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小型客货车卖不动 菲亚特克莱斯勒工厂裁员1500人

  北京时间29日消息,菲亚特克莱斯勒(14.8, -0.31,-2.05%)公司周四宣布,将在安大略省温莎(Windsor)小型客货车组装厂取消一个轮班,裁减1500个工作岗位,以应对此类车型的全球需求放缓。此次轮班取消将于9月30日生效。

  该公司表示,将向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退休福利,并设法将被无限期停岗的时薪员工安排到空缺的全职岗位上。

  本周较早时加拿大媒体报道称,菲亚特克莱斯勒将于4月份在该厂停产两周,是今年第三次。该厂此前曾被临时关闭。

  自1983年克莱斯勒首次推出小型客货车以来,该公司总计售出了逾1200万辆此类车型。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种车型每年销量超过50万辆。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买家被运动型多多功能车(SUV)吸引,过去10年小型客货车的销量不断萎缩,很多制造商已停止生产此类车型。

 

  去年,菲亚特克莱斯勒在美国售出了27万辆小型客货车。今年2月,该公司在美国的小型客货车销量下降了大约25%。

今晚发 华为P30 Pro 12+512GB版入网

  3月26日消息,华为P30 Pro通过工信部入网许可。工信部网站备案信息显示,华为P30 Pro增加了12GB+512GB版本,这是华为首款配备12GB内存的旗舰,也是迄今为止配置最强悍的华为手机。

  据悉,华为P30 Pro搭载麒麟980处理器,它基于7nm工艺制程打造,在业内率先实现基于Cortex A76架构的开发商用,并在业内首商用Mali-G76 GPU。

  不仅如此,华为P30 Pro还采用了双曲面水滴屏设计,这是华为P系列首款水滴屏手机,同时支持屏幕指纹识别(这是华为P系列首款屏幕指纹手机)。

  此外,华为P30 Pro还配备四颗摄像头,其中一颗为TOF镜头。目前在DxOMark排行榜上,P20 Pro以109分的成绩位列DxOMark后置相机第一名(与华为Mate 20 Pro并列第一)。作为继任者,P30 Pro的表现值得期待。

 

  本次发布会将于北京时间21:00正式开始,届时华为可能会公布P30系列在欧洲地区的价格,国行版或将于四月初亮相。

包子店角逐愈发激烈,看姥娘包子机智应对

  包子加盟怎么样?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会遇到竞争,作为传统美味的营养包子自然也是这样。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包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市场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看姥娘包子是如何运用竞争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实力的?

  

 

  包子加盟哪家好?如今包子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创业者都想有一家自己的包子店,然后经营一个好的生意,面对市场众多的包子品牌,哪一个品牌值得加盟呢?作为在餐饮市场上经营多年的品牌,姥娘包子有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多年来都应对下了市场的考验,通过不断的进行产品的创新,来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生意也是越做越好。

  包子加盟多少钱?一提到创业加盟品牌,大家想要了解的就是姥娘包子的投资金额,其实大家是不用担心的,因为姥娘包子是一个小本投资项目,它的投资金额是普通的创业者也可以承担的起的,加盟创业也不会有过大的压力,如果你想自己创业但是没有充足的资金,那加盟姥娘包子就是一个对的选择。

  

 

  包子加盟前景怎么样?如今的餐饮市场发展是很迅速的,市场更新的速度也是肉眼可见,要想跟随上市场的发展脚步,就要不断的进行产品口味的更新,而姥娘包子也是不遗余力的进行着自己前进的脚步,除了包子口味的更新之外,还上新了很多其他的美味,这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不同的选择了。

  扫描图中二维码,更多惊喜等着大家

  

 

  包子加盟哪家好?姥娘包子就是那个可以带领大家不断前进的品牌,它可以为大家寻找到很多的商机,轻松走向致富的道路。https://www.canyin668.com/lnbz.html

  错过二维码,你错过的将不只是创业先机

  

 

姥娘包子.png

三大运营商赶考5G: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争夺行业第二

  随着中国移动2018年财报发布,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6.970,-0.16, -2.24%)在内的国内三大运营商2018年成绩单全部出炉。在4G主导的移动通讯战场,中国移动继续稳坐霸主之位,而行业第二的头衔也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争夺的焦点。面对即将来临的5G时代,三大运营商的年度业绩表现也成为在5G战场展开竞争的“引路石”。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三大运营商确定的5G商用时间都在2020年,这也表明今年三大运营商的竞争将继续胶着。

  中国移动领跑

  3月21日,中国移动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营运收入达到736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通信服务收入为6709亿元,增长3.7%;股东应占利润为1178亿元,每股盈利为5.75元,同比增长3.1%。

  具体来看,2018年,中国移动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82.1%,12月单月4G DOU(每户每月平均上网流量)达到6.6GB;移动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达到53.1元;中国移动“魔百和”用户达到9681万户,渗透率65.9%,家庭宽带综合ARPU为34.4元,同比增长3.2%;中国移动政企客户总数达到718万家,同比增长19.2%,集团通信及信息化收入份额达到38.5%,提升2.2个百分点。

  此前,中国联通已于3月13日发布了2018年财报。2018年,中国联通实现营收2909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服务收入2637亿元,同比增长5.9%,销售通讯产品收入为218亿元,同比增长5.3%;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458%。

  3月19日,中国电信也发布了2018年财报。2018年,中国电信实现营收3771.2亿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13.9%。截至2018年底,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收入1112.18亿元,同比增长22.4%。不过,由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有线宽带接入收入为742.62亿元,同比下降3.2%。

  通过比较三大运营商的财报不难发现,中国移动依然处于行业龙头地位,营收和利润均超过联通和电信的总和。在有线宽带业务上,虽然中国移动入局较晚,但在这一市场仍然超过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两强争夺战

  尽管营收和净利润均高于中国联通,但中国电信在行业第二的位置上坐得并不“稳固”。

  在移动业务上,中国联通2018年移动出账用户净增3087万户,同比提升51.8%,总数达到3.2亿户,其中4G用户净增4505万户,总数达到2.2亿户,4G用户占移动出账用户比例达到70%。与此相比,中国电信2018年移动用户数达到3.03亿户,净增5304万户,其中4G用户数达到2.42亿户,净增6039万户,4G用户占移动用户比达到80%。

  二者相比,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规模要大于中国电信,但中国电信正加速追赶,中国电信2018年的移动用户净增数、4G用户净增数、4G用户渗透率和4G用户规模均高于中国联通。

  有线宽带业务上,中国联通宽带用户规模和增速均全面落后于中国电信。截至2018年底,中国电信有线宽带用户数为1.45亿户,全年累计净增用户数为1226万户;中国联通固网宽带用户数为8088万户,全年累计净增仅434.1万户。

  进入2019年,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竞争仍呈胶着态势。2019年2月,中国联通移动出账用户达3.19761亿户,月增196.2万户,其中4G用户达2.25678亿户,月增283.9万户;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达到3.1022亿户,月增296万户,其中4G用户达2.5059亿户,月增322万户。

  竞速5G

  根据工信部的规划,2019年我国将实现5G试商用,2020年实现5G正式商用。这意味着,4G时代的竞争将告一段落,5G市场成为三大运营商比拼的下一个战场。

  随着商用时间表的明确,三大运营商在2018年陆续进入全国范围的5G网络试验阶段。2018年6月,中国联通宣布已经在16个城市陆续开启了5G规模试验;9月,中国电信宣布打造5G示范工程,开展17个城市规模试验;年底,中国移动也宣布全面启动17座城市将进行5G规模试验和应用示范。

  在5G终端方面,今年2月,中国联通正式交付首批5G智能手机测试机;中国电信计划于今年3月推出超过1200台5G终端进行测试;中国移动也计划于今年上半年推出5G智能手机和首批中国移动自主品牌5G终端产品。

  在5G标准建设方面,中国移动在ITU、3GPP牵头15个项目,申请专利超过千项;中国电信共主导5G国际标准化项目及任务33项,提交国际文稿657篇,申请5G发明专利197项;中国联通自2018年以来则在3GPP RAN5 4G/5G领域提交文稿30多篇,牵头立项3个项目。

  “5G专利尤其是核心专利越多,在相关方面的影响也就越大。”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在规模试验过程中,三大运营商建立起一系列商用规范,这些规范有利于相关企业在5G上尽快实现商用。在5G标准和专利方面,虽然中国移动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实三大运营商做得都不少,只是电信和联通此前相对低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大运营商5G建设的进度相差并不明显,但在投资规模上,中国移动似乎是三家中最“财大气粗”的。2019年,中国联通计划投入60亿-80亿元的资金用于5G建设,而中国电信今年在5G建设方面的投入预算则为90亿元。尽管中国移动至今尚未公布2019年5G的具体投入情况,但去年11月,广东移动副总经理朱汉武曾透露,仅为建设广东的5G网络,公司就要投入超过200亿元。

登上全球第一宝座:微软市值首次突破9020亿美元!

  在美国时间3月18日周一收盘后,微软股价增长1.43%,收盘价为117.57美元,市值达到9020亿美元,这也是微软市值首次超过9000亿美元。作为对比,苹果股价增长1.02%,收盘价为188.02美元,市值达到8866亿美元。

  微软此前在年初的时候登上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但不久后随着苹果公司业绩复苏,苹果再居全球市值第一。近期,微软股价连涨7日,稳居全球市值第一名。

  微软在云计算领域表现突出,特别是Office 365业务成为市场领先的基于云的生产力工具。而用于在云中存储数据和运行应用程序的Azure服务仅次于亚马逊AWS,维持稳固的第二名。近期大众宣布云业务转投微软Azure。微软越来越依赖稳定的订阅业务,这种业务不易受到波动的影响。

 

  目前微软市值为9020亿美元,苹果市值8866亿美元,亚马逊市值8558亿美元,谷歌市值8233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4713亿美元,Facebook市值4580亿美元。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