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全球百大品牌:阿里巴巴腾讯杀入前十,华为四十七小米七十四!

  WPP集团与品牌资产研究机构凯度发布了2019年BrandZ 全球品牌价值100强,这个榜单每年都会发布,也是全球企业届很重要的一个排名,结果全球十强当中,亚马逊排名第一,品牌价值达到3155亿美元,亚马逊在全球急速发展,这几年一直位居前列,苹果获得第二,品牌价值3095亿,苹果一直很出色,各种产品都是全球畅销,第三名是谷歌,3090亿美元,第四名微软,2512亿美元,国产两大互联网巨头也杀进前十,分别是位于第七名的阿里巴巴,品牌价值1312亿美元,第八名的腾讯,品牌价值1308亿美元。

  上榜的中国品牌当中,有15个国产品牌进入全球百强榜,阿里巴巴腾讯杀进前10名,中国移动第27名,中国工商银行第29名,茅台第35名,中国平安第40名,华为第47名,品牌价值达到269亿美元,华为在5G手机终端各方面都是全球领先企业,也是国产科技企业的代表之一。

  另外百度获得第63名,京东第66名,值得一提的有四个新入榜的企业,有三个也都是互联网巨头,一个是滴滴出行,一个是美团,还有电器行业的海尔。

  小米也是初次入榜,以198亿美元品牌价值获得第74名,小米上下也是欢欣鼓舞,雷军更是激动的表示:6月11日,2019年Brand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名单发布。小米首度入围全球百强,排名第74位,品牌价值198亿美元。感谢全球用户的信任和支持!这是小米模式的巨大成功!我们会继续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恭喜这些国产品牌进入全球百强,十五个来自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纷纷入榜,他们代表了国产企业在世界上的开拓和努力,期待他们有更好的表现。

德国零售巨头奥乐齐 在华攻入线下市场

  作者 乐琰

  奥乐齐起源于1913年德国埃森市,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在全球十余个国家拥有超过1万家店铺。

  这个端午节,零售业者都很关心一件事——德国最大折扣零售商、百年老字号ALDI奥乐齐在以电商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约2年后,突然从线上走到线下开起了实体店,在上海静安体育中心附近以及上海古美生活广场一口气开出两家门店。

  实体店的高成本、选址难等挑战是非常多的,缘何这家曾经让沃尔玛都不容小觑的德国零售巨头在中国市场开始实体零售布局?第一财经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这或许与ALDI奥乐齐的O2O导流、营销策略等有关,但线下布局也充满挑战,这是ALDI奥乐齐必须考虑的风险。

  以电商业务入华

  ALDI奥乐齐起源于1913年德国埃森市,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至今已在全球十余个国家拥有超过1万家店铺。20世纪40年代,ALDI奥乐齐开始连锁店经营。到1960年,ALDI奥乐齐在德国鲁尔谷和亚琛地区已拥有了300余家分店。“自助式购物”在上世纪60年代仍是一个新兴的零售模式,ALDI奥乐齐是德国第一家采用该模式的公司。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个家族企业后来被分为两家独立公司——ALDISüD在南德地区运营,而ALDINORD则在北德地区运营。1983年,ALDISüD建立冷藏分销仓库并开始销售生鲜产品,如奶酪、酸奶和香肠等。自1998年起,ALDISüD开始逐渐销售冷冻食品和新鲜肉类。ALDI奥乐齐在美国市场也布局甚广,一度让沃尔玛都感到这是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ALDI奥乐齐当然也不会忽略潜力十足的中国市场,该公司一位高层曾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耗费3年时间走遍了中国40多个城市,考察了数以千计的零售店后,ALDI奥乐齐决定进入中国市场。

  颇有意思的是,在全球一贯经营实体店的ALDI奥乐齐却一改常态——其不在中国开设实体店,而是与阿里巴巴合作,于2017年年初通过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18年年初开设天猫旗舰店,并以自有品牌作为卖点。

  在业界看来,ALDI奥乐齐以电商模式进入中国市场,是降低成本的方式,也能相对低风险地试水经营。

  德勤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零售商力量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的财政年度,在全球250家零售商排名中,ALDI奥乐齐以982.87亿美元仍然保持在第八位,与排在第六位的德国施瓦茨集团1189.82亿美元,相差207亿美元。沃尔玛、好市多、克罗格仍然保持前三位,销售额分别是:5003.87亿美元、1290.25亿美元、1189.82亿美元。

  布局门店为哪般?

  既然旨在低成本运营,为何在运作电商业务约2年后又转向打造实体店呢?

  业界认为有几大缘由。首先是ALDI奥乐齐作为一家德国家族式企业的惯性思维。当年ALDI奥乐齐高层曾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ALDI奥乐齐的创始人家族而言,开设实体店是该公司坚持的模式,说服创始人家族同意在中国市场先以电商形式运作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见ALDI奥乐齐对于开设实体店有“执念”。

  另一方面,这几年,线上的流量红利越来越少,线上获客的成本越发高了,反而是线下门店的消费场景对于积累忠诚客户有实质作用。于是,阿里系借力盒马等实体店布局线下门店,打通线上线下。有接近人士指出,对于ALDI奥乐齐而言,线下门店具有聚拢客流甚至向线上引导的作用。

  第一财经记者在ALDI奥乐齐门店内看到,其销售的主要品类是食品和生鲜,且突出了高性价比的进口商品,门店面积数百平方米,并不算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店内随处可见线上线下融合的接触点,比如使用电子价签、扫码购等,足见其对于客源导流的重视。

  资深零售业分析人士沈军认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ALDI奥乐齐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是其折扣低价商品,尤其是自有品牌商品,其销售品类覆盖食品、酒水、日用品、生鲜等。然而,问题是欧美自有品牌商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中国市场并不高,不少同业者都曾经在这方面屡屡受挫。ALDI奥乐齐需要增加客户体验感,通过实体店让消费者了解品牌和体验商品,以此来为其自有品牌商品和整体品牌形象做提升,这相当于是一个营销手段。”

  沈军进一步指出,如今“小而美”的业态,比如便利店等飞速发展,反而是百货、大卖场等增长缓慢且压力巨大。ALDI奥乐齐作为“小而美”的业态,自然看到市场潜力,需要适当铺设实体店来占据一席之地。“只是如今小型零售业态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加之无人零售概念的发展,更令ALDI奥乐齐这样的‘后来者’很难短期内在华广泛布局。而其他同业者早就在中国市场拥有数百甚至数千家门店。”沈军分析。

  在业界看来,奥乐齐的实体店布局更多的还是战略层面的考虑。如果其愿意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话,不排除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一定规模的网点布局,但此举需要十分成熟的实体店模型基础和高水平的统一管控能力。

  ALDI奥乐齐正在寻找新的盈利点,而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就是其非常看好并且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布局的“试验田”。

  但值得注意的是,折扣店模式在中国市场并不容易经营,且如今成本高、选址难等都是实体店业者所面临的挑战。多年前轰动一时的折扣店迪亚天天一度巨额亏损,经营压力使得作为合资方的联华超市撤资。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迪亚天天撤出北京,2018年迪亚天天易主苏宁易购,2019年上海迪亚天天翻牌为“苏宁小店”。

 

  折扣店业态在这几年的零售市场开店速度与销售额都有所下滑,因此,业界认为,ALDI奥乐齐这位国际折扣店巨头能否在中国市场真正成功,还有待观察。

马上4G升5G!不过你到底需要换手机还是换SIM卡?

  当前,全球5G正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期,而我国的5G产业已建立竞争优势,并且已经具备商用基础。5G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在4G过渡到5G时代的过程中,如果想要使用5G网络,需要更换手机或SIM卡吗?

  1

  全球5G标准专利声明

  我国企业占比超过30%

  5G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截止到2019 年5月,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企业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龚达宁: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率先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加快了5G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

  目前,我国5G试点城市的应用大范围铺开,在广州,以 5G+4K形成的超高清产业也成为广州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广东省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胡志刚:今年广州市准备建超过1万个5G的基站,实现主城区的5G信号全覆盖,引进超过一千家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消费龙头企业,通过打造更多的信息消费的新场景和产品,来让群众有更多的信息消费体验和获得感。

  在上海,截至目前,超过两万个小区开通了光纤为基础的千兆固定宽带,覆盖用户达上千万。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5G专项推进办主任 刘越峰: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整个上海两万个5G站点的规划,计划在2019年先期启动3000个站的建设。到2020年,我们基本上会实现整个上海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的5G的覆盖。

  工信部表示,在5G研究和推进中,我国一直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技术试验阶段,诺基亚、爱立信、高通、英特尔等多家国外企业已深度参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5G已经具备商用基础。

  2

  5G商用即将到来换手机还是换SIM卡?

  作为用户,大家最关心的是在4G过渡到5G时代的过程中,如果想要使用5G网络,到底需不需要更换手机或SIM卡?

  如果用户需要享受5G时代带来的便捷,就必须更换手机。

  相较于原来的4G时代,5G需要用到更高的技术和频率,而目前的4G手机无法满足这方面技术的需求,且4G手机无法通过升级和更新来支持5G。

  而好消息是,和3G过渡到4G时用户需换卡不同,据三大运营商此前公布的消息,用户不换卡、不换号就可以体验5G高速上网以及语音业务,省去了用户频频换卡的麻烦。

  而对于部分人“5G时代来临,是否意味着我的4G手机要淘汰了?”的疑惑,答案是否定的。

  此前4G时代来临时,依然有大量的2G用户在正常使用移动服务。所以,不着急体验5G网络的用户可以继续使用目前的4G手机,运营商依然可以提供很好的4G网络支持。

  5G要来了!

 

  你准备好了吗?

Win10 5月更新的意外惊喜 DX11游戏玩家必升

  对游戏玩家来说,游戏中的卡顿与画面撕裂都是很影响体验的问题,所以60Hz垂直同步技术早就让游戏玩家不满了,AMD、NVIDIA也因此分别推出了FreeSync、G-Sync两种新一代垂直同步技术,两家的技术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可变刷新率VRR技术实现的。

  微软最近开始推送Windows 10 5月份更新,也就是Win10 1903版,对游戏玩家来说这个版本是必升的了,因为微软竟然带来了一个小福利——那就是支持VRR可变刷新率。

  微软项目经理Daniel Schlegel在日前的技术文章中表示,即便有些游戏原生不支持VRR技术,但Windows 10现在已经可以在DX11全屏游戏中启用VRR支持,这样一来不支持VRR的游戏也能从玩家的VRR硬件中受益。

  微软表示这个功能不是取代AMD、NVIDIA的FreeSync、G-Sync的,只是增强了它们的功能。

 

  要想体验这个福利,玩家们也需要三个条件——Windows 10 1903及之后的版本、FreeSync或者G-Sync显示器、支持WDDM 2.6及以上的GPU显卡,具备这三个条件了才能体验到VRR技术的好处。

华为麦芒8明天发布:后置三摄+珍珠屏 成都见

  6月4日消息,mysmartprice曝光了华为麦芒8的详细信息。

  该机采用6.21英寸珍珠屏,分辨率为2340×1080,屏幕纵横比为19.5:9,后置三摄像头(呈纵向排布),指纹识别为背部方案。

  核心配置上,华为麦芒8搭载麒麟710处理器,CPU主频为2.2GHz,配备6GB内存+128GB存储,电池容量为3400mAh,运行Android 9系统。

  该机还搭载GPU Turbo技术,这是一种软硬协同的图形加速技术,能够提高手机GPU的性能。

  官方介绍,GPU Turbo打通了EMUI操作系统以及GPU和CPU之间的处理瓶颈,在系统底层对传统的图形处理框架进行了重构,实现了软硬件协同,使得GPU图形运算整体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华为麦芒8后置2400万+1600万+200万AI三摄,支持AI场景识别,成像效果值得期待。

 

  该机将于明天在成都发布,我们拭目以待。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