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苹果员工表示公司保密文化不利于远程办公

  据《华尔街日报》,疫情当前,许多科技公司选择让员工在家远程办公,但这对苹果的员工来说,却造成了一些困扰。外媒表态由于保密性、对Keynote的重视以及其他因素等,苹果公司的文化根本不是为员工在家工作而设计的。

  由于苹果公司内部严格的安全策略,导致部分苹果员工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异地办公的软件开发人员抱怨下载速度慢,无法在家中访问关键系统,并且对于远程办公应该完成哪些工作,苹果公司内部并无明确的规定。

  

 

 

  而出于产品保密性,未发布的产品禁止被带出园区,所以部分工程师仍然在总部上班,据报道为了保护这些员工,苹果已经开始在安全部门执行“每日健康检查”。有员工表示,苹果已经“放松了部分安全限制”,以简化远程工作流程。

 

  苹果已经针对此次疫情采取了多种措施,IT之家本月曾报道苹果关闭大中华地区以外的所有Apple Store门店、迄今已捐款1500万美元、鼓励员工远程办公,以及允许Apple Card客户延期支付3月份信用卡账单等。

消息称特斯拉拟扩大上海工厂零部件产能

 (原标题:注意!防疫期间,本市执法部门将采取这些方式严查网约车平台,情节特别严重的或将下架APP、停机整顿)

  今天,市交通委执法总队集中约谈滴滴、美团、享道、首汽等本市网约车平台企业,通报前阶段上户检查情况,并再次重申企业防疫工作要求,督促平台企业充分认识网约车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车辆消毒、驾驶员健康管理、全量信息接入、书面台账管理等防疫措施。

  小交从约谈会上获悉,目前全市正处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期,网约车作为上海市民出行运力的补充,各网约车平台公司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对本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有序运转都有着重要意义。3月2日至5日,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对本市各大网约车平台企业开展上户抽查,重点对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个别企业消毒台账数据与接单车辆数据存在差异,且对平台内接单驾驶员健康状况掌握不足。

  比如:对滴滴平台的台账检查中发现,滴滴平台在返沪人员中,从湖北回沪人员17人,与重点地区返沪人员有接触的人员26人,自主申报有感冒症状的9人。但是,上述从湖北等重点地区返沪人员未落实14天隔离就实施上线营运的驾驶员有2人;自主申报与重点地区来沪人员有密切接触的司机,平台仍在正常派单;司机自主申报感冒症状后,平台仍在正常派单。执法部门当即对平台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平台暂停为不符合防疫要求的重点人员派单。

  约谈会上,执法部门再次重申本市网约车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四个必须”的要求:

  一是必须严格落实每日接单车辆消毒工作。

  通过设定车辆消毒站(点)、指定工作人员上门消毒和监督驾驶员自行消毒等方式,确保对每日全量接单车辆至少消毒1次,严禁为未消毒的车辆提供召车信息。同时,要定时督促驾驶员加强车辆通风换气,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二是必须严格落实每日接单驾驶员健康管理。

  通过设定驾驶员体温测量站(点)、指定工作人员上门消毒和监督驾驶员自行测温等方式,对每日全量接单驾驶员至少测温1次,严禁为体温未测或高于37.3度的驾驶员派单。同时督促驾驶员严格落实佩戴口罩。

  三是必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台账工作。

  对车辆消毒和驾驶员测温工作做好台账记录,确保记录清晰、数据准确、内容详实、专人保管。对驾驶员自行消毒和测温的,要通过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提供视频照片等方式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是必须严格落实订单信息全量接入工作。

  订单信息全量接入是落实疫情效防控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现确诊患者乘坐网约车,可通过订单信息掌握其活动规律。如遇紧急情况,各网约车平台必须第一时间配合相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严禁任何形式数据屏蔽。

  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表示,针对前期检查存在问题的平台企业,执法部门已责令企业落实整改,并将组织实施“回头看”复查,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同时,执法部门强调,疫情防控期间,将以路面执法检查和线上数据抽查相结合,对发现擅自提供进出上海的城际订单、为无运营资质的车辆提供召车信息、订单信息未全量接入、妨害干扰疫情防控工作、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平台公司,将依法依规从快从严查处。

  若情节特别严重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上报交通运输部以及市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并按照网约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要求,依法依规组织对相关平台实施暂停发布、下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及停止互联网服务、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措施。

美国一银行业监管机构拟通过买断工龄等裁员1200人

  北京时间6日消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周四表示,将通过提供提前退休和工龄买断等方式裁减约五分之一的员工。

  FDIC表示,计划向其5800名员工中的1200人提供提前退休和买断工龄选择。该机构官员表示,其员工普遍年龄较大,此举是在可能的退休浪潮之前采取的应对措施。

  FDIC监察主任上月警告称,该机构42%的员工将在未来几年内退休,届时某些部门可能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或熟练员工。

 

  FDIC表示,此举不是为了减少机构的人数或成本,而是为了腾出资源去其他领域,比如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

飞猪推出5亿元无抵押贷款,已为机票退改垫资10亿元

  (原标题:飞猪向商家推出5亿元无抵押贷款,已为机票退改垫资10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唐莹莹

  3月9日,阿里巴巴旗下在线旅游平台飞猪宣布,联合阿里生态合作银行,面向平台商家推出新一轮资金辅助政策。商家以飞猪经营评估报告为基础,经由银行审核可享受无抵押低息扶助贷款,首批扶助资金约5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利率3%至6%。

  由于旅游行业投资回报期较长、可抵押物少等原因,旅游商家以往很难在银行获得贷款。

  飞猪指出,此次飞猪、阿里巴巴企业金融服务事业部与银行共同合作,银行综合评估申请商户过往在飞猪经营、履约、服务等情况,符合要求的商家无需抵押就可获得百万元级以上的贷款,大大降低了旅游商家的贷款申请门槛。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对于疫情期间面临零收入的同时,还需承担员工薪资支出、房租支出以及疫后重建支出的商家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事实上,此次疫情期间,包括航司、代理商、在线旅游平台等在内,整个行业的现金流都吃紧,而平台方面为了保障消费者即时退款垫都垫资不少。

  飞猪透露,截至3月9日,仅机票退改一项,就已经为资金周转困难的商家垫付超过10亿元退票款。

  此前,去哪儿网CEO陈刚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透露,截至1月底,去哪儿网各业务条线已经为消费者即时退款垫资近10亿元。

  马蜂窝此前也曾公开表示,截至1月31日,因机票、酒店等旅游产品退改,马蜂窝已为消费者即时退款垫资逾5亿元。

  有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在线旅游平台使用自有资金先行赔付的,后续或很难拿回所有的垫付资金。“能拿回50%已经不错了”,该人士称。

  此前,携程向澎湃新闻表示,如酒店方面,对其平台来说,酒店团队会继续推广取消保障,随着更多酒店的加入垫付的资金会有一定回流,但最终一定达不到100%,必然有损失。另一方面,度假产品因为可能是包机位等硬切资源,或面临全损,无法追回。

  不过,随着国内疫情逐渐控制,旅游行业也逐渐启动复兴计划。

  3月5日晚间,携程集团召开线上发布会,宣布将联合百余目的地、万家品牌共同投入10亿元“复苏基金”,启动“旅游复兴V计划”,旨在促进旅游消费,振兴以后旅游经济。

 

  飞猪方面则表示,将根据疫情发展,发布更多利于行业复苏的旅游企业扶助政策。

联合利华声称其1.4万人管理团队女性占比达到一半

  北京时间3日消息,日化巨头联合利华(54.76, 2.00,3.79%)(55.83, 1.90, 3.52%)周二表示,其全球管理团队已实现性别均衡,较原计划提前一年。

  该公司表示,其全球1.4万名管理人员中,女性占比已从10年前的38%升至50%,其中包括财政部门,这是一个女性历来任职人数不足的领域。联合利华董事会的大约一半成员也是女性。

 

  联合利华人力资源主管莱娜·奈尔(Leena Nair)说:“女性占了我们消费者的大多数,我们的成功归功于她们。”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