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京东港股招股书:腾讯是最大股东 刘强东投票权78.4%

  网易科技讯 6月5日消息,在5月28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后,6月5日,京东集团在联交所网站上载了PHIP版招股书。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根据《香港上市规则》第19C章及第8A章公司将申请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资料显示了京东的最新持股情况。其中,刘强东持股4.485亿股普通股,占股15.1%,投票权为78.4%。腾讯持股5.272亿股普通股,占股17.8%,为最大股东,投票权为4.6%。沃尔玛持股2.89亿股普通股,占股9.8%,投票权为2.5%。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合计近400亿元人民币;公司此次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京东持续经营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将近195亿元人民币;而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合计近400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了25亿元人民币。

  此次赴港上市已经较赴美上市过去整整6年时间。这6年间,公司的市值是当年IPO时的3.1倍,年度活跃用户数是当年的8.2倍,净收入是当年的8.3倍,Non-GAAP下的净利润是当年的48倍,而自由现金流则是当年的8.5倍。

 

  截至美股6月4日收盘,京东股价为56.52美元,年初以来的涨幅已超过60%。

传iPhone 12系列7月份启动生产,先量产6.1英寸版

  网易科技讯 6月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业内消息人士称,苹果旗舰iPhone的生产计划即将启动,iPhone 12最早将于7月开始量产,比正常时间稍晚。而来自供应链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苹果公司最新智能手机iPhone 12将于10月份推出,而不是按照往年的惯例在9月份。

  此前有多份报道称,iPhone 12将与iPhone X的发布时间类似(9月发布,11月才上市),现在制造业供应链中的消息人士证实,生产将很快开始。但往年秋季旗舰机型iPhone生产通常都在5月或6月初开始,而2020年机型将在7月甚至8月开始生产。

  消息人士称,首先批量生产的是6.1英寸版iPhone 12机型。据报道,苹果计划今年总共发布四款iPhone 12机型,其中两款的屏幕尺寸为6.1英寸,它们被认为是目前iPhone 11 Pro的迭代产品和新款iPhone 12 Max。

  除此之外,iPhone 12还有配备5.4英寸屏幕的版本,iPhone12 Pro Max预计将配备6.7英寸屏幕。

  据悉,iPhone 12较晚开始生产的原因是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影响,此次疫情对苹果产品的供应和需求都造成重创。在量产硬件之前,苹果通常还需要完成工程验证和设计验证,而疫情促使苹果停止向中国派遣关键的iPhone工程师,促使原型测试验证迟迟无法进行。

  当时媒体报道称,“苹果已经停止将关键的iPhone工程师送向中国,这意味着对iPhone 12原型机的工程验证测试进展已经停滞。苹果硬件生产前有几个阶段工作要做:首先是工程验证,接着设计确认,然后生产验证。”

  报告表示,“据消息来源透露,苹果今年最新主流iPhone产品的批量生产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按照计划,推出的2020 iPhone系列据称将包括四种型号,三种尺寸,它们将在今年10月份推出,而非9月份。”

 

  据报道,低端6.1英寸型号所配置的显示屏,由LG而非三星电子公司制造。

摩托车头盔突遭疯抢,快递外卖骑手反而很淡定

  (原标题:头盔突遭疯抢,快递外卖骑手反而很淡定)

  记者 | 杨霞

  骑手资料图(图片来源于闪送)

  “最近你先不要买头盔吧,再等等,现在价格贵、质量还不好。”武汉达达骑手郭峰向记者转述了他在一家修车行听到店老板的话。他发现近期修车行摆放售卖的头盔数量明显变多,价格也涨了。

  近日,公安部“一盔一带”新政发布,6月1日起处罚骑乘摩托车不戴头盔。一时间,让头盔成了当下热销商品。

  来自天猫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内,摩托车头盔的日均浏览量同比大增800%。京东大数据显示,5月以来摩托车及电动车头盔搜索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8倍,成交额同比增幅也接近400%。其中,江苏、河南、天津、云南等地区头盔的成交额更是达到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和郭峰一样外卖、快递等同城配送行业骑手,是佩戴头盔的主要人群,人数规模达到数百万。可是,记者从多位受访的骑手及企业了解到,近期“一盔一带”新政策对上述行业带来的新增需求并不高。

  尽管头盔价格短时间内暴涨,但外卖骑手们反而颇为“淡定”。

  外卖骑手:隐藏的“头盔大户”

  骑手群体没有参与到此次头盔争夺战中,重要的原因是,骑手群体本身就储备有头盔,而且不少人还有不止1个头盔,是隐藏的“头盔大户”。

  相对于其他普通骑行者,外卖员等同城配送从业人员本身就有较为明确的行业规范。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在美团配送、饿了么蜂鸟、点我达、闪送、京东到家-达达等平台上,对于注册骑手上岗的“硬件”均有一定要求,头盔是标配之一。

  上海一位闪送员告诉记者,他的几个头盔是去年从网上买的,只要三十多元。如果没有因为暴力损坏,一个头盔可以使用很长的时间。

  点我达骑手彭达告诉记者,新政策对他的日常工作没有什么影响,在点我达平台等级制度上就规定必须买头盔才可以升级。在跑单过程中,有时候平台会随机抽查装备,即头盔、衣服、保温箱,“三件套”必不可少。

  与此同时,骑手有自身稳定的头盔购置渠道:不少外卖、即时配送平台均在商城中售卖带有企业logo的定制头盔,售价不一。

  其中,达达商城中,新款定制头盔售价68元,特意标注了符合GB2449标准,显示每人限购1件;美团平台上,骑手的夏盔原价58元现在售价49元,冬盔原价79元现在售价49元;饿了么上头盔有两种,一款2020年夏盔售价62元,一款19年冬盔售价75元,还提供了下巴罩、盔镜等不少配件;点我达平台商城上的定制头盔又叫“战盔”,售价69元;闪送商城上可以购买到“闪送四分之三头盔”和“闪送揭面头盔”两种头盔,分别售价189元、220元。

  饿了么头盔

  美团骑手王德瑞反映,在美团,要有购买装备的记录才可以接单。不过,平台时不时会做活动,站长也可以定期获得平台商城优惠券,分给手下骑手。因此他自己过去就储备了头盔。

  相较于衣服、外卖箱而言,据骑手反映,头盔的排他性不大,即不少平台只要要求骑手接单过程中佩戴了头盔即可。

  例如,闪送方面告诉界面新闻,平台始终不强制要求闪送员购买有闪送logo的头盔,只要是符合国家3C标准的头盔,都可以自行购买,佩戴。

  尽管近期头盔概念疯炒,原材料、供应链端的价格短时间内曾一度出现上涨,不过,上述平台的定制头盔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闪送方面就明确表示,“为了更好配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的推进,对于头盔的价格,闪送平台不会涨价。”

  另外,头盔在骑手群体间二手渠道流通也很常见。在骑手转行转卖装备时,往往卖电动车还顺带赠送头盔。郭峰告诉记者,他入行不到半年,现在使用的头盔是一位转行的朋友赠送的。

  政策进一步为“头盔热”降温

  5月20日晚间,公安部进一步明确了“一盔一带”政策:6月1日起,执法处罚的范围限定为骑乘摩托车不佩戴安全头盔、驾乘汽车不使用安全带的交通违法行为。对骑乘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则继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并未列入处罚范围。

  政策执行细节进一步明确,也让不少骑手更踏实了。

  在快递行业中,各地快递员多使用三轮车配送,只有少部分使用电动车、摩托车,受“一盔一带”政策影响较小。在外卖骑手群体中,电动车也是更为主流的交通工具。

  上海一位蛋糕店自营配送的骑手称,了解到新政策仅限于摩托车后,还没有购置头盔。骑手郭峰则表示,除了一些每日接单量特别多、追求高续航的“大神级别”骑手更青睐使用摩托车,大部分骑手使用电动车就已经可以满足日常配送需求。

  近日,全国各级交管部门拉开了“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的序幕。其中,浦东交警近日联合叮咚买菜开展“一盔一带”公益宣传。而来自上海浦东区交警的数据显示,2019年,浦东外卖、快递行业骑手头盔出行佩戴率已接近100%,在“一盔一带”行动中作出了表率。

  对于长期在街头穿梭的骑手而言,认可头盔安全保护作用,因而佩戴率较高。

  “冬天不戴头盔冷,雨天不戴头盔看不见路。”美团配送骑手王瑞德告诉记者,一般骑手都有两个头盔,一个冬盔,一个夏盔。戴头盔送单更安全,也可以起到防雨、防晒等作用。上述多位骑手反映,在接单过程中愿意佩戴头盔。

  在此前,各地对于佩戴头盔的规定不一。对于骑乘电动自行车是否必须佩戴头盔,江苏、浙江两省明确规定不佩戴可以罚款,其他大部分地方以劝导为主,暂时不执行罚款政策。

  骑手彭达称,在此次新政还没大范围宣布之前,在绍兴街头,如果骑手没戴上头盔过路口,交警会进行处罚:带了头盔却没戴上,罚10元;没带头盔,罚20元。

  闪送方面告诉界面新闻,对国家推行的“一盔一带”政策十分重视。闪送始终将交通安全培训放在首位,近期也加强了有关戴头盔方面的培训和提示。目前,闪送员接单前平台会对配送工具及闪送员自身装备况进行查验,已把头盔纳入查验标准。闪送员打卡时会查验戴头盔和口罩。为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平台后期将从APP功能上级更新相关功能。

  在一些外卖、快递等配送人员的交流群里,近期关于“一盔一带”的讨论也显著增加。

  界面新闻记者在一个美团骑手交流群中就看到,从上个星期开始,站长就多次发布重要通知:“目前全国都在查一盔一带,各位骑手务必佩戴头盔送餐。未佩戴头盔送餐的,交警会处罚。”

 

  尽管外卖、快递小哥们不用去疯抢头盔,但随着“一盔一带”新政策落实,外卖、快递行业有望更加安全、规范。

苹果iPhone SE 2京东618预热特惠,3099元起

  据IT之家网友反馈,京东现已开启618预热活动,苹果产品京东自营店iPhone SE 2(64GB)3099元起。

 

  IT之家了解到,苹果iPhone SE 2采用4.7英寸1334×750分辨率LCD Retina HD显示屏,拥有326 ppi,配备Touch ID,共有黑、白、红三种配色;搭载A13仿生处理器,配备64GB/128GB/256GB存储,搭配1200万像素f/1.8光圈广角相机,支持人像模式,下一代智能HDR,后置摄像头支持4K最高60fps视频拍摄;预装iOS 13系统,支持IP67等级的防水防尘性能、无线充电功能、18W快速充电,Wi-Fi 6和千兆级LTE。

新加坡研究称新冠患者发病11天后不再有传染力

北京时间2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的最新研究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11天后不再有传染力。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与新加坡医学科学院共同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11天后不再有传染力,即便病毒检测呈阳性也无传染力。

  这项研究指出,病毒检测呈阳性“不等于有传染性,也不等于病毒可以存活,在发病第11天之后,病毒既不能分离出来,也不能培养。”

  这是基于对新加坡73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得出的结果。

  这项研究可能会改变新加坡的解除隔离标准。目前解除隔离的标准是检测呈阴性,而不是无传染力。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