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省份平均工资大比拼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03:55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2022年31个省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
202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65237元、114029元,比上年分别增加2353元、7192元,两者相差4839元,分别增长3.7%、6.7%。无论是绝对值、增加数还是增幅,前者均低于后者。
全国城镇私营单位2022年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相当于非私营单位的57.2%,2021年该数值是58.9%,2020年为59.3%。该数值连续两年下降,因为这两年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低于非私营单位。2021年和2022年,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8.9%和3.7%,同期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9.7%和6.7%。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东方财富(13.950, -0.22, -1.55%)Choice收集的有可比数据30个省份中,有28个省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低于非私营单位,比2021年多了17个省份。
内蒙古、河北和山东,私营单位就业员工2022年平均工资增长分别仅有非私营单位增长的9.92%、3.35%和9.49%。前者增长与后者增长,相差90%以上。河南私营单位就业员工平均工资2022年减少199元,同比下降0.4%。
私营与非私营工资差距较大省份:上海、北京、青海、云南
国家统计局介绍,城镇私营单位具体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单位。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披露了部分行业的私营企业从业人数。截至201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行业的私营单位从业人数共6566万人,占总人数61%。按照行业门类分组计算,全国共有18个行业,共有私营企业1561.4万个。
有可比数据的30个省份,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022年平均工资均低于各省份非私营单位。
30个省份中,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022年平均工资相当于非私营单位的43.56%至63%。青海、云南和上海,这三个省份两者之间的差距最大,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分别仅有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43.56%、48.81%和49.21%,均不及一半。两者之间差距小一些的福建、海南和广东三省份,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也仅有非私营单位工资的六成左右,分别是63%、62.52%和62.17%。
按绝对值对比,30个省份,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022年平均工资比非私营单位低2.9万元至10.79万元。差距大的是上海、北京和青海,三省份的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分别比非私营单位低10.79万元、10.44万元和6.54万元。差距小的是河南、江西和湖南,私营单位分别比非私营单位的低2.97万元、3.43万元和3.56万元。
私营单位平均工资2022年上涨的省份有29个,涨幅在0.1%至8.9%之间。河南是唯一下降省份,河南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7918元,与2021年的48117元相比减少199元,同比下降0.4%。而30个省份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全部上涨,涨幅在1%至11.7%之间。
如前所述,全国城镇私营单位2022年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相当于非私营单位的57.2%,2021年该数值是58.9%,2020年为59.3%。该数值连续两年下降,因为这两年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低于非私营单位。
2020年时,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曾一度超越非私营单位。那一年,私营单位增长7.7%,非私营单位增长7.6%。
近年来,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相比差距较小的一年是2014年,这一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非私营单位人员的65%。
内蒙古、河北、山东非私营单位比私营单位工资增长高近万元
有可比数据的30个省份中,2022年,除了广东和贵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高于非私营单位,其他28个省份的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均落后于非私营单位,差距较大的三个省份分别是内蒙古、河北和山东。
2022年,内蒙古城镇私营单位、非私营单位就业员工平均工资分别是52318元、100990元,两者相差48672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52%,低于全国平均值。
内蒙古2022年城镇私营单位、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比上一年分别增加1048元、10564元,分别上涨2%、11.7%;两者增加数相差9516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9.92%,前者增幅落后于后者9.7个百分点。
河北城镇私营单位2022年平均工资48494元,比上年增加309元,增长0.6%。该省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90745元,比上一年增加8219元,增长10%。该省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相当于城镇非私营单位的53%,低于全国平均值;两者2022年增加数相差7910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3.76%,前者增幅落后于后者9.4个百分点。
山东城镇私营单位、非私营单位2022年平均工资分别是57231元、102247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56%,同样低于全国平均值;比上一年分别增加710元、7479元,分别增长1.26%、7.89%;该省私营单位比非私营单位增长落后6.63个百分点,两者相差6769元,前者增加数值是后者的9.49%。
在有可比数据的30个省份,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较低的是黑龙江和山西,分别为45241元和4727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9%和72%。
黑龙江私营单位人员的就业工资已经连续4年在30个省份中垫底。从2019年至2021年,黑龙江私营单位人员就业工资分别是36674元、38685元、42071元,大约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至69%。
2017年和2018年,山西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各省份中垫底。2019年,山西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前一年增长8.58%,黑龙江仅增长5.38%。山西超越黑龙江,不再处在垫底位置。
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差距为何扩大
应该怎样看待私营单位员工年平均工资与非私营单位之间的差距?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今年5月解读平均工资数据时这样分析: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既有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外部因素,也有单位改制、用工结构变化等内部因素。比如,同为农林牧渔业单位,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单位性质、从事工作所属行业大类、就业人员类型都不相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工资增速差异较大。具体到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增速,可能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增速差别较大,这需要从行业、地区、单位类型、岗位以及单位经营状况和个人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全面分析,理性看待。
山西统计局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说,虽然山西省私营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在各省份中,仅好于黑龙江省。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水平仍存在总量水平低、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差距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提升;并且,为促进全省私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山西提出了包括“全面落实中央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意见”“深化工资体制改革,增强企业职工获得感”等政策建议。
在2021年和2022年,山西统计局都提出了政策建议,指出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差距大等突出问题。
同样直面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差距大的,还有重庆。
重庆市统计局解读2022年平均工资分布时说:分经济类型平均工资差距较大。2022年重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60380元,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56.4%,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占全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53.2%。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也有单位性质、用工结构变化等内部因素。比如,同为农林牧渔业单位,城镇非私营单位以国有农场和林场为主,年平均工资为78421元,而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37942元,仅为非私营单位的48.4%。
其他省份鲜见对两者之间的差距公开作出分析或提出政策建议。
被特斯拉起诉赔钱后 特斯拉二手车公司已被限消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03:31
12月13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特斯拉二手车(广州)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被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涉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与上述公司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案件流程信息显示,今年11月,上述公司已因该案被强制执行31万余元。
据此前报道,2022年8月1日,特斯拉公司将特斯拉二手车告上法庭,主张构成商标与著作权侵权以及不正当竞争,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开支50万元等。
特斯拉称,被告在店铺门头和店铺内大量突出使用特斯拉相关标识,将原告的注册商标“特斯拉”登记为商号经营二手车买卖系虚假宣传。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在店铺门头及内部装潢大量使用与原告商标相同或近似标识,且被告总公司的关联公司曾大量申请注册与原告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故对原告特斯拉品牌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一般企业,被告对涉案标识的使用,已经起到识别服务来源的作用,属于商标性使用。
同时,进行“全国唯一特斯拉二手车连锁专营”宣传,容易引人误解,所以,被告搭便车的行为,会导致消费者混淆或误认,构成不正当竞争。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开支30万元。
此外,除了特斯拉二手车长沙分公司外,其还成立有武侯分公司,不过目前,该侵权公司均已注销,其总公司也已改名广州特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ETF业务有望成券商竞争“新高地”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06:08
ETF市场持续升温,投资者跑步入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深市ETF持有账户数量达314万人,较2022年年底增幅达614%。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ETF市场规模再创新高,达1.9万亿元,较前一季度增长11.49%,较年初增25%。
越来越多的券商希望通过ETF业务抢占竞争“新高地”,实现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破局”。
实际上,券商发力ETF业务已经初见成效,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基金代销业务借ETF实现“弯道超车”。以今年第三季度公募基金代销市场规模数据为例,代销百强榜单中券商占据半数席位,且渠道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稳步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券商借ETF扩大“股票+混合型基金”保有规模。
在大财富管理市场,相比其他资管机构,券商的市场份额优势并不明显,ETF可以帮助券商抢占市场份额。财富管理机构从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转型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投资顾问在客户的投资组合中加入ETF。券商也可以通过ETF开展专业化投资咨询业务,后续还可以探索基于ETF开展全权委托投顾管理服务、以ETF作为底层资产开发智能投顾业务等。
对券商来说,ETF不仅仅是金融代销和财富管理业务的抓手,还可以形成一个业务生态,已经成为券商抢滩布局的重要方向。ETF关联着券商多个业务部门,将其作为抓手与其他业务展开协同,对券结、PB(主经纪商业务)托管、融资融券、做市、衍生品等业务发展都有助益。
财通证券(8.370, 0.19, 2.32%)预计,2032年,中国股票ETF规模可达7.54万亿元,2022年至2032年复合增长率达21.44%。巨大市场机遇下,各家券商也在摸索ETF业务发展的特色模式,尤其是一些中小券商已经将ETF业务作为差异化发展的途径。不过,虽然ETF产品丰富,发展迅速,但目前能给券商带来的直接业务收入贡献并不明显,依旧需要券商在战略上重视、业务上协同,在这片业务蓝海中获得先发优势。
当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借道ETF入市。ETF具有低费率、高透明度、交易灵活、风格稳定等多项优势,成为普惠型金融投资工具,也是券商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券商在大力布局ETF业务的同时,也应当重视投资者教育,不断提升财富顾问团队专业性,让投资者真正了解、熟悉并运用好ETF投资工具。
去哪儿:燃油附加费降价,回落至50/90元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 09:41
12月1日上午消息,去哪儿表示,其已接到航空公司消息:自2023年12月5日(出票日期)起,成人旅客: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每位旅客收取50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90元燃油附加费。相较于调整前分别降低了10元和20元。
年内A股公司已耗资731亿元实施回购 基础化工等三行业回购金额较高
- 详细资料
- 分类:赛事资讯
- 发布于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03:47
A股上市公司的密集回购仍在持续。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记者发稿,年内A股公司已合计发布1731份回购预案相关公告,拟回购上限合计达909.52亿元。仅11月份以来,就有102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相关公告,预计回购金额上限为75.03亿元,为10月份同期的3.8倍。
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来筑起市场“信心墙”。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王耕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回购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同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从实施角度来看,A股公司的回购规模持续增长。截至11月15日,年内已有约1205家公司实施回购,期间回购数量达72.29亿股,合计回购金额已超过731.38亿元。数据显示,进入11月份以来,已有326家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约72.79亿元。
有163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牧原股份(37.230, -0.23, -0.61%)、荣盛石化(11.210, -0.02, -0.18%)、盐湖股份(16.780, -0.27, -1.58%)等10家公司回购金额已超10亿元。从行业来看,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和农林牧渔行业回购金额较高,分别为57.93亿元、57.36亿元和36.93亿元。
从回购目的来看,A股公司发起回购多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者股票回购注销以及市值管理等。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注销。股票回购注销后,有利于改善公司股本结构、提升公司资金现金流管理。
“经过股票回购注销后,公司的股本减少,而净资产和盈利总额保持不变,这将引起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盈利增加,能够维护公司的股价稳定,有助于提高投资者信心。”王耕野认为,注销将提升剩余股东在公司总股本中的占比,有望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此外,公司无需将现金用于支付股息,为公司管理现金流和资本结构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行为,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建议,把回购作为重要的考核企业运营质量的指标,让回购成为回馈股东的常态行为,对于资金严重超募、股票价格大跌的公司,大量资金用于理财及非主业投资的公司,现金分红过低、盈利沉淀过多的公司,应要求企业实施股份回购。同时,坚决反对回购中的套利行为,对股东减持行为设置一定的门槛。
王耕野亦持有类似观点,他建议,“要确保回购政策真正造福中小投资者,需要进一步引导更多上市公司采用回购股票进行注销,以激发公司对注销式回购的积极性。”