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华为Nova新机基本确认:麒麟980+40W快充

  近日,据nashvillechatter报道,华为Nova 5与Nova 5i获得了EEC(欧洲经济委员会认证)与3C(中国认证)认证,型号分别为SEA-LX1与GLK-LX1U。目前,EEC没有关于Nova 5系列规格的任何信息,但是3C认证显示,Nova 5i将配备10W充电器。

  根据此前曝光的华为Nova 5渲染图来看,Nova 5与P30的外观极为相似。亮点在于Nove 5并没有延续Nove 4使用的背面指纹识别模块,所以Nove 5极有可能采用与P30相同的屏下指纹解锁技术。

  综合目前爆料的信息,华为Nova 5或将采用一块6.39英寸FHD+显示屏,搭载麒麟980处理器,配备一块3500mAh的电池,支持40W快充。相机方面,它的前置摄像头为2500W,采用索尼IMX576传感器;后置摄像头将采用4800W+1200W+ToF立体深感镜头的三摄设计。

 

  目前为止,华为官方没有透露出关于Nova 5系列的任何信息,不过有消息称,Nova 5系列最快将于6月下旬与我们见面。虽然华为Nova系列定位中端机型,但是从目前爆料的配置来看,Nova 5一点不输旗舰机。

李易峰助阵!Reno 10倍变焦版首销多平台销量第一

  当硬件达到了一定高度,各家手机厂商便开始从设计、拍照上下功夫,通过单点突破和组建品牌标签来提升市场知名度。譬如现在提到手机拍照,大家最先想到的或许已不再是苹果、三星,而是华为、OPPO。其中拥有60倍变焦的OPPO Reno 10倍变焦版从发布至今一直保持着超高热度。而如今已经开卖,正式接受市场检验。

  根据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三大电商平台给出的数据,OPPO Reno 10倍变焦版开卖迅速斩获三大电商平台3000-5000元价位段销量冠军,不少网友表示是预料之中,毕竟有足够强悍的产品竞争力,这里不妨再来看看首批拿到新机的用户会给出怎样的评价。

  凭借出色的产品力,不少消费者可谓早已与Reno 10倍变焦版确认过眼神,甚至有不少已预订的用户直接在5月10日凌晨去线下实体店取机。比如下面这位来自湖南长沙的网友,真正的凌晨0点0分41秒拿到了新机,并记录下这一瞬间。

  还有网友是在线上提前预约的,在凌晨付了尾款。与此同时,微博上许多早早就预定的网友,如今收到了Reno 10倍变焦版,更是疯狂晒单,艾特沈义人,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同时,Reno 10倍变焦版线上首批用户评价也正式出炉,除了佩服物流够快之外,基本都是为产品打call,10倍变焦都可以当望远镜用了。

  不止10倍变焦,其实Reno 10倍变焦版已经更新到最高支持60倍变焦的拍摄体验。来看下网友收到手机后第一时间分享的60倍变焦样张就知道,在光线充足的场景下,不论色彩还原还是清晰度,即使放大60倍拍摄,依然有着出色的画质表现,这望远镜效果也是没谁了。

  有意思的是,明星李易峰也闪现OPPO北京超级旗舰店的5G星火计划启动仪式,成为OPPO 5G首席体验官。而不少刚好在OPPO店内入手Reno 10倍变焦版的小伙伴,立马就检验了它的变焦拍照体验,感觉就像是与爱豆面对面,很是实用。

  毕竟Reno 10倍变焦版采用4800万(索尼IMX 586)主摄+1300万潜望式长焦镜头+800万超广角镜头组合,通过接棒式实现16-160mm全焦段覆盖。同时支持双OIS光学防抖,手持拍摄画面一样可以保持稳定,拍远景当然无压力。

  除了出色的拍照体验,OPPO Reno 10倍变焦版其他硬件配置也是看点满满。它搭载顶级高通骁龙855处理器,最高8G+256G存储组合,电池容量为4065mAh,支持VOOC 3.0闪充。另外,海豚鳍侧旋升降结构、Hi-Res+杜比全景声、NFC、X轴线性马达等贴心实用功能,无疑让Reno 10倍变焦版拥有更强的产品竞争力。

 

  简单来说就是拥有全能体验,除去拍照,其它卖点依然撑得起话题性。目前,OPPO Reno 10倍变焦版本已经在全平台开售,起售价3999元。如果你对颜值、性能与拍照有着极致追求,Reno 10倍变焦版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iPhone XR2细节再曝光 窄边框设计最大短板终于补齐

  得益于更实惠的价格,iPhone XR自发售以来便得到许多用户的认可,销量更是不断升高,几乎成为今年最受欢迎的iPhone。不出意外的话,苹果将在今年秋季发布会上为我们带来全新的iPhone XR2,现在网上关于iPhone XR2的消息也不断增多,让我们来看看它是否值得期待。

  

 

iPhone XR  在外观设计方面,有消息称iPhone XR2仍将配备LCD屏幕,不过整机的边框要比第一代iPhone XR窄,也就是说屏幕的整体观感会更出色。但在背部设计上,iPhone XR2大概率不会采用类似iPhone XI一样的方形三摄,这对于一些喜欢拍照的人来说还是有些遗憾。

 

  

 

iPhone XR2或将采用类似iPhone XS的双摄布局  不过iPhone XR2的摄像头也会有一个不小的升级。虽说没有后置三摄,但iPhone XR2或将配备经典的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的双摄组合,从而实现光学变焦以及抠像更精准的人像模式。而且iPhone XR2的前置摄像头也将由700万像素升级至1200万像素,相信这些升级能为我们带来更加优异的拍照表现。

三大指数持续下行 创指跌逾2%沪指跌超1%

今日开盘:沪指高开涨0.14%,报3090.63点;深指小幅低开跌0.05%,报9775.95点;创业板指数涨0.02%,报1658.19点。航运概念、公路铁路运输、机场航运等板块涨幅居前,ST板块、白酒、猪肉等板块跌幅居前。

之后三大指数震荡走低,创业板指数跌幅最大,截至目前:沪指跌1.02%,报3054.86点;深证成指跌1.72%,报9612.80点;创业板指数跌2.35%,报1618.30点。

板块方面:植入器械、进口汽车、上海自贸港等板块涨幅居前,工业大麻、电子半导体、证券、通信等板块跌幅居前。

外围情况:美国一季度实际GDP创2018年三季度以来新高,美国GDP数据提振美股,标普、纳指创收盘新高。特朗普称已告知OPEC必须降油价,油价跌近3%。截止收盘:标普500指数收涨13.71点,涨幅0.47%,报2939.88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涨81.25点,涨幅0.31%,报26543.33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涨27.72点,涨幅0.34%,报8146.40点。

消息面上:1、否认放宽IPO要求!证监会紧急回应:审核政策没有新的调整,对首发企业严格把关;2、国务院印发《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允许国企开展股权激励,支持国有创投企业核心团队持股;3、上交所王勇表示,科创板计划到5月底完成全部技术准备和制度准备;4、上海市经信委表示,到2021年,累计建设三万个5G基站;5、最高人民法院28日发布公司法新司法解释,加强股东权益保护;6、截至上周五,北上资金四月累计净卖出219.83亿元,创历史第二大单月净流出纪录;7、格力电器2018年实现营收1981.2亿元,同比增33.61%,净利润262.02亿元,同比增16.97%,拟10派15元;8、五粮液第一季度营收175.9亿元,同比增26.57%;净利润64.75亿元,同比增30.26%。

基金市场概况:整体规模来看,存量稳中有升,增量有所下滑。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数量为5335只,份额为13.2万亿份,资产净值13.6万亿元,较上季度提升4.8%。一季度基金发行份额有所下降,股票型基金降幅明显。结构变动来看,除另类基金外,其他基金规模全面上升。

财富证券:第一条主线是外资青睐的高ROE行业,建议超配非银行金融、白酒、家电等蓝筹价值龙头;第二条主线是周期行业,由于化工行业面临供给侧洗牌,中短期建议加配基础化工为主要的化工周期行业;第三条主线是高端制造业,包括5G、汽车、国防军工、TMT等,重点关注新能源和科创板概念股。

神光财经:2019年3-5月份投资者遇到的问题和去年10-12月份类似。去年4季度的时候,整个市场情绪走向悲观,甚至连最低估值的银行股都大幅向下挖坑,可见当时极端非理性到了什么程度,事实证明那是错误的。经过2019年1季度上涨后,3-4月份市场出现了滞涨,特别是4月份市场赚钱效应减弱,同时还叠加了许多上市公司黑天鹅事件,个股局部风险一大堆,投资者会怀疑遇到了假牛市。毫无疑问A股已经站在一个重大历史节点上,并必须担负起服务经济的重任。这一路径和格局是中央一系类重大政策赋予的,它不会因为几次调整或者局部风险释放就被放弃。所以,指数调整下来就更应该坚守,同时更应该加仓操作,这才是大道至简投资真谛。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后面牛市节奏继续,还会有人赚不到牛市的钱。

美团“小袋”无人配送车通过测试,将在国内首批“持证上路”

   作者:任子勋

微信蓝鲸TMT频道4月24日讯,美团宣布旗下无人配送车“小袋”成功通过封闭测试场日常训练、自动行驶轮式车能力评估测试等系列程序,并获得全国首份服务型电动自动行驶轮式车测试报告, 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该项测试的企业。

 

据悉,美团无人配送车“小袋”本次通过的测试依据全球首个轮式车标准——《服务型电动自动行驶轮式车技术规范 T/CMAX117-2018》。该团体标准是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共同指导下,由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组织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美团等骨干企业共同起草制定,旨在推动我国服务型电动自动行驶轮式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创新与标准创新,推进行业技术发展。

此次通过测试的美团无人配送车“小袋”,自身具备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GPS、IMU等各类传感器,通过成熟的系统和算法,进行感知、定位和决策规划,可以应对各种道路上常见的场景。同时,“小袋”此前已在北京、雄安新区等多地实现落地测试运营。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