,三大运营商均发布声明称,将坚决克服技术、成本等难题,保证按时完成携号转网工作任务。中国移动和电信将进一步强化自身优势,挽留客户。

中国电信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柯瑞文表示,携号转网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只有抓好客户体验和服务能力,才能赢得用户。“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升客户的体验,提高我们服务的质量。我们已经安排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客户体验和服务能力是企业竞争力一个重要指标。”

中国移动为了挽留客户也做出了三大改变:套餐资费的调整、简化办理套餐流程和降低20%的套餐流量费用。

然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运营商纷纷拨快携号转网时钟。中国联通更是连发多个携号转网大单。

其中,携号转网项目(核心网部分)将通过单一来源方式向华为进行采购;携号转网项目(短信中心、短信互通网关、短信在信网关)集采涉及54套短信中心、47套短信互通网关和37套短信在信网关,采购供应商为华为和中兴通讯;此外,还启动携号转网项目(EnumDNS部分)竞争性谈判。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要求所有集采项目均要求2019年4月30日前设备到货,5月31日之前完成设备安装、调测,7月31日之前完成联调。

特斯拉延长收购Maxwell交易截止时间 已延长至5月15日

  作者:辣椒客

  

微信

 

  4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收购电池及超级电容技术公司Maxwell一事日前再次出现了变故,收购交易截止时间再次延长,特斯拉已将其延长到了5月15日。

  特斯拉目前已公布了将收购截止时间再次延长的消息,其新公布的信息显示,他们已将这一收购交易的截止时间延长到了美国东部时间5月15日下午11:59。

  这是特斯拉第二次延长收购Maxwell的截止时间,此前他们已将这一收购交易的截止时间延长到了美国东部时间4月10日下午11:59 ,此番将其延长到5月15日,就延长了35天。

  外媒是在2月份报道特斯拉计划收购Maxwell的,外媒当时报道的收购价格是在2.18亿美元左右,随后特斯拉也就此事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相关的文件。

 

  虽然特斯拉已将收购Maxwell的截止时间延长到了5月15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有把握在5月15日之前完成这一交易,特斯拉在其所公布的信息中就表示,5月15日只是他们新的时间安排,有可能继续延长,但也有可能根据收购协议提前终止。

海关总署:中美经贸摩擦对企业经营有影响 但总体可控

  中新网4月12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今日表示,中美经贸摩擦对今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有一些相关的影响,但是总体可控。

  4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2019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

  有记者提问:中美贸易摩擦对今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总额有什么影响?李魁文回应,从基本数据看,有一些相关的影响,但是总体可控。

  李魁文简要介绍了海关统计数据的情况。李魁文透露,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国进出口815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6224.3亿元,下降3.7%,进口1934.3亿元,下降28.3%。3月当月,我国对美国进出口2913.5亿元人民币,增长0.1%,其中出口2149.9亿元,增长10.6%,进口763.6亿元,下降21%。

 

  “总体来看,中美经贸摩擦给企业经营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认为总体可控。过去一段时间,党中央、国务院密切关注中美经贸摩擦的走势,包括海关在内的各政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有关帮扶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调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增值税税率、调低社保缴费费率等等,降低企业的经营性成本,稳定企业的信心,推动我国经济和外贸稳中向好。特别是去年12月初,中美元首阿根廷会晤以来,两国的经贸工作团队保持了十分密切的沟通,现在已经顺利结束了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相关方面的情况,商务部也发布过相关消息。我们认为,经贸合作仍然在中美关系中发挥“压舱石”重要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相信,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美经贸关系一定会取得互利共赢的更好成果。”李魁文说。

苹果今年可能还有重磅:16寸MacBook和6K显示器

新浪数码 晓光 

  新浪数码讯 4月9日上午消息,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其分析报告中预测,苹果公司今年还会有一波新产品,包括16英寸屏幕的MacBook Pro和6K分辨率的专业级显示器。

  郭明錤关注苹果产业链多年,曾多次准确预计苹果公司相关产品,实际这也不是第一次有传闻说苹果要推更大尺寸的笔记本了。今年2月,就有消息称苹果会更新一款16.5英寸的MacBook Pro。

  目前,苹果笔记本产品线尺寸最大的是15寸屏幕。2012年之前,苹果也曾制造过17寸MacBook Pro,但之后被15寸版Retina MacBook Pro取代,如果再次重启大尺寸电脑,相关用户应该仍旧是专业级用户。

  另外,苹果自有显示器也是多年未更新产品,至少在目前,他们官网推荐的还是LG等品牌的第三方显示器。

  去年开始就一直有传闻说苹果会重启这条产品线,如果模块化Mac Pro发布(它是罕见的未正式发布,官方就公告的产品),一款与之匹配的高性能专业显示器可能性很大。只是目前关于此显示器的细节并不多,只有一些零星消息说是6K级别分辨率。

  另外,如果没有意外,9月苹果还会更新三款新iPhone,看来今年新品不少。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