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游网

它是去年最具影响力的游戏:《癌症似龙》为何叫好不叫座?

  有这么一款游戏,它从立项开始就饱受欧美业内关注,发布之后更是包揽了各种大奖,时隔2年推出手游之后,苹果还给了全球首页推荐,业内评测都给出了90分以上的评价。然而,无论是PC、微主机还是手游版本,该作品从来都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甚至有人说,这根本不是一个游戏。

  的确,《癌症似龙》画面上不讨巧,玩法上乏善可陈,能够出现在各大推荐榜单还能赢得如此之多的大奖,这究竟是为什么?

  情感体验至上:别出心裁的冒险解谜游戏

  平心而论,能够像开发商Numinous Games这么勇敢的公司并不多,你在所有的游戏平台能找到类似的作品都甚至屈指可数。

  《纪念碑谷》的主策划Ken Wong曾在一次GDC演讲中提到,按照体验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重玩法和重感官体验两大类,分别适合不同玩家的需求,而《纪念碑谷》的游戏设计其实是玩法少一些,感官体验多一点,《癌症似龙》基本上也是遵循了这个理念,只不过,它的视觉效果不那么唯美,带给人的解谜体验也没有那么让人心旷神怡。

  角色面部表情都没有做

  游戏画面质量不高,而且你不能自由移动,只能通过点击固定的点到达特定位置。不过,能够获得的体验绝不止是看动态电影那么无聊,比如你可以让儿子Joel与他的母亲Amy赛车,还会遇到横版平台动作关卡,当然,还有偶尔出现的解谜。

  只是,即使有了这些玩法,你在该游戏里得到的体验仍是不一样的,比如赛车并不会有冠亚军,动作玩法很容易死掉,就连解谜也实际上无关紧要,解不开也可以继续玩下去。游戏里给了玩家一部分自由,比如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与游戏世界互动,在最后一关击杀黑龙,而不管你之前做的多么好或者不好,都对结局的影响不大。

  而且游戏的设定其实与绝大多数作品相反,遇到再多的敌人或者障碍都可以到达终点,被打多少次都可以原地复活,而黑龙无论如何也是打不死的,你只能绝望地等待结局,这也是不少玩家难以接受的原因之一。

  的确,人类都不擅长处理悲剧,即便我们的生活再多艰难,你还是会咬牙坚持,但同时还可能会心生抱怨。

  了解这个游戏背景的人都知道,开发者Ryan Green最初创作该游戏是因为他患了癌症的第三个儿子,Joel在刚满一岁的时候就被查出了脑瘤,寿命可能只有一年,而且这种病在美国的患病几率是百万分之三。如此沉重的打击,的确很难让人乐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病魔就像游戏里打不败的黑龙一样,而在现实中,Joel最终还是在5岁那年离世。

  Ryan Green其实早在Kickstarter众筹的时候就明确表示,“作为创意人员,我并不擅长做玩法,所以不会局限于技术、类型等方,作为程序员,我的方法非常程序化,只要能最好的表达出我的情感,什么媒介形式出现都可以,很明显游戏是第一选择”。

  所以,如果你想要体验新鲜的玩法,《癌症似龙》并不适合你。但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仔细了解游戏世界和发生的故事,就会经常发现其中蕴含着不少的哲理,虽说该游戏是开发者为了纪念儿子而创作,但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开发者更喜欢的是面对绝望时的笃定和乐观冷静,而且如果愿意投入时间,你可以发现很多惊喜,虽然这些对结局没有影响,但带给你的体验绝对是非同寻常的。

  游戏也可以当作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游戏发布之后,《癌症似龙》在海外获得了绝大多数的好评,甚至有评测者表示,“虽然此前也有不少游戏尝试带来虐心体验,但从没有一个像该游戏这么坦诚的做出来”。虽然作为游戏发布,但玩家们并没有多少操作自由,这些反常规的做法虽然并不那么完美,但绝对让人难忘。

  苹果编辑给出的评语是:我们在游戏早就见过死亡,但从来没有一个游戏做到这样。它是基于开发者令人伤心的真实故事,《癌症似龙》通过直接的情感表达让你了解父母的噩梦,带来难以忘却的体验。在游戏的结尾,你最终会理解Amy和Ryan Green夫妇的经历,以及他们对自己儿子的爱有多深。

  2016年,该游戏获得了IGF最佳音频和叙事奖提名,和The Game Awards “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游戏”等七项大奖。不过,该游戏的销售表现并不理想,除了游戏性比较低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游戏视频导致了剧透,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有了购买的需求。

  获奖记录

  开发者Ryan Green曾在博客中表示,游戏发布两个月之后的销量只有1.4万套,对于这个耗时3年研发的8人团队来说,收入表现并不好。“我们工作室一分钱都没有拿到,现有的收入我们决定全部用来还债”。

  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只是观看主播的游戏视频,“我们低估了这个数字,和Youtube平台数百万的视频浏览量比起来,我们的销量是很不正常的,如果观看视频的每个人在我们网站带来1美元的收入,我们就有继续工作下去的资金,这对于游戏创作和主播社区都是有好处的”。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王者荣耀:新赛季最受玩家欢迎的T1梯队的五个英雄!人气王你猜得到吗?

  新赛季的开启也有一段时间了,随着官方数据的排名透露,如今在玩家中最受欢迎的五位英雄也已经水落石出,其中有没有你的本命英雄出现呢?一起来看看吧!

  No.5 李白

  

 

  李白一直是刺客中的绝对上分小能手,不仅很多人气主播喜欢用他秀操作,很多普通玩家也很爱他无与伦比的操作体验。因此这英雄在打野位上一直都是稳居前三的存在。唯一的问题是,礼拜虽然受欢迎,但玩家实力呈现两极分化,坑多神多。因此不少玩家对这英雄还是又爱又恨!

  No.4 孙悟空

  

 

  猴子改版以后重新回归了刺客战士中的一线阵营。玩的人是出奇的多,几乎每局都能碰见一个,真是奇了怪了。虽然这英雄确实杀伤力很强。但是短板之处就在于之擅长收割,打团能力较弱,血量值数还是偏低,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秒。但总的来说,玩猴子的玩家就是想体会一招致命的快感。在快节奏的游戏里,猴子还是不可多得的一个英雄!

  No.3 王昭君

  

 

  昭君的二技能被开发以后,顿时收到了很多玩家的追捧。杀伤指数在法师中确实属于一线阵营。强势法师本来就极容易被ban,幸存下来的昭君自然就成为最受欢迎的一个法师。王昭君的特点很明显,控制与暴发。只要被二技能控制,那你的小心脏恐怕就不由自主的跳得十分猛烈了。

  No.2 庄周

  

 

  庄周自不必多说,自从加强以来这英雄就成为肉中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作为输出和防御指数齐飞的一个英雄,庄周的粘人指数十分强势,很多射手战士都很怕这一英雄,控制控不住,耐打又不如庄周,确实是一个非常无解的英雄,配合起好队友更是上分最强的一个英雄;

  No.1 虞姬

  

 

  虞姬目前在整个射手乃至全英雄中是最叫座的一个女侠,作为一个非典型的射手英雄,更作为射手界不可多得的双生花之一。虞姬用实力向玩家证明射手如何玩的像刺客一样让人畏惧!她不像常规射手版必须有肉盾在前排才敢猥琐输出,凭借着二技能免疫物理伤害的她在关键时刻会成为单挑奇才,一般射手与之对线几乎都不是对手!定位多变的虞姬在射手界已经牢牢占据着射手一姐的位置。

  以上的五个英雄堪称如今最受玩家欢迎的五个猛将。在新的赛季他们的命运与地位是否会发生变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魔法少女小圆》手游确定将于今年5月上线

  根据人气原创动画《魔法少女小圆》改编的外传手机游戏《魔法记录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从本月开始每周都推出新的角色CM,可谓动作频频。日前该手游官方也终于宣布了游戏的上线时间为今年5月。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手机游戏确定将于今年5月上线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手机游戏确定将于今年5月上线  《魔法记录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是由Aniplex与f4samurai两家公司共同开发的手机游戏,将登陆IOS和安卓两大平台。该游戏将继承《魔法少女小圆》的世界观,并由动画的制作班底人员参与,动画角色原案苍树梅负责游戏的角色原案,SHAFT公司制作动画,人气声优组合TrySail演唱主题曲。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手机游戏确定将于今年5月上线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手机游戏确定将于今年5月上线  在上周末举办的“东京国际动漫展2017”上,游戏《魔法记录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的现场活动中正式公布了游戏的上线时间为2017年5月。同时游戏中角色的必杀技也得到了曝光,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截图吧!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手机游戏确定将于今年5月上线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手机游戏确定将于今年5月上线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手机游戏确定将于今年5月上线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手机游戏确定将于今年5月上线  《魔法记录 魔法少女小圆外传》的故事以新兴都市神滨市为舞台,主角环彩羽为了救病重的妹妹羽衣而选择成为魔法少女,然而某天羽衣却消失了。为了寻找羽衣,环来到了神滨市并遇到了其他的魔法少女,成为新的魔法少女5人组。而为了救小圆的晓美焰也来到了神滨市,想要解开发生在神滨市的谜。对这部外传游戏感兴趣的粉丝不要错过哦!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Fate/EXTELLA好玩吗 Fate无双剧情画面全方位评测

  Fate/EXTELLA是Typemoon于今年11月10日发行的动作游戏。该做原作由Typemoon担当,游戏制作则是由制作闪乱神乐系列的Marvelous社负责。Fate/EXTELLA故事继承了Fate/Extra和Fate/Extra CCC,但是游戏模式由RPG变成了割草无双类的游戏。笔者最近终于通关了所有主线和支线,这款游戏究竟如何,请看分组点评。

  首先说一点,笔者在玩本作之前,也通关了两个前作Fate/Extra和Fate/Extra CCC。这两作都是非常优秀的游戏,但是因为是PSP平台加上宣传造势并没有Fate/EXTELLA这么不遗余力,销量来看Fate/EXTELLA还是把这两作老老甩在后面。虽然Fate/EXTELLA有其独到之处,但是离它的前辈们差距也不是一点半点下面就从一个一个分享来描述这个游戏吧。顺便 本评测为PS4版本的评测,不过psv除了画面大小和精细度和显示单位上限其他其实也差不多了。以下评测并无剧透,当然对于图透也敏感的用户看到这就可以了。

  首先上游戏媒体参考评分

  IGN 无

  Famitsu 7.75

  笔者评分估计也是7分了,作为游戏虽然是及格了,但是离优秀还是有很长段距离,甚至是和它的前辈比。

  1.剧情

  剧情来说,算是Typemoon里面文字量最少的一个游戏大作了。虽然作为一个无双游戏可能是最多的文字量,但是作为Typemoon旗下,本作和其他长篇大作相比,感觉就是一个短篇小说加上几段个人介绍了。通关时间和选择游戏难度有关,笔者Easy模式下通关,四大主线加起来25H,所有支线加起来8H的程度了,这可是连前作的一半都不到。何况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要用来关卡攻略,里面的剧情也并不复杂。虽然主线分了三条和最后一条真实线,但是每关真正属于剧情的部分并不多了,每个主线内有5-7个小关。个人支线更是除了一个cg以外基本没什么内容了。当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Fate/EXTELLA的故事也是非常深刻和令人感动的。作为一个初次接触本游戏的人来说,也会从剧情里面感受到不少魅力。

  2.画面

  画面部分可以在下面截图欣赏。虽然是PS4但是感觉毫无利用到PS4的最大机能。虽然并不像《无夜之国》这种两个版本的画质差距太大被人诟病。但是本作在V版本和4版本的画面几乎一致。在各种3A大作林立的现在,这种建模和画面水平算是同人水平了。人设方面几乎全部交给wada,立绘的精细和模型的细节差距就非常分明了。狐狸那个毛茸茸的尾巴变成了个橡皮泥,可见模型方面还有待提高。战斗的特效倒是非常出彩,毕竟割草游戏要在万军从中斩人首级,华丽的动作和特效肯定是必须的。

  3.音乐

  音乐其实很大部分沿用了前作的配音,并进行了一部分改编。但是可以说是三代内最平庸的一代音乐了。除了宝具音乐不错以外,其他的配乐也并不亮眼。在这特别推荐前作们,特别是CCC的音乐算是extra系列的最高水平了。

  4.系统

 

  最基本的割草系统,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尝试无双系列,笔者感觉还是有很多没有做到位的地方。当然在战场上欣赏各个英灵的武姿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但是操作起来,就会发现经常自己在地图上跑来跑去,找不到当初自己的目标了。不过就算这样Fate/EXTELLA的无双系统还是非常独到的,和其他无双游戏的感觉并不一样了。当然,还是想批评以下几点。1,服装系统,毫无进阶性,最高等级的衣服必须在非常难的难度下通关才能有。而且服装升级了也并不能代表自己强了多少了。虽然有些作用,但是算是比较鸡肋的一个系统。2.战斗胜利判定,EX通关必须得占领所有领土。但是你获得超过一半土地分数的时候就已经被判定获胜。你得在不打死敌方boss的情况下清空剩下领土,还是非常反人类的一个设定(因为boss会追着你打)。3.各种战斗条件变化过快,也许玩三国无双错过一个撤退或者没有及时援助顶多胜利的不非常好看。在这个游戏里面有时候不第一时间赶到抓紧时间攻下,就代表着败北。各种情况下反而不能好好享受割草,而是忙于最大输出,各个战场直接跑来跑去了。

王者荣耀那些关于装备的细节技巧,开课啦~

  今天王者荣耀大课堂呢,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装备的一些小知识,可能有许多玩家开始玩这款游戏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左上角点击来购买提示的装备,但是一旦打到较高水平的比赛时,大家技巧可能都差不多,于是出装就成为了举足轻重的环节。

  

 

  1、所有鞋子中护甲鞋是最实用的,性价比极其高,最重要的不限制英雄种类。但当敌方控制力强,AP伤害很高时,推荐出魔抗鞋减少自己被控时间。

  

 

  2、血魔之怒这件装备性价比非常之低,但是在大后期战士和坦克在复活甲CD的时候或者钱足够的时候出,因为一般很少有人会注意或者是下意识忽略这件冷门装备。后期护盾非常强力,措手不及在团战中可能发挥出打乱地方节奏的作用。

  

 

  3、魔女面纱从各方面收益比和效果都不如振兴之铠,一般情况下魔抗装备一件就够了,优先选择振兴之铠。

  

 

  4、很多传统法师在帽子之后都可以试试选择憋贤者之书。虽然价格贵,并且属性单一但是在输出和生存方面可以让一个法师得到质变。

  

 

  5、反甲大改的情况下2140的高价已经不适合坦克在前期做出了,攻击力和价格让坦克很难快速做出,一般可以用冰盾代替。

  

 

  好啦,这节课就到这里啦。同学们有学到东西嘛~没有的话,学费也不会退喔

  声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最热新游

中信证券:中国资产新叙事 科技制造大重估

  中国资产吸引力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焕然一新。长期而言,中国前沿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以DeepSeek成功“出圈”为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缩影,国内投资者信心迎来重振,产业向高附加值加速转型。短期来看,恒生科技与纳指估值趋于收敛,全球资金因AI催化与美经济走弱,青睐高性价比的中国科技资产。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转向中长期产业深耕,科技研发从“负估值”成本转为“正估值”资产,继而引发系统性重估。DeepSeek以卓越性能、低成本和开源生态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改变全球对中国科技的预期。产业端,各行业加速AI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端,科技制造板块春季尽显进攻性,推动资产价值重估。政策端,鼓励央国企科技制造并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应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聚焦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20.000, 0.05, 0.25%)、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未来能源、半导体先进制程等科技制造领域。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科技制造投资逻辑重塑。

  在外部科技封锁的严峻挑战下,中国前沿技术取得一系列关键突破,正重塑全球科技发展格局。DeepSeek成功“出圈”不仅极大提升了国内投资者的中长期风险偏好,更是对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升级的有力背书。伴随AI叙事持续催化叠加美国经济走弱,全球资金配置倾向正发生显著变化。中国科技资产凭借其高性价比、业绩预期上修潜力以及坚实的安全边际正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新方向。随着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众多新兴产业迎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跨越,推动中国科技投资逻辑从短期主题驱动向中长期产业深耕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研发支出也从以往的被视为“负估值”的成本项,转变为驱动增长的“正估值”资产。科技创新不仅将重构传统产业的底层运作逻辑,更有望引发组织形态、价值网络乃至社会契约的系统性变革,创造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DeepSeek引领国内科技突破,推动市场风格及情绪积极转变。

  DeepSeek以优异的性能、显著下降的成本、开源生态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全球最热门的AI大模型,以一己之力,改变“美国AI断崖式领先”的预期,引发中国AI资产价值重估。我们认为,当前仍处于AI时代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DeepSeek将带来巨大产业影响:各行业纷纷加速垂类AI 应用探索,带来训练算力需求“脉冲式”增长,推理算力需求、大企业大模型本地部署需求亦高速成长。展望未来,预计美国仍将持续拉高AI的技术上限,中国更大的机遇在于将AI技术与传统产业基础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经济价值。当前正值春季躁动窗口,科技板块以其卓越的高成长性与创新性,尽显极致进攻性。这种市场情绪与风格的转变,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板块及中国底层资产价格重估的强劲动力,引领中国资产在科技制造领域开启价值重估的全新篇章。

  ▍政策赋能央国企科技并购,助力市值管理与科技强国。

  2024年以来,我国并购重组政策持续加码,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并购重组是满足当下政府、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央国企凭借资源整合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证数据显示,并购重组对科技类央企市值提升具有显著正面效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并购潮,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

  ▍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着眼中长期产业投资。

  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升级换挡需求强烈,更应着眼于中长期维度的新兴产业突破。AI等新技术成熟和新商业模式清晰催化下,传统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双双提速。结合当下国内外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值得重点投资及关注的科技制造方向为:

  ①AI+:模型推理和成本不断优化,算力、应用及端侧发展趋势明朗;

  ②智能驾驶:预计2025年NOA加速渗透,比亚迪(396.410, 11.84, 3.08%)引领的智驾平权浪潮仍在继续;

  ③人形机器人:国内外共振的技术突破有望在2025年迎来产业奇点;

  ④低空经济:2025年政策基建加速落地,车链入局打造商业闭环;

  ⑤商业航天:2025卫星发射进入爆发期,中美星座建设竞速升级;

  ⑥生物制造:新质生产力重要一极,预计2025年迎来政策催化;

  ⑦未来能源:多种技术路径持续落地,有望多点开花;

  ⑧半导体先进制程:外部限制倒逼国内厂商积极扩产,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摩擦加剧;产业政策不及预期;各行业内竞争加剧;中美冲突进一步激化;AI等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产业安全事故风险;企业AI应用进展不及预期等;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先进制程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